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记与陈涉世家一、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和司马迁1、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为帝王作传)、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为王侯作传)、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为名人作传)、十表 (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成为百家讲坛主讲人姜鹏教授在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中称司马迁为“超级文章高手”。“超级文章高手”的评价,与鲁迅的“无韵之离骚”的评价是一样的,说明文章写得好,写作水平高。 2、司马迁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后人尊称为“史圣”。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史官),掌管秘籍、史料、职司记载等。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20岁起曾多次到祖国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考察古迹,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基础。38岁时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候,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42岁时开始写作史记。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回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正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皇上,获罪下狱,被处宫刑。三年后他被赦出狱,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史记。 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司马迁的一生(用12个成语总结介绍)博闻强记 家学渊源 栉风沐雨 名山大川 挺身而出 犯颜极谏 飞来横祸 不白之冤 忍辱含垢 大笔如椽 鸿篇巨制 藏之名山二、陈涉世家和陈涉1、陈涉世家作品背景(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时代背景)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驿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陈涉怀着“鸿鹄之志”带领农民揭竿而起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陈涉世家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篇,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shu)卒九百人在大泽乡(现在安徽宿州东南)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反对秦二世(胡亥)的残暴统治。本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部分,文中真实、完整地记述了爆发这次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情势。文章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从中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陈涉出身雇农,胸怀大志,有政治远见,他要求人民从“苦秦”中解放出来;他聪明果断,具有组织群众、制定策略、指挥战争的卓越才干,不愧是农民阶级的杰出领袖。吴广虽然刻画简略,但从他与谋起义、诱杀将尉等事迹中,也表现了非凡的机智勇敢和反抗精神。在他们身上,都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不甘忍受黑暗统治而“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英雄气概。文章也写到了起义军内部的不和及自相残杀,陈涉称王之后的贪图享受、信用奸邪、脱离群众,表明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本文在写作上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记事。写起义过程,先写起义的原因,起义前的谋划,再写起义的爆发和发展,直至政权的建立,脉络非常清晰。在记述中,则采取了先因后果的写法。写起义的原因,则先写暴秦的严刑峻法;写起义的发生,则又先写将尉的残酷等等。都入情入理,有力地突出了起义的正义性。文中还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对起义的过程、轰轰烈烈的声势以及起义领袖的精神面貌,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展现,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主线贯穿全文,记叙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的斗争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文章善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陈涉和吴广的农民领袖形象。(请思考:鲁迅为什么高度评价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呢?)2、陈涉与“世家”关系 (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鲁迅为何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按史记体例,“世家”则是记载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是王侯的传记。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司马迁有他的特殊考虑。陈涉不属王侯,司马迁敢于破格把陈涉事迹列入“世家”为他立传,表明他对陈涉历史地位及起义作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也表现了他卓越的见识! 陈涉出身雇农,身份低微,是所谓“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但心怀“鸿鹄之志”,首事反秦,功大,同时又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故入“世家”地位。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司马迁在这篇传记的最后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卒亡秦,由涉首事也。”尤其意味深长的是,他在传后全文引用了贾谊的过秦论来代替自己下赞文。这种不寻常的做法,更足以说明司马迁所看重的是功业,而不是以出身论英雄。鲁迅高度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的原因正是:书中记录的历史事实客观公正,不偏不倚,不是以出身论英雄,而是以功业评人物。陈胜虽心怀“鸿鹄之志”,首事反秦,功大,又建立政权,又立为王,但他出身低微,是雇农,而在史记里司马迁却敢把他放入“为王侯作传”的“世家”位置。司马迁是事实客观公正的历史学家,但历史上很多历史学家是做不到这样的,或做不好的。如:对比班固写的后汉书,几乎完全照搬史记陈涉世家原文,但是陈涉的定位就不是“王侯”,不是放在“世家”,而是与项籍合为一传,以“人臣名人”定位,而放“列传第一”。班固对陈涉的轻视贬抑之意就不言自明。史家对历史人物态度之不同,在此可见一斑。陈胜墓 请从墓建再思考:司马迁为什么把陈胜列入“世家”?鲁迅为什么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位于河南永城市东北芒砀山主峰西南麓。现存墓冢高5米,周长约50米。周围筑有青陈胜墓石围墙,高顶,下有须弥座,正中镌刻郭沫若书的“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陈胜字涉,阳城人,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戌渔阳,与阳夏人吴广在蕲县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旗。在陈县(今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声势浩大,震撼暴秦。起义失败后,被车夫庄贾杀害,部将吕臣又斩庄贾,迁葬陈胜于芒砀山。西汉以陈胜首倡反秦之功,高祖时为涉置守冢30家,免其赋税杂役,以守护墓地。王莽时断了祭祀,东汉后渐废。1975年,国家拨专款整修,辟地4000平方米,砌石围墓,载松植柏,置人守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练习:一、成语1、苟富贵,无相忘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3、鸿鹄之志 4、篝火狐鸣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揭竿而起 7、被坚执锐 8、伐无道,诛暴秦 二、找文句中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强迫发配)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3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旨) 4固以怪之矣( ) 5将军身被坚执锐( )三、词类活用1、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 2、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活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3、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指: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手指指指点点4、皆刑其长吏。 刑: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刑惩罚。5、法皆斩。 法: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6、乃丹书。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7、夜篝火。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修饰动词。 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的火,指鬼火。 8、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9、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因而受苦。10、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11、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恼怒。 12、死国可乎。 死:形容词为动用法,为而死。13、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坚硬的甲衣。 锐: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四、古今异义词1、等死。等:古义:一样,同样。 今义:等候,等待。 2、卒中往往语。 往往:古义:处处,到处。 今义:常常,经常。 3、楚人怜之。 怜:古义:爱怜,爱戴。 今义:怜惜,怜悯。 4、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古义:如果。 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6、藉第令毋斩。藉: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借给,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7、今亡亦死。 亡:古义:逃跑,逃走。 今义:死亡。 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古义:私自,偷着。 今义:间隙。 9、比至陈。 比: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比方。 10、会天大雨。会: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11、会计。古义: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12、篝火。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鬼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1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者,也许。 14、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今义:三位老人。 15、豪杰。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16、尝与人佣耕。尝: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安:古义怎么,哪里。 今义:安全,平安。 18、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古义:编次 今义:次序;品质差等 19、度已失期、 度:古义:估计 今义:限度,分寸五、一词多义(一)【之】的(结构助词);他或这件事(代词);到、去(动词); 不用翻译,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有独立性(结构助词) 不用翻译,句末语气词(语气助词)1、辍耕之垄上。(之:到,去,往。动词)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之:去。动词)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的。结构助词)4、二世杀之。(之:他,指扶苏。代词) 5、楚人怜之。(之:代词,他,指项燕。) 6、令辱之。(之:他,指吴广。代词) 7、杀之以应陈涉。(之:他们,指各县长史。代词)8、然足下卜之鬼乎。(之:它,指起义的事。代词) 9、怅恨久之。(之:无意义,不翻译,起辅助音节的作用。语气助词)10、要离之刺庆忌也。(之:无意义,不翻译,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二)【次】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军队在途中停留,停驻) (四)【王】1、功宜为王(大王) 2、陈胜王(称王) (五)【将】1、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2、项燕为楚将(将领) (六)【为】1、为屯长。(担任)2、为天下唱。(为了,替)3、士卒多为用者。(被)4、为坛而盟。(修筑) (七)【书】1、乃丹书帛曰(名词作动词,书写) 2、得鱼腹中书(书信,这里指丹书,布条) (八)【数】1、广故数言欲亡(多次)2、卒数万人(几,概数词)3、以数谏故(屡次)4、数有功(多次) (九)【乃】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是) 2、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 3、乃入据陈(才) (十一)【以】1、以数谏故(因为 连词)2、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副词)3、祭以尉首(用 介词)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 介词)5、蕲以东(表时间方位界限)6、杀之以应陈涉(来) (十三)【行】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队伍)2、乃行卜(进行)3、行收兵(行军) (十四)【故】1、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2、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二十)【等】1、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2、公等遇雨(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数量多) (二十一)【然】1、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2、吴广以为然(这样,正确,对的) (二十二)【指】1、卜者知其指意 (通“旨”,意图)2、皆指目陈胜(指指点点) (二十四)【诚】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连词,表假设,意思是如果) (二十六)【比】1、比至陈(等到) 2、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二十八)【所】1、置人所罾鱼腹中(所: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的东西”)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所:名词,可译为“处所”) (二十九)【其】1、百姓多问其贤(代词;他,指扶苏)2、卜者知其指意(代词;他,指吴广) 3、以激怒其众(代词;他们,指起义的人们)4、皆刑其长史(代词;他们,指郡县里被秦压迫的人)六、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 2广以为然。(“以为然”是“以之为然”的省略) 3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 4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 5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词“其”,指都尉) 6辍耕之垄上。(“辍耕”前省略陈胜)(二)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者也”是标准判断句式标志,是)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是,为】(“者”也是判断句式标志,是)3.未知其死也。(“也”也是判断句式标志。)(三)倒装句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状语后置倒装句,“以尉首”为状语) 2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定语后置倒装句,“苦秦吏”是“郡县”的后置定语)七、理解性默写1起义的直接原因(或起义导火线): 2起义的根本原因: 3起义的策略口号是: 4为起义所作的舆论准备: 6、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最能激励群众的一句话是: 7、常说“自古英雄出少年”,文中体现陈涉年少志大的一句是 :八、重点语句翻译示例(按直译法把每字意思对应找出来,最好知道句子哪个字是关键重点)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翻译: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向全国首发,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翻译:何况大丈夫不死也就罢了,要死就得干一番大事业来成名。3、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翻译: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戍守边塞而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翻译:(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驻地旁边的丛林中的神庙里。5、苟富贵,无相忘。 翻译:如果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就)不要互相忘记。节奏朗读: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装施工合同范本
- 矿山建设工程合同范本
- 装饰木板采购合同范本
- 劳务合同范本文库
-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护理查房
- 供暖服务评估合同
- 混凝土单包工合同范本
- 自建铺面出售合同范本
- 简易加盟餐饮合同范本
- 订单农业合同范本 俄语
- 粮食仓储(粮库)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全套资料汇编(2019-2020新标准实施模板)
- 喜茶运营管理手册和员工操作管理手册
- 比亚迪汉DM-i说明书
- 心肾综合征及其临床处理
-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 2022年山东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版)
- GB/T 38936-2020高温渗碳轴承钢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知识精讲+高效课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教师专业发展与名师成长(学校师范专业公共课)
- 互通立交设计课件
- 生物竞赛辅导 动物行为学第七章 行为发育(38)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