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北师大版.doc_第1页
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北师大版.doc_第2页
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北师大版.doc_第3页
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北师大版.doc_第4页
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北师大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历史下册必备知识点 第1课 俄国向何处1、 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 地点:彼得格勒 列宁为领导人 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成立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2、 十月革命的影响: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3、 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十月革命后,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被迫实行“战时共产党主义”政策(保卫了苏维埃政权)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沙俄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1922年成立了苏联(最初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4、 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贸易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第2课 苏联的崛起1、 列宁逝世后(1924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施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2、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也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斯大林模式)3、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政治上A、权力高度集中;B、民主与法制匮乏;C、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D、党政不分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正手招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4、评价斯大林模式:A、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B、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4、 启示:(1)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2)加强民主与法制设必;(3)坝宾保护农民的利益;(4)立足于本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等。 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时间:1919年 操纵国:英、法、美 地点:巴黎 性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签订条约:凡尔赛和约 与中国有关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对中国的影响: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 形成的体系:凡尔赛体系 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新秩序。凡尔赛和约内容: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承从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废除德国的善道义务兵役制。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二、华盛顿会议:时间:19211922 操纵国:英、美、日地点:华盛顿 性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签订条约:九国公约 形成的标志:华盛顿体系 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九国公约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但没有列入中国取消领事戴判权,归还租借地关税的要求评价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及领土完整。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 它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 的局面,为美国 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国是华盛顿会议最大的受害者。三、一战后的国际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构建起来的。这两次会议的相同点:1、性质相同都是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分赃会议;2、都 ,国家操纵。3、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4、都暂时调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四、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争夺激烈的是美国和日本。4课 经济大危机和新政1、 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2、 资本主义 短暂的经济 期:19241929年3、 经济危机: 时间19291933年 开始国家:美国 开始行业:金融业 特点:范围特别广。 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以沉重的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 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动荡,经济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4、 罗斯福新政(1933年上台)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1)新政的目的(或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 ,消除经济危机。(2)新政的措施(或内容):A、整顿金融业 B、对工业调整,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 D、兴办公共工程 中心措施:对工业 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新政的核心和基础)(3)“新在哪里?” 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4)新政的效果。A、美国的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 与发展使美国度过了危机;B、“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5)不能消除经济危机根源的原因: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6课 邪恶的轴心(柏林罗马东京)1、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 形成。2、德国法西斯的罪行(1)创造国会 ,迫害德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土。(2)迫害犹太人。 灭绝政 。(3)干涉西班牙内战 格尔尼卡(立体派画)作者毕加索。3、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1922年(最早建立与经济危机无关) 入侵 。4、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时间1936年, 军行:南京大屠杀。设“死士部队”(731部队)哈尔滨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亚洲 形成。5、 德国首先吞弃的第一个主权国家奥地利6、 慕尼黑会议:时间:1938年 与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结果:签订了慕尼黑会议( 达到顶峰的标志)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应于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英法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安全给予“国际保证”7、 绥靖政策的实质:姑息纵容政策。 后果: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损宅了别国利益,加速了二战爆发目的:牺牲小国利益安抚侵略者,维护自己的利益,将祸水东引。顶峰:慕尼黑协定7课 疯狂的战车 8课 正义的胜利一、“二战”的时间:19391945年“二战”爆发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其他原因:绥靖政爆 各自为战等“二战”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一战的性质: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二、“二战”的进程1、 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 波兰,英、法对德宣战2、 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德军的第一次失败,打破了“天下无敌”的神话3、 最大规模:1941年、12、7日军偷袭珍珠港(偷袭成功信号:虎虎虎)4、 转折:1942年、7斯大林格勒战役5、 结束:1945、9、2日本签署投降书三、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时间:1942年1月1日 地点:华盛顿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作用: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诺曼底登陆:时间:1944年6月6日 登陆军队:美英联军影响: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霸王计划,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五、雅尔塔会议:时间:1945年2月 参加国:英国( )美国(罗斯福)苏联(斯大林)内容: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 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作用: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六、攻克柏林战役。时间:1945年4月底,作战部队:苏联军队(对柏林攻竖战) 结果: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轴心国的彻底知往年而宣告结束。八、“二战”取胜的根本原因及启迪。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或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启迪:1、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世界大战 不能重演;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前进的推动者;3、社会制度和意识 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挑战;4、所有国家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5、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九、如何避免战争,维护和平?1、 审 历史,牢记历史教训2、 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消除战争根源3、 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共同发展4、 发挥国际合作组织作用5、 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十、“二战”期间重要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波茨坦会议1942、1、1华盛顿会议十一、太平洋的转折:中途岛海战战役还有:郭刻尔克大撤退 不列颠空战(同期百团大战)阿拉曼战役中国战役三次大捷: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一、“冷战”1、 序幕: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2、 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名3、 概念: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时行动来遇制共产主义。4、 实质:遇到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5、 根本目的:称霸世界6、 “冷战”的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名。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九为成立7、 结束的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二、“两极”格局形成标志:华为成立“两极”格局结束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三、“北约”(1949年)和“华约”(1955年)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四、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国发动)入侵阿富汗(苏联)五、国际格局演变:“一战”前:维也纳体系,“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美、苏两极格局)发展趋势:多极化 现在新的世界格局未完型,暂时“一超多强”.第11课 梦幻超级大国1、 二战后,西方大国中唯一没有衰弱,反而更为强大的国家是美国。2、 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原因:(1)战时资本积累;(2)有效的财政政策;(3)科技的进步3、 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1)外向型经济为主(对外直接投资大大中加,跨国公司飞速发展,资本输出不断扩大)(2)经济发展迅速异常迅猛,但有起伏。(3)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高新科技成为支柱4、 20世纪初,爵士乐在美国出现,源于美国黑人音乐,风靡全美,传到欧洲。 代减弱。5、 “梦幻工厂”好莱坞(无声电影:卓别林高投入、高科技)奥斯卡 像奖。第12课 苏东的艰涯探索1、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针对斯大林模式弊端改革,把农业作为突破点(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入,开垦荒地)同时 “手术” 但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政治改革: 个人迷信, 冤假错案 的 ,只是“小修小补”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照般苏联模式,弊端暴露,改革势在必行。3、匈牙利改革:卡达尔。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把国家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改革有成效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东欧消费者天堂”5、 借鉴:根据 实事求是进行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社会民主与法制;找到一条 合国情发展道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13课 挑战“两极”1、欧盟:形成过程1951年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 共同体”1967年三合一“欧共体”1991“马约”1993“欧盟” 性质:区域性经济政治组织(世界上最成功,最大的经济体)1999欧元正式启用欧共体:目的:发展经济,维护自生安全,提高国际地位作用:促进多圆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表现:协调 ,取消 ,援助有困难成员国;外 一致;统一内部 面等。2、日本:20世纪40年代末恢复50年代飞速发展(朝鲜、越南战争70年代末 资本主义经济 。原因:外部:美国扶持 内部:引进先进技术,异加以改 ;注重国家对经济干预(调 经济 )坚持“教育先行”重视人才榜样;贸易立国,注重政策的连续性。第14课 殖民废墟上的 建1、蓝孔雀印度 1947年英国 巴分治 尼赫鲁经济发展、粮食自给、工业体系齐全 高科技(原子能、 )2、非洲 开始:北非 埃及 20世纪 十年代:1960年非洲独立年 结束:1990年 殖民体系崩溃3、拉丁美洲(反美) 古巴:1959卡斯特罗 社会主义道路巴拿马:1999收回巴拿马 全部主权独立后, 加速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才是摆脱命运的必由之路 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第16课 告别雅尔塔(苏联解体)时间:1991年 存在了69年1、 标志: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实质:政权性质根本变化对世界格局影响:雅尔塔体系结束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 政策 原因 催化剂:八一九事件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2、东欧巨变 时间:1989年下半年。性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3、苏东巨变启示:(1)社会主义应不断进行改革(2)社会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3)抵制“和平演变” 17课 干戈不息1、 动荡不安的中东地(1)原因 1、巴勒斯坦主权问题 大国 地理位置2、民族、宗教问题(最主要) 石油资源(2)表现A、1948年1982、五次中东战争B、海湾战争C、伊拉克战争(3)和平进程:1991年、中东和平会议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举行,中东和 出现曙光2、 科索湾战争,美国公然挑战多极化,中国、俄罗斯 国阻碍美国的霸权行为上发挥积极作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18课 梦想成真的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国家:美国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使用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