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doc_第1页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doc_第2页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doc_第3页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或实际问题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如气体的性质,压强、体积和温度通常是同时变化的,我们可以分别控制一个状态参量不变,寻找另外两个参量的关系,最后再进行统一。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都是用这种方法研究的。二、累积法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如测量均匀细金属丝直径时,可以采用密绕多匝的方法;测量单摆的周期时,可测30-50个全振动的时间;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时,可隔几个点找出计数点分析等。三、等效替代法某些物理量不直观或不易测量,可以用较直观、较易测量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量代替,从而简化问题。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实验中,发生碰撞的两个小球的速度不易直接测量,可用水平位移代替水平速度研究;在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时,用电流场来模拟电场等都用了等效思想。四、放大法对于物理实验中微小量或小变化的观察,可采用放大的方法。例如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六、外推法有些物理量可以局部观察或测量,作为它的极端情况,不易直观观测,如果把这局部观察测量得到的规律外推到极端,可以达到目的。例如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I=0(断路)时的路端电压(电动势)和短路(U=0)时的电流强度,通过一系列U、I对应值点画出直线并向两方延伸,交U轴点为电动势,交I轴点为短路电流。 七、近似法在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体运动中,影响物理量的因素较多,有时为了突出主要矛盾,可以有意识设计实验条件、忽略次要因素的影响,用近似量当成真实量进行测量。初中物理估算题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l.0m/s B将一枚鸡蛋举过头顶做功约为l0J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的温度约为40 D教室里日光灯正常发光通过的电流约为10A2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B)A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 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3小理家准各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C )A200m B400m C2000m D10000m4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是(D)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5dm B家庭电路的电压为36V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20 D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5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C )A30 B33 C37 D396同学们学习物理知识以后,对身边的事或物进行了估测,以下较为贴近实际的估测数据是( ABD)A学校的课桌高度约为0.8mB某初中生的质量大约为40kgC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75D某同学跑100m成绩为14s7下列说法中,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C )A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9 B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m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个成年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3m/s8中学生的大姆指指甲面积约为( B )A1mm2 B1cm2 C1dm2 D1m29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D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D一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10对以下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B )A广安市中考考室内的温度大约是48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20cmC唱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大约是15min D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大约是500g11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C )A人的正常体温为39B初中生掷实心球的距离约为30mC小红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 D一位初中生体重约为20N12(2011鸡西)下列数据与事实相差较大的是(D)A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 B你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C使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 D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步行上楼的功率为500W13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 C )A0.5g B5 g C50 g D500 g14(2011包头)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B)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15某中学生的信息档案中,错误的信息是( D )A身高1.68m B质量50kg C体温36.5 D步行速度10m/s16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普通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是1.8mB九年级男生的平均体重约为600NC按照交通部门规定,天津市快速路的最高限速为300km/hD按照国家规定,夏天公共建筑内的空调温度应控制在1817下列数剧中与实际相符的是(C)A中学生脚的长度为50cmB中学生的体重为50NC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D人在正常呼吸时肺内的气压约为108pa18 (1)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_(填上合适的单位),他跑100米所需的时间约为:_(填上合适的单位)。答案:kg 11s怎样找物理题中的隐含条件学习在解物理习题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解题的必要条件,题中并为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样才能快速、准确地找出这些隐含条件呢?同学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一些约定俗成的提法的含义课本上经常用一些固定的提法来说明某些现象,这些提法中的某些词语由于已经约定俗成,所以具有确定不变的含义,知道了这些提法的含义,就等于知道了隐含条件。 如“一物体在光滑面上运动”其中“光滑”的含义为不计摩擦,所以隐含条件为物体所受的摩擦为零。又如“一颗手榴弹在空中自由飞行”,其中“自由”的含义为手榴弹仅受重力作用,所以隐含条件为:手榴弹只受一个力-重力。二掌握一些物理现象的出现条件 一定的物理现象的出现,是以具备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当知道什么条件具备时可出现什么现象后,一旦题目给出某种现象,马上可以找出相应的隐含条件。如“一个物体漂浮在液面上”,出现这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重,所以隐含条件是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又如“一个物体匀速运动”要出现这种现象,前提条件是物体必须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所以隐含条件为:物体不受力或受的是平衡力。三扩大知识面,记住一些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同学们的知识面宜宽不宜窄。即使是一些仅需了解的知识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对有些物理量的某些数据(比如物质的密度、比热等)之间的“大小”关系也应知道并记住。如“在照明电路中接了三盏灯三盏灯”,因为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且所有用电器除非特别声明外,所隐含条件为;三灯并联,其电压为220v。又如“等质量的铁块和铝块哪个体积大?”显然,仅知道质量是无法判断的,还需知道密度,所以隐含条件为:铁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四熟练掌握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理论、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发现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掌握了它们,就能找出其中的隐含条件。 如“两个用电器串联在某一电路中”,由串联电路规律可知,电流强度处处相等,所以隐含条件为:通过两灯的电流强度相等。又如“两用电器并联在某一电路中”很显然,由并联电路规律可知,隐含条件为,两灯两端电压相等。五注意寻找一些物理量之间的外在关系有些物理量,无任何联系,但人为附加一些条件后,便可使它们有一定的外在关系。如找出这些关系,就找出了隐含条件。比如“水和酒精先后装入同一瓶中,称其质量”,水和酒精无任何内在联系,但由于都先后装于同一瓶中,而瓶的容积是不变的,所以隐含条件为:水和酒精体积相等。又如“一天平两边分别放一铁块和一铝块,天平平衡”,由天平平衡条件可知,其隐含条件为:铁块和铝块质量相等。总之,同学们只要做到多思、多知,就不难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一、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他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这种探究方法在初中物理中应用的最为广泛。例如:“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素有关?”、“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有关?”、“探究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即探究欧姆定律)”、“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二、等效替代法 用相等或容易测得的量代替不便直接求出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这种探究方法在初中物理中也时有应用。例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等。三、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过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这种探究方法在初中物理中也很常见。例如:“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研究物体的热膨胀”等。四、理想模型法 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到众多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可起到简化和纯化的作用。忽略次要因素,从复杂事物中抽象出理想模型,合理近似地反应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在初中物理能看到这种方法的应用。例如:原子结构的模型、光线、磁感线等。五、科学推理法 推理法是根据已知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做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例如:“探究真空能不能传声”、“探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等。六、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对比,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性质的方法。类比法在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所谓类比,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例如:研究电压和电流的概念、研究物体的内能、研究电子绕原子核转动等。除此之外,物理学的研究还用得以下探究方法。七、归纳法 归纳法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作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整体中选出的样本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在实验中为了验证一个物理规律或定律,就要反复地通过实验来验证它的正确性,然后分析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