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论证的“六宜”和“六不宜”.doc_第1页
事例论证的“六宜”和“六不宜”.doc_第2页
事例论证的“六宜”和“六不宜”.doc_第3页
事例论证的“六宜”和“六不宜”.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例论证的“六宜”和“六不宜” 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在运用事例作为论据时,不懂得议论文叙述例证,不同于记叙文叙述故事,导致事例论证运用出现了不少问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学会运用事例论证,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六宜”和“六不宜”,只要指导学生能做到这些,议论文就可以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据有力丰富。一、事例宜切合题旨不宜若即若离。 写议论文选择事例论据时,要注意所选事例的意义一定要切合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不能若即若离,甚至互不相干。通过“照应”和“点破”的方法,克服事例论述时游离中心的现象。例如同样是写鲁迅的例子,就可以用照应点破的方式用于不同的话题的写作中。如2006年上海卷优秀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鲁迅先生,我能握握你的手吗?我动容了。回望身后,一片蝇营狗苟;冷眼红尘,皆是求名逐利。当现代的肤浅和喧嚣成为生活的主旋律时,谁还会去关注肤浅和喧嚣的背后?我该怎么办?先生,我想握住你的手,给我一个解释,好吗?我真想握住你的手啊!握住了它就握住了永恒。身体是速朽的,于是追求永恒就成了许多人的梦想。但永恒和权势无关,和财富无关,和生命的长短无关,和欺诈无关。一切的假丑恶在时间面前,都露出原形。假饰越多,反差越大。永恒只和爱有关。先生的爱是不要一切装饰一切铺垫的烈火之爱,如奔火而去的飞蛾爱就要爱得痛入骨髓,甚至粉身碎骨。在毁灭中却又得到永生。历史证明判断永恒的权利属于人民。当大家都沉默的时候,你选择了用笔说话;当大家都用笔说话的时候,你却选择了沉默。无论你说话还是沉默,都为了人民。心中有了人民的人,人民也将永远记住他。因此人民会庄严地宣告说鲁迅先生是不死的,他是我们的民族魂。而2006年辽宁考生优秀作文肩膀中却这样写:鲁迅先生停留过,他用铁一样的笔杆批判着,弃医从文的选择是因为他在忧愁,他的肩上有着自古至今的愁!“人吃人”的社会是他批判的;“救救孩子”的呼吁是他发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留给后人的思索。因为他无所畏惧,所以他会承担这无尽的愁,给世界一个解释!当然,鲁迅的事例还可以写更多的话题,如坚强、勇敢、求知欲强、爱国、嫉恶如仇、思想和艺术创造力惊人等,只要在写作时能运用照应点破的方式,让事例和作文主旨完全吻合,就可以抓住不同的话题再写鲁迅。二、事例宜高度概括不宜细致描写。议论文事例不同于记叙文事例,记叙事例语言一定要精练概括,不宜细致描写,铺陈拖沓。要把握议论文的主体应该是议论,千万不可以因为过多的记叙“喧宾夺主”。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在高考中,不少优秀议论文也体现了这一原则,例如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找回失落的家园:古往今来,凡成大事业者必有其美好的精神家园,将人性引向那条光辉的道路。莎士比亚的剧本和诗歌中对人性的礼赞;布克哈特对文艺复兴时人们的自尊自信和人格理想富有诗意的描述;拜伦、普希金、莱蒙托夫对自由理想的追求;歌德、惠特曼对人内在创造力的展现和赞颂;康伯内拉、布朗基、杰斐逊对改造人的内心的伟大热情;托尔斯泰、泰戈尔浩荡无边的人性之爱种种追求引导人们走向精神家园,回归善良、和谐的自我,在这个地理死角和社会死角,只有精神家园才是永恒的平等,永恒的和谐。该考生运用短例排比的方式记叙事例,材料丰富,增强了语势,使语言更有文采;也增强了论证效果,符合考试大纲中要求,使作文内容充实丰富。举例充分,视野开阔,气势强烈,从而论证有力。在运用短例排比时要注意:选择事例要典型,否则容易堆砌事例;叙例时也有很强的技巧性,叙例要简明扼要;选择结构形式和句式时,要尽量做到段与段、句与句的结构相似,这样才有排比的意味。三、事例宜多方组合不宜同类罗列。写议论文时,如果连用多个事例论证,不可只是详细地列举,更不可以只写同一类事例。详细地列举,会显得堆砌事例,卖弄才学;只写同一类事例,难免显得单薄,缺乏说服力。最好详略并举,最好从不同角度、不同时空的举例。对于大家熟悉的事例不妨略举,大家陌生的事例不妨详举,能使事例更典型,增强文章的论证效果。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组合:(1)正反事例结合。既从正面举例,又从反面举例,正反对比,鲜明有力。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让理智战胜情感一文:古之贤君,用人唯贤,不以感情上的亲疏来选拔人才,终成大志。刘备三顾草庐,曹操赤足迎士。他们都是用理发的眼光去看待人,对待事物,因而获得正确的认知。古之庸人,用人唯亲,常以感情上的亲疏来用人,结果,为君者令国家倾颓,为学者孤陋寡闻,为民者愚钝无知。在这里,作者将“古之贤君”和“古之庸人”进行对比,从“情感的亲疏远近,常常干预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谈到了“要用理智战胜情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2)古今中外结合。列举事例时,要将不同时空事例进行组合,因跨度大、概括性强,能增强论证的力度。如2006年山西卷优秀作文追梦无悔中这样写: 不要安于现在的自我,要去追求心中的梦想!鲁迅不安于救治国民的身体疾患,弃医从文,从而铸就了伟大的民族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诗坛上颇负盛名,但他从不满足,从不松懈,经常深入民间把自己的新诗念给村妇老农们听,问他们听懂听不懂,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加以修改。所以他的诗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古今事例结合)。又如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品读人生: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爱迪生品读那一千多次失败,最终成功地发明电灯;越王勾践品读丧国的失败与苦涩,卧薪尝胆,一举灭吴,一雪前辱;兰斯阿姆斯特朗品读癌症的痛苦,却变得更加坚强,不仅战胜了病魔更回到了深爱的自行车赛场。失败与痛苦是一种磨砺,一种考验,让真金在火炼中焕发光彩,让凤凰在浴火中涅盘。品读失败与痛苦,不仅是品读失败的教训,更是一种敢于面对的勇气。品读失败与痛苦,是一种面对是一种感悟。(中外事例结合)(3)各行各业结合。列举事例时还要注意事例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让事例更具有典型性。如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亮剑为了证明“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敢于亮剑。全文紧扣这一点,列举并赞扬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洪战辉、李清照古今中外具有这种精神的代表人物。这样可以看出作者功夫较深,知识面广,文章的说服力强。四、事例宜真实可靠不宜虚假编造。议论文中使用的事例,不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都必须是真实的事例,不能虚构,不能编造,也不能含糊其词。如牵涉到数字,还必须准确。如果事例不真实甚至有错误,论据就丧失了说服力,所论证的道理就不令人信服。如:“欧洲有位化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一种新物质,可是他没有把这种新物质提炼出来,就放弃了这个实验。后来另一位化学家也做了这样的实验,由于他坚持不懈,另一种新元素终于被他发现了。” 文章中提到的两位化学家,没有写出他们的姓名,做什么实验,发现一种什么新物质,含糊不清,因此降低了论据的说服力,这样的论据就不符合要求。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议论文中写错了人名、时间、地名等,如有些学生常常把中国古代人物所处的朝代写错,把爱迪生与爱因斯坦混为一谈,还有的学生把事件写错,这些错误都会影响作文的论证效果。如有学生写“托尔斯泰为写战争与和平深入采访,光笔记就写了50万字,最后终于用6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就与事实不符。其实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一共用了7年时间。论据的错误,使作文失去可信度,同样就没有说服力了。针对以上问题,要求学生在平时阅读时,对特别关键的时间、地点、人名、事件作好笔记,以便牢牢记在脑子里,千万不可凭大概的印象运用例子。五、事例宜叙议结合不宜简单罗列。 议论文写作要求摆事实,即言之有据,还要讲道理,即言之成理,这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讲道理才是议论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叙述事例时要注意与深入议论相互结合,才能突出文章的主旨,增强说服力。初学写作议论文时,经常会出现只记叙缺少分析、以事例代替论证的现象,文章就会缺乏思想和深度。要让学生学会分析事例,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议论文标准段落的结构,即观点句,阐释句(可以没有),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观点句),如2006 年广东优秀作文用奉献雕琢心中的天使“洪战辉是一位天使(观点句)。他自强不息,用一个小男孩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社会道德标准,扛起了原本属于他和不属于他的责任。他把他那颗天使的爱心奉献给了与自己无亲无故的小女孩(材料句)。他的事迹温暖了全社会,打湿了人们的眼眶,换来了感动的泪珠。当别人,当社会向他伸出援手时,他只是用淡淡的微笑婉拒了(分析句)。洪战辉在用责任和奉献雕琢心中的天使的同时,将自己也雕琢成一个感动中国、感动人间的天使(结论句)。”学生只要把握了标准段的结构,再写起来就容易了。一般来说,学习议论事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说理法。即事实摆出来以后,还要讲道理,因为论据与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只有间接的联系,只有把论据所蕴涵的意义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系,才能直接证明论点。如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问灵魂:我又想到了米勒,这个毕生以农民身份抵挡巴黎精致画室艺术的画家,对于上游社会,他始终有一种宁静的藐视,当人们向他啧啧描述王子命名仪式的场面时,他感叹到:“可怜的小王子!”他只是那样固执地画他笔下的农民,在铜黄色所铺设的宁静安详底下,我突然读懂了他的灵魂:那是一种精神的亢奋和难言的内心的悸动。对于米勒来说,任何财富都阻挡不了他对完美的追求寻,他只是勇敢地追寻灵魂的高洁,决不肯在自己的土地上让出哪怕是木鞋大小的地方。(2)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分析推理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因果分析法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有“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如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3)假设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就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假设分析法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有“ 如果那么、假如怎能、倘使就、假若就”等。如2004年高考安徽考生优秀作文自信,但不能盲目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4)意义分析法。意义分析法就是叙述事实论据后,通过提示论据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危害,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从而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由小见大、见微知著。常用的典型句式有“从中,发现,感受到”等,如高考优秀作文人生的“出”与“入”: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六、事例宜新颖别致不宜陈旧俗套。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次数多了,就没有人愿意听了。作文也是如此,古人说“文章最忌随人后”。选用事实论据要力求新颖,道他人之所未道;必须力求精警,启人智慧,发人深思。如果所举事例尽人皆知,又不善于从中发掘新意,纵然例证与论点十分吻合,写出来的文章至多只能是平平常常。现在学生写议论文,总是拿老例子来凑,像张海迪、陈景润、李时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