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重和失重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超重与失重是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最后一节的内容,本节的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超重和失重,理解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与实质。该节教材是学生学完牛顿运动定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表现其一:超重和失重产生原因的分析,要用到牛顿第二、第三定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定律的内容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二,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物理的生活化。同时,超重和失重现象与航天技术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我国前沿科学,意在激发学生情感价值。充分体现了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STS思想的重要例子.2、教材的特点(1)实验观察与理论探究相结合。 (2)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3、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教学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4、学情分析:超重、失重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超、失重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我觉得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超重(或失重)就是物体重量的增加(或减少);其次学生往往认为向上运动时就超重,向下运动时就失重,没有真正理解产生超重与失重的原因。再次学生有牛顿定律的学习基础,但没能与之形成知识的迁移。5、重点 难点超重、失重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往往能感受到,但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的特点,也不明确这就是超重、失重现象。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是机械化地记住超重、失重的现象,而是真正理解超重、失重的条件与本质所在,是本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具体来说:重点:什么是超重、失重及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实质。难点:(1)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质;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例分析。二、教法与学法教法: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突破本节重难点,我在本节课教学中首先运用了实验演示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我们的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我利用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进行讲授法,对我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在讲授的过程中,我也会注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结构,让学生体会到超重、失重只是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而已。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三、教学过程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情景问题探究结论”的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来展开。纸带(一) 导入新课 趣味实验 激发悬念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和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一上课就在学生面前展示演示实验1:在纸带中间部位剪个小缺口,纸带的一端牵挂一重物,重物另一端用手托住,提起重物向上匀速运动,这时纸带没有断;然后向下匀速运动,纸带依然没有断;提着重物向下加速运动,突然停住,纸带断裂!提问:纸带为什么会断,到底在什么时候断?通过演示,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我再给学生演示实验2:取一装有水的可乐瓶,在底面打一小孔,水从孔中喷出。现让可乐瓶竖直向上抛,问:此时,水还会不会再从小孔中喷出?做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测。这个演示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思维冲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司空见惯的事,可是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有趣的秘密。这节课我们来揭示这些现象的秘密引出主题:超重与失重。呈现学习目标: (1)什么是超重(失重)现象?(2)什么样运动情况下会出现超重(失重)现象?(3)为什么会出现超重(失重)现象?(二)新课教学1、小组实验体验什么是超重(失重)现象?(也可以用台秤的实验,要先说明“视重”的概念,让学生下蹲,站起等)要求学生用弹簧称挂一个重物,使他们一起向上运动,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弹簧示数的变化。可以让学生尝试描述其中的变化。最后归纳出:弹簧和重物一起向上启动过程,观察到弹簧的示数大于重物的重力,在停止的过程中,观察到弹簧的示数小于重物的重力。在这里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最后得出超重与失重的概念:这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2、实验验证感知什么样运动情况下会出现超重(失重)现象?得出超重与失重的概念后,提出问题:你们在什么样运动情况下观察到超重与失重现象?(1)回味现象,进行猜想让学生回忆上面实验现象,大胆猜想,发生超重与失重现象可能哪些运动量有关?(学生可能会提出:速度的方向,速度的大小,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大小,位移大小方向等)(2)组内讨论验证发动学生以小组形式针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讨论主题:用你们的实验方式观察,在什么样运动情况下出现超重与失重现象?此时物体运动状态到底如何?并要求学生思考下列问题:物体的超重和失重是取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吗?。水平方向存在加速或减速运动会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吗?如何验证? 。分析实验情况,得到实验结论是 。(3)组间交流评价请小组代表(甲)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请另一组代表(乙)对代表(甲)的提出问题,做出评价或提出自己的认识。 通过学生自主讨论与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教师引导整合在众多的交流问题中,抓住主要问题,在什么样运动情况下出现超重与失重现象?进行引导。最后,我将利用演示电梯上下楼过程的flash动画。再现了出现超重与失重的具体过陈程,进一步深化了同学们的认识,并完成板书。板书如下(副板书1):svaa失重 减速上升超重 加速上升svaa失重 加速下降超重 减速下降(5)师生达成共识: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仅由竖直方向加速度决定,与物体速度方向无关。(此环节教学焦点是从运动特征上,深入观察实验与讨论分析,通过组内合作,组间交流评价,老师整合来突破教学重难点。上环节学生对超重与失重的“心灵”上“感受”,此时带来 “量”上的“感知”。当然下一环节应该给学生以“本质”上的“感悟”。)3理论探究感悟为什么会出现超重和失重现象?(1)组织探究针对分组实验,组织小组继续自主探究“物体产生超重与失重的本质”,在这里,我引导学生用牛顿运动定律的分析方法来分析问题,指导学生把探究结果写在草稿纸上。投影学生的探究结果,请小组代表上台讲解,针对学生的讲解,我将规范学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假定运动(向上或向下、加速或减速)选取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F=ma列出方程得出支持力的表达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对压力的变化判断。在小组代表讲解基础上,补充上环节的副板书。具体如下:svaa失重 减速上升超重 加速上升svaa失重 加速下降超重 减速下降GNNN=G-maGNN=G-maNGNN=G+maNGNN=G+maN(2)得出结果: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的原因是在竖直方向上存在加速度,本质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小变化,物体的重力始终没有变化。(此环节通过学生自主理论探究,既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有亲身的感悟,也对超重和失重有了从现象到本质成功体验,也突破了难点。)(3)知识迁移完全超重现象讨论:物体在失重的情况下,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出概念:如果一个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称为完全失重现象。4知识应用分析课前的演示实验小组讨论并尝试让学生发言,解释引入课题中的演示1和演示2。(次环节通过小组讨论解释引入的实验现象,使学生既应用了知识,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感。)5课外拓展观看录像“杨利伟在太空” 小组交流、讨论、举例“杨利伟在太空”(,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科学的联系,感受科技离我们并不遥远,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配图片录像):升空时杨利伟为何要采取躺着的姿势?杨利伟说:“当飞船升空时,感到有载荷,就是感到胸部有压力,平时训练时这种压力可达到8个G。”杨利伟又说:“在箭船分离时,感到身体突然被抛了一下,就飘起来,船里的尘埃也飘起来了”问:杨利伟说的这些话,同学们能理解吗?(此环节,学生可能会举出,过山车下滑、跳楼机或蹦极运动的惊险与刺激,身体的轻飘的感觉,被甩的感觉等等,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并正确引导,指出问题的实质,讨论交流事例,使问题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6自我评价小结课堂小结:让学生以“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为话题进行评价性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的文化差异和多元性
- 创意与艺术教学展示课件
- 甲功五项检查原理
- 田间单对角线取样法课件
- 中职护理教学课件模板
- 新解读《GB-T 36797-2018装修防开裂用环氧树脂接缝胶》
- 用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通讯
- 新解读《GB-T 35030 - 2018烟花发射高度、发射偏斜角、辐射半径测定方法》
- 生鲜超市基本知识培训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护理查房
- 电梯安全培训课件内容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 应聘副研究员汇报
- 2025年中考历史(河南卷)真题评析
- 2025年登高证考试试题(附答案)
- 手术室时间管理课件
- 2025版线上直播场推广服务合同模板
- 高一上学期数学学法指导课件2024.9.14
- GB/T 45845.1-2025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整合运营框架第1部分:全生命周期业务协同管理指南
- 2025至2030ABF(Ajinomoto积膜)基质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
- 呼吸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