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念母亲 教案范文 下面是为大家的怀念母亲 教案,欢迎阅读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着的作者怀念母亲与怀念祖国的深厚情感。 3、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老先生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三、教学准备: 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赋得永久的悔(ppt演示文稿)。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引出课题。 1、师:(板书:季羡林)今年暑假,有着“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美誉的作家季羡林老生在北京逝世,这位被称为“国宝”的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轻轻地,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2、学生轻声呼唤季老的名字 师:在老人的心里,一直有着一份不寻常的:“悔”,用他的话来说那是“永久的悔” 3、课件出示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师:同学们快速阅读,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最深刻的情感。 学生阅读后谈体会 师:从季老先生的“悔”,我们读到的更多的是他对母亲深深的的怀念,老先生把这种怀念直接写进他的另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怀念母亲。 4、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设计意图:赋得永久的悔作为补充资料既能够增加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又能为学生感悟作者的怀念之情做好铺垫。)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1、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文章里摘录了作者1935年写的日记,离现在有74年了。年代比较久远了,大家读一读自己感觉难读的句子。 2、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学生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课文选编了作者上世纪三十年代写的日记,年代久远,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练习读好“难读的句子”,这些句子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 (三)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感受怀念之情。 师:刚才我们已经反反复复朗读了课文,把课文读通了,读顺了。现在我们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哪些地方作者怀念母亲对我们触动很深,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可以。 1、 从词语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学生边默读边圈画,教师巡视,请学生将画下来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些词语: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频来入梦 凄凉 思潮起伏 评价学生的板书,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的书写汉字。 师:说说为何要写上这些词。 学生联系课文谈对词语的理解。 师:从这些词中你们感觉到作者怀念母亲情之切。挑出一个词来,如从“频来入梦”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觉到母亲总是走进作者的梦里来。 师:只有他的亲生母亲不断走进他的 梦中吗? 生:还有祖国母亲! 师:请你把这些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一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生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课文。 2 、感受作者怀念母亲的情怀 师:是啊,作者怀念的除了生身母亲还有祖国母亲。可是,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为什么。 (1)学生再次阅读赋得永久的悔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名朗读日记。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怀念母亲的原因。 (3)理解,感悟后引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 3、感受作者怀念祖国的情怀 师: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当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1)指名分别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出示:1935年11月16日的日记 (1)学生谈谈体会。 (2)重点指导理解“这种凄凉是甜蜜的” 师:一般我们在哪些情况下觉得凄凉? 季老感到凄凉又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3)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老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 (4)朗读联系,读出“甜蜜的凄凉”。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 11月16日 (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 11月28日 4、学习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从而认识到:两个母亲的身份不同,对母亲的怀念却是永远不变,从中真正体会到作者真挚的情感。 (设计意图:设计“由词语到句子”逐步体会作者的怀念之情,体现了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起到分散难点的作用。课文的主线:怀念母亲和怀念祖国既让学生分别体会,又进行综合感悟。) (四)展示交流诗文、名言,抒发感情。 师:关于母亲,关于母爱,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名言格句。你知道哪些? 学生交流。 师:非常好!老师也搜集了很多,有些你们已经说到了。我请同学读一读,让我们重温母爱,感受母爱! 出示课件: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出示名言格句,学生接读。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2、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3、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4、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5、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乔治?赫伯特) 6、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母亲。(高尔基) 7、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8、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9、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他们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进你的怀抱里。(冰心) (五)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在季老的人生名言里有这么一句话“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季老的爱国之心由此可见一斑了。何止季老?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怀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啊!大家知道,今年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十周年,同学们也一定有很多祝福的话语要送给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的祝福写下来吧! 学生写完后,配乐朗诵自己写给祖国母亲的祝福语。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升华学生对母亲,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6 怀念母亲 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学生板书)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频来入梦 凄凉 思潮起伏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怀念母亲优秀教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母、思祖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三、理清文脉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 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 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读或师范读。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师相机引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 三、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 (2)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_,仿佛觉得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 11月16日 (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 11月28日 四、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 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4.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五、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