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邹城寻找孟子.doc_第1页
在邹城寻找孟子.doc_第2页
在邹城寻找孟子.doc_第3页
在邹城寻找孟子.doc_第4页
在邹城寻找孟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者按 邹城,是山东西南部一座小城,古称“邹鲁圣地”。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寻找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这座以“孟子故里 儒风邹城”为号的小城走入我们的视野。这里的邹鲁文化熠熠生辉,孕育了孔孟等先贤圣哲;这里经济发达,富庶一方,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列全国22位、山东第三。无论是文化建设还是经济发展,邹城都堪称典范。本刊自本期始,以专题形式系列报道“孟子故里 儒风邹城”的城市特色,探寻邹城的儒风遗迹和文化样本。以期重回孟子故里,挖掘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重读孟子,寻找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在邹城寻找孟子撰文/栾小惠 王雪芃 摄影/刘富国 徐金利孟子与邹城,一个人与一座城,两者是什么样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碰撞,又缔造了何种传奇?以至于人们提到孟子时,不由自主地要回归到他的故里来寻求答案。邹城人说,孟子是他们的老乡,邹城是孟子的故里,孟府、孟庙还有孟母三迁祠是最好的证明;学生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他们以亚圣孟子为榜样,在孟子故里接受先哲智慧的熏陶,拜受成人礼以宣誓成长;经济学家说,孟子的仁政思想渗透了这座城,以“民本”为理念,邹城富庶一方;学者说,孟子的思想熠熠生辉照亮了邹城的天空,邹城的沃土黝黝肥沃滋养了孟子著书立说;外国人说,孟子不仅是邹城的、山东的、中国的,更是全世界的。孟子的思想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就影响了梭罗、伏尔泰等一大批启蒙运动先驱孟子与邹城,一个人的思想和一座城的文化,引发人们无限的思考。带着种种好奇和疑问,我们走进邹城,近距离触摸这座城市的容貌,感受这座城市的气息,开启一段在邹城寻找孟子之旅。一座城的文脉 邹城,是一座有着3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纳凫峄之灵气,汲洙泗之膏泽,古老的邹鲁文化在这里发出曙光。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的“东夷”土著人就创造了彪炳华夏的“邾娄”文化;两千多年前养育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为万古伦常立极;孟子论性善,倡仁政,将儒学立于中国文化无人可撼动的主干地位。在过去的2000多年里,邹与“鲁”一直并称,并共同创造了儒家文化,成为了文教兴盛之地。而作为儒学的发源地,相距不过几十里的曲阜和邹城,因为鲁产孔子、邹产孟子而闻名于世。尤其是孔子之后,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儒学渐趋衰弱,就在其濒临灭绝之际,是邹人孟子挺身而出。继道统,辟杨墨,坚持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使邹城成为了儒学复兴之地。人杰地灵的邹鲁圣地除人们所熟悉的孔子、孟子、颜子、子思、公输般、公孙丑、万章、乐正子外,还养育了一批圣人先哲、文人学士,如春秋时期的开明君主邾文公、邹穆公,忧国不嫁的漆女,“一经传天下”的西汉父子丞相韦贤、韦玄成,“凿壁偷光”刻苦好学的经学家西汉丞相匡衡,建安七子之首王粲,主张社会进步的思想家仲长统,魏晋时期抗击匈奴汉魏无可匹敌的杰出军事家唐彬,文武兼备、尤通经史的西晋安北大将军刘宝,魏晋名医、医学名著脉经的作者王叔和等都出生在这里。一代始皇秦嬴正、史记作者司马迁、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宋代大学问家朱熹、苏轼、王安石等都曾先后来到这里或朝圣竭拜,或立碑刻石,或收集整理典籍,古往今来到邹城仿古探奇者、揽胜朝拜者数不胜数,仅留下姓名的就数以千计,留下800余篇文章、题咏和诗词。 纵览邹城历史文脉,当之无愧于“孔孟桑梓之邦 文化发祥之地”的赞誉。 郁郁儒风在邹城在邹城,想要寻找孟子的足迹,并非难事。孟庙、孟府在邹城南关,一街之隔。远远地看去,绿瓦红墙,青松翠柏,很是惹眼。只要看到孟庙、孟府,心底的敬重之情便会油然而生,这不仅仅是对孟子的敬重,更是内心深处对儒家文化的敬仰。孟子继孔子之后,不但将儒家思想深刻阐述发扬光大,并将其表现得更完美更完整。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孟子说他是“道既通”,东汉学者赵岐在注解孟子时说,孟子一书无所不包,天地万物,仁义道德,性命祸福。可见孟子一书涉及范围之广,指导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孟府习儒馆内,30余位少年儿童身着汉服,跟着“私塾先生”一字一句地诵读着儒家经典大学。清脆的读书声,为古朴典雅的古老殿堂增添了新的活力。还有加冠成人礼、豫剧孟母断机教子、渔鼓孟母三迁、国学诵读班等一系列活动让孟子故里的习习儒风,吹拂着这方土地上的人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伫立于亚圣府前,仿佛看到孟子教育天下英才、申饬家法时豁达而又儒雅的身影。从孟庙的古槐苍天到孟府的庭院深深,儒风泱泱,古韵悠悠,似清风抚摸心灵,仔细聆听,这位儒雅的老者“民本、仁政、行善”的声音穿越了千年历史,至今仍振聋发聩。孟子留给这座城一个思想和一部巨著。孟子思想至今启迪众生,孟子巨著高山仰止,而对于儒学的解读,因人而异,见仁见智。在孟府展览馆,邹城市书法协会主席殷延禄,用一种别开生面的解字法为理解儒学教义提供了崭新视角。以“儒”字为例,殷延禄介绍,“儒”字最早起源于乡里的司仪。金文里的“儒”,是一个双臂舒展的人腋下有水滴,意为一个人在沐浴,是指要沐浴更衣礼仪兼备才能胜任司仪一职。久而久之,双臂舒展的人字部分演化成“大”字,在大篆字体中“大”字中人手臂的部分下垂演化成了“而”字,在后世漫长的文字演变过程中,水滴部分变成“雨”字,加上强调本意的“人”字旁,就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儒”字。从字形演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儒”的本意是教人懂得礼仪,为人顶天立地。这种特别的儒学授课模式令人耳目一新。据悉,殷延禄先生就用这种教学方式在孟府里为小学生们讲儒学课,深受孺童们喜爱。寻访孟子遗风,不能不探访孟子后裔。土生土长于邹城的孟祥居老先生,是孟子的七十五代孙,如今已经73岁高龄。谈起对孟子思想的认识,老人张口就背出了许多孟子名言。他最为推崇的是孟子的“仁政”思想,并写了浅谈孟子的“仁政”思想一文与学者们探讨。2007年从邹城市政协副主席职务退休后,孟祥居将自己的退休生活贡献给了孟氏宗亲联谊会和孟子世家谱的续修工作。他在孟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上曾向宗亲们表示,要在有生之年做好三件事,其中一项就是要完成大谱的续修。据悉,孟子世家谱最后一次续修年代为清同治甲子(1863年),系亚圣七十代翰博孟广均作序,鉴定撰修,迄今已逾150年。孟子故里的文化机遇邹城有孟子,孟子在邹城。“孟子故里 儒风邹城”的品牌一直是邹城人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本,尤其是儒学热的当下。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求,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思想文化热潮,作为“文化发祥之地”的邹城,被这股热潮激荡鼓舞着。邹城市2014年的工作计划中,特别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了专门的阐释,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加快推进孔孟遗产地世行贷款项目,启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挂牌保护抢救维修历史建筑,实施子思书院、子思祠、孟母祠等遗址展示复建项目和四山摩崖石刻、羲皇庙、漆女城遗址等文物保护项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与传承,加快建设邹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继续办好中华母亲文化节,积极开展各类学术研讨活动,持续扩大孟子文化影响力文化部和山东省政府签署协议,提出共同探索创建以曲阜、邹城为核心的“文化经济特区”。于是,从去年以来,邹城市全面实施“文化突围”战略,提出让孟子思想重振故里,大力推进儒家文化传承创新。而“孟子文献集成”编纂工程、“邹鲁文明”探源工程、孟子研究院建设提升工程等一系列文化挖掘研究基础工作,还有孟子公开课邹鲁文化系列讲座、“教子有方”讲座、孟子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我爱读孟子”活动、“读孟子、养政德”廉政教育活动、邹鲁文化城市座谈会、孟子思想与邹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孟子修学游”古老的传统文化以新颖的形式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使知礼、诚信、感恩成为邹城人的标签。邹城人对于孟子及孟子思想的信仰随处可见,以至于融入到他们的血液当中,内化为他们的性格和精神。孟子思想的璀璨光芒照耀着这座千年古城,古老的文明在启迪着蓬勃的新生。昔日孟子期盼的“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斑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的理想社会,在他的故乡邹城早已经实现。如今的邹城,随处可见的是郁郁葱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