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明珠》读后感范文_第1页
《江州明珠》读后感范文_第2页
《江州明珠》读后感范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州明珠读后感范文如果你问我,这几年中有什么样的中文书在读完后,能在我的心中引起如此强烈的震撼的话,梅舒老师的江州明珠是其中的一本。书并不厚,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我被书中的真挚的情怀和朴实无华的叙述深深地打动。我在江州厂是从住在铸锻车间的芦席棚开始的,我还记得那时母亲刚进厂,在新工连,每天不在分厂住,父亲带我住在分厂,他每天深夜才回来。那时从总厂到分厂还没有水泥路,全是土路,一下雨,满是泥泞。现在回想,十分艰苦。直到看完这本书,才知道,这不是最艰苦的时候,6214厂的先驱们,硬是从一无所有的荒山野岭硬生生地开出这一片天地。以前也曾断断续续地从自己的父辈口中听到对这段历史的叙述,但从没有象站在梅舒老师在书中这样从全局的高度如此完整精确地将整个的历史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书中列出了大量的统计数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详细地讲述了从长江边上的一片荒山建设起一个现代化的造船厂的传奇故事。书中最感动我的是,在建厂的最初的多年中,当时的人们的奉献精神。建设6214厂的人们来自四面八方,但当时人们在时代的感召下,发挥了现在看来远超出平均水平的热情与毅力,克服了我们这些后辈无法想象的困难实现了即便是现在也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书中详尽地展现了当时的情形尤其是人们的精神世界。这对我们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相信,无论再过多少年,这样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并为我们的父辈们骄傲。纯粹地从经济学和国家建设的角度,如果用今天的眼光,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在江州建一个造船厂不是一个科学和合理的决策。后来发展的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这是当时的大环境下的产物。我们的父辈是这一不科学决策的被直接影响者。但抛开这一层,在那样的环境下,甚至在国家在决策层面放弃原有设想又没有给出明确方向下,我们的父辈们又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和汗血从困境中杀出重围,用最大的热情与坚毅不是仅仅建设起了一个大型的造船厂,并持续发展下去,而且建起一个小城市。这是一个精神与毅力创造的奇迹。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突然发现,与我们的父辈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多么的幸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他们的不懈的努力,才能使工厂运营,才有了后来的水电楼房,才有了食堂医院学校,才能有那样比我们邻近地区都好得多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他们是我们值得尊敬、感谢和记忆的人们。顺便说个关于这本书的小插曲。两三个月前,徐志强老师电话我建议理事会碰头讨论一下理事会如何协助出版这本书时,我没有看到这本书稿件,当时有所怀疑,觉得它在年青的学生辈中可能未必会引起太多的共鸣。现在看来,这是个错误可笑的想法。多谢徐老师赠书。在参观大飞机的路上,有同学见我手中的书,讨去翻阅,很殷切地向我打听何处有售。当得知这是老师特别赠我,面上不由略有嫉妒之色,又使我心中不由暗暗得意。我想,或可征询意见再版,以满足其他同学的需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