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初三语文《乡愁》教案.doc_第1页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初三语文《乡愁》教案.doc_第2页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初三语文《乡愁》教案.doc_第3页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初三语文《乡愁》教案.doc_第4页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初三语文《乡愁》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2、课时:13、课前准备:1)诵读全诗,感悟诗人的情感。2)学生课前上网查找图片资料二、教学课题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2、体会诗中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3、体会本诗在构思上的特点和结构美、音乐美。4、背诵本诗。5、通过本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确台湾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教材分析乡愁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乡愁诗两首之一。第四单元的课文,都是新诗。五四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诗应运而生,并得到蓬勃发展。产生一百多年以来,一代代诗人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本首乡愁就是其中之一。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乡愁的构思特点。(四个时段,四个意象。)教学难点:一咏三叹,同一结构形式,反复陈说分离之苦,不仅富有音乐美,而且更有利于突出主题。教学准备:1、教师搜索图片或视频,有关文字资料。2、学生课前上网查找图片资料四、教学方法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再初步结合我校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实验,给学生提供另外几首有关乡愁的诗作,拓展思路。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育读法,适当辅以讲授法,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导入:同学们,乡愁是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乡愁的诗句。学生回答: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回答: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学生回答:王湾的“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学生回答:杜甫的“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2、引入: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二、检查预习1、请大家打开课本,先来了解作者。书上的介绍非常简单,哪位同学能介绍得更详细些?【百度图片】余光中/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3%E0%B9%E2%D6%D0&in=31525&cl=2&lm=-1&pn=33&rn=1&diln=2000&fr=&fmq=&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学生回答:余光中,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1958年赴美进修,1959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197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学生回答:余光中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学生回答:余光中诗作的特点是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构思奇巧,意象新奇。2、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诗。同学们,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三、朗读吟诵1、 先范读,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百度搜索】乡愁范读32/CmsFile/2008/11/04/bfea48a3-1c20-412c-bbf7-0c1021bb82a7/2005610102154844.mp32、听朗读,谁说说这首诗的语调、语速、节奏? 学生回答:这首诗语调深沉,语速舒缓。学生回答:诗歌的节奏按照课后习题三的示例,以此类推,就可以划出来。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4、一名学生朗读后,学生点评。5、指导诗的节奏和重音。“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百度搜索】“思乡曲”, /files/0/5/a6/2033.mp36、接着同学们采取男女生交叉朗读,同桌之间交叉朗读的方式。7、音画欣赏【百度搜索】乡愁flash/shipin/UploadFiless/flash/乡愁.swf四、研读感悟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首诗既然采用了叙事的形式,叙述了什么事?生:诗人从小到大的经历。2、诗言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学生回答:思乡之情,因为“乡愁”一词贯穿全诗。学生回答:对家乡的思念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可以看出诗人渴望和祖国团圆。3、同学们学习诗歌的方法很巧妙,“诗以一字为工”,光靠读是不够的,还要仔细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挖掘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我们进入第二乐章,这就是琢磨品味,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同学们分组讨论:诗歌当中有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4、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讨论的结果。学生回答:“小小的”、“窄窄的”这两个形容词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学生回答:“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组意象是乡愁这一抽象情绪的具体对应物,具体生动。学生回答:“小时候而现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诗,既写出了诗人的经历,又体现出了诗人情感的步步增强。学生回答:“这头”、“那头”,这两个表示方位的词语,用空间上的隔离来表示诗人产生的乡愁。5、美丽的语言,忧伤的乡愁,通过对局部语言的品味,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精练含蓄、富有感染力,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让我们大家从整体上再去发现、总结诗歌的新奇美。学生回答:这首诗意象独特,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邮票”等前三个意象是铺垫,末节抒发了爱国主义深情。学生回答:诗歌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来组构全篇,层层深入,及至最后,集中抒发了诗人思念大陆的强烈感情,构思精巧。学生回答:全诗都采用“乡愁是”的句式,既写出了乡愁,又分清了层次脉络。五、拓展提升1、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丽的恋歌,我们在感受诗人这种真挚的情感之余,何不来尝试一下,模仿“乡愁是”这一句式来写一写乡愁?学生仿写: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学生仿写: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的童话。学生仿写:乡愁是远行时母亲久久的伫望。学生仿写:乡愁是故乡的天空中放飞的风筝。2、同学们,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让我们期盼大陆和台湾的统一早日来到。3、阅读欣赏【百度视频】乡愁朗诵/v/b/44823544-31185765.html4、集体背诵附板书设计:乡 愁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个人思乡之情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 推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进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 普遍的家国之情托物寄情 六、教学反思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对于这首诗歌的学习,我既没有要求学生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也没有概括诗歌每节的内容,而是按照“朗读品味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发现诗歌的新奇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的层次。针对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能力较差的现状,结合诗歌的特点,在课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是读出感情、节奏、重音,注意语速、语调等。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情感。在这里,有感情地朗读始终是放在首位的。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地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在这一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的精神,既有个人的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