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水果业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5).doc_第1页
长治市水果业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5).doc_第2页
长治市水果业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5).doc_第3页
长治市水果业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5).doc_第4页
长治市水果业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治市水果业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近几年,我市水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5万亩左右,水果产值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蔬菜,位于第三位,种植水果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一些地方脱贫致富的一条主要出路。但是,水果市场疲软,价格下跌,已影响到了果农的收入和生产积极性,这种情况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和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提升我市水果业的地位?如何增加果农的收入?这是我们各级领导都需要很好地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稳定和发展水果业,调整果业结构,提高果品质量,大力发展无公害果品和绿色果品,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主要任务,是当务之急。一、存在问题(一)树种结构不合理,品种构成不理想1、在树种结构中,苹果树面积较大,桃、杏、李、葡萄等树种面积较小。,全市水果种植总面积34.87万亩。其中:苹果22.83万亩,梨6.93万亩,桃0.71万亩,葡萄 1.05万亩,杏0.83万亩,山楂1.27万亩,李子0.10万亩,其它1.09万亩,设施栽培水果面积630亩,新发展果树3350亩。大宗水果苹果、梨占水果总面积的85%,小宗水果桃、葡萄、杏、李等占水果总面积的15%,大宗水果与小宗水果的比例为8.5:1.5。目前,大宗水果多而不好卖,小宗水果少而市场好,尤其是名、特、优、新、稀少果品比如:甜油桃、麻黄杏、红李子等更是市场热销和抢手产品。2、在品种结构中,首先是老品种比例仍然很大,在品种结构中红富士、新红星、乔纳金、嘎拉等苹果新品种面积已达到15.91万亩,酥梨、雪花梨、水晶梨等梨新品种面积也有4.93万亩,再加上桃、葡萄等新品种1.22万亩,所有水果新品种面积已达到22.06万亩,占水果总面积的63%。我市晚熟品种占水果总面积的82%;中熟品种占水果总面积的15%;早熟品种占水果总面积的3%。晚、中、早熟品种比例为8.2:1.5:0.3。我市红富士、新红星、乔钠金、嘎拉等苹果新品种面积仅达到15.8万亩,酥梨、雪花梨、水晶梨等梨新品种面积只有4.9万亩,再加上桃、葡萄等新品种1.0万亩,所有水果新品种面积仅达到21.7万亩,占水果总面积的57%;国光、金冠、赤阳等苹果老品种面积仍还有9.0万亩,大黄梨、鸭梨等梨老品种面积还有2.5万亩,桃、葡萄、杏、李等老品种面积也有5.1万亩,所有水果老品种面积仍有16.6万亩,占水果总面积的43%。其次是晚熟品种比例过大,我市苹果品种主要是红富士、新红星、国光,梨主要是酥梨、大黄梨,葡萄主要是巨峰,桃主要是大久保,而这些品种都是晚熟品种,占水果总面积的85%;我市香蕉苹果,五月鲜桃,紫香葡萄等中熟品种占水果总面积的10%;我市藤牧一号苹果,早酥梨,春蕾桃等早熟品种占水果总面积的5%。晚、中、早熟品种比例为8.5:1:0.5。从市场看,中、早熟品种销路较好,尤其是早熟品种价格高,卖得快。3、加工品种更少。我市供加工应用的苹果品种主要是锦红和红玉,这两个品种种植面积加起来不足1000亩。红玉苹果户数56户、果园承包总面积3656亩、红玉苹果种植株数4812株、红玉苹果总产量20.48公斤。目前我市加工使用较多的是国光苹果。由于我市加工企业较少,龙头带动不强,所以加工品种面积发展少而比较缓慢。(二)果园管理落后,各项投入不足1、管理粗放首先,有一部分果园目前呈现郁闭状态,由于建园时种植密度大,本来应该按照矮化密植整形修剪,但许多果农仍然按照过去稀植大冠的方法进行,造成树冠较大,枝条过多,不通风、不透光,结果少或不结果。其次,有一部分果园虽然稀植,通风透光条件也可以,但就是没有掌握整形修剪的技术,不会修剪或修剪不好,造成枝条组成不合理,徒长枝、细弱枝和梢头枝过多,出现结果少或不结果。第三,大多数果园不进行人工授粉,不进行疏花疏果,造成大小年,导致果个偏小,树势衰弱。第四,对病虫害防治不重视,预防工作差,关键时期喷施农药又少,甚至有的就不防治,导致病虫果率高,果品价值低。第五,还有一些果园不进行除草,尤其是2003年我市雨水过多,大部分果园杂草丛生,这些杂草不但与果树争肥水,而且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滋生地。2、投入不足我市丘陵、山地果园较多,土壤瘠薄,灌溉条件较差,再加上大部分山区农民比较贫困,对果园投入都比较少,果树生产仍然处于广种薄收的状况。全市有35%的果园不上有机肥,在65%上有机肥的果园中,大部分上有机肥都较少,每亩所施的有机肥平均不到500公斤;全市有45%的果园不施化肥,在其它55%上化肥的果园中,大部分使用的是硝酸磷复合肥,平均每亩不到50公斤;大部分果园不施钾肥。全市采用喷灌、滴灌、渗灌、管灌的果园面积仅有1.26万亩,有5万多亩的果园采用挖穴贮水灌溉,大部分果园靠天下雨。管好1亩优质果园一般需要投工4050个,而我市果园平均投工不到15个;1亩优质果园一般需要投入5001000元,而我市果园投入平均在100元左右。(三)果品产量低,质量差,生产规模小全市果品总产量达到13763.50万公斤。其中:苹果总产量7872.00万公斤,梨总产量3007.00万公斤,桃总产量364.50万公斤,葡萄总产量315.80万公斤,杏总产量248.50万公斤,李子总产量20.72万公斤,山楂总产量508.80万公斤,设施栽培水果总产量67.60万公斤。全市水果挂果面积32.24万亩,果品总产量12933.9万公斤,全市水果平均亩产401.18公斤。其中:苹果平均亩产393.9公斤,梨平均亩产540.4公斤,桃平均亩产274.2公斤,葡萄平均亩产157.1公斤,杏平均亩产253.3公斤,李平均亩产168.0公斤,山楂平均亩产127.6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低426.77公斤,比全省平均亩产低122.15 公斤。我市水果不但产量低,而且品质差。主要表现为果个偏小,果形不正,着色较差,不光洁,外伤多,病虫害多,不耐贮运,果品质量达到1、2级标准的不到20%,全市水果生产分布在13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的水果也都是零星分布,水果生产都是一家一户经营,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连片集中的1000亩以上的果园不到10个。(四)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差,贮藏加工环节薄弱我市水果采后大多数不进行商品化处理,个别的进行分级包装,大部分采后直接装入纸箱或塑料袋,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由于没有进行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大大降低了商品性和附加值。全市水果总产量12933.9万公斤,而贮藏能力只有3512万公斤,2003年我市实际贮藏量为2272万公斤。果品加工企业较少,目前,大型的加工企业没有,中小型的加工企业也只有长治市果品加工厂、潞城市正源饮料公司、长治县心水果茶饮料公司、屯留县果品加工厂、城区圣力饮品公司、平顺县果品饮料公司等几个,每年转化水果不到1000吨,这些加工企业加工品种单一,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龙头带动优势不强,产后增值效益较差。(五)果品销售体系不健全,果品流通不畅我市果品批发市场较少,全市进行水果批发零售的大型交易市场只有16个,并且场地不大,交易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导致大部分果农在公路两旁设摊叫卖或登上三轮车走村串巷沿街叫卖。在水果生产地,大部分果农自产自销,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很少,全市专门销售果品的公司也只有长治市果品公司、潞城林达果品有限公司、平顺永信果品有限公司等几个,全市的水果销售基本上处于无组织状态,营销体系仍然不健全,这样就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水果销售市场的要求。三、发展对策(一)调整果业布局,优化品种结构近几年,我市在果业结构调整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规模较小,力度不大,目前,要加强领导,统一认识,转变观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围绕市场搞调整,围绕销售定产品,果树的生产布局,一定要避免盲目性,必须通过试验示范和专家论证,要瞄准市场,适地适树,把各树种、各品种按排到最适宜区,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和生态优势,要尽可能连片种植,形成较大的规模,也就是说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在树种结构上,稳定现有的大路品种苹果、梨;适度发展小宗水果品种桃、杏、葡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稀少品种,比如油桃、冬枣、石榴、樱桃等,大宗水果与其它树种的比例调整为6:4。在品种结构上,控制晚熟品种 ,发展早、中熟品种 ,早、中、晚比例调整为1:3:6。在发展鲜食品种同时,积极发展加工品种,通过把老树换成新树,或在老树上高接换优,对现有老果园、老品种进行更新。同时要大量引进新品种 ,加快结构调整,并要积极推广果树设施栽培,生产错季、时令果品,丰富果品市场。力争35年搞好四个水果规模化生产经济区,即以武乡县、襄垣县、黎城县为中心的优质苹果区,以壶关县、平顺县、潞城市为中心的优质梨区,以沁县、沁源县、长子县为中心的优质杂果区,以城区、郊区、屯留县为中心的设施栽培水果区。一句话就是要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果业发展之路。(二)努力搞好“优质无公害水果示范园”建设,大力开展“水果双千创优工程”的实施近几年,在省农业厅按排布署下,我市“优质无公害水果示范园”的建设和“水果双千创优工程”的实施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我市的水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后,我市各级果业部门要进一步把优质无公害水果示范园搞成本市、本县、本区的样板,把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都摆到里面,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通过典型引路,教育引导群众,辐射带动附近和周边地区。如果说“水果示范园”是解决点的问题,那么,“水果双千创优工程”就是要解决面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该工程的实施,要建设一批优质果品无公害果品和绿色果品生产基地,解决有品牌没有产品的问题,同时,通过培植和扶持一些有潜力的果业龙头企业,再通过基地联系带动农户,在基地优化组装先进实用技术,采取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加快我市果业的产业化进程。今后,我市要在种植果树的每个乡镇,都建立35个“优质无公害水果示范园”,全市实施“水果双千创优工程”11万亩。(三)积极生产优质果品、无公害果品和绿色果品目前,不抓优质果品,就没有市场;不发展无公害果品和绿色果品,就没有出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更加关心,人们对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讲究优质、营养和保健以外,还要求安全、没有公害、没有有害物质的残留。所以,发展优质果品、无公害果品和绿色果品生产,是保障人体健康,增加果品市场竞争力的一条有力措施,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务之急。目前,首先要研究优质果品、无公害果品和绿色果品的生产配套技术;其次制定优质果品、无公害果品和绿色果品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第三,对原有的配套技术和操作规程要大力推广应用;第四 ,要加强果品产地环境监测,并对生产出来的果品实施检验,要建立健全一套果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切实解决果品质量低劣,农药、化肥和其它有害物质残留高的问题。(四)加强果园管理,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果树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改变过去那种管理粗放的传统生产方式,目前最主要的是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投入上不去,另一个是管理跟不上。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不好好管理就不会结果。所以,要根据当地条件、种类、品种、树龄、密度等情况,确定管理方法,加大果园投入,良种配备良法,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多施有机肥、生物肥、复合肥,并要采用科学的配方施肥,力争达到1公斤果2公斤优质有机肥,氮磷钾肥比例一般控制在2:1:2;其次,根据果树品种和立地条件,因树因地制宜,科学整形修剪,对密植果园、郁闭果园实施疏枝、疏花、疏果,培养通风透光,层次分明,立体化结构的丰产树形,大力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优质果率,每亩留枝量控制在8-10万条之间,留果量根据树势强弱决定,负载要适当,确保合理挂果;第三,要搞好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少用和不用化学农药,适当运用生长调节剂,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和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第四:加强果实套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等工作,改善果实外观品质,生产全红果品。近几年,我市各级果业部门在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大部分新技术在我市得到普及,一部分新技术果农初步掌握。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我市各级果业部门,还必须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要继续深入生产第一线,到果园培训讲课,传授果实套袋、高接换优、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疏花疏果、生物覆盖、摘叶转果、人工授粉、铺反光膜、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和实用技术。(五)适时采收,提高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为了提高果品的质量,必须适时采收,提早和推迟采收都会严重影响果品的质量,在收获季节,要根据品种、气候等条件,确定合适的采收期。采收以后,首先要将果品进行挑选、清洗、打蜡,然后分级包装,再投放市场,适时采收的果品再经过商品化处理可有效提高鲜果销售的商品性,并且可大大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和提高销售价格。在包装上不要粗糙简单,要精美实用,人靠衣装,果要包装,要积极开发多种多样的包装产品,包装规格要多一些,尽量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就是贮藏加工的也必须适时采收,在市场容纳不下的情况下必须用土窑洞、冷调库、气调库等进行贮藏,减轻收获旺季销售压力,提高附加值。我市有天然的深厚黄土层,非常有利于建造土窑洞,利用土窑洞加气调技术贮藏水果投资少,效果好,效益高。今后,我市在生产果树的地方,都要大力发展土窑洞贮果,使“村村有窖,户户贮果”,通过贮果,解决果品旺季烂、淡季断的问题,有效提高果品价值。(六)创品牌,拓市场,加强销售体系建设销售果品必须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注册商标,才能进入市场,进入超市,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我市要把已认证的6个果品品牌做大做强,把已获奖的果品名牌扩大知名度,宣传出去。同时要继续参加国内国外的果品博览会、展评会、展销会,通过参展,展销、展示自己的果品,结识客商,洽谈贸易,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拓宽市场范围,提高果品市场占有份额。目前我市果农有组织销售的不多,大多数处于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无序竞争的状态,所以必须提高果农销售的组织化水平,要以长治市果品公司、潞城市林达果品有限公司、平顺永信果品有限公司、大有果品销售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我市的果品销售,要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把现有农民营销队伍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的市场主力军作用,各地应积极成立果农协会,也可以由果农协会开拓市场,统一销售。同时要建立健全果品批发市场、直销市场和零售市场,以完善市场体系为意图,建立全省联网的果品销售服务网络,形成能迅速反馈果品市场变化的现代信息传播系统,加强市场预测,加强信息的收集与发布,掌握国内外市场动态并为果农和水果批发商提供产地信息,解决果品生产与销售脱节的不协调问题,只有把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把千家万户的果农与大流通联接起来,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