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有趣的收集.doc_第1页
微生物有趣的收集.doc_第2页
微生物有趣的收集.doc_第3页
微生物有趣的收集.doc_第4页
微生物有趣的收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学趣事集锦!还有哪些微生物学趣事吗?本人是老师,现在的学生喜欢听趣事。 “病菌”的发现(算不算趣事?)1865年,欧洲蔓延着一种可怕的蚕病,蚕大批大批的死掉,许多以养蚕为生的农民,对此毫无办法。路易斯巴斯德当时是巴黎高等师范大学的生物学教授。他得到消息之后,马上到法国南部实地调查。他首先取来病蚕和被病蚕吃过的桑叶仔细观察,一连几天和助手通宵达旦地工作。很快,他通过显微镜发现蚕和桑叶上都有一种椭圆形的微粒。这些微粒能游动,还能迅速地繁殖后代。他找来没病的蚕和从树上刚摘的桑叶,在显微镜下,没发现那种微粒。“这就是病源”!“巴斯德兴奋地叫了起来。他立即告诉农民,把病蚕和被病蚕吃过的桑叶统统烧掉。这样,蚕病被控制住了。通过蚕病事件,巴斯德为人类第一次找到了致病的微生物,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病菌”。怎样防止蚕病传染呢?巴斯德带了病蚕回巴黎的实验室进行研究。两年之后,他成功了。方法很简单:把产完卵的雌蛾钉死,加水把它磨成浆糊,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蚕有病菌,就把它产的卵烧掉;蚕没病菌,就把它产的卵留下,用没有病菌的蚕卵繁殖,蚕病就不会传染。从此,巴斯德开始研究人类致病的原因,结果发现了多种病菌。他还发现在高温下,病菌很快就会残废,于是他向医生宣传高温杀菌法,可以防止病菌传染。现在,我们医院里使用的医疗器械,都要用高温水蒸汽蒸煮,这就是用巴斯德发明的消毒方法,后人叫它“巴氏消毒法。”霍乱疫苗的发现1880年,法国鸡霍乱流行,怎样才能使鸡不得传染病呢?这成了巴斯德新的研究课题。不久,他向科学院送上了自己的研究报告,他发现了传染病的免疫方法。巴斯德把导致鸡霍乱流行的病菌浓缩液注射到鸡身上,当天鸡就死了。病菌浓缩液放了几个星期之后,巴斯德又给鸡注射,鸡却没有死。经过多次实验,巴斯德认识到,病菌放一段时间之后,不仅毒性大为减少,而且还有抗病的效力。这样,他就制成了鸡霍乱疫苗,注射后,能增强鸡的抵抗力,防止霍乱传染。掌握了制造疫苗的方法之后,巴斯德就开始研究使人类致病的病菌。他组织学士们和助手们进行了无数次实验,制成了伤寒、霍乱、白喉、鼠疫等多种疫苗,控制了多种传染病。现在,儿童要打防疫针,这种免疫方法,就是巴斯德发明的。病毒的发现疯狗咬人,人就会得“狂犬病”,全身抽搐而死。巴斯德在显微镜仔细观察狂犬的脑髓液,没有发现病菌。可是把狂犬髓液注射进正常犬的体中,正常犬马上就会得病死掉。“这是一种比细菌还要小的病源!”巴斯德惊奇地对助手们说。人们就把这种比细菌还小的生物病源叫做“病毒”。怎样治狂犬病呢?巴斯德把刚死的狂犬脑髓取出,悬挂在一个干净瓶子里晾干,两星期之后,把它加水磨成浆湖,注射进正常犬的体中,结果没有发病。又过两个星期,他又注射刚死狂犬的脑髓液,结果这只正常犬没有任何反映。就这样,一种原治狂犬病的疫苗诞生了。后来,他又把狂犬疫苗用来给人治病,结果,他又成功了。巴斯德从没有停止过科学研究,直到他去世。他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谢谢shmilyth 战友的介绍,此类故事对一些高校老师很有用,讲课时可以当作一段小插曲,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thank you very much! 改变美国法律的传染病人-“伤寒玛丽”-“伤寒玛丽”本名叫玛丽梅伦,1869年生于爱尔兰,15岁时移民美国。起初她给人当女佣。后来,她发现自己很有烹调才能,于是转行当厨师,拿到比做女佣高出很多的薪水。玛丽对自己的处境非常满意。1906年夏天,纽约的银行家华伦带着全家去长岛消夏,雇玛丽做厨师。8月底,华伦的一个女儿最先感染了伤寒。接着,华伦夫人、两个女佣、园丁和另一个女儿相继感染。他们消夏的房子住了11个人,有6个人患病。房主深为焦虑,他想方设法找到了有处理伤寒疫情经验的工程专家索柏。索柏将目标锁定在玛丽身上。他详细调查了玛丽此前7年的工作经历,发现7年中玛丽换过7个工作地点,而每个工作地点都暴发过伤寒病,累计共有22个病例,其中1例死亡。索柏设法得到玛丽的血液、粪便样本,以验证自己的推断。但这非常棘手,索柏对此有过精彩的描述:他找到玛丽,“尽量使用外交语言,但玛丽很快就作出了反应。她抓起一把大杈子,朝我直戳过来。我飞快地跑过又长又窄的大厅,从铁门里逃了出去”。玛丽当时反应激烈,因为在她那个年代,“健康带菌者”还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概念,她自己身体棒棒的,说她把伤寒传染给了别人,简直就是对她的侮辱。后来,索柏试图通过地方卫生官员说服玛丽,没想到,这更惹恼了这个倔脾气的爱尔兰裔女人,她将他们骂出门外,宣布他们是“不受欢迎的人”。最后,当地的卫生官员带着一辆救护车和5名*找上门。这一次,玛丽又动用了大杈子。在众人躲闪之际,玛丽突然跑了。*后来在壁橱里找到了她,5名*把她抬进救护车送往医院。一路上的情景就像“笼子里关了头愤怒的狮子”。医院检验结果证实了索柏的怀疑。玛丽被送入纽约附近一个名为“北边兄弟”的小岛上的传染病房。但玛丽始终不相信医院的结论。两年后她向卫生部门提起诉状。1909年6月,纽约美国人报刊出一篇有关玛丽的长篇报道,文章十分煽情,引起公众一片唏嘘,卫生部门被指控侵犯*。1910年2月,当地卫生部门和玛丽达成和解,解除对她的隔离,条件是玛丽同意不再做厨师。这一段公案就此了结。1915年,玛丽已经被解除隔离5年,大家差不多都把她忘了。这时,纽约一家妇产医院暴发了伤寒病,25人被感染,2人死亡。卫生部门很快在这家医院的厨房里找到了玛丽,她已经改名为“布朗夫人”。据说玛丽因为认定自己不是传染源才重新去做厨师的,毕竟做厨师挣的钱要多得多。但无论如何,公众对玛丽的同情心这次却消失了。玛丽自觉理亏,老老实实地回到了小岛上。医生对隔离中的玛丽使用了可以治疗伤寒病的所有药物,但伤寒病菌仍一直顽强地存在于她的体内。玛丽渐渐了解了一些传染病的知识,积极配合医院的工作,甚至成了医院实验室的义工。1932年,玛丽患中风半身不遂,6年后去世。玛丽的遭遇曾经引起一场有关个*利和公众健康权利的大争论,加上玛丽本人富有戏剧色彩的反抗,使这场争论更加引人注目。争论的结果是,大多数人认为应该首先保障公众的健康权利。美国总统因此被授权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宣布对某个传染病疫区进行隔离,这一权力至今有效。玛丽梅伦以“伤寒玛丽”的绰号名留美国医学史。今天,美国人有时会以开玩笑的口吻称患上传染病的朋友为“伤寒玛丽”;由于故事中的玛丽梅伦总是不停地更换工作地点,那些频繁跳槽的人,也会被周围的人戏称为“伤寒玛丽”。 不好意思,发完上面哪个帖子后,看到在别的帖子里面主任已对此有了很全面的描述。在此另补一个作为惩罚。“第四级病毒”美国最著名的病毒学家约瑟夫麦克科密克和苏珊费希尔一霍克,是一对一辈子追猎和研究病毒的夫妇。他们以研究诸如爱滋病等病毒而成为世界最顶级的病毒学家。在美国,他们的名字和总统克林顿同样成为公众的热点。因为,人们甚至已经把解脱未来厄运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他们以其疫病调查员的身份几乎踏遍了非洲、欧洲、南美、亚洲。不论是在战乱烽起、难民流离、饥饿贫穷、环境恶劣的国度里,还是在灯红酒绿的“文明”都市,他们都置身于一条特殊的战线上,和人们看不到的,却是疯狂肆虐吞噬人类生命的死神超级病毒进行着殊死的博杀。曾几何时,他们险些丧命于病毒的魔爪。在他们战斗的旅途上,充满着凶险、屈辱、神秘、误解,当然也有理解和合作。他们追猎并和之搏杀的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第四级病毒”。这是世界上最顶级、最神秘、最凶残要命的病毒。关于这对夫妇和病毒进行殊死战斗的故事,曾被风靡全球的畅销书棘手地带而传遍世界。 青霉素发展史 科技日报亚历山大弗莱明是英国的细菌学家。1928年,47岁的弗莱明在英国圣玛丽学院担任细菌学讲师。由于葡萄球菌是一种分布广、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病原菌,如伤口化脓就是它在作怪,因此,弗莱明当时还兼作这种病菌的研究工作。弗莱明在几十个细菌培养皿中接种上葡萄球菌,进行人工培养,待葡萄球菌大量繁殖后,再通过实验观察各种药剂对葡萄球菌的作用效果,从中寻找杀灭葡萄球菌最理想的药物。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一次又一次地培养、试验,但却未收到满意的结果。1928年秋天的一个早晨,弗莱明像平常一样准时来到实验室。他偶然发现,有一只细菌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发霉了,长出一团青绿色的霉花。细心的弗莱明将这只培养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奇迹出现了:在霉花的四周葡萄球菌死光了。弗莱明和助手一起小心翼翼地培养繁殖这种霉菌,再把培养液加以过虑,滴到葡萄球菌中去。几个小时后,葡萄球菌果然死光了。后来,弗莱明又把霉菌培养滤液加10倍甚至100倍水稀释,杀菌效果仍然很好。接着他又着手在动物身上做试验,充分证明它不仅杀菌能力强而且无毒性。弗莱明把青霉菌分泌出来的有强大杀菌能力的物质,叫做“青霉素”。但是由于青霉素性质不稳定,无法将液体培养基中的青霉素提取出来,因而无法在临床实践中运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促使人们去关心以往各种有关抗菌药物。1938年,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从期刊资料中找到了有关青霉素的文献。1939年他们得到了英国和美国的关组织和基金会的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弗洛里和钱恩终于提纯了青霉素的结晶。1940年,青霉素时入临床试验阶段,经过对五位受试者的临床观察证明青霉素具的较好的效果。1943年青霉素药物完成了商业化生产并且正式进入临床治疗。青霉素对猩红热、梅毒、白喉、脑膜炎、淋病等疾病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20世纪80年代以后,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已有数十种之多,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关于青霉素的一个相关报道:据英国媒体2003年9月7日报道,英国科学家日前通过一项最新研究披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1944年7月希特勒在一次暗杀行动中受了重伤,生命垂危,但是,同盟国研制的青霉素却在无意中帮了希特勒的大忙,让这位野心勃勃的战争魔鬼起死回生,否则,二战的历史有可能会就此改写。 据报道,1944年7月20日,纳粹德国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案件:一个反希特勒的军官组织企图暗杀希特勒。该组织的领导人物斯陶芬别格在希特勒东部战场的司令部“狼窟”会议室中,将一个装有定时炸弹的皮包放在会议桌下。这枚定时炸弹发生了爆炸,希特勒被炸得浑身是血,伤势十分严重。 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们一直都认为,希特勒是因为使用了德国或捷克制造的青霉素进行了紧急抢救而幸存。 英国一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韦恩莱特博士日前指出,他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希特勒使用的灵丹妙药青霉素并非是由德国或捷克生产制造的,而是同盟国研制的高级青霉素。 据报道,青霉素是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发明的,但长期以来,世界各国一直都不能生产高纯度的青霉素。后来,英国把如何制造高级青霉素的技术秘密转让给了美国,但是,美国制药商们把这类高级青霉素卖给了诸如西班牙和阿根廷之类的中立国家。几乎可以肯定,有一小部分青霉素从这些国家流落到纳粹医生的手中,其中包括希特勒的私人医生。 希望大家补充。 英国琴纳(Edward Jenner 1749-1823):用牛痘预防天花天花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传染病,曾使千百万人毁容或丧生。在我国,早在十六世纪明朝隆庆年间,人们就已经知道用种痘术来预防天花了。当时是采用轻型天花病人的痘痴,用棉花浸蘸后塞入鼻孔来预防天花的。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在我国痘接种法的启发下,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证实患过牛痘的人就不会再得天花。同年5月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