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七期策划对尖山地区花椒核桃种植技术的指导与服务.doc_第1页
尖山七期策划对尖山地区花椒核桃种植技术的指导与服务.doc_第2页
尖山七期策划对尖山地区花椒核桃种植技术的指导与服务.doc_第3页
尖山七期策划对尖山地区花椒核桃种植技术的指导与服务.doc_第4页
尖山七期策划对尖山地区花椒核桃种植技术的指导与服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大学绿队2012年尖山七期项目“对尖山地区花椒核桃种植技术的指导与服务”策划书兰大绿队尖山七期项目组2012年9月目录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宗旨 三、项目实施地点 四、项目实施时间 五、项目发起者 六、项目背景 七、项目目的 八、项目内容 九、项目流程 十、预期成果 十一、资金预算 十二、可行性分析十三、风险预测 十四、项目组成员与团队构建 十五、附录:一、兰州大学绿队简介 二、尖山地区状况兰大绿队尖山七期项目策划书一、项目名称:对尖山地区花椒核桃种植技术的指导与服务二、项目宗旨:立足尖山,服务尖山三、项目实施地点: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文县尖山乡尖山村四、项目实施时间:2012年7月10日-2012年7月25日五、项目发起者:兰州大学绿队尖山项目组六、项目背景: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南部文县境内,东经104度40分-104度51分,北纬32度57分-33度02分之间,面积100.41平方公里。海拔820-3113米,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与暖温带湿润气候交汇地带。其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尖山乡,位于文县东北,白龙江和洋汤河畔。东北靠临江乡,东南界面头坝乡,南临尚德乡,西邻城关镇,西北与桥头乡连接。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12公里,面积13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6%。乡政府驻地老爷庙村,距县城70公里,海拔860米。在2006年、2007年绿队为了更好的饯行本土化-“立足甘肃,面向西北”的理念,我们在尖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两年的保护区内居民生活与自然关系的调研活动,对于当地人的生存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2008年在“5.12”大地震后,又及时走进文县,走进尖山,帮助那里的人们重建家园,与当地的居民和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经过一年的灾后重建, 2009年尖山四期项目组又在当地开展了以“尖山地区灾后重建状况与当地义务教育状况调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我们也在在四期项目中了解到当地村民的经济来源单一,大多数家庭仅依靠于当地农业种植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而其中打工收入又占很大比例。2010年尖山五期项目组以“尖山地区留守儿童与老人生活现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调研”为主题,在当地了解到了尖山所在地区居民的外出打工情况及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生活状况,并从中看出,地震后的几年来,尖山的居民居住得更集中,人们逐渐走出地震的阴影,生活水平有所提升。鉴于居民的现状,2012年尖山项目组再次走进尖山,在前五期中了解到当地人民生活困难,加之10年暑期的洪水,是当地本来就很缺乏的耕地资源更加紧缺,而在当地有限的耕地资源上,当地人在农作物种植在基本满足自家生存的条件下,出现了大量的外出务工现象来满足生活之需,同时当地主要种植经济作物花椒与核桃来赚取收入,以满足教育医疗和基本的生活支出,但是当地的种植技术落后,销售渠道单一,很多时候收成不好,花椒和核桃的收入也不能带来多少收益。因此本期项目希望通过与甘肃省农科院合作,给当地人民推广花椒与核桃的种植培养等技术,为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善与经济收入的提高作出一份贡献。七、项目目的: 近期目标:项目组通过与甘肃省农科院合作,为当地人民推广科学化的核桃花椒种植培养等农业技术,提供合适的销售渠道,提高当地人民花椒核桃的产量与收入。 远期目标:通过科学的农业技术的普及培养当地人科学种地、科学致富的理念,为当地人的科学致富找到一条好出路,为当地人民的生活改善与致富做出贡献。八、项目内容:1、在兰州尽快与甘肃省农科院取得联系,准备相关花椒与核桃种植培养方面的资料,如小册子,科普书籍等,在合适时间接受农科院技术员关于此方面的相关培训。2、到尖山后,与农科院技术员一起给尖山当地有花椒种植的农民挨家挨户推广花椒与核桃的种植培养技术,并发放科普书籍与小册子,并指导他们进行花椒的采摘,在可行的范围内对当地的花椒进行质量鉴别,并帮助当地找到合适的销售的渠道,使当提高他们的销售收入。3、在尖山当地进行一次农业科普知识推广的讲座或推广广大会,发放科学种田,农业致富的书籍,材料与物品,接受当地农民的提问,晚上为村民播放农业科普宣传片,提供在农作物种植与农业致富方面的帮助。3、在十一假期期间到尖山当地回访,了解当地技术的推广情况,并收集受益人群与收益增加的资料,并结合暑期得到的相应资料,进行整合分析,为可行范围内为当地设计出一条可行性强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或方案。九、项目流程:(2012年6月4日-2012年10月7日)时间地点内容6月4日-6月6日甘肃省农科院接受花椒核桃种植技术及相关农业技术方面的培训,整理相关书籍与小册子。6月6日-6月20日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团队成员自主学习相关技术知识7月10日-7月12日兰州至尖山途中团队成员与甘肃省技术员在兰州大学本部图书馆前进行开营仪式,一起从兰州乘车至尖山7月12日至17日尖山村团队成员与技术员一起,在村长的带领下到村子里花椒与核桃种植户,了解当地花椒种植与采摘情况并进行相关技术指导与推广,发放相关书籍或小册子。7月18日尖山子村小学农科院技术员进行科学种田,农业致富的讲座与农业技术知识推广会,回答当地人关于相关问题的提问,发放相关书籍与物品,在晚上播放农业科普宣传片。7月19日尖山至兰州途中项目组成员,村长支书与村民们,送甘肃省农科院技术人员回兰州。7月23-7月25日榆中校区项目组成员整理项目资料,将成果发给甘肃省农科院。9月份榆中校区项目组成员邀请甘肃省农科院领导与技术员到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参加项目报告会9月29-10月1日尖山榆中校区项目则部分成员到尖山回访,了解农业技术推广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回校区整理后结合前期成果制作文集,送予甘肃省农科院。十、预期成果: 1、促进尖山当地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与科学种田技术的推广,促进当地农业的科学发展,帮助当地人民找到正确的农业致富道路,提高当地人收入与生活水平。 2、根据收集的资料给当地政府提供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可实施性较高的建议,为当地农业发展找到科学生态的道路。 3、根据本次项目制作成一份关于甘肃省陇南山区农业科学与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案例,并在甘肃相关地区进行推广,丰富甘肃省农业发展模式,为甘肃省农科发展提供一条思路。十一、资金预算:分类内容数量*单价小计(RMVB)备注前期交通费用榆中-兰州(往返)20*2*7280前期到甘肃省农科院进行农业科普知识的培训准备物资农业科普书籍与小册子200*153000发放给当地花椒核桃种植户的材料与讲座上发放给当地村民的书籍投影仪(天数*单天租金)6*1060投影仪在农科院或相关部门租借宣传材料喷绘1*200200在给当地农民进行讲座时的主题宣传物中期交通费用榆中兰州(往返)22*2*7308营员从校区到兰州,2名本地营员,2名外地营员兰州-尖山(往返)25*2*2201100020本地营员,2名外地营员,2名农科院技术员,1名农科院随行记者食宿费用尖山(人*单天费用*天数)25*10*61500在当地住在小学里,但是吃的东西是自己做的,可以的话可以到当地村民家付费吃饭后期成果制作文集制作5*1530将在尖山的成果制成文集与案例十二、可行性分析:1、 当地交通闭塞,教育、农业落后,对当地进行农业科普支持的培训有必要性。2、 当地存在土地面积少,经济作物占收入比例达现状,提高当地人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对当地人生活与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巨大帮助。3、 甘肃省农科院有相关方面的技术优势,尖山项目组营员均接受过农科院相关培训,有人力技术双重保障。十三、风险预测:1、在当地实践过程中遇到山洪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解决:在前往尖山前到兰州市省地震局气象局了解尖山地区未来半个月的地质与气候状况,并做好相应预防,指定预警方案,并每名营员购买短期人身保险。2、给当地人做培训过程中,与当地人语言沟通存在障碍解决:找当地初中学生或老师做翻译,陪同技术员与营员帮助与当地人进行相关的沟通等事宜。3、当地人对科普知识的培训接受困难解决:给当地接受能力强的农民与老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在当地学校建立培训班,建立农业科普知识书架,是当地农民能够去学校学习。十四、团队构建:甘肃省农科院技术员2名,随行记者1名;本地营员17人、外地营员2人、项目负责人3名,共计20名队员;项目负责人联系方式 *兰州大学绿队尖山七期项目邮箱:* 尖山七期项目群号:*本地营员:* *外地营员:未确定(2人) 外地营员主要通过网络面试从外校各社团盛情参加尖山七期项目的人员中进行筛选。由于时间条件的约束,招募的队员不需要参加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但是必须在项目开始之前到达我校并尽快融入项目团队。(一)外地营员报名要求 营员须关注自然,关注民生; 营员须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营员须有积极好学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营员须对自己本社团有很好的了解; 营员须全程参与本期项目。(二)外地营员报名表2012年兰州大学绿队尖山项目队员申请表姓名:性别:籍贯:民族:所在地区:出生日期:所在学校: 年级:通信地址:专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E-mail:QQ:所在社团:社团职务:身份证号码:邮编:所在社团简介: 兴趣爱好、特长:社团活动经历(简单描述一下就可以) 针对本次项目(详见策划书),你期待为之付出什么以及你能胜任哪些职务。 针对本次项目,您所期待的收获分享自己的社团、组织、志愿者等工作经历其它(自由发挥)社团/组织推荐信:推荐人:_ 职务:_联系方式:_ (三)备注.以上信息必须真实、准确、有效。如有变动,请第一时间告知报名咨询联系人; 请于2012年5月29日24:00前将自己的报名表发送到尖山邮箱* (以下格式“学校社团(所在组织)+姓名”命名文件名和邮件主题),收到回复即确认报名成功; 如有疑问请及时联系筹委*此表最终解释权属2012兰州大学绿队尖山七期项目筹备委员会兰州大学绿队尖山七期项目筹备委员会 2012年4月兰州大学绿队尖山七期项目筹备委员会十五、附录:附录一兰州大学绿队简介兰州大学绿队,又称兰州大学学生环境保护协会。成立于1999年4月7日,是甘肃省高校中成立较早的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宣传为中心的学生社团,如今,绿队已发展成兰州大学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社团。绿队以“倡导绿色生活,维护绿色家园”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理想,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口号,立足西北,面向全国,植根于兰州大学校园文化土壤。在校园里,绿队有着广泛的师生基础;在校外,绿队同政府组织、民间环保组织广泛接触,并和全国众多高校的环保社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几年来,绿队的默默努力得到了多方面的高度肯定,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其中包括“清华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训金奖”、“全国百佳优秀学生社团” 、“中国十佳环保社团”、“根与芽年终成就奖”、“甘肃省挑战杯一等奖”、“甘肃省优秀团队”以及自成立以来历届“兰州大学优秀学生社团”“”等奖项。绿队的日常机构包括理事会、执委会、部联会、会员小组,暑期项目集训队以及校内活动项目部。日常活动经费主要来自队员交纳的会费(社联规定),学校、各院系以及校外支持的费用,并且,多年来我们积极申请校外基金,已先后获得过Green SOS、GGF、清华大学BPCP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资金会的资金赞助。绿队有着丰富多彩的活动。年度常规活动主要包括冬训、夏季集训、参观污水处理厂、兴隆山拉练、到中小学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组织志愿者参加植树以及在社区内定期进行环境保护宣传等。另外,绿队还会在暑期组织较大规模的环保项目活动,如普氏原羚考察项目,云南拉市海考察项目,尖山保护区考察项目等,其中普氏原羚考察项目至今已经进行了七期,为宣传和保护普氏原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凡兰州大学本校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都可以申请加入绿队,我们真诚得欢迎越来越多的热爱环保、热爱大自然的朋友加入这个环保大家庭。绿队的脚步在继续,绿队必将不断前进。我们将永远坚守绿色信念,“还河流以清澈,还山川以绿色,还土地以生机,还天空以蔚蓝”。“同在蓝天下,保护大自然;同在蓝天下,共享大自然!”附录二尖山地区情况1、收入支出总收入支出N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标准差总收入199340.0080000.008776.78399642.38876总支出201325.0075000.006023.46176575.74617Valid N (listwise)199 所有收入支出情况N最小值最大值平均Std. Deviation粮食收入201.009000.001556.67661439.42966经济作物收入201.0022000.002029.91543164.03545打工收入201.0080000.003560.19908113.80817其他收入199.0026000.001666.20603403.34369食物支出201.008450.00953.11441226.10070医疗支出201.0010000.00648.53381310.87891教育支出201.0025000.001104.12942779.67505生活其他支出20156.0061000.002633.80104681.42637生产支出201.0010430.00683.8831894.89891Valid N (listwise)199 从上表可以看出,保护区内居民的经济差异非常大,收入最低的只有340元,而最高的却高达80000。尽管这些数据跟真实的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收入支出的标准差分别达到9642和6576,就更能说明当地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当地的平均收入为8777元,平均支出为6576,平均收大于支,差额2201。但由于在计算收入时将自产自销的粮食也折合成了金钱,而在支出情况的计算中并未将自产自销的粮食消费计算在内,所以在计算收入支出差中存在着一定的值差。再从所有收入支出情况中看,打工收入占了总收入的最重要的一块,其次为经济作物收入,当地的经济作物主要为核桃。而在支出情况中,除了生活琐碎支出外,占了最大比重的是教育支出,从这也可以看出,当地居民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也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教育费用沉重也给当地家庭带来了比较大的负担。家庭经济结构调查分析: NMinimumMaximumMeanStd. Deviation耕地数80.0035.003.14504.00752林地数79.008.002.22531.73881去年总生产支出80.004380.001045.0625855.39964去年粮食总收入80.009680.001432.85631337.11710去年林业收入79.0020025.003311.18994173.72995每年畜产品总收入77.003900.001036.5455859.65536 打工年收入80.0024000.003408.15004665.48543其他收入80.0016800.001297.56253366.26920Valid N (listwise)75 Descriptive Statistics NMinimumMaximumMeanStd. Deviation总收入76.0037265.0010729.19088835.18664Valid N (listwise)76 本次调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当地社会经济情况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从抽样调查的结果我们也可以大概的了解到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情况。从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居民平均每户的耕地数为3.145亩,在访问当中了解到,当地的土地还是在30年前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时所分的,当时是按照每人7分(0.7亩)地分配的,至今没有再重新分过,这所带来的最大影响也可以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就是当地耕地面积的平方差达到4,说明当地耕地面积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由于自从当地设为自然保护区后,管理当局在当地实行了退耕还林政策,所以当地居民的耕地在最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同时政府每年也会给当地居民以一定的经济补偿。由于当地地处山区,山多地少,所以当地居民的耕地相对较少,但几乎每户居民家庭都有林地,林地包括政府分配的林地和部分自己开荒的林地。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当地居民的平均林地面积为2.23亩,而从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当地的林地一经济林为主,主要种植的作物为花椒和核桃,而这也成为当地经济收入的最主要来源,许多家庭一年的经济收入基本上就靠花椒和核桃。所以,提高当地花椒和核桃的产量,发展优势产业,也成了当地摆脱经济落后局面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次调查对当地居民的收入情况也做了较为详细的了解。调查收入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粮食收入、林业收入、打工收入、畜产品收入以及其他的一些收入。其中粮食收入、林业收入以及畜产品是包括居民自产自销的所有毛收入。粮食收入主要包括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收入;林业收入包括花椒、核桃、采药等农民直接从林间获取的各种作物和产品的收入;打工收入包括当地居民外出打工时赚回的纯收入;畜产品收入包括农民养猪养家禽等获取的经济收入;从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当地居民的其他收入主要以政府发放的退耕还林的补助为主,政府每年给当地居民每亩地230元的退耕还林补助。对于这些收入,尤其是粮食收入、林业收入以及畜产品收入都是通过当地物价折合计算出的收入,而非纯收入。从调查结果中显示,当地居民的平均粮食收入为1432.8563元,平均林业收入为3311.1899元,平均打工收入为3408.15元,平均畜产品收入为1036.5455元,其他收入平均为1297.5625元。由此计算出当地居民的平均总收入为10729.1908元。从收入结构上看,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为林业收入以及打工收入,各自都占了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而通过计算发现,当地居民总收入的平方差却高达8835.18664,可以看出当地的收入差距十分明显,而高收入的家庭主要集中在少数家庭当中,多数家庭的收入还是十分低的,许多家庭全年甚至没有收入上的赢余,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有些家庭甚至连温饱问题都有待解决。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那些生活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居民,为了保护生态资源被迫放弃了许多资源,但他们却生活在一种连温饱都不能保证的环境当中。尖山乡村子收入状况村名粮食收入经济作物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生活消费生产消费总消费核桃坪2039.21 2363.25 887.08 5289.54 6007.08 614.00 6621.08 黄路村7976.58 3863.93 653.67 4517.60 齐心坝380.00 766.67 12733.33 13880.00 8606.67 178.33 8785.00 张家沟974.29 1878.57 2585.00 5437.86 3015.71 570.79 3586.50 金口坝576.92 982.31 4645.38 6204.62 2695.38 469.23 3164.62 山根村1182.00 280.00 8260.00 9722.00 6355.60 727.50 7083.10 金口坝1502.50 1833.75 10425.00 13761.25 6756.88 533.63 7290.50 响浪村2292.00 11397.50 7620.00 21309.50 11064.35 1395.00 12459.35 平均1278.13 2786.01 6736.54 10800.68 6357.38 641.21 6998.59收支情况:1.收入:(1)收入来源:主要为经济作物产出的初级产品的出卖收入,还有采集草药带来的收入,另有少数村民通过开小商铺、诊所、出卖手艺、买拖拉机搞运输获得经济收入。 (2)收入:农业收入见“七”;小商铺和诊所的年收入都在2500元左右;拖拉机运输则为1500-3000元/年*辆不等。(3)变化趋势:以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居民的收入在逐年递减,原因是生产资料的价格在不断上升,而经济作物的产量因种植户的增加而一直上升,导致价格呈下降趋势;采集草药,因采集过度现在产量逐年下降,收入随之降低;其他几种收入没有太大变化。2. 支出:(1)最大的仍为教育支出,富裕的家庭将孩子送到外省上学,每年的支出多达一万元,一般的家庭也要拿出绝大多数收入来供孩子上学。(2)其次为婚葬,大约每户每次要花去5000左右,大多数家庭在遇到婚葬时要借一部分钱。亲戚或朋友也要有差别的给红白包,几十元到二百元不等。(3)再次为日用消费品,面食一般是玉米面、黄豆面、白面,而且都是自己磨,这部分支出主要花费在种子和浇水施肥的粮食作物生长中。食用油类一般是麻油、菜子油、豆油;烟酒茶类据家庭情况不同而定,较富裕的家庭一般在烟酒方面每年要花费1500元左右,糖茶每年几十元就能满足(因为当地种植一部分茶);鸡蛋、肉类基本自给自足,但除了春节前后刚杀猪有新鲜肉,其余都是腊肉。2、文化教育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 PercentValid不识字或识字很少3037.537.537.5小学2835.035.072.5初中1215.015.087.5高中(中专和职高)1012.512.5100.0Total80100.0100.0 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调查的80人当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居民一共有30人,占了所有调查者的37.5%,小学文化程度的居民一共有28人,占总调查者的35%,而初中文化程度以及高中(包括中专和职高)文化程度的居民一共才22人,占了所有调查者的27.5%。从抽样结果来看,所有调查者中文盲率达到了37.5%,而社区中约72.5%的人还没有达到初中文化程度。我们的调查员在访问当地居民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居民甚至是到了18岁才读完小学。从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当地的文化教育发展相对比较落后,而教育的落后也严重限制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也已经成为了当地所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实行社区居民参与自然保护,光靠管理当局政策性的条文是远远不够,真正能够彻底改变观念的还是得从教育开始,因此要想使当地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使自然环境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教育的发展是 十分重要的一环。3、耕地状况耕地面积有无减少面积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 PercentValid没有10351.251.251.2有9848.848.8100.0Total201100.0100.0 减少耕地面积的情况NMinimumMaximumMeanStd. Deviation耕地面积减少多少98.0810.003.27712.33158Valid N (listwise)98 从调查情况看,当地耕地面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这种差别主要是在村与村之间存在,每个村之间的区别不是很大。同样,种植的作物在村与村之间也有较大的区别。从种植的物种上看,小麦、玉米普遍都种,也是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而核桃的种植比例在所调查的所有家庭中的比例也超过了一半。同时,花椒的种植比例也比较高。所以,当地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核桃和花椒,这些作物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比较多的经济收入耕地面积。再从耕地面积的增减情况来看,有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的家庭的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减少的面积有多有少,差距比较大,平均减少面积为3.28亩。从调查过程中看,耕地面积减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退耕还林,根据当地的政策,当地每退一亩地政府赔偿230元,根据土地类型的差别补退的期限在6-8年。4、农业生产1.种植小麦与玉米,作为自身的粮食供应,此项几乎不创造收入,种植花椒和核桃,为主要经济作物,根据种植数量和当年收购价格(都由个体收购,价格根据供求关系浮动)的不同收入从200-3000不等 (当地的花椒一般3-4年就会死,但花椒苗价格不高,农民可以承受);种植药材(天麻,党参等),为次要经济作物少数(现在几乎没有了,因为前几年采取刀耕火种的方法种党参,对森林破坏很严重所以被禁止,天麻的种植一直都不多,大多是采集野生为主)2. 蔬菜主要为辣椒、白菜、萝卜、黄瓜和西红柿,基本只满足自己的需要。3. 几乎每家都养家畜,如猪、牛、马、骡子、羊、鸡等,但是数量都不多,只满足自己需求(当地从2002年开始,经常发生鸡瘟,原因不明)。5、国家政策1. 退耕还林。由于这一地区属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原始森林的保护受到相当的重视。国家林业局从2002年开始实施这一政策,执行八年,每退一亩地每年补助230元,而且还林的树苗由国家提供,但到今年已执行三年,有个村补助只给了一年。2. 最低生活保障。曾经给过钱,后来变为对困难户逢年过节送米送面,而没有资金上的补助,最近几年完全没有补助。3.农业税全免。但相应的农林开产税、教育附加费还不少。4.两免一补。完全没有,小学生75元/年,少了就不能上。6、医疗1、 本地医疗条件一般,主要为村内的私人医生与乡内诊所相结合的形式,遇到比较严重的病才送去县里治疗。2、村内私人医生的医疗设备大多简单,治疗也一般采用中西药结合的办法。医生全部会肌肉注射,可以给患者打青霉素类药物。少部分会静脉注射和中医知识。但村内一般无法进行点滴等治疗,因此许多病人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3 、村民的医疗意识比较差,一般有了病都不会去检查或进行治疗,等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后才进行治疗。我们走访了四个村子发现两个病例是由于长期不重视而发展成慢性病导致无法治愈。4 、医师人数每村都至少有两名,其中有一个村有四名医生,医生的技能一般为传承,然后通过县里的简单培训而发上岗证,没有县里派来的专业人员。5 、医生一般还从事其他工作,多数进行药材收购工作,少数经营小商店,他们的生活一般都高于平均生活水平并有较高地位。7、解决问题的相关意见和途径:一、加强对农业的科学指导,发展副业农业是当地生存发展的主要依靠,所以加强农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任务,引进先进科学指导技术和政策是在现有基础上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高效地解决了“肚子”的问题,就能够把生产力解放出来用以创造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二、有序地发展副业保护局提供相关技术,帮助当地群众适当发展种植(果树)业、养殖(家禽)业和中草药材的种植。同时利用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加以科学研究、增强指导力度,实现某些野生植物的人工栽培和某些野生动物的人工驯养,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但这一切都应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有序进行,以防止因方式不当而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三、适当发展当地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除相关巡护和研究工作外禁止任何活动。缓冲区为科学研究、教育和科普活动提供场所。实验区是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实验基地,在不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可利用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适当开发实验区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但是应该注意必须以保护当地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农家乐的住宿方式,并制定严格的旅游路线,防止活动范围过大及不规范行为影响保护区内动植物的生存。四、灵活运用管理方式,加强相关经济政策制定建立全新的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促进保护工作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建立示范点(村),推行具有现代化技术和管理的生产方式,先使一部分人脱贫致富,使居民认识到新技术的重要性,认可、使用新技术,改变原有的耕作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破坏,并且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使之积极、主动参与新方式的生产和对自身生存环境的保护,在保护区内有控制的、适当的开展多种经营,使保护区经济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五、建立信息站以上几点建议都与新技术新信息有关,不难看出加强与外界联系和沟通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与相关组织合作(如农业大学或者某些NGO)建立一个旨在接收和传播最新技术和信息的信息站,是一种不错的与外界沟通并接受帮助的方式。8、尖山乡村庄全乡辖10个行政村(老爷庙、木元坝、铁谷、尚家山、草芽、山根、尖山、高峰、河口、核桃坪),40个合作社,44个自然村,除老爷庙、河口、草芽3个行政村坐落在川坝外,其余村全都散落在高半山。全乡有1289户,5799人,劳动力2281个。耕地面积9490亩,其中水田495亩,水浇地1160亩,旱地7825亩,梯田5114亩,经济林果6100亩,党参1870亩,农民人均耕地1.63亩。2001年,全乡经济总收入608万元,多种经营收入381万元,粮食总产181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20公斤,人均纯收入613元,全乡自然条件差,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素有“五山五断头,十沟九不流,耳听人说话,半天难碰头”的谣谚。气候干燥,无霜期短,自然灾害频繁,春旱秋涝,夏季冰雹和暴雨多。境内虽有白龙江和洋汤河,但由于川坝地少而利用率不高。粮食作物以玉米、洋芋、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纹党、当归、花椒、核桃、蜂蜜、生漆等。高山林区有桦、椴、松、漆木等优质林木。国道212线穿境而过。境内白龙江畔的苗家坝有修建水电站的良好坝址,已经水电部勘测,规划修建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的水电站。 尖山乡上一届党委和政府立足本乡实际,主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狠抓粮食增产措施,三年共完成地膜作物9850亩。(二)大搞农田水利,兴建1个社管引、1个社水渠、5个社河堤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10亩,保护农田350亩。(三)是林业建设取得新的突破,规模营造经济林、薪炭林6300多亩,涌现出2户造林大户。文县尖山自然保护区1992年由省政府批准,于1994年成立,属岷山山系,位于白水江以北,212国道沿保护区周边通过,形成半圆,保护区呈V字型。保护区总面积10040公顷,分为核心区和禁猎区两部分,核心区面积4165公顷,禁猎区面积5875公顷。保护区周边相邻5个乡镇,涉及18个行政村, 农户2540户,人口11249人。文县尖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有耕地18385亩,退耕还林3683亩,林地面积41208 亩,人均占有耕地1.6亩,粮食总产量551万斤,人均占有粮490斤,经济总收入1055.5万元,人均纯收入521元,以打工,花椒、核桃为主,辅以林区挖野药,采野菜等经济来源。1、地理位置:本区位于东径10440-10451,北纬3257-3302之间,东西长40公里,南北长11公里。2、地质地貌:该区属于高山峡谷区,区内由金子山串联,地质构造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起伏延伸,山高谷深,山与山之间多为断头山,一般坡度为3060之间,多处是悬崖徒壁,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3200米。3、气候水文:区内有尖山河,关家沟河两条河流,以分水岭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