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 最终版.doc_第1页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 最终版.doc_第2页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 最终版.doc_第3页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 最终版.doc_第4页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 最终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综合说明11.1建设目的11.2项目规划依据11.3项目名称21.4项目类型和性质21.5项目投资21.6项目规模22项目概况32.1盐亭县简况32.2项目区基本情况32.2.1自然条件32.2.2社会经济状况72.3土地利用状况72.3.1土地利用结构72.3.2土地建设规模状况92.3.3土地利用程度92.3.4土地利用经济效果102.4基础设施状况102.4.1交通设施102.4.2农田水利设施112.4.3电力设施112.4.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113项目分析123.1项目合法性分析123.1.1法律法规123.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123.1.3其他规划123.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123.3土地适宜性评价133.3.1评价指标及其数据133.3.2评价分析133.3.3评价结果144项目区工程量统计144.1农田水利工程统计144.2田间道路工程布局164.3其他工程布局185新增耕地潜力分析185.1新增耕地潜力计算185.2其他新增地类占耕地面积计算195.3项目区整理后净增耕地面积计算201综合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盐亭县城市建设和工业企业用地越来越多地占用了耕地,造成人地矛盾日益凸现,为保证区域内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及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盐亭县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补充耕地的有效途径。国内外实践表明,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的有效途径。因此,为实现全区耕地总量占补平衡,提供粮食安全保障,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在该镇选址确定本项目。为指导该项目尽快施工,现编制盐亭县富驿镇林山乡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1.1建设目的 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具体落实盐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稳定粮食生产,增加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充分享受国家关于鼓励土地整理的优惠政策。 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提高土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确保国家和整理区农民的经济收益。 因地制宜,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合理布置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等,保证项目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产的稳定性,改善土地利用,发展当地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改善项目区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项目区人民生活质量。 合理设计田块的大小,以有利于土地的交换分合,为公平合理的权属调整打下基础,以保护各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的稳定。 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为项目的工程实施、资金管理、工程进度控制等提供依据。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农业是盐亭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盐亭是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全县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形成一条龙,丝绸织品畅销国内外,为四川省蚕茧生产基地县。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地方工业起步奠定了基础。生产的辣椒天然色素远销国外,宫廷粉丝荣获国家金奖。“玉龙桃片”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将土地开发整理与本村产业化发展结合,这将有效改善种植区生产、运输、生态环境条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为农业基础的高产高质提供保障。1.2项目规划依据a)有关法律法规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四川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7)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b)相关规划及基础资料 盐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盐亭县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专项规划(20002010年); 盐亭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报告; 盐亭县“十五”及2015年水利规划; 盐亭县富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盐亭县林山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盐亭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2000年9月); 四川省盐亭县综合农业区划报告; 盐亭县统计年鉴20012003; 盐亭县国土志; 盐亭土壤; 盐亭土地; 盐亭县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 盐亭县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 盐亭县莲花湖店分干渠灌区万亩以下渠道配套工程初设; 四川省绵阳市工程造价信息,2005年第二期。c)行业技术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4)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5)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标准(TD/T1011-1013-2000);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1.3项目名称盐亭县富驿镇林山乡土地整理项目1.4项目类型和性质县级土地整理项目1.5项目投资项目预计总投资为1710.11万元,建设规模每公顷投资为5.99万元1.6项目规模项目建设规模940.1hm2,均为农用地,其中耕地285.55hm2,占建设规模的72.98%;其他农用地105.74hm2,占建设规模的27.02%,项目建设工期为12个月。2项目概况2.1盐亭县简况盐亭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介于东经10512171054320,北纬305831313940之间,东与南部县、西充县接壤,南连射洪县,西界三台县,北邻梓潼县。全县幅员面积1647.6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总人口60.26万人,有回、蒙、羌、藏等少数民族。它是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全县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形成一条龙,丝绸品畅销国内外,为四川省蚕茧生产基地县。盐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825.8毫米,平均气温17.3,无霜期294天;春早,夏热,秋短,冬温,气候温和,热量充沛。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55%,地下矿藏石油、天然气、盐囱、膨润土、石灰石、白垩土及遍布全县的砂石建筑材料。亚硝酸盐、永磁电机、丝绸、活性白土白酒、食用天然色素、猪牛羊制品和各种方便快餐食品等特级产品极具开发价值。2004年,盐亭县辖14个镇(云溪、富驿、玉龙、金孔、两河、黄甸、柏梓、八角、黑坪、高灯、金鸡、安家、林农、巨龙)、21个乡(三星、龙泉、折弓、麻秧、冯河、石牛庙、宗海、两岔河、林山、新农、三元、五龙、茶亭、金安、洗泽、毛公、剑河、来龙、永泰、黄溪、榉溪、双碑)、1个民族乡(大兴回族)2.2项目区基本情况2.2.1自然条件富驿镇东临金安乡,南接永泰乡,西去盐亭县城,北界南部县的丘垭乡。幅员面积121.87平方公里,属浅丘陵地带;北高南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气温在1517.3之间,气候温和,适应多种动植物生长。地下有石油、天然气、膨化土、盐囱的丰富资源。富驿镇五个办事处辖34个行政村,137个居民小组,三个社区,总人口4695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94人,农业人口40360人,现有耕地42164亩,其中水田15835亩,森林面积5万亩,经济林木达2000余亩,栽植绿化率达96%。a)地形地貌 县内地势北高南低,以北东一南西向条形山脊构成全县低山丘陵地貌的骨架。最高海拔为789m,最低为334.5m。全县为岭谷相间的低山丘陵地貌,由于新构造运动连续上升,形成多级台地,山顶多为园形、长岗状。大致以唐巴公路为界,分为北部低山窄谷和南部中深丘宽谷,以及梓江沿岸平坝河谷三种地貌类型。东西宽49Km,南北长58Km。全县国土面积1645.45Km2。北部低山窄谷区。位于盐南公路以北,面积699.38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2.5%,海拔400m以上,地貌类型以低山窄谷为主,低山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5.5%,而高丘仅占12.85%,中低丘占3.76%,山原占0.73%,另外台地占4.58%,平坝占12.43%。山丘多呈垄岗状南北向延伸,谷坡多发育有长100m左右宽窄不等带状延伸的3级4级剥蚀台地,且同级台地海拨大体相同;山高坡陡。谷坡坡度在70度以下,沟深谷窄,谷底宽20m100m不等。出露地层为白垩系。南部中深丘宽谷区位于盐南公路以南,面积864.09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2.5%,海拨650m以下。地貌类型以深丘宽谷为主,高丘和平坝面积较大,占全区总面积的60%以上,其后依次为低山、中低丘、台地。山丘多呈垄岗状沿东北西南向和南北向延伸,丘高坡缓。谷坡多发育宽窄不等带状延伸的2级、3级剥蚀台地,同级台地大体在同一海拨,谷底一般宽60m甚至100m以上。出露地层为侏罗系蓬莱镇组砂泥岩互层,岩层近于山平。梓江河谷平坝区位于梓江沿岸,一般高出河面15m60m,河坝宽约100m400m,面积81.98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9%。项目区所在的富驿镇和林山乡地貌属深丘宽谷类型。b)气候按照四川气侯图集中的气候区划,盐亭县属于四川盆地亚带湿润气候区,处于西部春旱区与东部伏旱区交界地带。其气候特是:气侯温和,雨量较充沛,但季节内分布不均,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较显著;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雨较少,常有春旱;春末初夏降雨增多,但部份年初夏降雨量偏少,有夏旱;盛夏暴不多,偶有洪涝发生,伏旱比川东轻;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低温连阴雨;冬季干燥,温暖多雾。 气温:年平均气温17.3,最高年17.7,最低年16.3,两者相差1.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2, 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6.2。极端最高气温为39.5,极端最低气温为-5.7。县境内地域气温变化小,年均温从南部的玉龙17.5,向北逐渐递降到北部黑坪的16.3,仅相差1.4。年平均无霜期为294天,最长年331天,最短年260天;常年初霜日始于12月10日前后,最早初霜日11月18日,最晚初霜日始于12月31日,终霜日一般出现在2月20日前后,最早终霜日1月22日,最晚终霜日3月14日。10积温平均为5462.6,最多达5721.3,最少为4982.5。 降水量:年均降水量825.8mm,最多年为1180.5mm,最少年为506.4mm,相差674.1mm。全年降水量分配极不平衡,春季(35月)平均降水量占年均降水量的19%,夏季(68月)占49%,秋季(911月)占29%,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占3%。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是7月,平均181.8mm,其次是9月,平均157.7mm,再次,是8月,平均128.8mm。其余各月降水量均在100mm以下。最少的是12月,多年平均为7.5mm,其次是1月,平均9.2mm。6月9月总平均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56.7%,而7月份平均降水量就占全年降水量的 22%;相反,12月至2月总平均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3.3%,而12月平均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0.9%。此外,各月降水量不同年份变化亦较大,变化最大的是 2月、1月和12月,不同年份间降水量相差竟达65%、57%和58%;其次 是6月和8月相差达51%,变化最小的是7月,相差亦有33%。0.1mm的年均降雨日数126天,最多年为162天,最少年为107天。雨日和降水量的日际分配也不平衡,雨日连续最长的达16天,降水总量为116.3mm,连续无降雨日最长的达44天。 相对湿度:年均相对湿度73%,最高为76%,最低为70%。一年中以10月份相对湿度为最大,达80%,其次是9月,为79%;3月5月相对湿度为最低,仅为66%68%。其余各月相对湿度相差悬殊不大。年均蒸发量水面为991.9mm,陆面为743.9mm,蒸发量最大的是6月,最小的为12月。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1353.9小时,日照率为31%。最多年日照为1480.4小时,日照率达34%;最少年为1156.7小时,日照率为26%。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多时是6月至8月,平均达到509小时,而8月份平均就有187.3小时;日照时数最少的是12月2月,平均仅有203小时,2月份日照最少,平均66.1小时。全年太阳辐射值平均为92.7千卡/Cm2,全年平均生理幅射值为48.7千卡/Cm2。其中以8月太阳辐射值最大,为11.88千卡/cm2,占全年的24.4%;最小是12月,为4.14千卡/Cm2,仅占全年的8.5%。全年太阳辐射值80%的保证率为88.5千卡/cm2。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秋绵雨、春季的低温寒潮大风、5月的连阴雨和9月的低温连阴雨、洪涝、冰雹和霜冻等。盐亭县干旱频繁,干旱指数为0.84,是当地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盐亭县常年所出现的干旱有:34月的春旱,56月的夏旱,78月的伏旱,910月的秋干和122月的冬干。据22年的统计,22年中发生春旱的有16年,其中属于大旱的有10年;发生夏旱的有17年,其中属于大旱的6年;伏旱11年,其中大旱1年;秋干3年;冬干18年,其中严重的有7年。春旱发生频率为73%,夏旱为77%,伏旱为50%,秋干为14%,冬干为82%。秋季绵雨:9月份的发生频率为56%,10份为56%,11月份为39%,以10月上旬为最多。低温连阴雨:3月下旬出现频率为32%,4月上旬为14%;寒潮出现频率3月下旬为23%,4月上旬为18%。洪涝:洪涝主要发生在79月,以日大暴雨形成的洪涝发生频率为13.6%;连续暴雨形成的洪涝发生频率为9%。c)土壤据土壤普查,全县土壤有4个土类,7个亚类,8个土属,33个土种。1、水稻土分布面积为10566.67hm2,占总耕地的21.16%。根据成土母质,分3个亚类,4个土属,13个土种。 紫色冲积水稻土。属冲积水稻土亚类,分布于梓江及其支流沿岸新冲积坝,面积390hm2,占稻田的3.69%。土壤PH7.8,有机质含量2.35%1.52%,全氮0.101%0.15%,全磷0.085%0.108%,水解氮94.5PPM100.7PPM,速效磷2.2PPM2.4PPM,速效钾73.3PPM105PPM; 再积黄壤水稻土(黄泥田)。属黄壤性水稻土亚类,分布于梓江沿岸老冲积阶地,一般高出河水位14m以上,面积571.33hm2,占水稻土的5.41%。土壤PH7.8,有机质含量1.69%,全氮0.052%,全磷0.077%,水解氮75.1PPM,速效磷1.9PPM,速效钾64.2PPM; 棕紫泥水稻土。主要分布于盐亭县南边的金孔、八角、玉龙、黄甸区域和富驿部分区域,面积6965.33hm2,占水稻田面积的65.92%。土壤PH7.27.9,有机质含量1.59%2.65%,全氮0.08%0.139%,全磷0.018%0.069%,水解氮102PPM115PPM,速效磷2.9PPM2.55PPM,速效钾61PPM103PPM; 黄红紫泥水稻土。分布于盐亭县北部高丘谷底、两旁及丘间低洼处,面积2640hm2,占稻田的24.98%,冬水田为主。土壤PH7.48.0,有机质含量1.76%2.4%,全氮0.107%0.15%,全磷0.025%0.029%,水解氮95PPM150PPM,速效磷1.3PPM6.5PPM,速效钾58PPM133PPM。2、紫色冲积土分布于梓江沿岸及小溪流谷坝,面积1816hm2,占旱地的4.6%,包括4个土种。土壤PH6.87.4,有机质含量0.98%1.48%,全氮0.025%0.077%,全磷0.082%,水解氮79.9PPM101.7PPM,速效磷1.1PPM3.2PPM,速效钾55.2PPM102.9PPM。3、黄壤分布于梓江沿岸浅丘阶地,一般距水面14m以上,在6090m高地的丘顶,岭冈已有零星分布,面积为2374.67hm2,占旱地的6.5%,包括4个土种。(姜黄石泥土)土壤PH6.8,有机质含量0.86%,全氮0.063%,全磷0.074%,水解氮91.4PPM,速效磷2PPM,速效钾112.3PPM。4、黄棕紫泥土主要分布于盐亭县南部及中部沟谷地,面积19367.53hm2,占旱地的49.2%,共有5个土种。土壤PH7.58.2,有机质含量0.69%1.62%,全氮0.027%0.076%,全磷0.017%0.06%,水解氮37.5PPM101.5PPM,速效磷0.2PPM1.9PPM,速效钾63PPM100.05PPM。5、黄红紫泥土主要分布于盐亭县北部地区,面积15795.6hm2,占旱地的40.1%。土壤PH7.58.4,有机质含量0.76%1.35%,全氮0.048%0.08%,全磷0.021%0.03%,水解氮47PPM90PPM,速效磷1.1PPM2.7PPM,速效钾84PPM135PPM。d)作物项目区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薯、葫豆、蔬菜等,经济作物以辣椒为主。e)水文与水文地质项目区水资源主要分为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项目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由地表径流补充,其动态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地势低处,有少量的依靠稻田蓄水补给的潜水。项目区内地下水含水岩层为遂宁组发育的厚层泥岩,富水程度相对较弱,目前开发利用率很低,仅用于人畜饮水。项目区内地质构造稳定,无地质滑坡、泥石流现象,适宜土地整理。项目区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降雨、河流和山坪塘。项目区河流常年有水,且由于河流无工业和生活废水污染,可作为两岸耕地的灌溉水源。项目区年多年平均年降雨量约为1010mm,多年平均径流深约505mm,多年平均径流系数约为0.50,径流的年内分配随降雨量的变化,集中在5月至10月,为全年径流总量的75。f)天然建筑材料项目区砖红色石英砂岩可供开采条石、块石。但是项目区也无沙资源,因此进行水泥砂浆配置所需沙和碎石也通过从外地购买。g)自然灾害项目区自然灾害为干旱和洪涝。干旱:根据县农业局资料介绍、实地踏勘和采访了解到,自建国以来,项目区干旱频率约为40(10年有4年干旱),干旱多发生在每年的6-9月,干旱持续时间约为20天,由于项目区土壤为红棕紫泥,保水能力较弱,在干旱条件下土壤开裂,无法耕作。从现状图可以看出,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降水、河流和山坪塘。项目区水田面积较大,临近河流水田可以通过抽水灌溉,而其他地区主要靠项目区内外4座提灌站提水,通过灌溉渠将水传输到各片水田中满足灌溉需求,因此,提灌站与灌溉渠的输水能力决定着项目区耕地的灌溉条件。当前提灌设施比较完善,运作良好,而灌溉渠淤积、漏水较为严重,一些地区灌溉渠已经严重跨踏,且部分区域缺少灌溉渠,为此灌溉能力整体较弱。洪涝。项目区暴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7月份,出现频率达70以上,面积较大的冲田区域受涝严重,且有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影响项目区农作物生长。项目区部分冲田逐田排水为主,部分冲田长年耕作形成的土沟无法达到排水需求。然而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项目区中部有一条排水沟,现状渠道为石渠,总长为1293m,宽度为1.2m, 深度为1.0m,自项目区金线村三社(或者青峰村八社)延伸至金线村六社(或青峰村九社),现状总体较好,可以解决项目区部分的排洪问题。针对上面描述的自然灾害问题,应维修、新建部分排水、排灌渠系,提高排水和输水能力,减轻这些灾害对项目区的影响。2.2.2社会经济状况本项目涉及富驿镇林山乡的金线村和青峰村两个自然村。人口总计3652人,人均耕地0.0782hm2。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为3367元,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约为80%,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约为20%。通过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开展,第三产业的份额将逐步增大。各村社会经济情况见表2.2.2。表2.2.2 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名称总人口劳动力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年收入(人)(人)(hm2)(hm2)(元)金线160.0783360青峰390.0793375现项目区主要经济收入以农作物种植和外出打工为主。农作物种植一般以粮食生产和时鲜果蔬种植为主。项目区农民在长期的垦殖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形成了精细的耕作传统,而且接收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较快,耕作技术水平高。由于项目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总体经济条件一般,需要通过对项目区的农田水利、土壤条件、交通条件进行改善才能进一步提高当地的经济条件水平。另外,项目区近几年内没有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援建形成的工程。2.3土地利用状况2.3.1土地利用结构a)土地利用结构根据2007年10月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权属现状调查,并对土地分别进行三级分类,得到项目区总面积为641.79hm2,其中包括建设规模391.29hm2(耕地、其他农用地)和不整理地250.5hm2(园地、林地、建设用地以及未开发未利用地)。数据来源于盐亭县地质环境土地整理中心。 表2.3.1-1 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hm2村名金线村青峰村合计地类农用地耕 地水田58.6240.9599.57旱地82.54103.44185.98园地园地1.242.553.79林地林地141.3966.98208.37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2.253.125.37坑塘水面03.523.52农田水利8.1517.3225.47田埂35.2936.0971.38小计329.48273.97603.45建设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0.730.441.17农村居民点13.4717.9331.4交通用地公路用地0.941.222.16小计15.1419.5934.73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未利用地2.471.143.61小计2.471.143.61土地利用总面积347.09294.7641.79b)项目建设规模通过对项目区适宜进行整理与开发对象的估计,确定项目区建设规模为599.66hm2,全部为农用地。数据来源于绵阳市土地勘测规划院以及盐亭县地质环境土地整理中心。详见项目区建设规模统计表2.3.1-2。表2.3.1-2 项目区建设规模统计表 单位:hm2 村名金线村青峰村合计百分比%地类农用地耕 地水田58.6240.9599.5725.45%旱地82.54103.44185.9847.53%小计141.16144.39285.5572.98%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2.253.125.371.37%坑塘水面03.523.520.90%农田水利8.1517.3225.476.51%田埂35.2936.0971.3818.24%小计45.6960.05105.7427.02%土地利用总面积186.85204.44391.29100.00%c)不同坡度地类面积项目区耕地,净耕地面积为229.55hm2,田坎面积为86.75hm2,耕地毛面积为316.3hm2,本次整理规划对原有耕地进行整理。项目区内拟进行整理的耕地在015之间。数据来源于绵阳市土地勘测规划院以及大足县地质环境土地整理中心。项目区不同坡度地类面积见下表2.3.1-3。 表2.3.1-3 项目区不同坡度地类面积表 单位:hm2地类26615合计村名水田田坎旱地土坎金线村58.6217.6540.9518.05135.27青峰村82.5417.64103.4418.04221.66小计141.1635.29144.3936.09356.932.3.2土地建设规模状况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看,建设规模主要为耕地和其他农用地。a)水田 水田占建设规模的47.53%,占耕地面积的34.87,面积较大,分布在项目区各个区域,均集中成片,其中项目区青峰村的中部和金线村的中部水田多为平坝水田,而其他区域水田则分布较为零散,多以冲田存在。水田所处位置海拔较低,地势起伏较小,均集中在06坡度范围内,周围为海拔相对较高的旱地。b)旱地 旱地占建设规模的17.67%左右,占耕地面积的65.13。项目区青峰村东南部旱地多集中成片,而金线村旱地则多为单个小山包,旱地均分布在地形坡度为6-15的坡度范围内。由于项目区旱地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差在30m以下,且在长期耕作中多以梯土形式存在,因此耕作条件较好,水土流失现象较少发生。c)其他农用地 其他农用地中,农村道路占建设规模的1.37,总体通达度较好;坑塘水面面积占建设规模的0.90,可见项目区坑塘水面面积较小;项目区农田水利用地面积较小,占建设规模的6.51,是项目区耕地主要灌溉来源之一,在项目区内的利用程度较大,主要解决项目区的灌溉问题;项目区田埂面积占建设规模的18.24%,可见项目区田坎面积较大,适合于进行整理增加耕地面积。2.3.3土地利用程度项目区土地利用程度采用以下指标进行评价:(1)土地垦殖率,即耕地面积与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土地开发和种植业发展程度。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0%(2)土地利用率,既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项目区土地面积之比,反映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0%(3)耕地复种率,即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占耕地面积之比。根据当地乡镇提供情况,项目区水田只种一季,仅计算旱地复种指数。耕地复种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项目区土地利用参数计算如下:土地垦殖率=(285.55/641.79)100%=44.49%土地利用率=(638.18/641.79)100%=99.44%耕地复种率=(101.87/84.89)100%=120%项目区土地垦殖率偏低,有必要通过土地整理降低林地系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垦殖率。2.3.4土地利用经济效果项目区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种类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菜类等。现项目区水稻主要实行一年一熟制,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和作物总产量现耕种品种,产出,成本,收益见下表:表2.3.4 各种作物投入产出情况统计表各种作物情况产出统计表品种产量单价毛收益成本净收益(kg/亩)(元/kg)(元/亩)(元/亩)(元/亩)水稻4500.650104292.547150142.547小麦2003.106937621.3875120501.3875红薯6301.7966321131.8781251006.878玉米3002.860791858.2374137721.2374油菜2502.287586571.8964116455.8964豆类4002.977711191.084681123.084蔬菜4801.668795801.0216229572.0216晒烟叶7005.003723502.6043163186.6042.4基础设施状况2.4.1交通设施项目区外部交通条件较好,有县道贯穿项目区东西部区域,西接青峰村西部,东接金线村与梨园村交界处。项目区对外交通较为便利,交通设施较为简陋,田间路、生产路路面坑洼不平,遇到雨季道路泥泞不堪,农民出行及农产品、农资的运输十分不便。道路系统需要适当维修。项目区骨干条件总体较好,只是部分田间道路现状较差,无法满足项目区居民出行和农业生产运输,阻碍了项目区经济的发展。同时,项目区生产路条件一般,部分路段无法满足项目区农业生产和出行,为了改善项目区交通条件,需对部分区域的田间道路和生产路进行维修,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2.4.2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区内现有灌溉水源主要来自莲花湖水渠和池塘,干旱问题很严重,通过提灌站从池塘抽水进入灌溉渠灌溉水田,通过莲花湖水渠然后进入灌溉渠灌溉水田,使得项目区水资源不能有效的利用。a)水源工程 莲花湖水渠莲花湖水渠贯穿金线村和青峰村的交界处,可作为灌溉水源,总长3678m,总面积约14.05hm2。主要通过灌溉渠灌溉周边的旱地,当前,山坪塘现状较好,蓄水能力较强,能为周边水田和旱地提供有效的灌溉水源,整个项目区不需要对其进行维修提高其蓄水能力。池塘位于青峰村的西南部,总面积为3.52 hm2,可作为灌溉水源。当前,池塘现状较好,蓄水能力较强,能为周边水田和旱地提供有效的灌溉水源,整个项目区不需要对其进行维修提高其蓄水能力。灌溉设施项目区有调整渠4条和莲花湖水渠,主要用于引提灌站的水源灌溉沿线水田和旱地。根据实地调查,项目区原有灌溉渠对于整个项目区的灌溉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现有灌溉渠淤积较为严重,且部分区域跨踏,漏水严重,严重制约着水源利用效率,导致部分区域出现干旱现象。同时,部分区域缺少引水灌溉设施,导致水源无法到达田间导致生产受到限制。项目区灌溉渠总体数量太少,不能能满足项目区灌溉需求,灌溉效率又低,导致部分区域出现干旱现象。同时,从现状图上可以看出,项目区部分区域缺少引水灌溉设施,主要是金线村南部很多地方缺少灌溉设施。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要解决项目区缺水问题,需要对原有部分灌溉渠进行维修,同时对缺少引水灌溉区域进行灌溉设施新建。b)排水设施项目区水田多为平坝水田,集中成片,但是也存在旱地切割形成的大片冲田,该区域雨季通过水田的串排不能完全解决排水问题。2.4.3电力设施项目区内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完成,电网配套,电力设施及电力供应能保证项目区工程施工的需要。2.4.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a)林网建设项目区所处地带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项目区处于低丘地貌类型,海拔较低,坡度较小,为此项目区适合于农作物种植,区域林地面积较小。从项目区现状图来看,林地主要为分布在居民点周边的零星竹林地。b)水土流失项目区青峰村南部和金线村零星分部旱地多以成片旱地为主。由于项目区旱地地形起伏较小,项目区青峰村南部虽然集中成片,但是相对高差较小,基本为缓坡,而东南部和北部区域旱地虽为小山包,但面积较小,坡面长度较小,不易形成坡面径流。同时项目区旱地耕作方式多以分台面的坡土耕作为主,也降低了顺坡耕作带来的水土流失程度,为此项目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小,本项目通过对旱地进行坡改梯和砌坎后基本能消除水土流失。3项目分析3.1项目合法性分析3.1.1法律法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盐亭县加快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指导下,按照以土地整理和复垦为主,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的原则,确定土地整理项目,盐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了全县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为“充分、合理、持续、高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努力提高耕地质量”。3.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本项目为盐亭县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的一部分,为此,盐亭县建立了全县范围内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并报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四川省盐亭县富驿镇林山乡土地整理重点项目是根据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而提出的,符合申报国家级土地整理重点项目条件,符合盐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和盐亭县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专项规划(20002010)、富驿镇林山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该项目遵循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批立项,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避免毁林等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3.1.3其他规划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内容符合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与当地农业发展政策、水利、交通、村庄建设规划相一致。本项目的规划内容与盐亭县和富驿镇的农田水利规划、农业规划、林业规划、乡村道路规划相一致,也是落实这些规划要求的具体内容。其法律法规和政策原则的共性是一致的和相辅相成的。3.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项目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项目区单个田块、地块面积小,田埂和地埂占地比例较大,田埂面积达35.29hm2,占项目区农用地的18.24%,田块合并和坡改梯增加耕地潜力较大;农村居民点零星分散,占地数量较大,废弃宅基地、房前屋后闲散地较多,整理潜力大;项目区耕地质量差,旱地比重较大,中低产田占2/3;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差,耕地生产率低。项目区地处省道唐巴公路沿线,交通便利,是盐亭县的粮食、生猪和蚕桑生产区,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基础。本次设计在平整土地(坡改梯和田块合并)的基础上,首先要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项目区排灌系统,解决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的问题,及旱地蓄水池建设,提高农作物产量;其次通过对未利用的土地、废弃宅基地、农户荒废的房前屋后土地的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三是搞好项目区田间道路及生产路建设,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3.3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盐亭县富驿镇林山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盐亭县富驿镇林山乡土地整理项目主要以提高耕地使用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为建设目标。因此,对项目区土地适宜性分析,主要以发展农业生产为目的,通过土地整理,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并取得最佳生态、经济和社会效果,满足国家投资土地整理的政策要求。3.3.1评价指标及其数据项目区位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光热资源条件较优,但灌排设施条件较差,尤其是冬水田排水设施差,故水利状况及其光热条件在土地适宜性分析中予以考虑;此外,该区雨量多且集中,地表土层多为易风化母质,旱地存在水土流失,故分析中应考虑侵蚀因素。据此,项目区土地适宜性分析主要选取耕作难易性、防止侵蚀难易性、土壤条件、水热资源和经济因素等五项土地质量指标进行适宜性分析。3.3.2评价分析 水热资源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兼有盆地干热气候特点,气候的地域差异小,雨量较充沛,光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适宜农业生产。但由于雨量集中,农业两熟歉水,干旱威胁大。项目区内有梓江河、武都引水工程、小型水库、山平塘,灌溉水源有保障,只要完善农田水利排灌设施,可解决干旱问题。 土壤条件项目区土壤母质不复杂,成土年轻,土壤偏粘重,PH7.37.5,有机质含量为0.51.28%,全氮0.036%0.082%,全磷0.026%0.049%,全钾2.4%2.92%,速效氮61.4ppm95.5ppm,速效磷2.3ppm8.1ppm,速效钾45.3ppm94ppm,质地为轻壤、中壤,0.01mm砂粒含量为30.54%61.79%。适合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玉m、红苕、花生、大豆等。项目实施后,通过科学灌溉、合理轮作、培肥土壤等,土壤生产力将进一步提高。 土壤侵蚀难易性项目区旱地土壤以紫色土为主,该土属由富含粘粒质的页岩风化而成,厚泥岩抗蚀弱,呈块状风化,土壤结构松散,颗粒易流失。项目区属轻度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主要通过降雨对坡地的侵蚀产生的。项目区通过对25坡度以下的土地整理,兴建坡改梯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耕作难易性根据项目区现有旱地调查统计,坡度在25之间的约占旱地面积20%;坡度在515的旱地面积占65%;坡度在1525的旱地面积占15%。项目区对小于25坡地在原有耕地条件下进行整理,其耕地耕作条件适宜。项目区现有坡耕地经过多年耕种,表层土壤熟化,具备一定的耕作基础。通过坡改梯工程的实施,并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基本做到整理后的坡耕地无明显侵蚀,土层深厚大于60cm,适合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 土地经济适应性经济因素选用土地利用集约度、土地连片程度、土地生产率、土地交通条件、土地区位条件为参评因子。项目区土地较为零散,限制了土地的集约经营和机械化生产,通过整理此不利因素可大为改善,土地利用集约度及连片程度、土地产出率等都将得到大幅提高。项目区区位条件好,交通便利,整理区所在的乡镇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当地农民有丰富的种植经验,这些都为项目区土地整理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3.3.3评价结果总之,项目区土地属中等宜农地,土壤宜耕性好,具有多宜性,适宜水稻、小麦、红苕、油菜等多种作物的生长。目前土地集约度、土地连片程度等因素限制了当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土地整理,土地适宜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布局:项目区现有土地类型有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荒草地等,结合当地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规划要求,整理后新增的耕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坡地主要发展旱地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红苕等粮食作物,兼营经果林、药材等;低产田改造后,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水稻小麦;完善田间交通、水利等配套工程建设,提高土地使用质量和生产效率。4项目区工程量统计4.1农田水利工程统计根据前面自然灾害、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和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的分析可知,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内容是解决项目区干旱问题。对于干旱问题,主要进行蓄水设施和灌溉渠道的新建。项目区主要依靠灌溉渠灌溉,为此,灌溉渠道的灌溉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耕地的灌溉能否得到充分的保证。a)水源工程蓄水设施蓄水池:项目区水源主要靠提灌站从项目区以及项目区池塘提水,然后通过灌溉渠道进行灌溉,其次便是蓄水池进行灌溉,由于原有提灌设施运行良好,所以通过对灌溉设施进行维修后基本能够满足项目区的供水需求,只有部分旱地区域无水源保证。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分析,项目区大部分地区缺少水源,为此在该区域与排水设施配套新建蓄水池,方便该区域旱地取水进行作物点灌和喷洒农药之用,从而解决该区域旱地干旱季节缺水问题,一共新建蓄水池23口。表4.1-1 新建蓄水池布局表编号位置规格(m3)XXJ01金线村100XXJ02金线村100XXJ03金线村100XXJ04金线村100XXJ05金线村100XXJ06金线村100XXJ07金线村100XXJ08金线村100XXJ09金线村100XXJ10金线村100XXJ11金线村100XXQ01青峰村100XXQ02青峰村100XXQ03青峰村100XXQ04青峰村100XXQ05青峰村100XXQ06青峰村100XXQ07青峰村100XXQ08青峰村100XXQ09青峰村100XXQ10青峰村100XXQ11青峰村100XXQ12青峰村100整治塘: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分析,项目区大部分地区缺少水源,为此在该区域建设整治塘,方便该区域旱地取水进行作物点灌和喷洒农药之用,从而解决该区域旱地干旱季节缺水问题,一共新建蓄水池26口,在总平面布置图中有。 灌溉设施由于原来的灌溉设施太少,无法满足需求,故现在新建了灌溉设施农渠和水渠。具体情况如下:新建农渠:一共新建了农渠4条,具体情况如下表:表4.1-2 新建农渠布局表编号位置长度(m)宽度(m)NQL01青峰村和梨园村交界10760.3NQQ01青峰村2390.3NQQ02青峰村770.3NQJ01金线村3190.3合计1711-新建水渠:一共新建了两条水渠,具体情况如下表:表4.1-3 新建水渠布局表编号位置长度(m)宽度(m)DQQ01青峰村18820.6DQQ02青峰村39160.6合计5798-b) 排水工程项目区水田多为平坝田,集中成片,但是也存在由于旱地切割形成的大片冲田,排水现状堪忧。因此,项目区拟新建有7条规划排水沟,总长为4807m,宽度为0.8m, 深度为1.0m,集中于青峰村的北部和金线村的中部,可以解决项目区的排洪问题。具体情况如下表:表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