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观(1).doc_第1页
新教育观(1).doc_第2页
新教育观(1).doc_第3页
新教育观(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理解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新体理论观 -浠水县团陂高中 张勤从教20多年,我们眼中的教育,历经了几十年的变革。“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提出,让我们重新寻找到了一条教育、家庭、社会三点一线的新体教育理论观。湖北教育厅陈安丽厅长指出:“比教学,访万家”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搭建教育和社会沟通的桥梁。陈安丽厅长从时代和理论的高度给我们的教育赋予了新的理论观。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就是局限在学校这个狭窄的圈子里,老师们虔心虔意的研读教材,揣摩高考考纲,领导学生们跨越一座座的书山题海,走进高考。可是经过几十年的教育实验证明,这种教育毫无生机,不断地给我们带来现实的遗憾和困惑: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孩子的教育只是学校的?我们的教育到底该何去何从?陈安丽厅长在省教育厅召开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座谈会上说:“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课内比教学旨在打破平衡,引入竞争,促进专业成长,课外访万家旨在走向社会,开门办学,提高师德素养。”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行教育存在的弊端,教育不仅仅只是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的责任,教育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教育应该是全民参与的重大社会课题。作为直接传导和推行教育事业的学校和教师,我们首先就要解放我们自己的落后教育观。教育的手段、方式、落实、效果已经冲击到了我们的教育体制,光有学校的课堂教育是不能足够培养好我们的孩子,社会的变更把我们推到了教育的风口浪尖:开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完美的教育呢?其实我们早该有义务让这种教育的这种社会责任感传遍全社会,让社会去感知:参与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下一代的需要,是我们的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课外访万家”的理论正是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校教育扎根于家长、家庭,从而有力地把教育推向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新体教育理论体系。我在湖北浠水县一所农村普高-团陂高中从教,学校位处浠水北部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片区人文素养、教育氛围滞后,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者对教育认识肤浅,他们认为,现阶段,教育程度对一般的外出打工谋职者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于是他们把自己的子女遗弃在乡下,扔给老爸老妈们代教,这便使得我们的教育出现了脱节和艰难。正是这种缺失教育修养的家长,无时不刻地危及着下一代的教育成长,我们的教育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苦苦挣扎着。“访万家”理论就是要求教育者要把教育问题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引起全社会共同的关注。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揭示出宇宙的神奇、世界的奥秘、科学的力量、人类的进化和和平,可这只能是教育的一个部分,教育的公众化、教育的严肃性、教育的认知度应该成为我们全社会永恒探索的主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养成了常去学生家中走走的习惯。每次踏上家访的征途,我心里都会有一种自娱自乐的感想,走出学校这个书香味十足的窗口,看看别样忙碌的乡村,看看五颜六色的自然,自有一些心旷神怡的陶醉。一次,我走访到一名学校准备要劝其退学的调皮学生家中,学生父母都在深圳打工,家里只有一位年迈70多岁的老爷爷,老人看见老师到家,高兴得忙里忙外,端茶送水,热情得像是迎接亲人似的。老人从家里拿出学生在小学、初中时得的很多奖状奖品给我看,径直夸奖学校老师们的教育好,他说,孩子在家很不听话,在学校却有很大的进步,这全是老师教育的功劳,他还希望老师们能帮助孩子改掉在家不听话的坏毛病,他说孩子只听老师的话。听完老人的话后,我心里久久难以平静,我再怎么也不忍心开口向老人说出学校要劝其孩子退学的决定。离开老人时,老人那一双期待的眼神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回到学校,我找到这个学生,细心地跟他交流沟通,几乎每天都找他聊一次天,慢慢地,这个学生真的听了我的话,一改他身上的那些坏习惯,变成了一名优秀的学生。当我再次走进那位老人的家里时,老人拉着我的手,感激得留下了眼泪。我想,这可能就是课堂外面教育力量的神奇,这是用书本知识永远也开化不了的学校、家庭教育结合的效应。教育的内涵是教育学生,“课外访万家”理论辐射出了教育的延伸意义。“访万家”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更能从家庭教育角度去感知开发学生的另类教育,要不是那次家访,学校不就无情地葬送了那个孩子的教育了吗?所以我认为:教育应该不再是学校教师个体的独秀,而应是学校、家庭、社会舞台的大融合,在教育中接受教育是我们全社会教育观念更新的关键。“访万家”活动让教师的师德得到了升华,教师有机会能够透过家庭社会对学生进行不同方位的了解,学生的学校教育也在 “访万家”中得到了家庭教育的有力补充。这种学校、家庭教育的结果必然会推动社会教育的繁荣发展,我想,这样的教育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体系教育。在经济飞速发展和知识爆炸的今天,教育的走向问题更显得日益尖锐。湖北省教育厅率先提出的“课外访万家”的指导思想应该成为现今教育的导向,把教育实行“学校、家庭、社会”全民化是教育的重大决策。我们的教育理念,要从学校教育跳出去,呼吁全社会的力量,用重视、参与、关爱的教育理念去诠释教育意义的新篇章,“课外访万家”理论无疑就是一种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化的新体教育观。学校是直接承载学生学习任务的场所,我们除了要完成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课本知识学习外,我们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灵教育,让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多使学生感受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存在,在父母家长的亲情和全社会的关心爱护下快乐成长,这样的教育才会教导我们的孩子如何如何感恩父母,如何回报社会,如何走向社会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才。如何更有效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