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房设备及其布置.ppt_第1页
锅炉房设备及其布置.ppt_第2页
锅炉房设备及其布置.ppt_第3页
锅炉房设备及其布置.ppt_第4页
锅炉房设备及其布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锅炉房设备及其布置 11 1运煤 除灰系统及设备 11 2供热锅炉烟气除尘和脱硫 11 3锅炉房锅炉型号及台数的选择 11 4锅炉房汽水系统 热力系统 返回 11 5锅炉房布置 11 1运煤 除灰系统及设备 第十章 一 运煤系统及设备1 煤的制备1 碎煤机械 将不符合锅炉燃用的块煤破碎成规定粒度的装置颚式破碎机 辊式破碎机 锤式破碎机 反击式破碎机2 筛选装置 固定筛 滚动筛 振动筛3 磁选设备 悬挂式电磁铁2 运煤装置1 电动葫芦吊煤罐2 单斗提升机3 多斗提升机4 埋刮板输送机5 皮带输送机 11 1运煤 除灰系统及设备 第十章 3 运煤方式的选择1 b6t h的锅炉房宜用输煤栈桥等机械4 堆煤与储煤1 煤场储煤 1 火车或船舶运煤时 为10 25天的锅炉房最大计算耗煤量 2 汽车运煤时 为5 10天的锅炉房最大计算耗煤量 2 煤场堆煤高度 3 移动式皮带输送机对煤高度不大于5米 11 1运煤 除灰系统及设备 第十章 4 堆煤机堆煤高度不大于7m 5 铲斗车堆煤时2 3米 6 人工堆煤时不大于2米3 煤场面积估算公式 式中 b 锅炉平均每小时最大耗煤量t 锅炉每昼夜运行时间m 煤的储备天数n 考虑煤堆过道占用面积的系数 一般取1 5 1 6 煤的堆积密度 堆角系数 一般取0 6 0 8 11 1运煤 除灰系统及设备 第十章 4 锅炉房原煤仓的储煤量 1 运煤为一班工作制时 应储煤量为16 18h锅炉额定耗煤量 2 运煤为二班工作制时 应储煤量为10 12h锅炉额定耗煤量 3 运煤为三班工作制时 应储煤量为2 6h锅炉额定耗煤量5 锅炉房落煤管的断面积 式中 q 燃料输送量v 煤在落煤管中流动速度 一般取2m s 充满系数 一般取0 3 0 35 11 1运煤 除灰系统及设备 第十章 二 锅炉房除渣系统及设备1 人工除渣2 机械除渣刮板输送除渣机 螺旋出渣机 马丁出渣机 斜轮式等3 水力冲灰渣4 除渣方式的选择1 锅炉房干灰渣排放量c2t h 宜采用机械化或低压水力冲渣5 灰渣场和灰渣斗 11 1运煤 除灰系统及设备 第十章 5 灰渣场和灰渣斗1 锅炉房每小时最大灰渣量的计算 t h2 不同燃烧方式锅炉排灰量占理论计算值得百分比层燃炉70 85 抛煤机链条炉60 75 沸腾炉40 75 3 室外集中灰渣斗的设计要求 1 灰渣斗总容量宜为1 2天锅炉房最大计算排灰渣量 2 严寒地区应有防冻措施 3 灰渣斗与地面的净高 汽车不小于2 1m 火车不小于5 3m 11 2供热锅炉烟气除尘和脱硫 第十章 一 烟尘的危害机排放标准1 大气污染物的组成1 烟尘 1 炭黑 煤燃烧过程中处于高温缺氧的条件下分解析出的一些微小碳粒 在炉膛中不能完全燃烧 其粒径为0 05 1m 2 降尘 高温烟气带出的飞灰和一部分未燃尽的焦炭细粒 其粒径从1m到100m不等 2 有害气体 sox nox co2等2 危害酸雨温室效应动植物的危害 11 2供热锅炉烟气除尘和脱硫 第十章 3 排放标准烟尘排放浓度so2排放浓度二 锅炉常用的除尘装置1 沉降室2 旋风除尘器 卧式 立式 双旋风 多管旋风等 3 湿式除尘器 离心水膜除尘器 4 袋式除尘器5 静电除尘器三 锅炉常用的脱硫装置1 脱硫方式 燃烧前 燃烧中 燃烧后2 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 流化床等 11 2供热锅炉烟气除尘和脱硫 第十章 3 烟气脱硫1 水膜除尘器2 循环流化床3 气体悬浮式4 湿法脱硫5 电子束 等离子 6 活性炭吸附法四 烟气除尘脱硫装置的选择1 燃料及其燃烧方法2 烟尘分散度粒度分布 10为分界点 11 2供热锅炉烟气除尘和脱硫 第十章 3 排烟浓度1 0 1 10g m3 大于15g m32 与煤种 燃烧方式 燃烧过程组织有关4 烟气量直接决定烟气流速 进而影响除尘效率 11 3锅炉房锅炉型号及台数的选择 第十章 一 锅炉房最大热负荷的确定1 锅炉房最大热负荷的确定t h式中 分别为生产工艺 采暖 通风 生活用热负荷 t h k 供热管网热损失及锅炉自用汽的利用系数 k 1 1 1 2 取1 05 k1 生产工艺用热负荷的利用系数 一般取k1 0 7 0 9 k2 k3 为采暖 通风用热负荷的利用系数 取k2 1 0 k3 0 7 1 0 k4 日常生活用热负荷的利用系数 取k4 0 5 11 3锅炉房锅炉型号及台数的选择 第十章 2 锅炉房平均热负荷的确定t h其中 采暖 通风 平均热负荷的确定 t h3 锅炉全年热负荷的确定式中 h1 h2 h3 h4 分别为一年生产工艺 采暖 通风 生活用热小时数 11 3锅炉房锅炉型号及台数的选择 第十章 二 锅炉型号及台数的选择1 锅炉型号1 根据热用户的要求及特点确定锅炉型号首先满足供热负荷的需要 选用介质 参数及供热管线的介质压力及温降的考虑2 同一锅炉房内尽可能采用系统类型 容量的锅炉 以利于设计 施工 安装和运行管理 热用户的特殊要求除外 3 对专供采暖的锅炉房宜选用热水锅炉2 燃烧设备1 就近取材 保护环境2 高效 清洁燃烧设备3 能适应热负荷变化 自动化程度高 电耗金属耗量低的设备 11 3锅炉房锅炉型号及台数的选择 第十章 3 经济性问题1 选用燃烧效率高和热效率高的锅炉2 选用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低的锅炉3 选用热负荷调节方便的锅炉4 锅炉台数1 锅炉房锅炉总台数的确定 应按所有锅炉运行在额定蒸发量工作时 能满足最大热负荷为原则来考虑2 同一锅炉房 新建时不宜超过五台 改扩建不宜超过七台3 当热负荷一年中变化较大时 主要以调整运行锅炉台数的方法来适应负荷变化 从而使运行的锅炉接近额定蒸发量下工作5 热备用 11 4锅炉房汽水系统 热力系统 第十章 锅炉房汽水系统主要由给水 蒸汽和排污三大系统组成一 锅炉房热力系统图锅炉房的热力系统图是按锅炉房内的汽水系统实有设备绘制的 作为锅炉房内设备和管道布置的依据 也是锅炉房设计 施工与运行的重要文件之一 1 应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 调度灵活及局部设备在锅炉运行下检修的可行性 2 应考虑到热力设备投资与运行的经济性二 给水系统给水系统包括 给水箱 给水泵 给水管道 凝结水箱和凝结水泵及阀门等 11 4锅炉房汽水系统 热力系统 第十章 1 给水管道 238页 给水泵进水管 由给水箱或除氧水箱到给水泵的一段管道锅炉给水管 由给水泵到锅炉的一段管道1 给水管道一般分为 单母管和双母管系统 1 单母管系统 适用于一般供热锅炉房的给水系统 2 双母管系统 适用于常年不能间断供热的锅炉房给水系统 3 吸水管道 由给水箱至给水泵的给水管道 4 压水系统 由给水泵至锅炉的给水管道2 给水管道布置安装时 应有一定的坡度 0 003 坡度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 最高处装排气阀 最低处装排水阀 11 4锅炉房汽水系统 热力系统 第十章 3 每台锅炉给水管上应装调节阀 手动调节阀应设置于便于操作处4 在给水泵的出口管至止回阀之间 应设置再循环管 以保证离心式给水泵在锅炉低负荷运行时有足够的水量通过水泵5 给水管道流速2 给水泵常用的有 电动 离心式 给水泵 汽动 往复式 给水泵 蒸汽注水器等1 在母管制给水系统中 采用两台给水泵时 每台泵的流量应满足所有运行锅炉的额定蒸发量所需的给水量的110 2 采用三台或三台以上的给水泵时 11 4锅炉房汽水系统 热力系统 第十章 2 采用三台或三台以上的给水泵时 1 其中一台本停运时 其余两台并联运行的给水泵应满足所有运行锅炉额定蒸发量所需给水量的110 2 汽动给水泵其流量应满足所有运行锅炉额定蒸发量所需给水量的40 60 作为电动给水泵的备用泵 3 给水泵的扬程应根据锅筒安全阀开启压力 省煤器 给水系统压力降 水位差及一定富裕量来确定 3 凝结水泵和软水泵1 凝结水泵一般一开一备 每台泵总流量不应小于每小时回水量的1 2倍 11 4锅炉房汽水系统 热力系统 第十章 2 当凝结水和软化水混合输送时 总流量应满足所有运行锅炉的额定蒸发量所需的给水量的10 3 软水泵一开一备 软水泵总流量应满足锅炉房所需软水量的要求 4 给水箱和凝结水箱1 给水箱所需有效容量一般为锅炉房所有运行规律额定蒸发量时所需20 40min的给水量 2 凝结水箱总有效容量一般为20 40min的凝结水回收量 3 软水箱的总有效容量应根据软水设备的设计和运行方式来确定 4 锅炉房的水箱应注意防腐 水温大于50 时 需保温 保温层外表温度不大于40 50 11 4锅炉房汽水系统 热力系统 第十章 三 蒸汽系统蒸汽系统主蒸汽管副蒸汽管1 为了安全 在锅炉主蒸汽管上均应安装两个阀门2 锅炉房内连接相同参数锅炉的蒸汽管 宜采用单母管 对常年不间断供热的锅炉房 宜采用双母管3 在蒸汽管道的最高点处需装放空气阀 在低处应装疏水器或放水阀4 分汽缸的设置应按用汽需要和管理方便的原则进行5 分汽缸可根据蒸汽压力 流量 连接管的直径及数量等要求进行设计 11 4锅炉房汽水系统 热力系统 第十章 四 排污系统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 1 定期排污是周期性的 排污时间短 故利用余热价值较小 一般是将它引入排污降温池中与冷水混合后再排入下水道 锅炉下级箱设置定期排污管道及排污阀门 阀门应串联装设两只 闸阀 截止阀 其中一只作为开关阀 全开或全关 另一只作为调节阀 2 连续排污水的热量 应尽量予以利用 在锅炉出口处的连续排污管上 应装设节流阀 在锅炉出口和连续排污扩容器进口处 应各设一个切断阀 连续排污扩容器应装安全阀 2 4台锅炉宜合设一台连续排污扩容器 11 5锅炉房布置 第十章 一 锅炉房位置的选择1 锅炉房位置力求布置在供热比较集中的地区 2 锅炉房位置力求布置在便于燃料的储运和灰渣的排放的地区3 应有利于环境保护4 应符合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5 锅炉房的位置应根据远期规划 在扩建端宜留有余地 6 区域锅炉房位置的选择 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 尚应根据区域的供热规划 城市发展规划以及交通和环保等因素确定 11 5锅炉房布置 第十章 二 锅炉房工艺布置1 锅炉布置基本尺寸要求1 炉前 蒸汽锅炉1 4t h 热水锅炉0 7 2 8mw不宜小于3 0m 蒸汽锅炉6 20t h 热水锅炉4 2 14mw不宜小于4 0m 蒸汽锅炉35 65t h 热水锅炉29 58mw不宜小于5 0m 当需在炉前更换锅管时 炉前净距应能满足操作要求 对6 65t h的蒸汽锅炉 4 2 58mw的热水锅炉 当炉前设置仪表控制室时 锅炉前端至仪表控制室的净距可为3m2 炉间 锅炉侧面和后面的通道净距 蒸汽锅炉1 4t h 热水锅炉0 7 2 8mw不宜小于0 8m 11 5锅炉房布置 第十章 蒸汽锅炉6 20t h 热水锅炉4 2 14mw不宜小于1 5m 蒸汽锅炉35 65t h 热水锅炉29 58mw不宜小于1 8m 3 操作地点和通道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 并应满足起吊设备操作高度的要求 在锅筒 省煤器及其它发热部位的上方 当不需操作和通行时 其净空高度可缩小为0 7m 2 辅助设备的布置1 送风机 引风机和水泵等设备2 机械过滤器 离子交换器 连排扩容器 除氧水箱等大设备3 分汽缸 水箱等3 油 气 煤粉等室燃炉均应设置有利于泄压位置的防暴门4 平台 楼梯 11 5锅炉房布置 第十章 三 锅炉房的建筑1 锅炉房的建筑布置应符合锅炉房工艺布置的要求 同时应照顾到土建工程中通用的模楼2 锅炉房应根据锅炉的容量 类型 燃烧和除灰渣方式来决定采用单层或多层布置 小容量和组装的燃煤锅炉以及燃油 燃气锅炉宜采用单层布置 蒸发量较大 采用机械化运煤 除渣的散装燃煤锅炉宜采用双层布置 3 锅炉房建筑要求 屋顶结构的荷重 0 9kpa 以整片为宜 11 5锅炉房布置 第十章 为了保证锅炉房工作人员的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