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_第1页
2016年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_第2页
2016年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_第3页
2016年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_第4页
2016年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2016年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2通过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特点。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二、活动时间端午节前,16周星期五下午第二节。三、活动准备1搜集有关端午节的名称、由来、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等等。2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四、活动设计话端午1情境导入激情朗诵有关端午节诗歌,或教师导入。2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第一主题话说端午2/5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端午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端午诗词佳句知多少包粽子“粽叶飘香”学包粽子。把学生分成8组,每组请若干位家长示范包粽子,可请一位上讲台主讲包粽子要领,学生边看边学边动手学包粽子。品粽香感受粽子的香甜。学生分组品尝由家长带来的已蒸熟的粽子。学生边尝粽子边观看视频或PPT赛龙舟,端午食粽。3/5或欣赏民族音乐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把活动中自己亲手包好的粽子带回家跟家长一起蒸熟后品尝。知民俗喷绘张贴“走进端午”宣传栏,红领巾广播介绍端午节民俗;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五、工作安排1宣传栏设计、喷绘德育处2活动准备、发动家长、活动组织班主任3拍照信息科组4宣传报道李胤12一、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结合本校节日文化特色,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将中华民族的气节教育、节气文化和学校特色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二、活动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4/5三、活动时间5月31日6月3日四、活动内容找一找要求全体学生上网或阅读有关书籍找一找关于端午节这一节气的相关知识;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诗词;赛龙舟和包粽子的习俗。说一说1、12年级学生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习俗。2、34年级学生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习俗;说说屈原的故事。3、56年级学生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习俗;说说屈原的故事;说说屈原的诗词。做一做要求36年级学生以“端午情怀”为主题做手抄报,每班择优上交5份。学一学要求主动和家长学习粽子的各种包法,4到6年级每班上交一张7寸照片到政教处。12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孩5/5子们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6月21日上午,XX县陈庄镇中心幼儿园组织小朋友开展了端午节主题活动。活动中,老师首先运用图片和课件向孩子们介绍了关于端午节的有关知识,在老师的讲解中,孩子们知道了屈原的故事,了解了全国各地的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挂艾草等风俗习惯。知道了划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更增添了端午节的重要性。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知道了端午节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