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农村广播建设调查与思考(2).doc_第1页
三门县农村广播建设调查与思考(2).doc_第2页
三门县农村广播建设调查与思考(2).doc_第3页
三门县农村广播建设调查与思考(2).doc_第4页
三门县农村广播建设调查与思考(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门县农村广播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杨晶晶广播曾经作为“领袖媒体”,以收听成本省、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在农村生产和生活中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农民职业的多样化,各种新兴媒体的普及化,以及人们对广播功能认识上的片面理解,我县农村广播建设面临着严峻考验。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广播“村村响”工作,巩固和提高广播覆盖率,促进我县城乡广播电视的协调发展。此次研究活动,我们深入全县14个乡镇,通过座谈、访谈、抽样问卷、调阅资料等形式,调研了全县100%乡镇广电站,召开28次座谈会,访谈了136名乡镇干部,172名村干部,2250名农村群众,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基本上掌握了全县农村广播建设的有关情况。一、我县农村广播建设基本情况我县共有14个乡镇,510个行政村。全县农村广播建设的基本情况,在三门县农村调频广播建设情况统计表(见附表一)和三门县村级广播室建设情况统计表(见附表二)上有比较准确详尽的反映。分析这两份统计表,可看出我县农村广播建设有如下五个特点:1.农村有线广播联网率较高。从1998年开始,我县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入户工程”,农村有线广播联网速度加快。目前,全县共有467个行政村实现有线广播联网,村联网率达到91.6%,其中有6个乡镇的村联网率达100%。特别是2004年我县完成对海岛乡蛇蟠的有线联网,攻克了“村村通”工作的最大难关。2.调频广播村通响率严重滑波。自调频广播登上农村传媒舞台后,我县一度时期共有422个村安装过调频广播,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82.7%。目前,只有289个村还能正常通响调频广播,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56.7%,下降了24个百分点。3.调频广播数量偏少且分布不均衡。从附表一显示,全县每个行政村调频广播平均数为2.06个,从数量上来讲,还未达到广播受众需求的密度。同时,调频广播分布不均衡。村均拥有广播数量最多的是泗淋乡,为4.21个;最少的是海游镇,仅为0.79个。4.调频广播使用率大幅下降。我县总共安装过1051个调频广播,目前能够正常使用的调频广播有681个,减少了370个,使用率仅为64.8%。其中泗淋乡的使用率最低,仅为12.5%。5.村级广播室建设喜忧参半。据2003年7月份统计,全县共有村级广播室17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3.5%。2004年全县共有村级广播室为249个,新增78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8.8%,增长15个百分点。但因集体经济薄弱、地理位置偏僻等因素,目前全县还有一半多的行政村没有广播室。二、当前我县农村广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 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是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对广播的作用缺乏正确认识,有的认为有了电视没有必要再去搞广播,有的认为投资广播是“赔钱的买卖”,有的认为搞广播建设不但无利可图而且麻烦不断。二是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和播出机构在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轻广播重电视”的现象。三是部分行政村干部简单地认为加强农村广播建设是上级的事情,存在“重利用轻投入”现象。2. 建设资金难以落实。一是县、乡(镇)两级财政投入偏小。目前农村广播网的建设和维护费用没有固定渠道,政府对农村广播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二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根据全县2003年村级经济情况统计显示,全县经济空白村101个,1万元以下行政村125个,村级经济薄弱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4.3%。三是安装广播门槛偏高。一个中等规模行政村安装调频广播和建设村级广播室一次性投入约为3550元,主要费用为:调频广播1400元(350元4台),广播调制器2000元(20001台)和话筒150元(1501只)。四是后续经费难保障。广播开通后存在“两费难”问题,即电费和维修费难落实。据估算,一只正常播音的调频广播电费是70元/年,以1000只调频广播计算,总计约7万元。维修费每年每只广播按50元计算,以1000只调频广播计算,总计约5万元。3. 广播本身问题不少。一是广播损坏率较高。因调频广播大部分安装在室外,受风吹、雨打、太阳晒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导致大部分调频广播或外壳生锈腐烂或机芯提前报废或变压器遭受雷击损坏,使用寿命明显缩短。特别是我县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夏秋两季经常出现台风、暴雨和雷阵雨等灾害性天气,广播损失惨重。如2004年14号台风“云娜”,使全县广播一次受损192只。二是广播质量参差不齐。近十年来,我县分好几批安装调频广播,其质量有好有坏,特别是部分广播因厂家停产,配件很难寻找,给维修带来很大不便。三是广播的自然淘汰。安装较早的调频广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广播自身零配件磨损老化,直至无法使用为止。4. 维护管理难度较大。一是维护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建设资金因素中提到的维修费难落实,另一方面是调频广播因容易坏修理任务较重,据调查反映,平均每只广播每年要拆卸、修理、安装反复34次,而且乡镇广电站因人手较缺精力难到位。二是管理难。农村广播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公益事业,但一直以来,管理职责很难明确,乡镇、行政村、广电站皆不管的现象较严重。5. 节目质量有待提高。一是直接面向基层、服务“三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服务类节目偏少。二是节目内容不够丰富,转播内容多,自办节目少,广播整体信息量小。三是节目形式缺少活力,听众参与度低,互动性差。三、加强农村广播建设的重要性虽然农村广播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也较多,但对经济相对落后、农民居住较为分散、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农村来说,农村广播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但不能削弱,而且应该加强。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是巩固农村宣传阵地的“安全带”。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委、政府的声音,对农民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广播具有覆盖面广和操作方便、易于接受等方面的优势,它与其它媒体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很好地起到喉舌的作用。2.是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保险带”。由于农村组织化程度较低,一旦面临台风、火灾、疫情等突发性事件,人群容易出现惶恐不安甚至不知所措的局面。广播以直播、快速、信息量丰富、抗干扰能力强和和收听的被动性等特点和优势,能及时做好灾害预防的宣传和动员工作,第一时间组织群众共同采取有效措施抵御风险。3.是服务“三农”工作的“传输带”。农村广播对于活跃文化生活,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村民自治,对于普及农业科技,进行普法教育,宣传计划生育知识,是普及面最广、最直接、也最容易为群众接受的媒体。4.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胶粘带”。目前,由于征地、拆迁、就业等社会问题,群众上访事件不断增多,党群干群矛盾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着党的执政基础。农村广播一直以来都是党中央声音深入到千家万户的重要渠道,更是当地党委、政府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常思想交流、政策解释和加强意识形态引导的有效手段,可以较好地解决农村中普遍存在的“开会难、宣传难、思想工作难”的三难问题,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四、加强农村广播建设的对策和思考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加强农村广播建设主要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资金问题,而是认识问题。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广泛宣传,让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农村广播具有巩固农村宣传阵地的“安全带”作用,预防突发性事件的“保险带”作用,传播农民所需信息的“传输带”作用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胶粘带”作用,广播仍然是广大农村不可或缺的信息载体和有效工具。2. 科学规划,明确目标。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县在花桥镇实施以建设和恢复农村广播网络为抓手,以村级广播室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的“百村知音工程”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科学规划全县广播“村村响”工程。计划再用两年时间,争取到2006年底,实现全县100%行政村通广播,90%的农民能听到广播,80%以上的村建立和恢复广播室,各集镇主要公共场所能收听到清晰的市、县两级广播信号。同时,按照室内调频广播自愿安装、室外调频广播规划设置的要求,结合村庄规模、地理条件和经济状况,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切实提高农村广播收听率和覆盖质量。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农村广播建设,抓好落实是关键。必须加强领导,成立县、乡(镇)两级领导小组,出台广播“村村通”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落实有关部门的职责。县委要把实施广播“村村通”工程列入乡镇党建工作责任制考评项目和乡镇宣传思想工作考核项目,通过检查考核督促落实;县政府要加大对广播事业的资金投入,积极扶持广播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县供电局要为发展农村室外调频广播提供电力支持;县民政局要把发展农村广播作为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广播电视管理部门要摆正电视与广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努力发展广播事业;各行政村要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定时定点检查,确保农村广播能“长期响”、“优质响”。4、多方筹措,加大投入。抓农村广播建设,硬件设施是基础。要因地制宜,多渠道筹措资金,千方百计增加投入,不断改善硬件设施。必须把农村广播网建设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纳入县、乡(镇)两级的财政预算,适度投入,解决广播网络建设和运行的基本费用。对集体经济富裕村,要求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安装、维修广播;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要坚持多条腿走路,在“县、乡(镇)财政补一点”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调动行政村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采用“村集体经济挤一点、党员干部捐一点、先富人员助一点”的办法予以解决。同时,可考虑实行“以奖代补”政策。5. 整合资源,办好节目。加强农村广播网建设,主要是解决“能不能听”的问题;办好节目,则主要是解决农民“愿不愿听”的问题。要整合各方资源,丰富节目内容,创新节目形式,提升节目质量。一是及时转播中央、省、市主要广播节目,确保党的声音快速准确传达到农村。二是县广电台、乡(镇)广电站要积极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三农”为服务对象,推出一大批贴近农村实际、符合农民所需的服务类节目,及时传递涉农政策、市场信息和反映农村新风新貌。三是村级广播室要自办一批适合农民群众的小节目。在病虫害多发季节,播放农作物防病防虫知识,指导生产;在农闲时节,播放一些文艺节目,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对于乡镇和村级的阶段性重点工作,通过广播解释政策、公开政务,增强工作透明度。总之,要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开办出更多高水平、高质量、有新意、有品位的栏目和节目,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俱佳的好作品,给青少年以知识和教益,给老年人以温馨和欢乐,给奋进中的建设者、开拓者以信心和力量,使广播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成为坚实的宣传阵地,多彩的文化乐园,丰富的知识课堂。附表一:三门县农村调频广播建设情况统计表乡 镇名 称行政村数有线联网情况有线调频广播通响情况安装调频广播使用情况广播数/行政村(平均数)村数联网率曾通响村数曾通响率现能正常通响村数现通响率安装广播数量现能正常使用数量现使用率海游镇6363100%3961.9%2946.0%5050100%0.79高枧乡413793%3790.2%3790.2%12910984.5%3.14珠岙镇382771%2565.8%1539.5%653553.8%1.71沙柳镇342985%2573.5%2367.6%433581.4%1.26亭旁镇1069185.8%8580.2%3533.0%1224032.8%1.15六敖镇4040100%3792.5%3792.5%1125347.3%2.8健跳镇333297%3297.0%3297.0%13011790%3.9横渡镇222195%2195.5%418.2%21419%0.95涅浦镇2929100%2379.3%1551.7%767092.1%2.62沿赤乡161593.8%1593.8%1593.8%625995.1%3.87花桥镇342985%2985.3%2985.3%7777100%2.26小雄镇2929100%29100%310.3%721013.9%2.48泗淋乡1919100%19100%947.4%801012.5%4.21蛇蟠乡66100%6100%6100%1212100%2合计51046791.6%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