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doc_第1页
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doc_第2页
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doc_第3页
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doc_第4页
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作者:江芬,郎雁,胡峻波单位:435300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高危因素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老年妇女,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卵巢具有内分泌和生殖双重功能,随着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可以保留卵巢成为新的讨论热点1,2。笔者通过对8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点及高危因素,旨在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可以保留卵巢。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收集我院自2003年2月2006年8月住院首次手术治疗的8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年龄2578岁,中位年龄54岁,≤40岁7例。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76例,非子宫内膜样癌8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癌4例,透明细胞癌2例,混合型癌2例)。84例中发生卵巢转移6例,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4例,混合型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1.2 诊断标准 病理诊断及类型根据陈忠年等3的标准,病理分级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1988年修订的分级标准分为G1、G2、G3,透明细胞癌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病理不分级均归G3。采用1985年Ulbright等4提出的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5项标准以区别子宫、卵巢原发性双癌:(1)卵巢小,直径5 cm;(2)双侧卵巢受累,卵巢呈多结节状;(3)子宫深肌层浸润;(4)血管浸润;(5)输卵管腔受侵。若病理检查发现符合以上标准中的2项则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1.3 治疗 8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均未做放疗、化疗或者激素治疗,术中取腹腔冲洗液送细胞学检查,根据术中具体情况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4 观察指标 选择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共9项,分别为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子宫大小、肌层浸润深度、浆膜是否受侵、宫颈是否受侵、盆腔淋巴结是否转移、腹水细胞学检查结果。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 8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发生卵巢转移6例,转移发生率为7.1%。不同观察指标中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发生率比较见表1。表1 不同观察指标卵巢转移发生率比较(略) 结果显示,除年龄和子宫大小外,各项观察指标不同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 讨 论 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途径可能为经输卵管和经淋巴转移途径,并以后者为主5,6。Takeshima等6研究认为,卵巢表面的转移灶主要是经输卵管途径转移;卵巢内部的转移灶主要是经淋巴途径转移。3.1 发生率 目前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发生率尚无定论。国内冯梅等7报道70例子宫内膜癌中发生卵巢转移7例(10.0%);周凤智等8报道191例子宫内膜癌中卵巢转移17例(8.9%);周春晓等2报道495例子宫内膜癌中卵巢转移22例(4.4%);柴芸等9报道321例子宫内膜癌中卵巢转移率为4.7%。Connell等5报道382例子宫内膜癌中附件转移率为10.5%;Mackillop等10报道的2 035例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发生率为6.2%。本文为7.1%,与文献报道接近。3.2 高危因素 目前,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报道不一。周凤智等8报道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和病理类型是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柴芸等9经单因素分析发现除年龄和病灶部位外,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均与卵巢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为独立危险因素。但国外Greasman等11多因素分析表明,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与癌细胞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病灶在宫腔部位有关。而Connell等5又提出浆膜侵犯等宫外病灶、腹水细胞学阳性、宫颈侵犯和不良病理类型均为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发生与不良病理类型、低分化病理分级、深肌层和浆膜受侵、宫颈受侵、盆腔淋巴结受侵有一定关系,分化差的非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侵袭力强,更易发生附件转移。 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对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很重要。高劲松等12报道≤45岁子宫内膜癌患者占所有内膜癌的12.7%,周凤智等8报道子宫内膜癌患者卵巢转移发生率≤40岁为27.3%,40岁为7.8%。Gitsch等1认为子宫内膜癌发生卵巢转移与年龄有关。本结果显示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40岁)卵巢转移发生率为14.3,高于40岁患者卵巢转移发生率(6.5%)。综合对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高危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对于≤40岁年轻患者若术前诊刮和术中情况发现具有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为G3、深肌层或浆膜受侵、宫颈或盆腔淋巴结受侵和腹水细胞学阳性等高危因素者,手术时仍应以同时切除双侧附件为宜。【参考文献】1 Gistch G,Hamzad Z,Nbbs D,et al.Endometrial cancer in premenopusal women 45 years and youngerJ.Obestet Gynecol,1995,85:5 0485 051.2 周春晓,孙建衡,盛修贵,等.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附22例临床报告J.中华肿瘤杂志,1998,20:6567. 3 陈忠年,杜心谷,刘伯宁.妇产科病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52154.4 Ulbright TM,Roth LM.Metastatic and independent cancers of the endometrium and ovary:a clinicopatholagic study of 34 casesJ.Hum Pathol,1985,16(1):2834.5 Connell PP,Rotmensch J,Waggoner S,et alThe significance of adnexal involvement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J.Gynecol Oncol, 1999,74(1):7479.6 Takeshima N,Hirai Y,Yano K,et al.Ovarian metastasis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J.Gynecol Oncol,1998,70(2):183187.7 冯梅,孙树芬,林肖玉,等.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7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1998,20(1):2526.8 周凤智,陈毅男,张国楠.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临床病理分析J. 四川医学,2005,26(1):4244.9 柴云,黄秀峰,谢幸,等.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3):162164.10 Mackillop WJ,Pringle JF. Stage III endometrial carcinoma: A review of 90 casesJ.Cancer, 1985,56:2 5192 523.11 Greasman WT,Morrow CP,Bundy BN, et al. Surgical pathologic spread patterns of endometrial c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