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井凿井钢井架加工、安装、使用与维护说明书.doc_第1页
立井凿井钢井架加工、安装、使用与维护说明书.doc_第2页
立井凿井钢井架加工、安装、使用与维护说明书.doc_第3页
立井凿井钢井架加工、安装、使用与维护说明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学史考试重点 一 名词解释1 小学: “小学”就是我国古代语言学,研究对象是文字。传统“小学”分为三门: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清末章太炎认为“小学”之名不确切,主张改为“语言文字之学”。这就标志现代语言学的开始。2 急就篇:也称急就章。作者西汉史游。急就,就是速成的意思。秦汉时的识字教材到现在完整地保留下来的只有该书,是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3 古文经学:儒家经学中的学术流派之一,西汉前期,由于拆除老房,先秦时代用大篆写的古文经书时有发现。这些新发现的经典就叫做“古文经”。 4 通语:或称凡语、凡通语、通名等,是杨雄方言一书用来指西汉时没有地域限制,通行比较广的共同语的术语。5 声训:传统训诂方法之一,用音同或音近的字进行词义解释就是所谓的声训。6 反切:一种注音方法,出现于东汉末,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7 等韵学:传统音韵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宋代兴起的研究汉语发音方法和发音原理的科学。由于突出的特点在于用“等”的概念分析字音,根据韵母开口度的大小把韵母分成四等,因此,这门学科便被称为“等韵学”,简称“等韵”。 8 说文四大家:清代乾隆嘉靖时期,说文研究风起云涌,成一时风尚。说文研究者多达二百余人,说文专家也有数十人之多,而朱骏声、段玉裁、桂馥、王筠同被学术界誉为“说文四大家”。9 高本汉:瑞典人西欧汉学家。1910年3月至1912年前往中国进行方言调查。主要著作有中国音韵学研究等。运用西方语言学理论研究古汉语,构拟了汉语中古音和上古音,首开中国声韵学研究之先驱。10 甲骨学四堂: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这四堂基本上代表了1949之前甲骨学研究的历程与成绩,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 二 简答题1 举例说明古代韵图分为哪三派?答:第一类,韵镜七音略。共分43图,字音分开合二呼,每呼分为四等。第二类,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和切韵指南,把韵目合并为20图或24图。第三类,明代梅膺祚字汇后面所附的韵书、康熙字典前面所附的韵书、清代潘耒类音,这类韵书有人称为明清派。2 简述汉代四大语言学专著的作者及书名的含义? 答:(1)尔雅第一部语言学专著,训诂学之始作为书名,作者不详。“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2)方言西汉扬雄,方言学第一部著作,训诂著作。内容主要是“别国方言”,所以简称方言。(3)说文东汉许慎, 古代第一部字典(字书),文字学之始。“说文解字”就是说解文字的意思,这四个字告诉读者,这部书由“文字”和“说解”两部分组成。(4)释名东汉刘熙,第一部汉语语源学著作,声训专著,训诂著作。释名的意思就是解释事物之名。3 简述韵书产生的原因。答:(1)反切是韵书的基础。反切这种注音方法为编写韵书创造了条件。(2)汉语四声的发现为韵书的编写提供了重要条件。(3)文学界讲求声律的风尚促进了韵书的繁荣。4 高本汉重建中古汉语的时候,运用了哪几个方面的材料?答:1)韵书和韵图。韵书指的是广韵。他研究了其中的韵部和反切,把它看成切韵系统的反映。韵图他用的是康熙字典卷首的等韵切音指南。2)汉语方言。他调查了超过33种方言。他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所收集的方言资料,后来成为他重构古代汉语语音的资源之一。3)外语借词。高本汉运用的外语借词主要有四种:日译吴音、日译汉音、朝鲜借词、越南借词。5 中原音韵反映了什么时候的语音系统?他的重要贡献是什么?答:中原音韵是以元代中原实际语音为依据的一部韵书。一是韵分19部。二是平分阴阳。三是入派三声。6 简述陆法言切韵的写作过程以及编著目的?答:过程:根据切韵序可知,开皇初年,陆法言父亲在朝廷作官时,八个当时的著名学者到陆法言家聚会饮酒,席间谈起了语音问题,他们议定编一部既可供写诗作赋时选韵,又可供读书时审音辨韵的韵书。陆法言参与了讨论,充当了这次谈话的记录员。十八年后陆法言回归故里,于是便“屏居山野”,专心致志地编纂和修订他的韵书切韵。目的:一方面为了作诗用韵,要求从宽;另一方面为了语音的审音、正音,要求从严。7 简述清代语言学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答:其一,由于社会的发展,思想的提高。其二,清代讲究学术上的师承,使优良传统递相接受。其三,清代学者具有民主讨论的优良学风。其四,清代学者的研究方法是比较科学的。8 简述朱骏声说文研究的内容和贡献。答:内容:说文通训定声,本书18卷,包含说文、通训、定声三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包括字形、字义与字音。第一是说文,以字形为主。第二是通训,专讲字义(词义)。第三是定声,专讲字音。贡献:1)全面解释词义。既分析了词的本义,又区分出文字的引申义和假借义,全面地研究了字(词)义。2)韵部排列法。说文通训定声的编排自成体系,他不采用说文540部,而是用古韵十八部来排列。3)材料丰富。朱氏每下一个定义,一定要有真凭实据。三 论述题1 试述清代古音研究的辉煌成就。答:古韵分部从清初顾炎武开始,经过数十位语言学家三百多年的努力,取得辉煌成。顾炎武:音学五书分古韵为十部,离析唐韵,用入声配阴声。江永:古韵标准。归纳诗经韵例。分古韵十三部,以入声兼配阴阳,注重审音。戴震:声类表,分25部,入声独立,提出阴阳入对转,分祭部。段玉裁六书音均表,分17部,“支、脂、之”分部,同声必同部。孔广森:诗声类18部,提出阴阳对转,东、冬分部,古无入声。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分古韵21部,晚年增加一部,分古韵22部。江有诰音学十书,分古韵21部。章炳麟文始,分古韵23部,纠正江、王分部。黄侃音略,分古韵28部,修正江、王分部。清代对上古声母的研究情况:清代钱大昕首先注意研究古声母。他的研究成绩,主要有以下几点:提出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以为学术界所公认。此外,(1)章炳麟提出“娘、日”二母归泥说。(2)黄侃提出上古时期无正齿音(照穿床审禅)。(3)曾运乾提出上古时期无“喻”母。清代对上古声调研究情况:段玉裁认为古无去声,江有诰第一个肯定提出古音有四声。2 试述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内容及其在音韵学史上的影响。答:一分韵。作者按照北曲作品的实际用韵情况和大都(即今北京)的实际语音系统,把曲辞里常用的5866个韵脚字按照当时使用的官话语音(他称之为“中原之音”)分成19个韵部,编成一个曲韵韵谱。中原音韵19韵的韵母各用两个字表示:1东钟 2江阳 3支思 4齐微 5鱼模 6皆来 7真文 8寒山 9桓欢 10先天 11萧豪 12歌戈 13家麻 14车遮 15庚青 16尤侯 17侵寻 18监咸 19廉纤二为发现平声分为阴阳。平分阴阳是指平声分成阴平和阳平两类。其条件是声母的清浊,清声母(包括全清次清)的平声字归阴平,浊声母(包括全浊次浊)的平声字归阳平。三为入声派入三声。入声在北方话中很早就开始发生变化,在宋词中已有反映,因此到了元杂剧时代,这种入声的变化自然地反映到了文学创作上。于是周德清根据这些情况总结出“入派三声”的规律来。中古的入声字被分别附于平、上、去声之后,称作“入派三声”。入声字发展到元代基本上消灭了,周德清第一个揭示了这一语音现象。中原音韵的重要性及其影响。(1)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源头和基础。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奠定了基础,在汉语语音史上有很大的价值。虽然韵书本为戏曲而作,然而他的贡献却远远越出了这个范围。(2) 中原音韵是汉语音韵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它是根据北曲用韵分析整理归纳而成的一部韵书,全部根据当时北方话的实际语音编写而成,完全摆脱了传统的古韵书束缚。周德熙具有发展的眼光,认为在元代,还动辄引中原音韵是对传统韵书的彻底革新。(3) 中原音韵是为北曲用韵而作,是第一部北曲韵书,用于纠正作曲家用韵不一。成书后,作曲、唱曲都有了规范。戏曲家作曲,演员的唱曲,也都是依据中原音韵。这就促进了戏曲用韵的统一。总之,中原音韵在中国古代韵书发展史上形成了独立的一派,即与切韵系列相对的北音韵书。后来的洪武正韵韵略易通等,实际上都属于北音韵书这一系列。3 试述说文解字下语言学史上的成就和影响。答:(一)、开创文字学:说文是中国第一部字书,文字学由此成为独立的学科。它在文字学上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1、 提出六书理论: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指出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即所谓“六书”;“六书”,虽不始于许慎,但许慎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六书”理论,对“六书”所下定义最为明确,成为后世对六书的权威解释,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地位。2、 提供了语言文字的研究方法:说文能阐明汉字的形体、意义、声音及三者的关系,这是许慎研究语言文字的重要方法。书中所收的字都是先解释字义,在剖析形体构造,最后再注明读音。如,诛:讨也。从言朱声。许慎以形体、字义、声音三者相互沟通的方法来探讨文字,为语言文字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2) 、开创字典学:说文在汉字的归类、释义、析形、注音、引例等诸多方面,为汉字字典的编撰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后代的字典基本上不出说文的范围,只不过字数增加、例子增加罢了,说文在辞书学上有重要贡献。1、 首创部首归字法:说文解字把九千多字按偏旁归纳为540个部首,按部首编排汉字,开创了部首编排法。既便于检字,也揭示了文字内部的系统性,更为后来部首检字法奠定了基础,成为后世编字典的一种主要体例。2、 在字义解释上也有创见:首先通过小篆形体分析汉字的造字本义,其次在单词释义的基础上加以具体形象的描写和叙述。这种描写和叙述,充分显示了许慎的学识的渊博。本来字典的任务就不能限于字义的解释,有些知识性的东西对读者还是很有用的。(3) 、开创说文学:唐代李阳冰,刊定许慎说文解字(已轶),但对原书的篆法和解说都大加改动。此后,许慎的原本渐渐消失,而李氏刊本则盛行。北宋徐楷说文解字系传北宋徐铉“大徐本”说文解字。宋代初年徐铉奉诏校订说文解字,对原书内容进行了整理,大致恢复许著原貌;清代说文四大家。清代是说文研究的黄金时代,说文学几成为显学。(4) 古文字学的桥梁:说文共收小篆文9353字,是保存秦篆最为完整的一本字典,书中也收录古文、大篆、籀文等异体古文字也就是重文1163字,古书中所使用的文字大体具备,是古今文字之间的桥梁上探甲、金文的字义,下推隶、楷演变的轨迹,为后代考查汉字形体演变和词义的演变提供极宝贵的材料。此外,说文的谐声材料和声训材料对于音韵学和语源学有一定价值。说文对于形声字都注明“某声”、“某亦声”、“某省声”,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形声系统。清代段玉裁研究上古音,经过对说文形声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同声必同部”的理论。说文解字中还有大量的声训材料,这说明许慎对词语的音义关系已有认识,为汉语语源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4 试述第一部语言学著作尔雅的作者情况以及内容和价值。答:对于尔雅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西周初年周公旦所作,后来孔子及其弟子作过增补,有人认为是孔子弟子编写的。后人大都认为此书成于众人之手,非一人之作。可能是由秦汉时一些儒生汇集各种资料而成。历经秦火战乱之后,这部书在汉代初年重新问世,又经儒生的陆续增补,才成为今天所见到的尔雅。从内容上看,前3篇与后16篇有显著的区别,因此可以据此将内容分成两大类。前3篇为词语的解释,类似后世语文词典,前三篇解释一般语词,三篇间的区别不十分明显。“释诂”列举一系列同义词,用一个通行的词去解释。“释言”多数是常用词,被训释词大多只有一两个。“释训”专门解释描写事物情貌的叠音词或联绵词。后16篇所收是专用名词,类似后世百科词典。根据事物的类别来分篇解释各种事物的名称。释亲解释亲属的称呼 释宫,对宫室建筑的解释,释器对用具等的解释,释乐对乐器的解释,释天对天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