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日历2013 2014 学年度第 一 学期开课单位:城市建设学院 上课专业班级:环境工程1201、给排水工程1201班 学生人数:63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142C301主讲教师:杨娟 职称:讲师 教材: 水分析化学 ,主编:张志军等 ,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总课时数:( 64 )学时,其中: 讲授( 36 )学时, 实验( 28 )学时, 上机( 0 )学时, 其它实践环节( 0 )学时校历周次授 课日 期教学时数教学内容安排(写 明 章、节、目)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课后作业或辅导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六10月 6日至10月 12日4第一章 绪论(本周4学时)第一节水分析化学性质和任务第二节水分析化学的分类一、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二、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第三节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一、水质指标二、水质标准讲授( )实验( )上机( )练习( )讨论( )其它(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习题了解:水样物理性质的水质指标。理解:测定物理性质指标的意义掌握:色度,浑浊度,水中固体物质的测定方法重点内容:色度,浑浓度水中固体物质测定的原理。教学难点:色度,水中固体物质指标的特点和应用七10月13日至10月19日4第一章 绪论(本周4学时)第四节水样的采集和保存一、地面水样的采集二、废水样品的采集三、地下水样的采集第五节水样的预处理一、消解处理二、富集与分离第六节水分析结果的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一、误差的来源 二、分析方法的误差与准确度三、偏差与精密度四、提高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方法讲授( )实验( )上机( )练习( )讨论( )其它(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习题了解: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理解:定量分析误差,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掌握:滴定分析法的基本计算公式。重点内容:溶液浓度的表示,标准溶液浓度的配制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滴定分析法。教学难点:滴定分析中被测物质和滴定剂之间的计量关系,物质的量浓度与 滴定度之间的换算。八10月20日至10月26日4第一章 绪论(本周4学时)第七节数据处理 一、有限次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二、有效数字及其计算规则三、回归分析法(或最小二乘法)第八节标准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 一、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二、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三、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四、水质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讲授( )实验( )上机( )练习( )讨论( )其它(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习题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理解:酸碱质子理论掌握:酸碱溶液中有关物质的测定和计算重点内容: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酸碱指示剂。教学难点:酸碱质子理论的应用,酸碱滴定中溶液PH值计算。九10月27日至11月2日4第二章 酸碱滴定法(本周4学时) 第一节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一、酸碱定义二、酸碱反应三、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四、水溶液中的酸碱强度五、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六、溶剂的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第二节酸碱指示剂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三、常用酸碱指示剂和混合指示剂讲授( )实验( )上机( )练习( )讨论( )其它(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习题掌握:酸碱溶液中有关物质的测定和计算重点内容:酸碱滴定和指示剂的选择,水中碱度和酸度,实验水中碱度的测定。教学难点:指示剂的选择。十11月3日至11月9日8 第二章 酸碱滴定法(本周4学时)第3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滴定曲线第四节水中碱度和酸度一、碱度二、酸度实验一:碱度的测定(酸碱滴定法)(4学时)讲授( )实验( )上机( )练习( )讨论( )其它(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习题、完成实验报告了解: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在水质分析中应用理解:EDTA络合剂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络合滴定的条件重点内容:EDTA络合剂,络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金属指示剂。教学难点:影响EDTA络合物稳定性,滴定条件的选择。十一11月10日至11月16日8第三章:络合滴定(本周4学时) 第一节络合平衡第二节氨羧络合剂 EDTA的离解平衡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物及其稳定性第三节pH对络合滴定的影响一、EDTA的酸性效应二、酸效应对金属离子络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第四节络合滴定基本原理一、络合滴定曲线二、影响滴定突跃的主要因素三、金属指示剂第五节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第六节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一、络合滴定的方式二、EDTA标准溶液配制实验二:硬度的测定(络合滴定法)(4学时)讲授( )实验( )上机( )练习( )讨论( )其它(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习题、完成实验报告掌握:络合滴定中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重点内容: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络合滴定法的应用,实验硬度的测定。教学难点:滴定条件的选择,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十三11月24日至11月30日8第4章 沉淀滴定法(本周4学时)第1节 沉淀溶解平衡第2节 分布沉淀第3节 沉淀滴定法原理及实例实验三:氯化物的测定(沉淀滴定法)(4学时)讲授( )实验()上机( )练习( )讨论( )其它(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习题、完成实验报告了解: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理解:银量法测定的原理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的测定原理,测定条件计算重点内容: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实验水中氯化物的测定教学难点:测定条件十四12月1日至12月7日8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本周4学时)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能斯特方程式,电极电位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第二节: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滴定曲线,氧化还原滴定中指示剂第四节:氧化还原滴定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溴酸钾法第五节:水中有机物的污染指标知识点:总有机碳,总需氧量实验四:化学需氧量的测定(COD重铬酸钾法)(4学时)讲授( )实验( )上机( )练习( )讨论( )其它(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习题、完成实验报告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掌握:电对物质的电极电位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及速度的影响高锰酸钾法,重铭酸钾法,碘量法,溴酸钾法的原理,水中有机污染综合指标测定方法,应用。重点内容: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应用,高锰酸钾法,重铭酸钾法,碘量法,溴酸钾法,水中有机污染综合指标项目,实验高锰酸钾指数,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的测定。教学难点:高锰酸钾法,重铭酸钾法,碘量法,溴酸钾法的原理。十五12月8日至12月14日8第六章:分光光度分析法 (4学时) 第一节:比色分光光度法的特点第二节:比色分析原理物质对光选择性吸收,朗伯比尔定律。第三节: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显色反应和显色剂,影响因素第四节:比色分析的方法及仪器第五节:测量误差及测量条件的选择第六节:比色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实验五:溶解氧的测定(DO碘量法)(4学时)讲授()实验( )上机( )练习( )讨论( )其它(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习题、完成实验报告理解:比色分析的原理掌握:朗伯比耳定律,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计,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重点内容:比色分析原理,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光光度法,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比色分析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实验水中铁和氯氮的测定。教学难点:朗伯比尔定律的应用,光度计测量原理十六12月15日至12月21日4实验六:邻二氮菲测水中铁含量(分光光度法)(4学时)讲授( )实验( )上机( )练习( )讨论( )其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商场物业管理合同范本
- 2025年房屋中介服务合同范本
- 2025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租房合同协议书(简易版)
- 2025年家庭护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合同范本】非住宅房屋购房合同范本
- 2025年油泥处理技术研发与转让合同
- 2025楚国资租第号楚州市国家出资企业房屋租赁合同
- 东北三省联考试卷及答案
- 唐诗三首中考试题及答案
- 材料作文点拨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无线wifi安装协议书
- 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2025):平权时代智驾商业落地的破局之路
- 2026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新闻考点+答题方法知识点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版)
- 婚内财产协议书2025
- 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公司注册登记培训课件
-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解读
- 2025年宿州市公安机关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10名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新课标(水平一)体育与健康《非移动性技能》大单元教学计划及配套教案(18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