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在泉投资现状研究2稿.doc_第1页
台商在泉投资现状研究2稿.doc_第2页
台商在泉投资现状研究2稿.doc_第3页
台商在泉投资现状研究2稿.doc_第4页
台商在泉投资现状研究2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商在泉投资现状研究 系别: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专业:国际商务姓名:XXX学号:XXXXXXX 目录写作提纲-3摘要-4关键词-4引言-4一、投资历程回顾-4(一)起步阶段-4(二)快速发展阶段-4(三)回落阶段-4(四)恢复阶段-5二、台商投资现状-6(一)投资产业结构-6(二)投资环境分析-7(三)投资区域-8(四)政策支持-10三、存在问题-11(一)投资软硬环境问题-11(二)高素质人才缺乏-12(三)中小企业融资难-12(四)低投资成本渐失-12(五)台商植根性脆弱-13四、对策-13五、结束语-14六、参考文献-14写作提纲绪论:随着泉州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全省经济第一。而这当中,与台商在泉州的大力投资有着重要关系。泉州通过台商的投资,引进了大量高科技产业,促进了泉州产业的升级和转型。通过研究台商在泉州的投资历程、投资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使泉州能够进一步利用自己的优势,吸引台资,推动泉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投资历程回顾(一)起步段阶(1983-1987年)(二)快速发展阶段(1992-1993年)(三)回落阶段(2003-2004年)(四)恢复阶段(2005年至今)二、台商投资现状 (一)台商投资产业结构 (二)投资环境分析 (三)台商投资区域 (四)政策支持三、台商在泉投资存在的问题(一)投资软硬环境问题(二)高素质人才缺乏(三)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四)低投资成本优势渐失(五)台商的植根性脆弱四、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一)应大力建设基础设施,积极改善台商在泉的投资环境;(二)泉州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高校建设的投入;(三)可以引进台资银行,成立泉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四)应发展高科技产业、创新型产业,往深加工、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五)完善台商在泉的生活配套设施,使台商由单纯的投资转向落地生根。台商在泉投资现状研究张阿玲【摘要】:随着泉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岸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本文综合分析台商在泉州投资的现状,包括投资历程、台商投资现状,以及台商在泉投资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高素质人才缺失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台商植根性的脆弱等一系列问题。通过研究台商在泉投资问题,对泉州利用自己的优势进一步吸引台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台商、投资、产业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人员交往不断增多。泉州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省经济第一。泉州已经成为全国吸引台商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台资企业聚集泉州,已经融入并影响到泉州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一、投资历程回顾(一)起步段阶(1983-1987年) 泉州第一家台资企业早在1983年就批准成立了,且随着1987年 两岸扩大交流后,台资开始大规模进入泉州。(二)快速发展阶段(1992-1993年)在1992年、1993年这两年台商在泉投资达到了高潮,这时的泉州可以说是是台商投资的一方热土。在这两年中,泉州市批准的台资企业达270家。台商在泉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三)回落阶段(2003-2004年)但是,这几年在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新一轮热潮中,拥有众多优势的泉州却落在了后面,利用台资持续下滑。据了解,截至2003年,泉州共批准台资企业1007家,而实际开业的不足600家;实际到资总额6.7亿美元,仅占全部外资实际到资总额的不足一成。且泉州新批合同外资和外商实际到资分别增长了60%和10%,而合同台资和台商实际到资却分别下降了9.1%和26.4%。此前的2002年,泉州市全年合同台资7086万美元,仅为1999年的57%。截至2004年底,泉州市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一万多家,投资总额206亿美元,实际到资95.6亿美元,而台资只占该市利用外资总额的10%。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台商在泉投资力度正在不断减弱,台资实际到资很少,只占外资总额的10%,台商在泉投资进入了回落阶段。(四)恢复阶段(2005年至今)从泉州市统计局,我了解到2005年,台商在泉州市的投资总额为9785万美元,获批的台资企业达40个,占泉州市全年批准外资企业数量的7.1%,至此,泉州市历年批准台资企业数量累计达1215个,投资总额高达16.42亿美元。2007年,仅前三季度泉州台商投资总额就达3.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0.71%;其中合同台资2.51亿美元,同比增长226.43%,超过以往数年的总和。截至2008年底,福建省泉州市已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335个,投资总额26.392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2.3%,其中合同台资有 19.55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5%。截至2010年底,全市累计批准设立台商直接投资企业1386家,投产(开业)台资企业844家,投资总额38.341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8.7%,其中合同台资有 20.43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9.1%。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台湾已成为泉州市引进外资的重要来源地和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由其在2011年台商在泉投资总额达到38.3412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218.7%,而外商投资总额是426.8001亿美元,台资占了外商投资总额其中的9%。数据来源:泉州市统计局二、台商投资现状(一)台商投资产业结构 表1台商在泉投资各产业比例数据来源:泉州市统计局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台商在泉投资产业以前大都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现在致力于泉台两地产业对接与分工,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但主要还是发展第二产业。我们可以了解到,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大批台商来泉州投资。其中台资企业以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为主,且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平均投资额在120万美元左右,经营项目涵盖制鞋、装、箱包服、纺织、陶瓷、食品、机械五金、农副产品种植加工及小型房地产开发、商业零售、餐饮娱乐业等向电子、造船、精密机械、化工等领域扩展。【1】而近几年来,泉州与台湾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科技产业上的对接日益频繁一直以来,泉州的电子信息产业与台湾相关产业的对接都非常紧密,从原本的普通产品应用逐渐发展到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生产的阶段。在泉州,微波通信整机、光电子及新型元器件,以及软件产业是与台湾高科技产业对接的重点。像惠安绿谷已被建成一个高科技产业基地,引进了大量的高科技,尤其是从台湾重点引进了光伏电子产业,想打造一个光电子专业园。惠安绿谷主动承接了台湾产业转移,致使台资企业在惠安迅速集聚。还有正在兴建的泉州台商投资区,也大量引进了台湾的高科技产品,吸引了无数的台商来泉投资。可见台商在泉的投资对促进泉州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利于泉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投资环境分析表2城市设施水平(2011年)地区城市用水普及率(%)城市燃气普及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绿化覆盖率福州99.399.811.3211.2199.940.5厦门100.0100.012.6511.1998.340.6泉州98.796.413.3611.90100.040.6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表3工业总产值(2011年)单位:亿元地区工业总产值轻工业重工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福州5321.182155.193165.9921.1厦门4399.521356.293043.2321.3泉州7961.834755.153206.6829.3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表4财政支出(2011年)单位:万元地区地方财政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福州363300837436771382549275291350厦门3983700409029583700121892115482泉州296990739388370050567413301714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表5泉州财政支出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从表2-5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泉州相对于厦门、福州来说,投资软硬环境设施还不够完善,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泉州2011年的工业总产值领先于厦门、福州,泉州的工业总产值由5321.18亿元,而厦门和福州只有4399.52亿元和7961.83亿元,且工业总产值相比上一年的增长率也远超于厦门、福州,厦门和福州相比泉州分别少了8.0%和8.2%。泉州在城市设施水平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更是优于厦门、福州。且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泉州的基础设施一直在不断完善中,投资环境也越来越好,像泉州的南安、惠安等地吸引了大量的台商在泉投资。但是,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泉州城市设施水平相对于福州、厦门,还是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像城市用水普及、城市燃气普及等方面,值得注意和改进。从表5我们可以知道泉州的财政支出比福州和厦门少,其中教育支出占据将近一半,达到了47%,由此可见泉州越来越重视教育,人才上的培养,但是我们又不难看出泉州在科学技术方面财政支出只占泉州财政总支出的5%,这说明了泉州在科学技术这方面还不够重视,有待改善。(三)台商投资区域近几年来,台商主要在泉州、南安、惠安等县市进行投资惠安绿谷、南安、泉州台商投资区等皆是台商重点关注投资对象。1、惠安绿谷在2011年台商在泉州将会投资达到10亿元的人民币,当中一期投资2亿元人民币的高新技术项目落户泉州,主要从事包括太阳能发电模组和建材型太阳能电池模组生产、太阳能全套发电设备制造,以及太阳能应用产品的开发制造等方面。【2】惠安绿谷是一个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是一个“以台引台”的绿洲。惠安绿谷想打造一个光电子专业园,所以重点发展以光伏电子、精密机械和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及高档轻纺等传统优势产业。惠安绿谷吸引了大量的台商来投资,引进了大量高科技产业,就目前所知共有七个项目在惠安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落户,其中有六个高科技项目和一个文化创意企业。每个项目的投资都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其中台湾检测分析仪项目将投入1000万美金。 可见,惠安绿谷已成为一个台商在泉投资重点关注的对象,对泉州进一步引进台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且在泉州引进台资中占据了重要位置。2、南安南安在高纯硅的原料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而台湾的光伏产业技术也已十分成熟,两岸在这一领域互补性很强,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且在2007年当时已有余家台湾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前去南安考察,多家企业将会入驻南安的光电信息基地。从新华网福建频道政府在线中我了解到,南安光电信息基地预计在2020才基本完成,还需要7年多的时间,到那时,泉州南安光电信息基地将拥有兆瓦以上规模的光伏产业链和大规模光电应用产业及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将实现产值亿元,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之一。【3】南安光电信息基地的建成对吸引台商在泉投资,具有很大的作用,有利于泉州对高科技产业的大力引进,对推动泉州的产业升级有着很大的价值。3、泉州台商投资区2012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在这之前福建省已有4个台商投资区,分别是厦门杏林台商投资区、海沧台商投资区、集美台商投资区和福州台商投资区,而泉州台商投资区是福建省的第五个台商投资区。泉州台商投资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8k,其中可综合利用面积约35k,而当中包括了居住用地、仓储用地、绿化用地、工业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建立对泉州引进台资具有重大意义。泉州台商投资区成功引进了海峡轨道客车、华锐风电、玖龙纸业三大龙头项目,还有晋亿实业、天岗精密设备等一批台资上市及上市后备企业项目。且在今年5月,海峡轨道客车、华锐风电两大项目将投产,海峡轨道客车是国内最大的动车机组生产企业,华锐风电则是全球第二大风能设备制造商。【4】从中国泉州台商投资区网站,我了解到了泉州台商投资区在2012年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5.05亿元,比增28.8%,增速比上月降低3.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完成年度目标105.5%;固定资产投资66.55亿元,比增82.1%,完成年度目标100.1%,财政总收入8.1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106.1%。【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建立对整个泉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利于泉州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四)政策支持泉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台商纷纷来投资,除了两岸的血缘和文化,还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推出一系列措施。1.2006年泉州出台十一项优惠待遇打造台商投资福地:部分好项目可享地价优惠、税费减免惠及各类台企、企业贷款比例有望逐年提高、台资台商子女读初中不额外收费、国家级技术中心可奖百万、台资企业缴费按标准下限收取 、重点台资项目享受跟踪服务 、台资企业将有联席会议 。从这些优惠待遇可看出泉州积极引进台资,并努力创造一个好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希望能够吸引台商在泉定居。2.2010年以来,台商投资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工业招商项目供地及相关优惠政策、招商中介奖励、扶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接待境内外客商、同乡会、商会考察团数十批次。 这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行对引进台资具有很大的作用,有利于台商对泉州的了解,从而加大在泉州的投资机会。32011年泉州台商投资区出台招商优惠政策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关于工业招商项目供地及相关优惠政策的暂行规定出台,并将试行2年。 根据规定,台商投资区各产业园土地出让控制价格为:光电、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地价均为25万元/亩,轻工提升产业园为27万元/亩,物流产业园为32万元/亩。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能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享受2%5%地价返还、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生产性服务业可享3年财税优惠政策)。【6】泉州台商投资区出台的优惠政策无疑是成功的,吸引了大量的台商来泉州台资,引进了大量高科技产业,对泉州以后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泉州政策的支持,吸引了大量的台商来泉州投资。且对台资和高科技产业的引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台资和高科技产业的引进,不能否认的是的对泉州产业的升级和转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三、存在问题(一)投资软硬环境问题表6城市公共交通(2011年)地区年末运营公交车辆数(辆)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万人)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福州3075514066922.8厦门3770482580238.1泉州1045166210002.2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泉州软硬环境设施不够完善,在投资软环境设施中尤为突出,尤其是在科技教育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等方面。例如:公交车数量在2011年泉州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竟然只有1045辆和1662辆,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只有10002.2万人;厦门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有3770辆和4825辆,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有80238.1万人;福州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有3075辆和5140辆,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有66922.8万人。泉州的年末运营公交车辆数是厦门、福州的31.5%和33.0%,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是厦门、福州的12.5%和14.9%.(二)高素质人才缺乏泉州一直存在幼儿“入园难”、“入园贵,九年义务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实施,高中教育普及率不高,高等教育入学率更是不高。就目前所知泉州高校只有几所而已,随着泉州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泉州各方面人才都匮乏,尤其是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还有外来人员子女读书难,包括台商子女。这不利于台商在泉州投资一些高科技产业,创新产业,和台商、外来人员的定居,人才难寻。(三)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自台商进入大陆以来,融资难一直以来都是台资企业尤其是中小台资企业面临的困难。中小企业一直存在着规模普遍小,没有好的抵押物品;破产现象时有发生,信用低等问题。再加上很多大陆银行对一些中小台资企业的融资申请兴趣不大,即使有一些融资中心可以申请到贷款,但是申请时间长,每年还一次款的苛刻条款,也使得台商望而却步,导致中小台资企业融资不得不寻求其他的途径。【7】(四)低投资成本优势渐失泉州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民币的升值、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土地价格的上升等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不在占据优势。泉州会积极引进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产业,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带动泉州的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台商在泉州投资产业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等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经营成本的增加,这不利于台商中小企业在泉州的发展。(五)台商的植根性脆弱台资企业加工贸易为主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其生产所用原材料及零部件基本从台湾进口,进而导致大部分台资企业与当地企业关联度较低。一些企业的经营核心,如研发、采购、销售等网络均留在台湾,其生产环节与当地相关的企业也基本不发生横向联系,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产生应有的作用。【8】由于台资企业生产经营难以融入泉州当地经济,一旦经营环境或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即可将其资金向别处转移,使台资加工贸易难以在泉州生根,成为根治性差的一大原因。这种现状不是只有泉州才有,台商的根植性脆弱在很多城市都反应出了这种现象。四、对策(一)应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加大对科技教育、生活服务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投入,积极改善台商在泉的投资环境,创建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外资,推动泉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对于人才方面的缺失,泉州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尤其应加大对高校建设的投入,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才、技术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除此之外,应改善外来人员的居住条件,放宽对外来子女的就读条件,大力兴办学校,留住人才。(三)对于台商融资难问题我觉得可以引进台资银行,成立泉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专门拿出一定金额来成立一家台资担保公司,以及合作建立泉台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