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历史期末试题.doc_第1页
7年级历史期末试题.doc_第2页
7年级历史期末试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 班级 姓名考场 考号 座号密封线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7年级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把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中。1、某同学说他假期去某博物馆拍摄到一组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遗址的照片,由此我们推断他应该去了A首都北京 B浙江河姆渡 C云南元谋 D陕西半坡2、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禹建立了夏朝 B汤灭夏建立商朝C周文王建立周朝 D周武王建立周朝3、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种植水稻,蒸煮米饭A B C D4、国君任用贤才往往能使国家变得强大,下列君臣连线搭配错误的一组是A汤-伊尹 B周文王-姜尚 C齐桓公-管仲 D秦始皇-商鞅5、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相同因素有 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发展生产 整顿内政 注重军队建设A B C D6、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是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兵家7、“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4节气的测定,至今仍对我国农民安排农业生产有指导意义,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它最早测定于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8、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曹操没能做到A废汉献帝建立魏国 B基本上统一北方C指挥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击败袁绍9、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 半坡彩陶 B. 大汶口黑陶 C. 司母戊鼎 D. 毛公鼎 10、右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A. 灵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永济渠11、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12、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下列食物中,河姆渡原始居民可以吃到的食物是A玉米 B稻米 C粟米 D甘薯13、长期以来,许多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纷纷回到祖国大陆寻根问祖。被尊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14、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变革时期,其中最本质的变革是A争霸战争更频繁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C封建制度的确立 D“百家争鸣”的出现15、陈胜、吴广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A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B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来人民反残暴统治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秦朝 D提出了响亮的起义口号“王候将相,宁有种乎!”16、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成就有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张衡发明地动仪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 华佗制成“麻沸散”A B C D 1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史记,我们从中不可能了解到的人物是 A黄帝 B齐桓公 C陈胜吴广 D诸葛亮18、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A开元通宝 B刀形货币 C秦圆形方孔铜钱 D交子 19、西晋后期以来,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右图中两种人口流动分别产生的影响是A 北方民族融合、江南得到开发B北方民族融合、南方混乱割据 C 北方战乱不休、江南得到开发D南北同时战乱、国家四分五裂20、汉书记载:“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代毋得相诈相攻。”这种局面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 B 昭君出塞 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D张骞通西域21、中国古代艺术璀璨夺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秦始皇陵兵马俑属于雕塑艺术,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B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继承了秦汉造型艺术,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C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以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D书圣顾恺之的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人称作“天下第一行书”22、北朝时期,一农民为了更好掌握农业生产技术,他应该去拜读A郦道元的水经注 B贾思勰的齐民要术C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D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23、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融合 B中外交往 C国统一 D经济发展24、张骞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下列历史名词与他无关的是A西域 B匈奴 C汉武帝 D南方丝绸之路25、“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 13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0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杏坛 (山东曲阜孔庙) 大成殿匾额(北京孔庙)(1)材料一中的“万世师表”是对谁的赞誉?(1分)他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2分)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2)材料二中,各学派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2分)为了巩固政治统一,汉朝哪位皇帝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2分)并在思想领域采取了什么措施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4分)秦始皇在思想上又是怎样做的?(2分)27、 阅读下列图片解答:(14分) 图一 图二(1) 图一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2) 图二是著名的陆路“丝绸之路”,请它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2分)它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4分)(3) 该事件促使西汉政府在什么时间设置了什么官职?(4分)它的设置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1)这段材料中“卫鞅”指的是谁?(1分)它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变法?(2分)请写出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6分)材料二:“诏不得以北俗之语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图一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图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2)材料二和图一、图二反映的是通过政治改革方式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一著名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另举一例该事件中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2分)29、阅读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