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1页
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2页
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3页
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 心 育 之 树 常 青 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的含义也趋于全面化、完整化。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的成立宪章中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这就表明,真正的健康不仅意味着有健全的体魄,还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清楚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从现状来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严峻。调查表明,我国部分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说谎、自私任性、耐挫力差等等。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一、注重提升自身素养现代生活日益紧张、繁忙,面对升学的激烈竞争,以及社会各方面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自然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学校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教师只有掌握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我曾看到这样一个事例:一位平时表现不错、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让他戴上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二、善于发现心理问题我们知道心理问题隐藏在心里,表现在学生的行为当中。有些心理问题表现得比较明显,比如关于中学生早恋的问题,就比较容易发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往往会因为相互欣赏而频繁接触,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但有些心理问题隐藏得比较深,例如我班的一个同学,在校性格温和,但在家和父亲冲突得比较厉害,已经严重到了不能听父亲说话的程度,经常与其父吵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要求学生在家进行学习呢?如果不处理好这些问题,学习受影响暂且不说,他的心灵也会发生扭曲,进而会影响到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者,有些小事引发的心理问题也不易发现,因为对正常人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什么事,而在一个情绪极端化的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却是诱发危险的因素。为了更及时更全面的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该坚持坐班制,既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从而进一步走进学生的心灵。其次是在班里安排了一些信息员,使班里学生的一些校内外情况都能畅通无阻的传达到教师那里。第三是勤做家访工作。家访是了解学生,家校联系的最好方法,既能有效发现学生心理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便于老师和家长联络感情,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共同教育,我们学校每学期都安排一次集中家访,并鼓励教师周末走进学生家庭,这些方法都使我们很好的获得了学生的信息,为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三、营造和谐学习环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可以说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生活习惯的养成,都在老师所营造的氛围内完成。所以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应注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重视从学习环境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如在教室一角放置几盆盆景,使学生舒心怡神。在班级布置上采用色彩与内容相结合的方法,写上诸如“这也是我的家”一类的标语,让学生一踏进教室,就有一种温馨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教”与“学”的两个角度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在班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还可提倡班内的同学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学生不仅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心理上也能健康的成长。著名的心理学家陈琦、刘儒德合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讲到:教师作为儿童进入学校中最主要的指导者,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校学习环境,这是帮助学生学习以及面对情感或人际问题的最好资源。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具有民主思想和作风,引导、激发、组织学生,促使师生成为学习探究、发现的伙伴,从而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了这个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才能感觉到学校的温暖可爱,才能有种幸福感、安全感、自尊感。 四、针对不同情况辅导在学校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群体更值得关注,例如家庭条件差、父母离异、单亲家庭、以及那些性格怯懦、寡言少语的学生等等。这些少年儿童因生活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件,而容易遭到教师或学生的歧视,受到心理伤害的可能性也要比一般学生大得多。对这类学生群体,我们必须从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找到自己的自信,防止他们在隐性伤害中过早对社会和自己丧失希望,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例如在我们农村中学,最普遍的就是留守孩子这样的一个群体,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这些孩子与家长沟通不多,致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天天加大,再加上爷爷奶奶在生活上对孩子娇纵溺爱,在短暂的相聚中,父母如果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学生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极易误入歧途。这类学生骨子里是极度自卑而表现出来的却是极强的孤傲,很难开启心灵的那扇窗。对于这样的学生,促膝谈心不失为一条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但是这种方法疗效慢,疗程长,所以要求从教者要有足够的耐心,要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果是自尊心极强的孩子,谈话时要尽量单独进行,语言要迂回,婉转,切不可操之过急,引起学生的反感,否则只能事与愿违。如果是性格内向,不爱言语的学生,就要先想办法让他与你交流,可以找几个与他要好的学生,采取群聊的方式,起初的话题要轻松,要让他感兴趣,以此来激发他表达的欲望,再找准时机切换主题。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作为教育者的立场要明确、坚定。无论对哪位学生,无论他犯了多大的错误,切不可目带轻蔑,语含讽刺,要从内心深处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摸清症结之所在,以便对症下药,期许药到病除的那一天。否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结果只能换来学生的谎言,沉默或更强烈的抵触情绪。总之,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中国的未来正充满希望地注视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