一年级上语文备课素材一去二三里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一年级上语文备课素材一去二三里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一年级上语文备课素材一去二三里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一年级上语文备课素材一去二三里人教新课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有错误近日,山西省太原市狄村小学一年级学生王旭荣的家长向本报记者反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语文课本上有问题,例如:上册课本第44页识字(一)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所有文字均标注拼音,其中“一”标注为“y”,音调为二声;而在第141页生字表(一)内,“一”标注为“y”,音调为一声。“孩子一直学的是二声的一,到最后生字表却变成了一声,我不知道该如何给她解释。”孩子的妈妈很费解。此外,该家长还反映,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的第1页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第163页是“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个丁冬,一个咕咚,同样是拟声词,前面的冬与后面的咚为什么不一样?”还有一些字的笔顺问题也是这位家长辅导女儿学习时遇到的苦恼事,典型的是“万”、“里”、“燕”的写法。她说:“以前一直记得写字的规则是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可现在老师教孩子万的写法是横、横折勾、撇。”面对该家长满脸的困惑,记者首先查阅了南方出版社2003年版的汉英对照现代汉语词典,对其所反映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核对。该字典中“一”字的解释标注,“一”单用或处于句尾时发音为“y ”,即一声;在四声的前面发音为“y ”,即二声;在一、二、三声前面的发音为“y”,即四声。而字典中“一”所列举的组词里如“一起”、“一气呵成”、“一钱不值”、“一清早”“一”后面的字读音一至四声均有,但是所有的“一”都标为“y”,即一声。也就是说,字典中的标音没有因为发音的变调而标明调值有变。记者接着查阅了“丁冬”与“咕咚”。“冬”字有一条解释:“敲门或敲鼓的声音。现在常写作咚”。“咚”字解释为:物体落下、敲门或敲鼓的声音。“丁冬”:水声清脆。例,“泉水丁冬”;“叮”:清脆的响声。例:“叮咚”、“叮铃”。面对字典里的众多解释,记者有置身于云山雾海的感觉。“叮咚”、“丁冬”均出现在字典内,并且“冬”现在常写作“咚”,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对此是否可以理解又该如何理解呢?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涉及到教材使用的相关人士。在太原市狄村小学,记者见到了王旭荣的代课老师程老师。记者将家长的问题反映给程老师。面对记者的提问,四十多岁的程老师说出她的苦衷:“新课标教材应该是比过去的教材变得简单,可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比旧教材还要难教。”面对“一”字的标调问题,她不能向学生解释。采访时,程老师还为记者提供了新课标中另一个不合理的问题。一年级语文(上册)第59页的课文是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中并未出现“六”字,但在该课文的“会写”要求中却出现了这个字。而实际上“六”出现在该课文的前几十页。此外,相似问题还有好多处。“不是本课学的字,却要求在本课学会”程老师对教材为何如此安排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探明原因,记者分别采访了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太原市教研室、太原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部分老师。太原市语委的胡老师对“一”在人教版中标二声调的做法予以否定。她给记者出示了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出、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年1月22日发布、1996年7月1日实施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该规则的4.11.1中规定,“声调一律标原调,不标变调。”并且举有不少相关事例,如:一架、一天、一头、七万、八个、不去,这些词中的字在读时都是要变调的,但都标为本调。按此说法,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山西人民出版社重印、山西新华印业有限公司新华印刷分公司印装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课本,出现了原则上的错误。因为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适用于文教、出版、信息处理及其他部门,作为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现代汉语的统一规范”。对“丁冬”与“叮咚”的用法,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太原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老师如是解释:该组词为异形词,即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韵、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该老师还表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2002年3月31日试行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收入的异形词有的是推荐使用,有的是废止使用,而“丁冬”与“叮咚”这组异形词不在本表内,即两词可以混用。针对汉字的笔顺问题,胡老师解释,汉字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适用于除独体字、合体字外的字体,有的字有其约定的写法,例如“方”、“万”“母”等。根据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和国家标准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已整理出约近百个汉字书写笔顺易错字,在教学和学习中可以参照使用。在此次调查中,太原市教研室的老师对记者的提问表示无法解释。据该教研室一位程姓老师讲,他们的日常工作只是对基层教育进行教法的指导检查,只负责教法研究,工作是下去(到基层各学校)听课,看教法上有没有问题,他们对类似本报所反映的课文中出现的问题没有研究。另外像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及根据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和国家标准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整理出的书写笔顺易错字,基层教育工作者根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