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笔记一:粤语与港式中文专题.doc_第1页
大课笔记一:粤语与港式中文专题.doc_第2页
大课笔记一:粤语与港式中文专题.doc_第3页
大课笔记一:粤语与港式中文专题.doc_第4页
大课笔记一:粤语与港式中文专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LT1100 University Chinese I 大學中文(一)大課筆記一:粵語與港式中文專題1.香港語文環境概述鄒嘉彥香港和中國大陸的一些語言現象:至於香港,語言現象相當特別。事實上,香港有兩個同時存在的雙層語言結構:一個是以英語為高層語言,粵語為低層語言的結構,這從英語和粵語在法庭裏的相對地位就可以看出來;但在單純華人社群內則有另一個結構,以普通話為高層語言(特別是書面語),以粵語為低層語言。從社會上對以粵語作書面語的批評就可以證實這一點。 鄒嘉彥:香港和中國大陸的一些語言現象,中國語文通訊,1989年9月第4期,頁3-9。假如採用三層之說,根據普遍流行的重英輕中思想,則粵語當為低層,普通話為中層,英語為高層。 1.1英語的強大勢力 殖民地政府統治時代英文的地位一直高於中文。 直至一九七四年,香港殖民地政府才批准中文享有法定地位。 由一九九七年至今,這種情況仍沒有明顯的改變。1.2粵方言處於強勢地位 粵語是香港的主要方言。香港人所說的粵語是港式粵語。 在日常溝通的層次,中文和粵語是最通行的語文。1.3普通話的地位日趨重 香港本屬粵方言區,直到一九九零年代,普通話的地位日見重要。 不少中小學已自行決定在短期內逐步轉用普通話來講授中國語文科。1.4由雙語並重到兩文三語並重的趨勢 一九九七年後,普通話日趨重要,不少香港人主動學習普通話。 香港學生不但要中英並重,還要學好兩文三語。1.5粵英混雜的現象 香港人長期處於中(粵)英雙語的環境,口頭語言就出現了粵英混雜的現象。 中(粵)英混雜,幾乎成為本地主要的社會語用現象。 講粵語時喜歡夾雜著一些英語單詞。 寫文章時夾雜著很多粵方言特有的詞彙,語法,表現方式。1.6中文歐化現象 在二十世紀初期,白話文日漸取代文言文之後,受歐風美雨影響,中文已出現歐化現象。 香港人長期受英語影響,所說所寫的中文(粵語),不論語法、詞彙,都帶一點英文色彩。1.7慣用繁體字 自一九五六年漢字簡化方案起,中國大陸改用簡化字。1.8外來詞與新詞的引進 香港以其特殊的地位吸納不少歐美、日本的新事物和新思想,隨之而來的是大量外來語、新詞彙進入香港人的語料庫之中,甚至出現外來詞與固有詞並存的局面,如拜拜bye-bye與再見;波ball與球。 部分外語借詞被轉義或轉性使用,如cheap,指便宜、低級、下賤、土氣;in,指流行、時髦,出格、合潮流;又如man,原義為男性,港式粵語義為有男子漢氣概。 部分外來詞再輾轉進入內地,如現代漢語詞典:【巴士】bsh方公共汽車。英bus。 現代漢語詞典,頁17-18。 這種趨勢,因中港關係日趨緊密而更見頻繁。2.港式中文的詞彙特點(1)港式中文詞彙與現代漢語比對a.異形同義港式中文與現代漢語所使用的詞語,有不少是意義相同但形式相異的,例如:現代漢語港式中文現代漢語港式中文見工面試看睇發薪出糧找搵b.同形異義也有一些詞語是形式相同但意義相異的:現代漢語港式中文上堂工人婆婆c.詞序倒置,如:現代漢語港式中文已經經已整齊齊整 d.譯名不同香港語文雖然受外語影響較多,但人名、地名、事物名稱,一直沒有設置專門機構或人員來統籌翻譯,結果譯名經常不統一。例如:battery港譯電芯;內地譯(乾)電池;laser港譯雷射,內地譯激光。e.保留古語詞 本節內容參袁燕萍:粵語飲食詞匯中的古語詞(4/7/2006),載博文網站,網址:.hk/bowen/week_topic/Weekly_Topic-View.asp?id=337。 粵語與古漢語淵源甚深,保存了大量古漢語詞是粵語的特色之一。 簋:粵語有九大簋一語。九大簋,據廣州方言詞典,是一種舊式筵席,有九大碗菜,也叫九碗頭。今粵語多以九大簋 來形容菜餚豐盛。簋,在古代是盛飯的器具,用來盛煮熟的黍稷,故韓非子十過謂飯於土簋; 也用作禮器,一般是圓口、大腹,形狀如大碗,下有圓座。除粵語外,吳語也保留了簋這個古語詞。清茹敦和越言釋曾論及簋一詞的詞義如何由盛飯器變 為盛菜餚的器具:俗以碗大者為簋,蓋其初本以盛飯寫之,可以給一席之食,即所謂添飯碗者,故有簋名。明季尚豐腆,始以盛飯之器盛羹胾,近時餉客非簋不用 矣於是簋不為黍稷之器而為羹胾之器。粵語同樣以簋為盛菜餚的器具,其詞義變化之軌跡,茹氏之說可作參考。附:避諱詞例如:粵語現代漢語粵語現代漢語粵語現代漢語勝瓜絲瓜涼瓜苦瓜飲勝乾杯遮雨傘吉屋空屋通勝通書參考資料一、專書1. Hutton, Christopher & Kingsley Bolton (2005) A Dictionary of Cantonese Slang: the Language of Hong Kong Movies, Street Gangs and City Life.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 甘于恩:七彩方言:方言與文化趣談,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3. 甘于恩主編:粵語與文化研究參考書目,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7年。4. 石定栩:港式中文兩面睇,香港:星島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5. 石定栩等編著:港式中文與標準中文的比較,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06年。6. 何九盈:中國古代語言學史(新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7. 吳昊:港式廣府話硏究,香港:次文化有限公司,2006年。8. 李新魁:廣州方言研究,韶關: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9. 周振鶴等著:方言與中國文化,臺北:南天書局,1990年。10. 周無忌等編:廣州話俗語詞典,香港:商務印書館,2009年。11. 邵慧君、甘于恩:廣東方言與文化探,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年。12. 邵慧君等著:廣東方言與文化探論,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年。13. 袁家驊等著:漢語方言概要,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14. 袁家驊等著:漢語方言概要,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15. 張日昇等編:粵方言研究書目,香港:香港語言學會,1993年。16. 張洪:香港粤語語法的硏究(香港粵語裏的外來語詞匯),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17. 梁雅玲:普通話與廣州話常用句型對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5年。18. 陳伯煇:論粵方言詞本字考釋,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1998年。19. 曾子凡:廣州話、普通話的對比與敎學,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4年。20. 曾子凡:廣州話、普通話語詞對比研究,香港:香港普通話研習社,1995年。21. 詹伯慧主編:廣東地區社會語言文字應用問題調查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22. 詹伯慧主編:廣東粵方言概要,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23. 歐陽覺亞:普誦話廣州話的比較與學習,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24. 鄭定歐編:廣州話研究與教學,廣州:中山大學,1993年。二、期刊論文1. 于君明:港式中文形成的原因及後果,1997與香港中國語文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國語文學會,1996年。2. 付伊:廣告語言與青少年語言學習的社會語言學分析,中國語文通訊2007年6月第81-82期合刊。3. 李學銘:香港報刊廣告用語的分析,語言文字應用2001年第1期。4. 梁莉莉:香港粵語與香港文化的關係,方言1997年第3期。5. 萬波:香港與新加坡大專學生漢字運用能力調查研究,收入何國祥主編:語文教育的反思:二零零一年國際語文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教育學院,2002年。6. 謝耀基:香港的多文化現象與港式中文,方言1997年第3期。7. 余光中:用現代中文報導現代生活,聽聽那冷雨,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4年。8. 香港城市大學語文學部編著:中文傳意寫作篇常用粵語、普通話相異詞語,香港:香港城市大學,2001年,頁350-354。9. 何秀煌:廣東話、香港文化與中國傳統,聯合校刊1982年第38期,頁31-35。10. 鄧仕樑:漢語與中文香港地區語文教學觀念再思,中國語文通訊1996年第39期,頁6-14。三、網絡資料1. 袁燕萍:粵語飲食詞匯中的古語詞(4/7/2006),載博文網站,網址:.hk/bowen/week_topic/Weekly_Topic-View.asp?id=337。2. 張詠梅:大頭綠衣還是藍帽子(30/9/2008),載博文網站,網址:.hk/bowen/week_topic/Weekly_Topic-View.asp?id=461。3. 張錦少:從神六到政改漢語縮略語漫談(16/1/2007),載博文網站,網址:htt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