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第七册)上海市宝山区罗阳小学 张敏贤关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认识诗句中的生字“弋”、“茵”、“频”、“祈”,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等词语的意思。2、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歌的韵律美,。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这究竟是为什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含义,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诗句“这究竟是为什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含义,激发学生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师:与诗歌内容匹配的战争组图、孩子们在优越环境中学习生活的图片、配读音乐、拓展阅读材料远离战争 拥抱和平。2、生:搜集当今世界战争情况的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这节课,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诗吧!诗的题目叫:享受春天出示:享受春天蔚蓝的大海,是海鸥们的乐园。金黄色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宽阔的绿茵场上,滚动着欢乐的足球。我们在鲜花中享受春天2、自由读,读通顺,边读边想象:读了这些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3、交流:(1)个别朗读体悟:学生描述眼前的景色,读相应的句子,并指导朗读。(2)集体朗读:老师播放课件,小诗配上四组镜头。解说:蔚蓝的海面上,海鸥自由飞翔;一望无垠的金色沙漠是蜥蜴和小虫的家;明净的夜空里,月亮高悬,星星眨眼,多么安谧;看,这里绿草茵茵,跃动着孩子们快活踢球的身影。齐读。说明:先学习小诗,配上风景画面,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生活的美好,享受春天的幸福和快乐,为下文体会战争的残酷,不能享受春天的遗憾奠定情感对比的基础。4、(出示:战争场面图片)然而就是这些地方,就在一夜之间,曾经的美丽、富饶、宁静,一切都化为乌有。在世界的许多地方战争连续不断地发生,老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近年来哪些战争给百姓带来了灾难?(学生交流)5、今天,我们通过一首诗歌来了解战区孩子的悲惨和疾苦,诗歌的题目是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课题)说明:之后出现的战争图片让孩子们的原本愉悦的神经一下子紧绷起来。交流表现战争的资料,使学生自然地萌生出对战争的厌恶感。二、预习课文,初步感知。1、按要求预习。(1)读准字音,读通诗歌。(2)用自己学过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诗歌先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灾难:_成了大海上的不速之客;_打破了沙漠的宁静;_把夜空搅得不得安宁;_阻碍了绿茵场上孩子们的脚步。接着表达我们的心声:希望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_。2、交流讨论。(1)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弋”、“茵”、“频”、“祈”的读音和写法。(2)介绍理解词语的方法,交流词语意思:巡弋:(军舰)在海上巡逻。不速之客: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速:邀请。频频:屡次、连续几次。祈盼:祈祷、盼望。(3)交流填空。说明:填空题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请诗歌写作结构。两个填空题清晰地告诉学生:14节写战争带来的灾难,第5节写我们祈盼和平。同时,第一个填空从形式上暗示学生,14节的写作方法是相似的,而且节与节之间是并列关系。3、小结过渡:诗歌的前四个小节写战争带来的灾难,写作的结构非常相似,语言的表达形式上也类似。第5节写我们祈盼和平。接着,就让我们走进每一个段落,感受字里行间为我们传达的真挚情感。三、研读诗歌,体味苦涩。结合画面,学习一至四小节,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1、(出示图片:大海战、荒漠战、硝烟弥漫的夜晚、暗雷潜伏的草地)看了这一组图片,有些同学的眉宇紧缩起来,有些同学表现出惊异的神情,老师知道,此刻你的心情异常沉重的。请大家默读课文14节,到文章的字里行间找一找,究竟是哪些句子让你产生了这样的心情,用浪线画出。2、教师巡视: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画了一句,有的画了两句,还有的画了三句、四句。说明:通过观看战争的画面以及老师的引导,学生对战争强大的破坏力的体悟加深了一个层次,他们体会到了战争的苦涩,憎恶战争的情感慢慢强烈起来!3、交流:你画了几句,把这一句读给我们听一听。(1)学习第一节:可是巡弋(y)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理解“巡弋”、“不速之客”:“巡弋”这个词语在诗中指:在海面上干什么?(巡逻)这个句子中有这么一个词语“不速之客”。句子中的不速之客是指?在战争频发的海面上,成为不速之客的仅仅只有战舰和水雷吗,还有?小结:残酷的战争折断了海鸥的翅膀,玷污了大海原有的纯澈,海面上不再出现自由翱翔的身影。指导朗读第一小节。(2)学习第2、3、4节。战争的硝烟还弥漫到哪些地方?先后出示: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请大家自由地去读读这几个让你深思的句子,在组长的带领下,像学习第一句一样,先理解句子中的词语,再想想你们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小组学习,学生反馈,老师敲击。学生一:理解“梦幻”,它们的“梦幻”是什么?老师敲击:战火吞噬了动物的家园,战争破坏了它们的生活环境。学生二:理解“频频”,导弹在夜晚频频发射,说明什么?老师敲击:战区的人民没有宁日,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学生三:理解“散落”,处处散落着地雷碎片,表明什么?老师敲击:战争的阴霾威胁着孩子们的生命,限制了孩子们生活,活泼的天性在一次次的禁锢中泯灭。说明:最体现老师功力的语言是老师的评价语,将学生的点滴感悟和零散的见解及时总结、强化,并加以提升是一种有效巩固学习成果的方式。指导朗读。(3)想象说话:每读一个句子,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很多的画面。让我们再看一看这些处在战火中的孩子。让我们静静地看,静静地听,课件出示(配乐战争中的孩子组图和战争死亡数据)这一刻,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话。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看到了悲伤、轰炸我们的耳朵听见了哭泣、呼喊到处凄凉。(4)再次朗读:梦幻被打破了,快乐被阻挡了,让我们再次表现战争的辛酸。(分组读14节战争部分) (5)解决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的含义。所有的这一切,都化作了这样一个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师生合作读:当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当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我们重重地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当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我们大声地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当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我们疾声质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四次提问“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在问谁?(质问那些挑起战争,给人们,特别是孩子们制造深重苦难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憎恶战争,向往和平)小结:这一句句的质问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愤慨与厌恶,(板 书:厌恶战争)这更是一种对和平的深深期盼。板书:期盼和平说明: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渐入课文佳境。这一环节通过一次次的朗读和提问激发出学生的情!结合画面,生活对比,期盼和平。1、生活对比:课件:战争中的孩子和我们的生活对比照片。解说:当你踏着明媚的春日,徜徉于郊外清丽的林阴小道时,战火中的与你年龄相仿的他们正在罪恶的枪口下寻找活路;当你坐在明净的教室发出琅琅读书声的时候,他们却在这炸弹肆虐后的废墟中寻找亲人的身影;当我们在绿茵场上挥汗如雨的时候,他们却只能蜷缩在拥挤的防空洞中企求命运之神的眷顾。今天,世界上还有很多角落笼罩着战争在阴云。2、出示第五节,师引读“我们希望,我们祈盼”,生接读“让战火中的孩子击穿!”。3、战争使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满目疮痍,他们生活在痛苦的深渊。得到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教室,对处在战争区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奢望,但是这是全世界每一个善良人的心声,我们的期盼何止这些,让我们大声地说出我们的心声吧! 4、说话练习:(1)说话:我希望,我期盼:( )。(2)小结: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享受春天。说明:通过生活对比,孩子们真切地感悟到自己生活的优越,内心的同情心被激发起来,而这个说话练习就是给孩子传递真情的架构了桥梁,给他们畅抒胸臆创造了条件。 5、理解春天及省略号:自由读最后一句话,怎样理解“春天”的含义?(像春天一般美好、幸福、祥和的生活)。春天后面有省略号(课题后板书:),想想春天般的生活包括哪些内容?省略号战火中的孩子能享受一切幸福,这些幸福像春天一样让孩子们感觉温暖。(擦去课题后省略号)6、齐读第五小节。说明:省略号意味深长,省略的不仅仅是无限美好的希望,更是千千万万人对和平的祈盼。抓住“”,通过导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春天的含义,感悟作者没有表达的,但是能从省略号中品出来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思想感情。三、充满希望,共享春天。1、总结:有这么多热爱和平的人美好的祝愿和全世界人民的不懈努力,这些处于战火中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摆脱战争的奴役。到那一天,他们的生活中不再有战舰和水雷,不再有坦克和大炮,不再有频频发射的导弹,不再有到处散落的地雷碎片,不再有饥饿,不再有恐惧,不再有痛苦,不再有生离死别,他们会和我们一样沐浴在春天和煦的阳光雨中,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一切美好。2、拓展阅读:虽然在世界一些角落,战争持续不断,但和平的呼声也愈来愈响亮,让我们用诗歌唱响和平的旋律,全班读远离战争 拥抱和平。板书:10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厌恶战争 期盼和平关于说课一、 教材分析这首诗歌的作者饱含激情,用直白、凄楚又不失童真的语言控诉了战争的罪恶,发出了向往和平的呼声。14节,虽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场景,但字里行间中却充斥着对战争的无比憎恨之情。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们这些身处和平的人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呼啸的导弹顷刻间摧毁了美丽的家园;战火中,人们流离失所,到处是呼唤亲人时发出的痛苦声音;战区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煎熬,整天都提心吊胆的,不知道后一秒钟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 第五小节作者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和平的祈盼。“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样的语言流露出浓浓的温情,表达了对全世界和平的向往。当然,这句话在表现作者美好地憧憬的同时,对我们顺境中的孩子们又是一种激励,“分享春天”意味着要珍惜,而“珍惜春天”顾名思义应奋发图强。作为执教者,我读了这首诗以后内心很不平静,我想:虽然罪恶的子弹无法阻止,战争的局面我们也无力扭转,但我们可以把自己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通过课堂、通过文本、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让更多的人来呼唤和平,让战争远离明天的世界!二、 学情分析进入四年级的学段,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教师无需花费大力气进行生字词的教学,但个别生字的音、形教师仍应强调;在词语的理解方面,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理解词义的方法:拆字法(词素理解法)、找近反义词理解、查字典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等,但是还要加以巩固。所以,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词义,仍是本学期的一个训练重点,课上,我会遵循“扶放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交流的速度、正确度,及时给予指导,使学生懂得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方法。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重点词语的意思。也能够自行地开展小组学习,进行操练性的识记、探索性的提问。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朗读基础,能在“边读边品”的进程中,正确地理解语言,表现语言,传情达意。理解重点句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是正常的。教学中,我运用多种语言训练的方法,针对学生思维特点、言语能力,进行“敲击式”的强化练习,使学生理解句子的内涵,达到准确体悟文章主旨的目标。三、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及学生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一:学习诗歌,认识诗句中的生字“弋”、“茵”、“频”、“祈”,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等词语的意思。 “弋”的字形与“戈”相似,应该强调不加撇,另外读音为“”,决不能读成“”。“茵”、“频”要提醒学生注意前后鼻音。“祈”是第二声,不能读第三声,另外要注意不能将视字旁写成衣字旁。 “巡弋”、“不速之客”、“频频”应该先指导学生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词语本义。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我们可以在课文教学时,用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体会。“祈盼”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拆字法理解,另外,找近义词理解的方法也可行。 目标二: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本课体裁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诗歌独特的韵律,所以我们应该将朗读与品悟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另外诗歌讲究对幛,本诗结构非常工整,每一节第1、2行表现美好的情境,3、4行揭示战争破坏的后果,第5行是使用诗歌“反复”的手法,提出质问。四个小节采用相同的格式来写,告诉孩子们:战争是可怕的,是带有毁灭性的。诗句很有表现力,相信在朗读中孩子们能比较容易地把握住它的情感基调。目标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这究竟是为什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含义,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必须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借助不同的感悟和理解手段,读中体会,带着感受读”这种“品悟读”的方式是本课朗读训练的特点。课中理解两个重点句的环节都体现着这样一种朗读训练理念。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力图要让学生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他们对战争的控诉、抗议、愤慨与厌恶,以及对和平的深深期盼。四、 教学设计(一)搜集材料,直观感受。本诗的教学,我认为不宜逐词逐句讲解。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理解世界战争格局,所以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很重要。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近些年来有关战争的资料。其实在孩子们作课前准备的过程中,已经能够隐约揣摩出本课的教育教学目标,而在课堂中自信满满地介绍和交流,扩大了信息量,奠定了感悟的基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材料的基础上,我还组织学生收看有关的照片和录像片,让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的平民百姓、妇女儿童生活状况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为理解诗歌的意思作铺垫。(二)以读代讲,读中品悟。读是理解诗句的基本手段,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朗读指导,我注意将读、想、说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读、想想、说说、读读。如14节的教学,我采用了“两步走”的方法。抽取每节中的前两行组成一首小诗,为学生勾勒一幅宁静、安谧的画面,加上适当的想象,学生的朗读时犹如徜徉于真实的情境中。然后,突然展现真实的画面,学生心中产生极大的落差感,不能接受,这就为下面的学习激起的兴趣。(三)“打破沙锅问到底”,注重过程的敲击式教学方法。因为经常听到有人评价老师们课上的提问多而杂乱,罗嗦、费时,提议提问要尽量少一点。所以一段时间内,我经常将课堂中的提问缩减到几个。当一个大问题出现后,有个别学生能“一步到位”,但我感受到那只能肯定该学生个人的素质,缺乏过程得来的成果中,没有体现我教师的努力。绝大部分孩子成了听者,这样的教学成为个别学生与我之间上演的肥皂剧。其实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环境,知识面的广泛和狭隘,感悟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他们的理解深度和广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予每一个孩子发言的机会,充分挖掘发言中的有效成分。不到位的发言,老师敲击一下,给予其深入思考和表达训练机会。例如在本课学习“梦幻”、“频频”、“散落”三个词语的时候,我设计了层层深入地“敲”的环节:“频频”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说明什么?你因此有何感想?接着指导学生用感情朗读巩固自己的感悟成果。让每一个学生能借助词语、句子的理解,通过朗读体会,有一定质量地表达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心愿是我的本课教学的宗旨。 (四)阅读链接,拓展延伸。在本课教学结束时,组织学生诵读远离战争 拥抱和平,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诗句的理解,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课后反思刚刚从课堂中出来,脸上洋溢着兴奋,心里犹存紧张,“趁热打铁”写下我的感受吧。一、本课教学的成功点。这节课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品读结合、读议结合,因为它是深入语境地有效手段。我不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咬文嚼字。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我本身的情感也很到位,有节奏、有韵味的语言表达,表现得比较自信、放得开。总结起来,这堂课有如下亮点:1、教师语言设计的精心。诗歌语言真挚,感情丰富,描绘了大自然的景物,更是花大篇幅描写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让孩子们对战争进行强烈控诉以及和平的深情呼唤。为了更清晰到位地解读诗歌,本课中,我精心设计的一些过渡语、小结语、导语和总结语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导语的设计快速地为学生进入文本创设的情境中,敲击后小结语将学生好不容易积累的点滴感悟归纳起来,形成了共识,为步步深入作了铺垫。我的总结从学生无法触摸,又能够理解的一个高度,对课文主旨进行升华,起到了培养学生的善恶观、道德观目的。2、加强朗读,提高了学生朗读意识,培养了朗读习惯。我不断强调让学生认真读课文。在学生回答的评价中、在要求的下达中、我都强调问题是读出来的,答案也是读中品味出来的,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在学习14节时,我请大家默读课文14节,到文章的字里行间找一找,究竟是哪些句子让你产生了这样的心情,用浪线画出。在巡视时,为了鼓励孩子们仔细阅读,我说:“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画了一句,有的画了时两句,还有的画了三句、四句。”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暗示,答案不止一句,是哪些句子,认真读是关键,所以之后全班鸦雀无声,每张脸上都显现出专注的神情。二、课堂教学改进。 1、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只有35分钟,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最大程度地体现它的价值。这堂课后,我觉得我的教学语言占了相当多的时间。课前设计的不少语言是应对各种学生回答的,只是贮备工作,在课堂中我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作删减,造成“抢学生”的现象。事后我感到:将课堂这个舞台让出大部分给学生,才是最聪明的选择。让学生说痛快、想明白、读畅快,甚至想和老师PK一下,这样的课堂才有生气。 2、在课堂中飞扬学生的个性。在理解“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句话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回答:“这是一种自责。”这个回答与我心里的答案(质问那些挑起战争,给人们,特别是孩子们制造深重苦难的人。)有了明显的出入。我没有肯定他。课后想想,这个学生其实把作者看成是挑起战争国度的人了,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因为战争是少数人发起的,战争发起国中有一颗向往和平心的人也大有人在。在这样的前提下,课上他的理解也不偏颇。我对他的不认同真的不应该。这样一个小小的遗憾让我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个别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应该仔细思量一番,不能断然否定。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流程的顺畅,轻视学生的自主权。今天的课,让我对“怎样才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有了新的理解。“一帆风顺”的理想课堂只不过是一出华美的“教案剧”罢了。如何自如地驾御课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也是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可能通过今后教学生涯中的磨砺,我会有所启发。关于训练材料一、圈出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巡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科学小升初模拟测试题及答题卡
- 初中语文教师校本研修方案
- 杜美丝制造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考古探掘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空气压缩机验收流程及记录表范例模板
- 绩效管理优化路径分析报告
- 期刊订阅用户增长策略分析报告
- 运城护理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仓储物流合同协议模板范本
- 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流程标准化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
- 弹个车合同协议
- 护理职业礼仪与沟通技巧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十五五”期间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趋势及展望
- 肾小管酸中毒的药物治疗原则及用药时机
- 2025年《幼儿园区角活动》标准课件
- 2025年公路路面修复劳务承包合同
- SJG 55-2019 建筑起重机械防台风安全技术规程
-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 新能源充电桩合作协议书(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