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智能大厦中央空调的设计论文.doc_第1页
毕业设计智能大厦中央空调的设计论文.doc_第2页
毕业设计智能大厦中央空调的设计论文.doc_第3页
毕业设计智能大厦中央空调的设计论文.doc_第4页
毕业设计智能大厦中央空调的设计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大厦中央空调的设计摘 要本设计为北京市陶然亭大厦中央空调系统,拟为之设计合理的中央空调系统,为室内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建筑共十层,总面积为16500m。要求采用空调夏季制冷冬季供暖。设计的空调系统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选用水冷机组制冷冻水供冷,冬季依靠市政集中供热采暖。设计的内容包括:选定合适空调系统的类型并确定设计方案,计算部分也十分重要。有空调负荷的计算;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空调系统的选择; 空调水系统的选择。还有机房设置以及辅助设备的选型。需要结合所选择的空调系统的特点及智能大厦的建筑结构选择合适的空调机组,合理的布置吊顶内风管与水管的位置。并根据所选择的空调机组选配合适的辅助设备:冷冻水循环水泵,冷却水循环水泵,及相应的水管风管阀门等。关键词:智能大厦,中央空调,水冷机组,风机盘管新风系统目 录1. 前言11.1设计空调的意义12. 工程概况22.1建筑特点22.2建筑相关资料22.2.1设计背景22.2.2 设计指标33. 空调负荷计算43.1冷负荷计算43.2热负荷的计算64. 方案选择与论证74.1方案选择74.2方案论证85.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106.空调风系统106.1空调房间气流组织106.2风口的布置116.2.1风道的布置和制作要求116.3风冷式制冷系统原理图117. 空调水系统127.1 空调水系统的选型比较127.2 空调水系统的布置137.3 空调风机盘管水系统供、回、凝水管137.4 水管系统中的阀门148.机房布置与设备选择158.1机房布置原则158.2 机房设备的选择158.2.1冷水机组的选择158.2.2水泵的选择169. 管道保温、防腐1910.总结20谢辞21参考文献221. 前言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中央空调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中央空调的节能、舒适、健康更加关注,智能建筑为人们出行提供方便,为给人们创造一个空气清新、温馨舒适的理想环境,须对智能建筑进行一个有效的空调设计。1.1设计空调的意义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力增强。近年来修建了不少商业建筑,并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装饰豪华、营销全面、多维服务,集商贸、娱乐、居住、办公为一体的高级商城也层出不穷。商业建筑是一个流动人口众多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洁净度和新鲜空气量等,大多对顾客和商场职工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因此,商业建筑的空气环境越来越被商业部门所重视。我国卫生防疫部门对商业建筑提出了卫生要求,对较大的重点商场还进行过监测,对一些已建的大中商场要求进行改造,增设通风设施或加建空气调节装置。新建的大中商业建筑纷纷安装了空调系统,以提高商场的档次,吸引更多的顾客。各大城市中频频展开的“商战”更加速了空调系统 在商业建筑中的普及。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增长,居住条件日益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中央空调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中央空调节能、舒适、健康更加关注。因此迫切的需要为商业建筑安装、配备节能、健康、舒适的中央空调系统来满足人民对高生活水平的追求.2. 工程概况2.1建筑特点陶然大厦地处北京市。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29,主导风向夏季朝南,冬季为朝北陶然亭大厦是一幢九层高的新型5A智能写字楼,第一层高3.9m, 二层和九层层高为4.2m,三至八层高均为3.6m,建筑物总高度约为33.9m。该工程为总建筑面积约为16500m2(空调面积约14000 m2)的一类高层建筑。其中地下一层为设备间、制冷机房和库房;地上一至九层设有收费厅、营业厅和办公楼。2.2建筑相关资料 2.2.1设计背景(1)空调使用时间 办公楼空调每天使用8小时,即8:0012:00 14:0018:00。(2)北京气象资料表1-1 室外气象参数表地理位置(北京)海拔(m)大气压力(Kpa)室外平均风速m/s北纬 东经5冬季夏季冬季夏季39481619998.60998.603.01.9 表1-2 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表冬季 夏季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空气调节通风空气调节空调日平均通风-12-533. 8293026.4表1-3 室内计算参数表名称房间用途温度()湿度(%)室内风速m/s夏季办公室2650v0.25冬季办公室2340v0.152.2.2 设计指标(1)本空调工程建筑总面积(16500m2)(2)本空调工程空调面积(14000m2)(3)夏季设计冷负荷(1235.66 kW)、空调房间中最大冷负荷指标(办公室120W/m2,会议室300 W/m2)、空调房间中最小冷负荷指标(办公室90W/m2,会议室200 W/m2)、空调房间中平均冷负荷指标(办公室131W /m2,会议室235 W /m2)(4)冬季设计热负荷(840000W)、 空调房间中平均热负荷指标(60W/m2)3. 空调负荷计算3.1冷负荷计算 冷负荷计算包括外墙、窗户、外门、内墙、内窗、楼板、设备、人体等的冷负荷,预估算房间冷负荷,只计算其中的一部分冷负荷。1外墙冷负荷 Q=FK(tl-tn)(W) (3-1)式中,CL冷负荷,W;t1墙的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 tn室内设计温度,; F外墙面积,m2; K外墙的传热系数, W/m2.;空调冷负荷计算实例:可根据3-1公式计算出南墙在不同时刻不同变化量的冷负荷值,汇总为表3-1表3-1南外墙冷负荷时间891011121415161718传热系数K=1.396 W/(m2 )计算面积A=10.8m2设计温度tn26逐时温度t135.2035.1034.9034.8034.6034.2034.0033.9033.8033.80冷负荷CL97.0996.0493.9392.8790.7686.5484.4383.3782.3282.32同理根据式子可计算出其他各面墙的冷负荷2人体的冷负荷人体的冷负荷由显热散热和散湿形成的潜热两部分形成。(1) 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 Qz=q1nX -T (3- 2) 式中,群集系数; N 计算时刻空调房间内的总人数; q1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显热散热量,W; T 人员进入空调房间的时刻; -T 从人员进入房间时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时间,h; X -T时间人体显热散热量的冷负荷系数。 (2)人体散湿形成的潜热冷负荷 Q=nq1 (3-3)式中,群集系数; q1 一个成年男子小时显热散热量,W例:根据公式(3-2)(3-3)计算人体在不同时间的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汇总为表3-2表3-2人体散热冷负荷时间891011121415161718显热负荷116116116116116116116116116116潜热负荷2462462462462462462462462462463 设备冷负荷热设备及热表面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 Q= X-TqS (3-4) 式中,T 热源投入使用的时刻; -T 从热源投入使用的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时间; X-T 时间设备、器具 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qS热源的实际散热量,W。 例:根据(3-4)计算出设备在不同时间的冷负荷,汇总如表3-3。表3-3设备冷负荷时间891011121415161718设备冷负荷648648.006486486486486486486486483.2热负荷的计算空调热负荷是指空调系统在冬季里,当室外空气温度在设计温度条件时,为保持室内的设计温度,系统向房间提供的热量。对于民用建筑来说空调冬季的经济性对空调系统的影响要比夏季小。该设计中空调热负荷按70W/m2进行估算3汇总如表3-4表3-4间的总热负荷汇总表房间编号30013002300330043005300630073008300930103011热负荷kW3.7633.0382.7933.5281.7993.5283.781.475.2925.2923.528房间编号30123013301430153016301730184. 方案选择与论证4.1方案选择空调系统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分类,有集中系统、半集中系统、全分散系统;按负担是内热湿负荷的所用介质不同分类,有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制冷剂系统;集中式系统按处理的空气来源不同又分为封闭式系统、直流式系统、混合式系统三类。(1)集中空调系统 集中空调系统的所有空气处理设备(包括风机、冷却器、加热器、过滤器等)都设在一个集中的空调机房内。其特点是经集中设备处理后的空气,用风道分送到各空调房间。空气处理的质量,如温、湿度精度、洁净度等可以达到较高水平(2)全分散空调系统 全分散空调系统也称局部空调机组。这种机组常,把冷、热源和空气处理、输送设备集中设置在一个箱体内,形成一个紧凑的空调系统。它不需要集中的机房,使用灵活,直接将机组设置在要求空间的房间内。(3)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在半集中式空调系统中,除了集中空调机房外,还设有分散在被调节房间的二次设备。空调机房处理风空气,然后送到各房间,由分散在各房间的二次设备在进行二次处理。变风量系统、诱导器系统以及风机盘管系统均属于半集中系统风机盘管机组作为系统末端装置,有风机、盘管(换热器)以及过滤器、室温调节装置和箱体组成。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风机盘管机组不断地是室内空气循环,并使其通过盘管被冷却或加热,从而保证房间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达到给定的要求。由集中冷源和热源来供应盘管使用的冷水和热水。 风机盘管的优点:安装、布置方便,占用空间小,单独调节性能好无集中式空调的送、回风以及各房间的空气互不串通。目前这种空调系统已成为国内外高层建筑的主要方式之一。全空气系统指 房间的所有冷热负荷全部由经过处理的空气来承担;全水水系统指房间的所有冷热负荷全部有水作为冷热介质来承担;空气水系统指房间的所有冷负荷有空气和水承担;制冷剂系统指空调房间的冷负荷有制冷剂来承担。中央空调设计中,空调室内采用以下方案,见表4-1。表4-1 空调室内方案设计名称办公室会议室营业厅收费厅方案风机盘管+新风风机盘管+新风全空气全空气4.2方案论证营业厅收费大厅采用全空气系统,设备简单,初投资较省,维修简便;考虑到办公室内人员是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室内空气品质对人员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的空气品质导致人群患“病态建筑综合症”。改善空气品质不可缺少的是供应足够的新风。故办公室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风机盘管的新风供给方式用单设新风系统,独立供给室内。会议室也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空调水系统为一次泵定水量系统,双管制,闭式循环。各层水系统分为两个环路。采用闭式循环的优点有:管道与设备不易腐蚀;同程式各管段阻力损失接近相等,有利于减少平衡失调的产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中,风机盘管直接设置在空调房间内,对室内的回风进行处理,新风由新风机组集中处理后通过新风管道送入室内,系统冷量由空气和水共同承担,属于空气-水系统见表4-3,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特点见下表4-2。表4-2 风机盘管+新风系统的特点3优点( (1)布置方便,既可和新风系统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2)各空调房间可以独立地调节室温,节能效果好;3((3)不需要设回风管道,可以节约建筑空间;44(4)机组部件便于用户选择和安装;5((5)只需新风空调机房,机房面积小,可吊顶使用;6((6)使用季节长。适用性(1(1)适用于旅馆、公寓、医院、办公楼等高多层的建筑物中;2((2)需要进行个别调节的场合。该建筑物选用单设新风系统,独立供给室内的新风供给方式,各标准层层在东西两侧各设置一个新风机组。表4-3 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方案对照表对照项目全空气系统空气水系统设备布置安装与机房(1)空调制冷设备可以集中布置在机房内;(2)机房面积较大楼层高;(3)可以布置在屋顶或设置在柱间平台上(4)设备与风管的安装工作量大(1)机房面积小(2)风机盘管可以灵活设在空调机房内(3)分散设置、管线布置麻烦(4)安装投产使用较快机组安装(1)空调送回风管布置难(2)风口多时易平衡失调(1)室内不接送、回风管(2)当室内人员少时,新风管较小经济性(1)可以实现全年多工况运行调节(2)热湿负荷变化大时经济性比较差(3)空调房间难单独调节(1)灵活性大、节能效果好,可自我调节(2)盘管冷热兼用,传热效率易降低(3)无法实现全年多工况运行调节维护运行空调与制冷设备集中安设置便于管理和维护分散布置,维护管理不方便,水系统布置复杂、易漏水5.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其工作原理是当环境温度过高时,空调系统通过循环方式把室内的热量带走,以使室内温度维持于一定值。当循环空气通过风机盘管时,高温空气经过冷却盘管的铝金属先进行热交换,盘管的铝片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然后再将冷冻后的循环空气送人室内。冷却盘管的冷冻水由冷却机提供,冷却机由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组成。压缩机把制冷剂压缩,经压缩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被冷却水冷却后,变成液体,析 出的热量 由冷却水带走,并在冷却塔里排人大气。液体制冷剂由冷凝器进入蒸发器进行蒸发吸热,使冷冻水降温,然后冷冻水进入水冷风机盘管吸收空气 中的热量,如此周而复始,循环 不断,把室内热量带走。当环境温度过低时,需要以热水进入风机盘管,和上述原理一样,空气加热后送人室内。空气经过冷却后,有水分析出,空气相对湿度减少,变的干燥,所以需增加湿度,这就要加装加湿器,进行喷水或喷蒸汽,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用这样的湿空气去补充室内水汽量的不足。中央空调系统组成:主机、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冷却塔、冷却泵、冷冻泵组成。冷凝器可分为三类:水冷式冷凝器、空气冷却式冷凝器和蒸发式冷凝器。蒸发器可分为两大类:冷却液体型蒸发器和冷却空气型蒸发器。6.空调风系统6.1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本设计室内温湿度参数冬季供暖18,=40%;夏季空调26,=50%,房间送风高度不大于2.8米,设计的空调系统为舒适性空调,根据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2表11.9-1中所示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本设计各房间气流组织选择侧送侧回送风方式。 6.2风口的布置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送风口根据送风管尺寸新风量和风机盘管风量之和选择合适的双层百叶送风口(45度角),同时也要考虑送风距离、送风速度的影响。新风送风口选择双层百叶风口。 6.2.1风道的布置和制作要求1.风管应注意布置整齐,美观和便于维修、测试,应与其他管道统一考虑,要防止冷热源管道之间的不利影响,设计时应考虑各管道的装拆方便。由于风管处于室内,所以新风管外层应包25mm保温层即可,以防止经新风机处理后的新风吸收外界热量升温。6.3风冷式制冷系统原理图图6-1风冷式系统原理图7. 空调水系统7.1 空调水系统的选型比较空调水系统包括冷水和冷却水系统两部分,它们有不同类型可供选择。表7-1 空调水系统比较:类型特征优点缺点闭式管路系统不与大气相接触,仅在系统最高点设置膨胀水箱与设备的腐蚀机会少;不需克服静水压力,水泵压力、功率均低。系统简单与蓄热水池连接比较复杂开式管路系统与大气相通与蓄热水池连接比较简单易腐蚀,输送能耗大异程式供回水干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同;经过每一管路的长度相等水量分配,调度方便,便于水力平衡需设回程管,管道长度增加,初投资稍高异程式供回水干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反;经过每一管路的长度不相等不需设回程管,管道长度较短,管路简单,初投资稍低水量分配,调度较难,水力平衡较麻烦两管制供热、供冷合用同一管路系统管路系统简单,初投资省无法同时满足供热、供冷的要求三管制分别设置供冷、供热管路与换热器,但冷热回水的管路共用能同时满足供冷、供热的要求,管路系统较四管制简单有冷热混合损失,投资高于两管制,管路系统布置较简单四管制供冷、供热的供、回水管均分开设置,具有冷、热两套独立的系统能灵活实现同时供冷或供热,管路系统复杂,初投资高,占用建筑空间较多没有冷、热混合损失单式泵冷、热源侧与负荷侧合用一组循环水泵系统简单,初投资省不能调节水泵流量,难以节省输送能耗,不能适应供水分区压降较悬殊的情况复式泵冷、热源侧与负荷侧分别配备循环水泵可以实现水泵变流量,能节省输送能耗,能适应供水分区不同压降,系统总压力低。系统较复杂,初投资较高根据以上各系统的特征及优缺点,结合本办公楼情况,本设计优点是过渡季节只供给新风,不使用风机盘管的时候便于系统的调空调水系统选择闭式、异程、双管制、单式泵系统,这样布置的节,节约能源。7.2 空调水系统的布置本系统设计可以采用两管制供应冷冻水,且具有结构简单,初期投资小等特点。同时考虑到节能与管道内清洁等问题,可以采用闭式系统,不与大气相接触,采用定压补水装置取代以往的膨胀水箱定压。定压补水装置包括有两部分:1.膨胀罐用于恒定系统内的水压;2.补水箱和补水泵用于保证系统内各个末端装置始终充满冷冻水。由于设计属于多层建筑,因此可以采用异程式水系统,此系统缺点是会导致系统内压力分布不均,因此在每层的回水管末端需要额外加入静态平衡阀以平衡各层楼之间的水压。 本设计采用的是双螺杆冷水机组,机组布置在一楼栈房的方案。供水、立管均采用异程式,各层水管也采用异程式,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系统共用供、回水立管,即新风负荷亦算入冷水机组负荷当中。7.3 空调风机盘管水系统供、回、凝水管1.闭式水系统中供回水管在安装时应注意从末端向供水端要有一定的坡度(0.003坡向供水端),来保证能顺利回水:(1)回水能顺利回流到机组;(2)冬季的热水管中夹带的气体能在管路的最高处通过放气阀排除。2.风机盘管机组在运行时产生的冷凝水,必须及时排走,排放凝结水的管路的系统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风机盘管凝结水盘的进水坡度不应小于0.01。其它水平支干管,沿水流方向,应保持不小于0.003的坡度(坡向给排水专业排水管处),且不允许有积水部位;(2)在新风机组末端应设置冷凝水回水弯,防止当机组内产生负压时,发生冷凝水倒流溢出的问题。(3)冷凝水管道宜采用聚乙烯塑料管或镀锌钢管,不宜采用焊接钢管。采用聚乙烯塑料管时,一般可以不加防止二次结露的保温层,但采用镀锌钢管时应设置保温层。7.4 水管系统中的阀门1.电磁阀 电磁阀是一种自动开启的阀门,用于自动接通和切断制冷系统的管路,广泛应用于氟利昂制冷机中。电磁阀通常安装在膨胀阀和冷凝器之间。位置应尽量靠近膨胀阀,因为膨胀阀只是一个节流元件,本身无法关严,因而需利用电磁阀切断供液管路。电磁阀与压缩机同时开动,压缩机停机时电磁阀立即关闭,停止供液,避免停机后大量的制冷剂流入蒸发器中,造成再次启动时压缩机中发生液击。如图7-1电磁阀。 图7-1电磁阀2.截止阀 截止阀安装在制冷设备和管路上,起着接通和切断制冷剂通道的作用。制冷压缩机上的截止阀和管路中的截止阀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多用通道,多用通道可以开启和关闭,其用途很多,如安装压力表、对系统进行抽真空操作以及添加制冷剂与润滑油等,给操作与维修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如图7-2所示。如图7-2截止阀8.机房布置与设备选择8.1机房布置原则1.拔管距离:本次设计选用的是顿罕布什的螺杆式冷水机组,因此在布置机房时应注意要在水机纵向方向留出足够的拔管距离,一般与机组机身长度相同即可。目的:水冷式机组使用时间长后会发生机内水管阻塞的问题,为便于维修时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拔管操作,故必须考虑留有足够的空间。对于房间面积较为紧张的机房可以将机组纵向朝向门口,用门来取代拔管距离。2.机房布置应留出足够的维修通道图8-1留出维修通道8.2 机房设备的选择8.2.1冷水机组的选择冷水机组是中央空调系统的心脏,正确选择冷水机组,不仅是一桩工程设计成功的保证,同时对系统的运行也产生长期影响。因此,冷水机组的选择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设计中考虑到系统冷量比较大Q=1235.66kW,且建筑制冷机房面积有限,综合各种因素,结合文献7第5.4.6条,选择螺杆式冷水机组。(1) 机组优点: 与活塞式相比,结构简单,运动部件少,无往复运动的惯性力,转速高,运转平稳,振动小。中小型密闭式机组的噪声较低,机组重量轻;单机制冷量较大,由于缸内无余隙容积、排气阀片,因此具有较高的容积效率,具有较高的容积效率,压缩比可达20,且容积效率的变化不大,COP高。多级压缩可用于冰蓄冷;螺杆式易损件少,运行可靠,易于维修;调节方便,制冷量可通过滑阀进行无级调节;制冷剂为R-22的制冷机产品,危害臭氧层的程度低,温室效应小。2. 机组型号及性能特点:选用型号为WPS-185.2的机组两台(麦克维尔)。 表8-1 WPS-185.2机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制冷量kW681.0输入功率kW129.0冷冻水流量m3/h117.30冷冻水压降KPa88.0冷却水流量m3/h87.20冷却水压降KPa28.0冷冻水进出水管外径mm168冷却水进出水管外径mm133保温材料闭泡型聚乙烯保温材料运行重量kg4030外形尺寸mm4124120019968.2.2水泵的选择对于多台水泵并联时,宜采用同程式如图8-3,以减小水泵之间的压力差。图8-2同程式水泵连接示意图1. 冷冻水泵的选择:按照设备蒸发器标准水流量,及最不利水循环所需泵的扬程可知:根据文献6,水泵的流量应为冷水机组额定流量的1.11.2倍(单台工作时取1.1,两台并联工作时取1.2);水泵流量: 140.76m3/h;冷冻水泵扬程:25.5m;选定IS型清水泵三台,一台备用,泵型号为IS150-125-315A。流量:187m/h; 扬程:28m;功率:22kW; 转速:1450r/min;重量 :206kg。 效率:74%冷冻循环水泵一用一备采用同程式连接,即多出一根同程管,以平衡两水泵压力。2.冷却水循环水泵的选择:(1)冷却水量的确定:按照设备冷凝器标准水流量Vo=1.1117.30=129.03m3/h,可以确定冷却水泵的水量。(2)冷却水泵的扬程:由于冷却水系统为开始水系统,因此水泵的扬程在计入沿程阻力损失、局部阻力损失,设备损失外,还需计入送入水塔的高差(取4m)。水泵扬程=4+(4.2+2)+2+(35)=17m综上,IS型清水泵两台,泵型号为IS150-125-250A:流量:187 m/h;扬程:17.5 m;功率:15kW;转速:1450r/min;重量 :126kg。 效率:79%冷却水泵一用一备采用同程式连接,即多出一根同程管,以平衡两水泵压力。3.冷却塔的选定 根据Vo=1.1117.30=129.03m3/h按进出塔水温差为5(进水温度36,出水温度为31),选择型号ZFN-150冷却塔两台,一台冷水机组对应一台冷却塔,其额定水量为138 m3/h。该冷却塔为ZFN系列不锈钢逆流方形冷却塔,其技术参数见下表8-12。表8-12 ZFN-150冷却塔技术参数型号水量电机功率塔体扬程补水量长度宽度高度ZFN-150138 m3/h5.5kW4.6mH2O1.56m3/h3.12m3.12m4.45m4.定压补水系统水泵:(1) 补水泵的作用:靠泵保证水系统内末端始终充满水,以此来代替置于高位膨胀水箱。(2)补水泵的选择:补水泵的扬程应比循环水泵至少多5m的扬程,以保证能顺利将补水加入系统中。(高位膨胀水箱标高高于应至少高于系统最高点1m,所以补水水泵扬程取扬程值合适。)所以补水泵扬程=冷冻水泵扬程+5m=26.5m选择:SLW125-160卧式离心泵。9. 管道保温、防腐管道保温及防腐要求如下: 1.所有风管均需保温,风管保温采用专用带防潮铝箔贴面超细玻纤毡,室内风管保温厚度为25mm,室外风管保温厚度为40mm,该保温层也可选用符合防火规范要求的橡塑保温材料。2.蒸汽、凝结水、供热热水、冷冻水、冷凝水管道均需保温,保温采用橡塑保温材料。管道保温层厚度参见下表。表9-1 管道保温层厚度表管道名称管径(mm)保温层厚度(mm)蒸汽、凝结水DN50以下 50DN50-10075供热热水DN50以下40DN50-10050冷冻水DN40以下25DN50-10032DN100以上50冷凝水DN40以下133. 管道保温施工前,应将其表面污垢、油渍等清除干净,且应彻底除锈,清洗洁净,然后涂防锈漆两遍,再做保温层,非保温管道及管道支(吊)架同样除油、除垢、除锈清洗,涂两遍防锈漆,其外再按规定涂不同颜色面漆两遍。选择何种颜色,请业主定或按规范确定。10.总结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北京陶然大厦三层设计空调系统以及底下室的制冷机房,在设计期间,完成了三层空调房间的冷负荷计算;同时根据建筑物功能特点确定了一层大厅采用全空气系统,三层应用风机盘管加独立的新风系统的空调系统方案;完成了陶然大厦三层空调的风系统和水系统的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确定了风机盘管、新风机组、制冷机组、冷却塔等设备的选型;完成了机房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的绘制;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了老师所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使我对空调知识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对我以后的学习深造有很大莫大的帮助。在设计中难免存在许多纰漏之处,敬请老师予以指正。谢辞本次毕业设计是在我的范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范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让我深受启发,是我以后工作和学习的榜样;同时,他对我的毕业设计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通过这短短几个月的毕业设计环节,无论在基础理论知识、软件操作技能、还是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方面自己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另外,要感谢在大学期间所有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是你们的谆谆教导才是我有了良好的专业课知识,这也是我的论文完成的基础。在此,谨向范老师以及其他任课老师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本毕业设计从选题、编程设计到毕业论文整个过程都倾注了范老师的心血,再一次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要感谢我的学校,让我愉快而有意义的度过这三年的大学时光,让我学会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对我生活上的关心,学习和工作的支持,这些使得我能够安心的完成我的毕业设计。 最后,对在我的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给予帮助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深深地感谢,对评阅该论文的所有专家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参考文献1 张萍.中央空调设计实训教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2 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3 赵荣义. 简明空调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4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主编.03R401-2开式水箱,20035 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院.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6 郑贤德,李伟安主编.现代空调用制冷设备.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7 杨昌智,刘光大,李念平主编.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 流体输配管网.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暖通空调.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