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的故障维修.doc_第1页
主板的故障维修.doc_第2页
主板的故障维修.doc_第3页
主板的故障维修.doc_第4页
主板的故障维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板使用问题详解 2007年1月16日 来源/作者:网络收集/未知 主板又称母板,顾名思义是电脑的母体,其上载有CPU、内存、各种板卡及与之连接的外部设备。因此,它即是电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故障涉及面最多的配件。下面我把自己对这个错综复杂的故障体的认识奉献给大家。 主板与高速缓存 故障1:高速缓存芯片不稳定 故障现象:在COMS设置中如果允许板上二级高速缓存(L2 Cache或External Cache),运行软件时就容易死机,而禁止二级高速缓存系统就可以正常运行,但速度比同档电脑要慢不少。 分析与解决:因为是在别人提醒使用二级高速缓存时才打开该选项的开关,而之后就有死机现象频繁发生,因此断定有二级高速缓存芯片工作不稳定。用手摸了暖气片,从而放掉手上的静电,之后再用手逐个感觉主板上的二级高速缓存芯片,明显地觉察到有一个芯片比其它的热,更换后系统正常。 故障2:二级高速缓存损坏 故障现象:电脑开机自检过程中断在显示512K Cache的地方。 分析与解决:既然在显示缓存处死机,必然是该部分或其后的部分有问题。记得平常开机此项显示完后就轮到硬盘启动操作系统了。因此,区分开高速缓存和硬盘故障就可以了。取下该硬盘安装到别的电脑上,证实硬盘是好的。故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高速缓存上。进入CMOS设置,禁止了L2 Cache,电脑就可以正常工作了。放掉手上静电,触摸主板上的高速缓存芯片,发现有两片不热。估计这两片有问题。但因为这些芯片是焊在主板上的,而且管脚比较细,无法焊下,而又遭到维修部门的拒绝,只得作废该板,提前升级到PII电脑。因为我做3DS动画,要求高速度。而禁止了高速缓存后我无法忍耐这台“老牛车”。 故障3:假二级高速缓存故障现象:我的电脑拥有256k Cache,但却明显的没有其它256K Cache的主板快,CMOS中的L2 Cache后面是Enabled。 分析与解决:使用测速软件比较了允许和禁止高速缓存的两种状态,发现电脑速度没有改变。这说明该主板的高速缓存是假的。因为自己属于工薪阶层,使用电脑只是把自己从手动爬格子变成高效率的电子爬格手,故没有换上真的Cache。 主板与CPU 故障1:板上不支持的CPU 故障现象1:一款杂牌主板,其说明书上不支持AMD K5PR133,但支持AMD K5PR90和AMD K5PR100。安装AMD K5PR133 CPU后,电脑显示器不亮。 分析与解决:虽然从主板跳线上可以按照AMD K5PR133的电压、内外时钟频率和倍频系数跳线,但从上述这个现象看,该主板确实不支持这款CPU。所谓主板支持某款CPU,不是指主板上的跳线是否可以按CPU的规格参数设置,而是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只有测试结果是可用并可以稳定运行的才称得上是支持这款CPU的。如果是名牌主板,您也可能通过上网找主板上的BIOS升级程序来改善对这款CPU的支持,当然这是以CPU不与主板上的硬件冲突为前提的。 故障现象2:在承启586主板上,使用说明书上不支持的IBM 6x86 MMX 233。严格按照CPU上标志的参数设置是2.9V和75MHz 2.5,结果,系统运行不稳定。 分析与解决:虽然主板说明书上没有明确支持IBM 6x86 MMX 233,但不等于不支持它,只能说明该主板生产商没有或没通过对这款CPU的测试。因此,一方面可以 按CPU表面参数设置,另一方面也可以按常规的设置方法来支持这样的CPU。之所以一些主板对Cyrix/IBM 6x86支持不好,和这种CPU使用非标准的频率(过去66MHz是标准总线频率)不无关系,而使用高于66MHz的频率也是Cyrix/IBM、AMD与CPU霸主Intel竞争的强有力的手段。很多主板厂商告诫用户:尽可能按照CPU表面上标志的参数设置。但实际上,对于一个特定的CPU外频对应着不止一对频率和倍频。IBM 6x86 MMX 233的真正外频是200MHz,可以设置75MHz2.5,也可以设置成66MHz3。而66MHz是工业标准频率,75MHZ是非标准频率,许多主板或系统内的其它配件不能或不可很好地支持75MHz、83MHz频率,所以可以改成66MHz3。结果,系统运行正常。 故障3:散装PII/300 CPU不能稳定地支持100MHz频率。 故障现象:使用华硕PII B 100MHz主板,名牌64M 100MHz的内存,宝利得名牌机箱和电源,在接上电源线后,不按开机按钮电脑就自动启动了,屏幕一片漆黑。 分析与解决:因为使用了不少名牌配件,就怀疑机箱按钮始终处于开启状态。检查结果证明机箱开关正常。换机箱和电源还是出现上述故障。从此开始怀疑这华硕主板有问题。因为,使用同样的配置组装了两套电脑,都是同样现象。换主板故障依旧。遂逐个更换,当更换成原装(盒装)的PII 300 CPU后,系统运行正常。事后把散装的PII 300 CPU安装在66MHz的华硕主板上,运行稳定。 主板与主芯片组 故障1:主芯片组与内存不匹配。故障现象:华硕PII L97主板,在使用100MHz内存时,电脑显示器不亮。 分析与解决:华硕PII L97主板使用的是Intel 440LX主芯片组,该芯片组理论上仅仅支持66MHz总线频率的主板,不支持100MHz的总线频率,自然不支持100MHz的内存。所以,故障现象就和内存条是坏的一样。应该使用支持100MHz总线频率的具有Intel 440BX主芯片组的主板,如华硕PII B,技嘉686BX,梅捷6BE或6BA等。 故障2:主芯片组与硬盘不匹配。故障现象:在把原来586主板升级为主芯片组为Intel 430 TX的主板时,原来的420MB的硬盘工作不稳定,总出错。 分析与解决:Intel 430 TX主板最好使用具有Ultra DMA/33接口的高速硬盘,否则两者速度不匹配,容易出错。420MB的硬盘属于低速的硬盘,您要么更换硬盘,要么把主板BIOS中Integrated Peripherals里的关于DMA接口的类似“IDE Primary Master UDMA选项禁止掉。通常,Intel 430FX、VX 、HX主芯片组主板都不能很好地支持DMA接口硬盘。一些非标准的VX Pro主芯片组号称是VX芯片组的改进型,可以同时支持老式的低速硬盘和今天的高速硬盘。 主板与Win故障1:主板不能支持Win故障现象:一款海洋586主板,在安装Win时,出现解不开CAB的文件错误。 分析与解决:先增加CONFIG.SYS文件中的打开文件数,结果徒劳。后怀疑是Win 95的安装光盘有问题,换正版光盘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更换容错性很好的新光驱安装,故障依旧。之后又替换内存条,显示卡并拔掉电脑上的其它部件,结果还是不行。该主板的BIOS加了密码,并且原来上面安装了Win,曾经稳定地运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近运行时总出错,更换内存条和CPU还出错,最后换了其它品牌的主板后可以正常安装Win了。大家怀疑该海洋主板的BIOS中的某个参数设置不当或主板上的某个不很重要的芯片坏了,从而导致已经安装的Win 95运行常出错并且无法重新安装Win 95。经过实验证明,该主板可以长时间的稳定运行Windows 3.2。 故障2:安装Win 95出注册表错误。故障现象:在一款海洋主板上安装Win 95,在第一次启动时出现注册表错误。分析与解决:因为遇到过海洋主板无法安装Win 95的问题,所以立即更换其它主板使Win 95的安装顺利进行。 故障3:Win 95与主板防毒冲突 故障现象:在安装Win 95的开始阶段,屏幕上突然出现一个黑色矩形区域,随后死机。 分析与解决:仔细查看黑色区域,像是有一个什么提示,调整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开关,感觉是和病毒有关。因为笔者对主板BIOS中的防止引导区病毒能力做过多次实验,经验比较多。因此进入了BIOS设置,发现BIOS Features Setup(BIOS功能设置)中的“Virus Warning(病毒警告)选项被设置成“Enabled(允许)了。修改成“Disabled(禁止)后重新安装Win 95获得成功。主板故障的四种基本解决办法 2006年11月23日 来源/作者:网络收集/不详 主板是整个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件,它可以说成是一台计算机的基础躯干,CPU、内存、显卡等其他配件都要安插在主板上以后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另外,CPU及总线控制逻辑、BIOS芯片读写控制、系统时钟发生器与时序控制电路、DMA传输与中断控制、内存及其读写控制、键盘控制逻辑、I/O总线插槽及某些外设控制逻辑也都集成在主板上。因此,主板发生故障的话将会严重的影响到整个PC机系统的正常工作。一般由计算机主板引起的常见故障表现为:开机加电显示器呈黑屏状态,扬声器无声响,键盘被封锁,硬盘驱动器不能引导等。 下面,笔者将主板的维护和维修方法分为几点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清洁法 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上的灰尘,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芯片都采用了插脚形式,经常会因为引脚氧化而造成接触不良。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层,然后再重新插接即可。二、观察法 仔细的查看出现问题的主板,看看每个插头、插座是否倾斜,电阻、电容的引脚是否相互虚连、芯片的表面是否烧焦或者开裂,主板上的锡箔是否有烧断的痕迹出现。另外我们还要查看的就是,有没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借助万用表量一下。三、拔插交换法主机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例如主板自身故障或I/O总线上的各种插卡的故障均可能导致系统的运行不正常。采用拔插检查的方式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I/O设备的简捷方法。简单点说也就是在关机的情况下将插卡逐块拔出,每拔出一块插卡后就开机观察一下机器运行状态,如果在拔出某块插卡后计算机运行正常了,那故障原因就是该插卡有故障或相应的I/O总线插槽及负载电路有问题。若拔出所有插卡后计算机启动仍不正常,则故障很有可能就出在主板上。采用拔插交换法实质上就是将同型号插件板,总线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卡或同型号芯片相互交换,根据故障的变化情况判断故障所在。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环境,例如内存在自检的时候出错,就可以交换相同的内存芯片或内存条来确定故障原因。 四、电阻、电压测量法 为防止出现意外,我们还应该测量一下主板上的电源5V与地(GND)之间的电阻值。最简捷的方法就是测量芯片的电源引脚与地之间的电阻。在没有插入电源插头时,该电阻一般为300,最低的也不应该低于100。然后我们再测一下反向电阻值,可能略有差异,但相差不可以过大。如果正反向阻值都很小或接近导通,就说明主板上有短路现象发生,应该检查短路的原因。一般,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 1.主板上有被击穿的芯片。一般说此类故障较难排除。例如TTL芯片(LS系列)的5V连在一起,可吸去5V引脚上的焊锡,使其悬浮,逐个测量,从而找出有故障的芯片。如果不采用吸掉焊锡而直接使用割线的方法,有可能会影响到主板的寿命。2.主板上有损坏的电阻电容。3.主板上存有导电杂物。 当排除短路故障后,插上所有的I/O卡,测量5V,12V与地是否短路。特别是12V与周围信号是否相碰。如果手头上正好有一块同样型号的主板时,也可以用测量电阻值的方法测板上的疑点,通过对比,可以很快的发现芯片故障所在。如果在上述步骤还没有见效时,可以将插上电源加电测量。一般测电源的5V和12V。当发现某一电压值偏离标准太远时,可以通过分隔法或割断某些引线或拔下某些芯片再测电压。当割断某条引线或拔下某块芯片时,若电压变为正常,则这条引线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来的芯片就是故障所在。我们从上面的几点可以看出来,计算机主板的故障分析和排除不仅仅只是需要我们紧跟当前主板的制造和发展技术,而且还要熟悉和掌握PC机和主板的工作原理,不断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才是最重要的。主板故障的分析及维修 2006年11月15日 来源/作者:互联网/未知 随着主板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及主板价格的降低,其可维修性越来越低。但掌握全面的维修技术对迅速判断主板故障及维修其他电路板仍是十分必要的。下文向大家讲解主板故障的分类、起因和维修。 一、主板故障的分类 1根据对微机系统的影响可分为非致命性故障和致命性故障 非致命性故障也发生在系统上电自检期间,一般给出错误信息;致命性故障发生在系统上电自检期间,一般导致系统死机。 2根据影响范围不同可分为局部性故障和全局性故障 局部性故障指系统某一个或几个功能运行不正常,如主板上打印控制芯片损坏,仅造成联机打印不正常,并不影响其它功能;全局性故障往往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其丧失全部功能,例如时钟发生器损坏将使整个系统瘫痪。3根据故障现象是否固定可分为稳定性故障和不稳定性故障 稳定性故障是由于元器件功能失效、电路断路、短路引起,其故障现象稳定重复出现,而不稳定性故障往往是由于接触不良、元器件性能变差,使芯片逻辑功能处于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的临界状态而引起。如由于I/O插槽变形,造成显示卡与该插槽接触不良,使显示呈变化不定的错误状态。 4根据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独立性故障和相关性故障 独立性故障指完成单一功能的芯片损坏;相关性故障指一个故障与另外一些故障相关联,其故障现象为多方面功能不正常,而其故障实质为控制诸功能的共同部分出现故障引起(例如软、硬盘子系统工作均不正常,而软、硬盘控制卡上其功能控制较为分离,故障往往在主板上的外设数据传输控制即DMA控制电路)。5根据故障产生源可分为电源故障、总线故障、元件故障等 电源故障包括主板上12V、5V及3.3V电源和Power Good信号故障;总线故障包括总线本身故障和总线控制权产生的故障;元件故障则包括电阻、电容、集成电路芯片及其它元部件的故障。 二、引起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 1人为故障:带电插拨I/O卡,以及在装板卡及插头时用力不当造成对接口、芯片等的损害2环境不良:静电常造成主板上芯片(特别是CMOS芯片)被击穿。另外,主板遇到电源损坏或电网电压瞬间产生的尖峰脉冲时,往往会损坏系统板供电插头附近的芯片。如果主板上布满了灰尘,也会造成信号短路等。3器件质量问题:由于芯片和其它器件质量不良导致的损坏。 三、主板故障检查维修的常用方法 主板故障往往表现为系统启动失败、屏幕无显示等难以直观判断的故障现象。下面列举的维修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往往结合使用。 1清洁法 可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上的灰尘,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芯片采用插脚形式,常会因为引脚氧化而接触不良。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层,重新插接。2观察法 反复查看待修的板子,看各插头、插座是否歪斜,电阻、电容引脚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烧焦,芯片表面是否开裂,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还要查看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借助万用表量一下。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如果异常发烫,可换一块芯片试试。 3电阻、电压测量法 为防止出现意外,在加电之前应测量一下主板上电源5V与地(GND)之间的电阻值。最简捷的方法是测芯片的电源引脚与地之间的电阻。未插入电源插头时,该电阻一般应为300,最低也不应低于100。再测一下反向电阻值,略有差异,但不能相差过大。若正反向阻值很小或接近导通,就说明有短路发生,应检查短的原因。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系统板上有被击穿的芯片。一般说此类故障较难排除。例如TTL芯片(LS系列)的5V连在一起,可吸去5V引脚上的焊锡,使其悬浮,逐个测量,从而找出故障片子。如果采用割线的方法,势必会影响主板的寿命。 (2)板子上有损坏的电阻电容。 (3)板子上存有导电杂物。当排除短路故障后,插上所有的I/O卡,测量5V,12V与地是否短路。特别是12V与周围信号是否相碰。当手头上有一块好的同样型号的主板时,也可以用测量电阻值的方法测板上的疑点,通过对比,可以较快地发现芯片故障所在。当上述步骤均未见效时,可以将电源插上加电测量。一般测电源的5V和12V。当发现某一电压值偏离标准太远时,可以通过分隔法或割断某些引线或拔下某些芯片再测电压。当割断某条引线或拔下某块芯片时,若电压变为正常,则这条引线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来的芯片就是故障所在。 4拔插交换法 主机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例如主板自身故障或I/O总线上的各种插卡故障均可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采用拔插维修法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I/O设备的简捷方法。该方法就是关机将插件板逐块拔出,每拔出一块板就开机观察机器运行状态,一旦拔出某块后主板运行正常,那么故障原因就是该插件板故障或相应I/O总线插槽及负载电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统启动仍不正常,则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采用交换法实质上就是将同型号插件板,总线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号芯片相互芯片相互交换,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判断故障所在。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环境,例如内存自检出错,可交换相同的内存芯片或内存条来确定故障原因。5静态、动态测量分析法 (1)静态测量法:让主板暂停在某一特写状态下,由电路逻辑原理或芯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万用表或逻辑笔测量相关点电平来分析判断故障原因。 (2)动态测量分析法:编制专用论断程序或人为设置正常条件,在机器运行过程中用示波器测量观察有关组件的波形,并与正常的波形进行比较,判断故障部位。6先简单后复杂并结合组成原理的判断法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主板上的控制逻辑集成度越来越高,其逻辑正确性越来越难以通过测量来判断。可采用先判断逻辑关系简单的芯片及阻容元件,后将故障集中在逻辑关系难以判断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7软件诊断法 通过随机诊断程序、专用维修诊断卡及根据各种技术参数(如接口地址),自编专用诊断程序来辅助硬件维修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程序测试法的原理就是用软件发送数据、命令,通过读线路状态及某个芯片(如寄存器)状态来识别故障部位。此法往往用于检查各种接口电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参数的各种电路。但此法应用的前提是CPU及基总线运行正常,能够运行有关诊断软件,能够运行安装于I/O总线插槽上的诊断卡等。编写的诊断程序要严格、全面有针对性,能够让某些关键部位出现有规律的信号,能够对偶发故障进行反复测试及能显示记录出错情况。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PC主板故障维修技巧 2006年11月08日 来源/作者:网络收集/不详 1熟悉PC主板的总线类型及I/O总线插槽中各信号排列情况,以I/O插槽中重要信号为线索进行故障点查找是维修PC主板致命性故障的关键。 微机主板常用总线有PC/XT、PC/AT、VESA、PCI等类型,不同总线的I/O槽中信号排列有所差别,熟悉I/O槽中重要信号是查找因总线类故障系统死机、屏幕无显示等严重故障的前提。对死机类故障,首先区分故障原因是由I/O设备故障引起还是主板本身故障引起。确诊故障在系统板后,可检测系统板I/O槽中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的脉冲状态初步判断系统故障部位:若所有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均无脉冲,则可能是CPU未工作;若个别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为恒定电平而其余位为脉冲,则是总线故障。由于CPU本身故障率较低,因此检查CPU未工作的原因应从CPU工作的输入信号是否正常入手。CPU的基本工作条件有三个,即系统复位信号RESET、系统时钟信号CLK、CPU就绪信号READY。以PC/AT机为例,CPU(intel286)的29脚为RESET信号,对应于I/O槽中B02槽RESET DRV信号,在开机时应有一个明显正脉冲;CPU的31脚为CLK信号,对应I/O槽中B20槽系统时钟SYSCLK信号应为TTL电平的时钟脉冲。CPU的65脚为READY信号,在开机时应为低电平或脉冲。某PC/AT机死机,屏幕无显示故障,首先查I/O槽中B02槽RESET DRV信号恒低,说明开机复位信号错,于是查时钟处理芯片82284-12脚,在开机时有一个正脉冲说明82284已正确发出了系统复位信号,跟踪复位信号传输路径向下检查,说明82284已正确发出了系统复位信号,跟踪复位信号传输路径向下检查,发现74ALS02的5、6脚输入为正脉冲,但输出4脚却为“不高不低”浮空电平,更换该芯片后故障排除。对总线故障检修原则是:若发现某一位或很少几位为恒定电平,可重新开机检查这些位在开机瞬间是否为恒定电平,若开机瞬间即为恒定电平,则是错误状态;若开机瞬间为脉冲而后变为恒定电平则应首先检查其他信号;若发现8位甚至更多的位同时出现错误状态,则应检查CPU工作是否正常或相应的总线驱动门的控制信号(如驱动门的方向控制信号或门的选通信号等)。 2I/O设备运行不正常的故障分析技巧 I/O设备的运行涉及I/O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软、硬盘)本身、连接电缆、多功能卡及主板,在通过替换法及插拔法确准故障发生在主板后,抓住主板上有关外设重要控制信号,并对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功能有所了解情况下也是容易排除故障的。如软盘驱动器电机转动指示灯亮但不读软盘驱动器。由于主板与软、硬盘等外设之间采用DMA操作,DMA操作的应答过程如下(以AST386中软盘DMA为例):先由软盘驱动器发DREQ2信号给DMA控制器(82C206),然后DMA控制器向CPU(80386)发HRQ信号,CPU结束当前总线周期后发响应信号HLDA给DMA控制器,最后DMA控制器发D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