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玉米面积.doc_第1页
山西玉米面积.doc_第2页
山西玉米面积.doc_第3页
山西玉米面积.doc_第4页
山西玉米面积.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玉米面积山西省秋粮播种面积3369万亩,超过去年240万亩。其中玉米面积1700万亩,超过历史水平300多万亩。山西省今年优化种植业品种结构,压缩了玉米种植面积,同时扩大小杂粮、 豆类、薯类的种植面积。 据各地市上报数字分析,今年山西全省玉米种植面积将减少到万 亩,比上年减少万亩,减幅在左右。晋中、长治、吕梁、朔州 、临汾等地市的减幅达到。 大豆播种面积为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增幅为 ;薯类播种面积为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增幅为; 小杂粮播种面积为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增幅左右。晋城市今年,晋城市秋粮生产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59.18万吨,全市秋粮收入可达20亿元,为建市以来的最高点,朱年富是泽州县高都镇泊村的一位种粮大户,今年他所种的50亩玉米收成特别的好。(同期)种粮大户朱年富:估计亩产量1300斤左右,总产量65000斤左右。据了解,今年晋城市秋粮种植面积达217.36万亩,比去年增加37.02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由往年的70万亩左右猛增至110万亩,产量突破12亿公斤,仅玉米可收入10亿元左右。山西省总面积为15.6699万平方公里新的区划地图显示,全省11个市级市中,面积最大的是忻州市,25147平方公里;最小的是阳泉市,4559平方公里;2004年底,人口最多的城市是运城市,491.9万人;最少的是阳泉市,128万人。目前全省人口最少的县是临汾市的大宁县,只有6万人,永和县6.3万人,人口最多的县是洪洞县,有72万人。不足10万人口的县,全省有5个,10万人口左右的县有10个。另外,城区人口最多的是临汾尧都区,达74.1万人。截至2004年底,全省登记在册人口为3314万。其中,城镇居住人口1286万人今年山西玉米种植面积将达到1398万亩,将是该省历史上种玉米最多的一年。经济作物中棉花种植面积将增至100万亩,比上年增长2.5,但仍在低谷徘徊。豆类面积达665万亩,比上年减少35万亩。甜菜面积大幅缩减,今年仅为24万亩,比上年减少48。油料面积将达556万亩,比上年增加30万亩。蔬菜面积将比上年增长3.8万亩,达到305万亩。山西省玉米生产及供需形势分析玉米是山西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适度发展玉米生产,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深入分析全省玉米的生产形势和供需状况,对于制定正确的玉米发展战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玉米在山西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山西地处中纬度温带的黄土高原区,平均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降雨集中,雨热同季,光能资源丰富。在玉米生育季节,白天气温高,日照充足,太阳辐射能量大,作物光合作用强,合成有机物质多。夜间气温低,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光合产物少,有利于光合产物的转化积累。因而山西生产的玉米含水量低,色泽好,品质优。玉米是山西农业资源配置中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粮食作物。1998年,全省玉米播种面积为886.55千公顷,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当年全省玉米总产量为476.07万吨,高居各种粮食作物产量之首。用占全省26.9%的粮田面积拿回全省44%的粮食产量,为全省粮食生产创造历史最高纪录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全省玉米面积增加到922.86千公顷,比1998年增加36.41千公顷,增长4.11%。当年全省小麦面积由1998年的963.38千公顷调减到919.24千公顷,减少44.14千公顷,下降4.58%。在山西农作物生产历史上,玉米面积首次超过小麦,成为全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也从1998年的26.9%提高到1999年的28.5%。2002年由于退耕还林的影响,玉米面积比1999年有所减少,但玉米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比重继续攀升,达到29.6%,玉米总产占粮食总产的比重达到47%。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玉米不仅是山西省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山西商品粮的重要来源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山西粮食供求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品种结构不对应,短缺与过剩并存。其中小麦和稻谷严重短缺,需大量调入。能够调出的粮食除部分小杂粮外,绝大部分为玉米。因此,玉米是山西重要的商品粮源,也是山西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被公认为“饲料之王”,随着种植业生产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化,其饲用价值日益突出。山西每年饲用玉米消费量高达180万吨以上,约占饲料用粮的60%。此外,玉米还是淀粉、制糖、制酒、制药等轻工业和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因此,发展玉米生产对山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山西玉米供需状况 (一)面积扩大,单产提高,玉米供给能力增强 由于山西玉米产大于需,基本保持净调出格局,因而山西玉米供给量与生产量基本一致。如前所述,由于玉米生产在山西种植业中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因而在近几年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玉米生产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强化。1.种植面积扩大,为发展玉米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种植面积是粮食生产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山西在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中,突出了优先发展玉米生产的指导思想,强化了玉米生产的战略地位。1998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达到886.55千公顷,创历史最高水平。1999年再创新高,达到922.96千公顷,并首次超过小麦面积,成为山西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2002年玉米播种面积为890.95千公顷,比2001年增加了53.2千公顷,增长6.35%,增长幅度大于粮食播种面积1.7个百分点。2.单产水平增速加快,增产的主导作用明显。山西在持续推进玉米高产战略过程中,积极致力于单产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1998年全省玉米单产达到每公顷5370公斤,比全省粮食作物3280公斤的平均单产水平高63.7%。19992001年,山西连续三年遭受严重旱灾,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大幅度降低,但玉米单产仍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其中1999年全省玉米单产比全省粮食单产高60.3%,2000年高66.9%,2001年高53.7%,在大旱之年,保持了较高的单产水平。2002年全省粮食单产为每公顷3074公斤,比2001年增加了668公斤,增长27.8%。其中玉米单产达到每公顷4886公斤,比2001年增加了1187公斤,增长32.09%,增长幅度高于粮食单产4.33个百分点。3.生产总量显著增加,成为支撑粮食生产跨越新台阶的主产作物。由于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水平的提高,双向拉动了玉米生产总量的大幅度增加。1998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081.48万吨,比1997年增产19.9%,其中玉米总产达到476.07万吨,比1997年增产36%。玉米增产幅度比粮食总产增产幅度高16.1个百分点,为粮食总产跨越新台阶做出了贡献。经过连续三年严重旱灾之后,2002年山西粮食总产恢复到925.54万吨,比2001年增产233.44万吨,增长33.73%,其中玉米产量达到435.29万吨,比2001年增产125.39万吨,增长40.46%,增长幅度大于粮食总产6.73个百分点。4.生产波动大,年际间供给能力差异明显。十年九旱是山西自然气候的基本特征。由于自然气候变化比较大,常常引发粮食生产的年际间大幅度波动。从近5年的玉米生产看,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从1998年到2002年的5年中,玉米总产最高值为1998年的476.07万吨,最低值为2001年的309.9万吨,最高年与最低年相差166万吨。(二)山西玉米需求(消费)情况玉米的消费主要包括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四部分,与大幅度波动的玉米供给相比,玉米消费却呈稳定增长的态势。1.口粮用玉米在未解决温饱之前,玉米是山西重要的主食用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玉米的比重有所减少。但是,由于玉米含有独特的营养成份,而且可供食用的花色品种多,有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爆裂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等多个品种。从消费方式上看,玉米不仅可以鲜食、速冻和速溶,还可以烘烤、膨化、爆裂、罐装等。因此,作为口粮消费的玉米依然保持了一定的比重。从消费结构上看,不同的地区玉米消费结构有所不同,一方面取决于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各地区生产结构差异造成的。从消费数量上看,城镇人均玉米口粮消费量有所增加,1998年为7.25公斤,2002年为8.49公斤,增加1.24公斤,年均递增4%;农村人均玉米口粮消费量有所减少,1998年为23.54公斤,2002年为22.03公斤,减少1.51公斤,年均递减1.6%。2.饲料用玉米玉米是饲料粮的主体。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要求畜牧业生产有较快的发展,饲料用粮日益增多。从2002年城镇居民购买商品量的分组资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肉禽蛋奶等耗粮食品的消费量显著增加。2002年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分组资料表1 单位:公斤/人项 目最低收入低收入中下收入中收入中上收入高收入最高收入猪 肉7.329.1610.259.689.869.809.97牛 肉0.270.370.590.680.881.131.28羊 肉0.630.811.021.571.682.722.81禽 类1.331.952.402.833.464.594.58禽 蛋11.0512.5814.4215.3514.9916.1017.25鱼1.341.962.693.083.484.634.70 从城乡居民副食消费的变动趋势看,城镇居民对猪肉的消费已基本稳定,高收入层消费量有下降的趋势,牛、羊、禽肉和禽蛋的消费量增加较快。农村居民对各种副食的消费呈持续增长态势。城乡居民主要副食品消费量表2 单位:公斤/人项 目猪 肉牛 肉羊 肉家 禽蛋 类鱼城 镇2001年10.590.791.322.0413.993.272002年11.070.721.512.9214.573.25农 村2001年4.150.120.250.215.320.472002年4.850.110.250.246.110.55 从畜牧业发展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饲料的转化率将逐步提高。特别是近年来畜牧业生产中出现了规模经营,改进了饲养方式,采用配合饲料科学饲养,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初步测算,1998年,全省饲用玉米为164.86万吨,到2002年,饲用玉米增加到180.36万吨,年均递增2.3%。3. 工业用粮工业用粮是仅次于口粮和饲料用粮的另一个重要的玉米消费渠道。工业用粮主要包括酿酒、制作调味品、制剂、制药等。山西工业用粮的主体为酿造业,尤其是白酒、啤酒和食用醋的生产。初步测算,1998年,全省工业用玉米为57.16万吨,到2002年,工业用玉米增加到61.05万吨,年均递增1.7%。4.种子用粮种子用粮主要取决于玉米的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用种量。由于玉米的种植面积近年来有所增长,而种植技术的进步使得单位面积种子用量略有减少,一般每公顷玉米种子用量在37.545公斤左右。据此推算,山西每年玉米种子用量在4万吨左右。(三)山西玉米供需平衡情况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998年以来,山西玉米生产保持了供大于求的格局,5年均为净调出。但由于玉米生产在年际间波动较大,因而年际间的可调出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1998年可调出量为190万吨,1999年为85万吨,2000年为58万吨,2001年因遭灾严重减产,当年产需基本平衡,2002年恢复性增产,净调出量达到130万吨。三、山西玉米生产与消费需求预测(一)山西玉米生产预测目前预测粮食生产的方法很多,而任何一种预测方法均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为了使预测结果更为可靠,我们综合运用了多元回归预测方法、灰色系统预测方法以及时间序列移动平均预测方法。在综合比较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2003年2005年山西玉米面积和产量的预测结果。考虑到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深远影响,玉米面积将呈小幅缩减态势。而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特别是退耕还林将部分耕作条件和土壤肥力较差的耕地退出耕作,对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预测在正常年景下,玉米产量将呈稳定增长的趋势。1998年2005年山西玉米生产及预测情况表3年份播种面积(万亩)每亩产量(公斤)总产量(万吨)19981329.82358476.0719991384.29271.13375.3720001190.52298354.7520011256.62246.6309.9020021335.00325.73435.2920031372.50333.33457.5020041350.00346.67468.0020051335.00353.33471.70(二)山西玉米消费预测玉米消费包括口粮消费、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四部分。在玉米社会消费总量中,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人均玉米消费呈递减趋势。种子用粮较为稳定,一般年用种量在4万吨左右,而且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粮食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种子消费占粮食社会消费的比重呈下降趋势。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这两方面的玉米消费量增长较快,将成为玉米消费中的活跃因素。山西省1998年2002年玉米需求量测算及2003年2005年玉米需求量预测表表4 单位:万吨年 份总需求合计口 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1998286.8360.34164.8659.164.471999290.2561.49166.5157.604.652000296.3161.94172.1758.204.002001302.4260.95176.8260.434.222002305.3959.49180.3661.054.492003308.4759.00183.9761.384.122004311.3258.50186.7362.044.052005314.1158.00189.5362.584.00(三)山西玉米产需走势的基本判断玉米产大于需的格局仍将保持。预计2003年山西玉米产量可达到457.5万吨,而全省玉米消费量为308万吨,当年可调出量达150万吨左右。此后35年,丰年玉米产量可达500万吨,可调出量达180万吨左右;灾年玉米产量仅可达到350万吨,保持供需平衡、略有剩余的水平,考虑到灾年将有部分玉米转化为生活用粮,从全省来讲,灾年净调出玉米的可能性不大。四、加入WTO对山西玉米生产及供需形势的影响“入世”对山西调整优化玉米生产结构,提高玉米产品质量,改善出口环境等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农业产品的市场化、国际化,山西玉米生产也将会受到冲击,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加以分析研究,力争使WTO这把“双刃剑”为山西玉米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同时尽可能地化解对玉米生产的冲击。(一)加入WTO有利于扩大玉米的出口市场山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植业,种植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玉米又是山西省的第一大农作物,同时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WTO农业框架下,随着美欧削减补贴,减少支持,我国玉米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将得到提高,特别是出口日、韩等国的机会有可能增加。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取消玉米出口补贴,我国玉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下降。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可能对山西玉米生产影响不大,特别是近年来山西玉米价格已大幅度下降,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已从低谷反弹的情况下,山西玉米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山西玉米出口量大幅增加,仅今年16月,山西玉米出口量就达31万吨,成为山西创汇的主要商品,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特别是朔州市的优质蛋白玉米、忻州市的甜糯玉米等品种,营养丰富,加工性能优良,是加入WTO后山西最富市场潜力的出口产品。(二)加入WTO有利于降低玉米的生产成本加入WTO后,由于进口产品的关税将大幅度降低,国外优质农用生产资料的国内销售价格也将相应降低,并且还会带动国内相关企业减少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这无疑会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益。玉米在山西种植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生产成本也会大大降低,从而有利于增加玉米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三)加入WTO有利于加快玉米种植结构的调整加入WTO后,对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从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方面下功夫。在玉米结构调整上,针对一些技术问题,如玉米单产水平较低,品质不优,类型不专,收获期籽粒含水量高,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今后的主攻方向是通过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玉米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技术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