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同安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同安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同安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同安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同安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ww.jjchina.cc家教中国直播网为您提供福建省同安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49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每小题1分)1) ,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2)东船西舫悄无言, 。3)小楼昨夜又东风, 。4) ,望帝春心托杜鹃。5)人生如梦, 。6)舞榭歌台, 。7)地崩山摧壮士死, 。8) ,百年多病独登台。(二)课内古文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若夫乘天地之正 聊乘化以归尽B.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瓯越C.夙遭闵凶 夙夜忧叹D.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3.下列各组句子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 终鲜兄弟B.孟学士之词宗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C.腹犹果然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D.野马也,尘埃也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善万物之得时A.目吴会于云间 B.襟三江而带五湖C.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D.谨拜表以闻5.选出各组句子中的虚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门虽设而常关 鸟倦飞而知还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猥以微贱 以八千岁为春D.感吾生之行休 鹏之徙于南冥也6.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B.童子何知C.等终军之弱冠 D.彼且奚适也(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6分)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事,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8.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3分)迪深厚有器局 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 B. C. D.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3分) 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3分) 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6分)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此诗写于北宋神宗赵顼元丰三年(1080),苏轼谪居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时期。他被贬后充任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10.(1)词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2)总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3分)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1.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4分)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12.(1)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3分) (2)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13、下列各项中 ,对红楼梦故事情节叙述错误的两项是( )( )A宝玉说服贾母叫秦钟一起上学。 宝玉来看宝钗,宝玉要了金锁看。黛玉来了,见宝,钗在一起,心下不悦。黛玉借雪雁送手炉趁机奚落宝钗。(第八回)B贾瑞调戏凤姐不成,反遭算计,遂一病不起。一跛脚道人送来一面錾有“风月宝鉴”四字的镜子嘱咐他只可照正面,不可照反面,三五日即可治愈。(第十二回)C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大办丧事,由于贾珍之妻尤氏犯病,不能料事,遂请凤姐协理。凤姐凭借敏锐干练,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整治,杀伐决断,令行禁止。此后,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第十三回)D黛玉取笑湘云不成反被打趣。第二天宝玉又过来求湘云给他梳头。这令黛玉大为不满,对宝玉冷淡了一天。宝玉明白原因后烦恼不堪,当晚读庄子,提笔续写“焚花散麝”一段文字。(第二十回)E宝玉与金钏儿说悄悄话被王夫人听见,金钏儿被王夫人打后羞愤投井自杀,贾环向贾政诬告此系宝玉逼奸不遂引起。同时,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二罪并发,宝玉因此挨打。宝玉挨打,引起大家关切,众人态度不一。(第三十三、三十四回)14、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请简述“诉肺腑心迷活宝玉(第32回)”的故事情节。(2)请简述“宝钗扑蝶(第27回)”的故事情节。选(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1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论语阳货)注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徼:抄袭。 (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恶称人之恶者”是指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是指厌恶处在下位而讨好地位在他上面的人。C孔子批评了不符合道德礼教的行为。D子贡讨厌揭发别人的短处还自认为直率的人。(2)结合以上选段谈到的“勇”,分析下面选段关于“勇”的思想。(3分)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三、现代文阅读选考(15分)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井沙爽井。说出这一个词,仿佛同时说出了幽居地下的水阴凉的气息,还有形容不出色泽的光影浮动在这个词里。是谁?先是探一下头,继而慢慢搅动了这个处在冥想中的词语和它周遭的大气,用一条绳索和一只木质或金属的桶状容器。当桶的底部触到了水面,井的面容受惊一样洇开了层层疑问,而桶的身体情不自禁地倾倒下来,一如亲吻或膜拜。桶把积攒多日的饥渴和烟尘之气吐出来,像一个热爱水的人,闭上眼,纵容自己深深地沉潜这样的情景被我一遍遍记起。木头箍制的辘轳有了年岁,正随着桶的上下行走吱吱呀呀,像一支来自古旧时代的伴奏曲。我这样熟悉它们,好像我无数次身临其境。在我的老家郑屯,家居的院子里泊进一眼井,它所传达的意味,不只是丰衣足食那么单纯。这是我成人以后才明白的。此时我已置身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从郑屯蜿蜒流淌的那条不知名的小溪开始,我经历过的河流越来越宽广深邃。我想到早年的人群逐水而居,足够深广的河流才能擎起足够多的人。而一个没有河流可以凭藉的城市仿佛丢失了存在的前提,不只丧失了灵动之感,更被抽走了底气和依据。一条古老的河流蕴涵着它所有过往年代的光彩和证词。而一眼井正是一条隐蔽的河流,它使一户人家有了源远流长和根深叶茂的意思。 井。我最喜爱的汉字之一。仅仅是这样的字形:像一架水车在等待水流。其余时候,井期待,等候,井似乎天生有一副良家女子的表情。幽深,安静,内心的潋滟和汹涌不为人知。这样的一眼井守候在家里,生活朴素的调子上面,很容易就泛出了从容润泽的比喻。一眼细水长流的井和一个精打细算的女人,构成了一个家庭最安定的部分。鸡鸭鹅狗奔跑在上面,黄瓜和韭菜生长在上面。桃树和梨树也正葱茏起来。这时候,井的四个笔划像框架支撑起一个家的屋脊和庭院。以上是关于井的诗意想法。而实际上,一眼无遮无拦的井,正如同山腰上那一座时隐时现的水库,在我的童年疯长了如此浓密的诡谲和惊恐。在祖母的严厉警告和村庄里四下飘荡的可怕传闻中,我远避这两处禁地。我按捺着砰砰作响的心,像抱紧一只不听话的小猫,它随时准备挣脱我,蹿上水库边那条长满艾蒿的小道,蹿过篱笆和井台。而水库和井的深处随时可能伸出一只手来,把它凭空拽下。早在六岁以前我已经被村庄培养起对水最充分的敬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帝王的哲学。水滋养生命又索要生命,这是村庄的哲学。而比之水库或者河流,一眼井与村庄结合得如此紧密,它就是村庄的一枚骨刺,卡在村庄的骨头与骨头中间。当我在村庄的血管里漫游,一抬眼就与它狭路相逢。我无数次远远窥视那些大人汲水的姿态,他们面目平静,间或还和旁边的人说笑着。他们心里不害怕吗?在村庄一茬一茬长出的故事里,一些想不开事的人跳到了井里,大多是些女人,似乎女人天生与井相互热爱。许多年来我对这些投身于井的人心怀厌憎,他们使井水在我的想象中变成了另一种事物,使一团团阴森的雾气从井底升起,像一只空荡荡的翅膀,凉丝丝地从村子的这头扇到那头,让村庄里的人面色冰凉。在听懂祖父关于井的故事之前,我以为井的下面有一座宫殿,或者是与一个我想象不出的世界相连。而祖父的故事让我不得不脚踏实地。祖父说的是我家院子里的那口洋井。隔了这么多年,我甚至想不起它的颜色了,好像是一种旧旧的铁锈红。祖父说,当初挖这口井的时候,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我父亲理所当然地下到井里。因为是洋井,井的直径大约仅一米左右,刚刚容得一个人在底下挥动锹把。挖出的泥沙装在筐里被帮忙的人吊上来,就堆在井的四周。同时堆在四周的还有垫井台的石头。挖到第二天,开始出水了,再挖一两米就可以完工。变故是忽然间发生的。一块大石头突然松动,祖父拦阻不及,石头径向井中坠去。祖父讲到这里,目露惊恐,望着我。我没有惊呼,我当然知道我父亲还好好的活着。彼时我父亲在井底平静地挖起一锹泥,刚刚直起身子,一块石头紧贴着他的后脑呼然落在泥水里。祖父长舒一口气,说,真玄啊,如果偏上几厘米几厘米,这就是一眼井和若干年后我得以抵达人世的空间和缝隙。 (选自钟山,有删改)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文章开篇展开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格描写了在井中打水的情景,语言优美,既引出了下文对家乡的井的描写,又蕴含着深深的情感。B“从郑屯蜿蜒流淌的那条不知名的小溪开始,我经历过的河流越来越宽广深邃”一句的含义是, “我”离开了老家郑屯,看到的河流远比家乡的小溪宽广深邃。C“当我在村庄的血管里漫游,一抬眼就与它狭路相逢”一句中,“狭路相逢”写出了井带给童年的 “我”的很多惊恐。D从童年到少年到成年,“我”对老家郑屯的井的感情经历了“惊恐思念”两个阶段。E在文中,作者借“井”抒情,既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又含蓄表达了对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的厌倦。17文中说“以上是关于井的诗意想法”,从上文看,作者写了哪些“井的诗意想法”?请分条概述。(4分) 18在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要叙述祖父关于井的故事?(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文学的怀念 关于陆文夫先生的一点文字 (葛红兵)许多人都以为陆文夫先生是江南人,我也这样以为。上大学的时候,读陆文夫小说,体会那种不紧不慢的文笔,想到那种从容环顾的生活姿态,觉得那种境界是苏北人所没有的。后来见了陆文夫先生,当着他的面,不知天高地厚地评论他的南方气质,他却说自己是泰兴人,能那么写,根底里,还是在用外乡人的眼光看苏州。那个时候,我就想他是把泰兴学派的灵气带到苏州去了,其实呢?两者都有的。1948年到苏州的他,刚刚还是高中毕业生,人生的观念还没有形成,甚至语言都还没有定型,苏州在这个时候,倒是成了他的精神母土了。细细地看陆文夫,觉得它身上有北方文人的那种东西,也有南方雅士的东西,这些东西,实际上是一点也没有市井色彩的。1980年代的时候,我们把它当世俗化的东西来看,实在是看错了。程德培先生眼光狠,看到陆文夫是不理解商业社会的新青年的,其实岂止是不理解,根本就不搭界。他身上有旧式知识分子的清高,他可以谈吃、谈喝,但是,吃和喝之后,是不能谈钱的!所以,他的“美食家”实际上是在天上吃美食,里面到底有多少人间烟火的味道,读者是要细细品味才能嚼出来的。这种东西,我们要过了10年、8年才能慢慢理解。那个时候,我们把陆文夫当人性论者,当思想解放的先锋,现在看,他那个解放是向后看的,不过这种向后看,倒是契合了后来“人文精神失落”论者的惊呼。想一想陆文夫在1980年代初就看到这个了,他已经开始在小巷里,在“美食家”的洗澡池里找人文、找精神了。他找得那么踏实、那么消闲、那么隐讳,很多人都没有看出来。陆文夫的写作是江南气息的,他发展了一种特有的江南写作。陆文夫说,许多人谈美食,只是注意了吃食、吃什么,却没有注意怎么吃、和谁吃、在什么环境里吃、吃的氛围、吃的境界,他是反其道行之。其实吃和文是相通的,陆文夫的文也是这样,他写小说,就是写出了境界、写出了氛围。他的文里到处都是闲笔,但是,就是这个东西,现代作家、启蒙主义者都不会用,启蒙主义者都是想把文字弄得每个字都大有深意,而陆文夫就不是这样,有了陆文夫,小说就宽松起来了,不那么紧张,不那么盛气凌人了。小说消闲了,可以躺在躺椅上看,可以在巷子里乘凉的时候看,用闲笔写的东西就可以闲着看了。当然,陆文夫的小说还是有一些固定的套路,以小见大的冲动从来都存在着,不过,总归和“北方的”路数不一样。文字里的陆文夫,我是喜欢的,它展现出来的,都是我这个苏北人没有见过的,精气神都不一样。日常里的陆文夫在我看来也是温和的,也听一个朋友说,他如何对年轻人的一些做法不满,对文坛的一些后进有微辞,他的微辞甚至影响了一些年轻朋友在文坛的发展,但是,那个时候,我到内地工作,给他寄书,原以为他早就忘记我这个小辈了,却不成想,他还写了信来,提到江苏人到内地心理不容易安定云云,他竟然还记得我这个只是见过一面的晚辈。前时,听说他过世了,我的朋友沈兄专程到苏州祭奠,他在苏州打了电话来,把苏州祭奠的活动描述一遍,云有关方面如何重视。其实,对于一个文学家来说,最好的祭奠是什么呢?每一部杰作都是他们的丰碑,每个读者的每一次阅读都是对他们的祭奠和怀念。(原文有删改)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作者认为苏北人绝没有那种从容环顾的生活姿态和不紧不慢的文笔。B陆文夫先生气质的形成因素,既有幼小时候的东西,即故乡的东西;也有精神成熟期的东西,即精神母土的东西。 C陆文夫身上有旧式知识分子的清高,不理解商业社会的新青年,对文坛的一些后进也有微辞。D陆文夫是人性论者,也是“人文精神失落”的较早发现者。E陆文夫是个“美食家”,注重吃的环境、吃的氛围、吃的境界,这与他的行文方式一脉相通。17“我”在全文中能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8在作者看来,对文学家最好的祭奠方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联系杰作性质和现实生活中的读书状况等作简要探究。(6分) 四、作文(70分)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800字以上。福建省同安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题纸一、古代诗文阅读(49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共8分) (1) (2) (3) (4) (5) (6) (7) (8) (二)课内古文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题目23456答案(三)文言文阅读(共15分)7. (3分)( ) 8. (3分)( )9(1)(3分) (2)(3分) (3)(3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共16分) 10( 1)(3分) (2)(3分) 11.(4分) 12(1)(3分) (2)(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共16分)(一)(10分) 13(5分)( )( ) 14选( )题 (5分)(二)(6分) 15 (1)(3分)( )(2). (3分)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选( )类文本20、(5分)( )( )21.(4分) 22(6分) 四、作文(70分) 写在另附作文纸上!福建省同安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1)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6)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7)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8)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A.顺应(动词,举起/连接;名词,很早/早晨;动词,怜惜/自夸)3、C古:食饱之状,今: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古:拳拳,今:少;不重要(古:内亲外戚,今: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古:流动的雾气,今:野生之马)4、B. 名词意动,以为欢喜,以为衣襟;以为束带(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使满意;使信任;使知道)5、D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表转析,表承接;介词,给,比;介词,凭借,把)6、C.定语后置(其他为宾语前置)7、B(A.奇:意动用法, 认为惊奇,C.诛:诛杀,D.弛:松弛。)8、C(说的是李迪有才情, 、与“胆量非凡”无关,删除BD选项,答案选C。)9、 (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3分)李迪愿意戍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3分)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成就,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3分)【解析】第句注意“向”、“ 殆”“ 过”等词的落实,第句注意“许”、“然” “壮”等词的落实。第句注意“就”、“ 全”“ 令”等词的落实。10.(1)断林、明山、隐竹、乱蝉、衰草、池塘六种意象。营造了夏末杂乱衰萎,缺乏生机的意境。表达了了诗人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情。(每问1分)(2)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阕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形象1分,分析2分)11.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3分)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1分)12.(1)答案一:说“失”字更好, “失”是指两岸都消失看不见了,更符合诗中春潮的语境,(1分)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而“阔”只写出了视野开阔的意思,没有针对性(2分)答案二:说“阔”字更好,“失”是指两岸视野变得开阔起来,更符合诗中春潮的语境,(1分)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而“失”只写出了岸消失的意思,没有针对性(2分)(2)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1分)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2分)13.BD(应是 只可照反面,不可照正面;应是袭人大为不满)(5分)14、诉肺腑心迷活宝玉: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说要是黛玉“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黛玉听见,很是宽慰。后因黛玉讽刺宝玉“金玉良缘”,宝玉气急,经黛玉道歉,宝玉说“你放心!”黛玉故作不懂,宝玉刚要解释,黛玉说“你的话我都知道了”。之后,宝玉把赶来送扇子的袭人误作黛玉,并说睡里梦里都忘不了你之类的话。 宝钗扑蝶:宝钗到潇湘馆找黛玉,恰逢宝玉来找黛玉,为避嫌疑,便抽身去找别的姊妹。宝钗见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