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编号:ZJJS-消防箱洞加固发放号:大众汽车品牌体验中心工程消防箱开洞加固施工方案编制日期:2015年07月10日编制部门:中集建设集团酒仙桥项目部目 录1、工程概况12、主要施工方法13、分项施工措施13.1墙体开洞13.2植筋23.3钢筋绑扎23.4模板支设23.5混凝土浇筑和振捣33.6模板拆除33.7混凝土养护34、材料及施工试验35、安全文明施工措施31、工程概况本工程室内初装修已基本完成,消防正在施工,部分消防箱需在已完砌体墙上开洞安装。需土建施工单位配合消防施工单位在墙上开洞,并将洞口周围加固。2、主要施工方法墙体采用人工尖錾子开洞,洞口两侧采用200*墙厚大马牙槎构造柱加固,洞口顶采用200*墙厚过梁加固,构造柱及过梁主筋为4C12,箍筋为,8200/100。构造柱主筋植入楼板10d。3、分项施工措施3.1墙体开洞3.1.1放线根据消防箱设计位置和尺寸,在墙体上弹出开洞线,具体尺寸详见墙体开洞图。3.1.2开洞采用手持式切割机沿开洞位置线在墙体两侧切割20mm深沟槽,用尖錾子将抹灰层剔除,再将填充砌体拆除,注意不要用大锤猛砸墙体,以免损伤二次结构。3.1.3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用汽车运至渣土指定消纳点。3.2植筋消防箱洞口两侧采用手持式电锤打孔,孔径,20,孔深130mm,清孔器吹净孔内灰土,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孔内嵌满植筋胶,插入4C12钢筋。注意:植筋完成后,要派专人看护,保证钢筋静止状态,防止他人碰撞或晃动钢筋,详见洞口构造柱、过梁配筋图。3.3钢筋绑扎采用人工绑扎,箍筋直径,8,间距200/100,绑扣朝内,因构造柱及过梁钢筋较短,钢筋无接头,各节点绑扎牢固,详见洞口构造柱、过梁配筋图。3.4模板支设钢筋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即可支模,模板采用12mm厚多层板,50*100木方龙骨,,12穿墙螺栓加固,100*100木方支撑,支撑间距500mm一道。过梁模板需在侧上方留设混凝土浇筑口。3.5混凝土浇筑和振捣采用C20商品混凝土,人工运输至工作面,构造柱从模板上口浇筑混凝土,过梁从侧上方浇筑口浇灌混凝土,构造柱用插入式振捣棒模内振捣,过梁采用,30振捣棒模外振捣,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在成品移动操作架上进行,成型后的混凝土现浇构件尺寸详见洞口加强构造柱及过梁混凝土图。3.6模板拆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第二天即可拆除模板。3.7混凝土养护采用人工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4、材料及施工试验4.1钢筋原材利用原结构施工剩余合格钢筋,不需复试。4.2植筋做现场拉拔试验一组。4.3混凝土做28天标养试块一组,做抗压强度试验。5、安全文明施工措施5.1电气设备使用前要经专业人员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使用。5.2电源插座、开关要安全可靠,不得使用破损、漏电的插座和开关。5.3破损的电线、电缆不得使用。5.4支模、拆模时,注意检查所用锤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作管理合同
- 晋城购房合同
- 窜货处罚合同
- 薪酬服务合同
- 塑钢窗户合同
- 合租协议附加合同范本
- 厂房拆迁补偿协议书
- 肖像授权使用协议书
- 机台采购协议书
- 鱼泡泡协议书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 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卫生监督及法律法规-培训课件
- 化工单元操作工作业指导书
- 学校班长培训课件
- lng应急预案安全培训课件
- 2024年安全学院危险性较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培训测试考试真题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 公路养护机械管理方案(3篇)
- 消息写作课程讲解
- 4.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智能制造传感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