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第一条为了巩固行政区域界线勘定成果,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行政区域界线附近地区稳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行政区域界线,是指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行政区域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行使行政区域管辖权的分界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严格执行行政区域界线批准文件和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各项规定,维护行政区域界线的严肃性、稳定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变更行政区域界线。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第四条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后,应当以通告和行政区域界线详图予以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行政区域界线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公布,由毗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共同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行政区域界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由毗邻的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共同管理。第五条行政区域界线的实地位置,以界桩以及作为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的河流、沟渠、道路等线状地物和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中明确规定作为指示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的其他标志物标定。第六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或者损坏界桩。非法移动界桩的,其行为无效。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规定,对界桩进行分工管理。对损坏的界桩,由分工管理该界桩的一方在毗邻方在场的情况下修复。因建设、开发等原因需要移动或者增设界桩的,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协商一致,共同测绘,增补档案资料,并报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第七条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改变作为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的河流、沟渠、道路等线状地物;因自然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改变的,应当保持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划定的界线位置不变,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中另有约定的除外。第八条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中明确规定作为指示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的其他标志物,应当维持原貌。因自然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使标志物发生变化的,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组织修测,确定新的标志物,并报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第九条依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经批准变更行政区域界线的,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勘界测绘技术规范进行测绘,埋设界桩,签定协议书,并将协议书报批准变更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机关备案。第十条生产、建设用地需要横跨行政区域界线的,应当事先征得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同意、分别办理审批手续,并报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第十一条行政区域界线勘定确认属于某一行政区域但不与该行政区域相连的地域或者由一方使用管理但位于毗邻行政区域内的地域,其使用管理按照各有关人民政府签订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有关规定或者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的决定执行。第十二条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制度,每! 年联合检查一次。遇有影响行政区域界线实地走向的自然灾害、河流改道、道路变化等特殊情况,由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共同对行政区域界线的特定地段随时安排联合检查。联合检查的结果,由参加检查的各地方人民政府共同报送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第十三条勘定行政区域界线以及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中形成的协议书、工作图、界线标志记录、备案材料、批准文件以及其他与勘界记录有关的材料,应当按照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立卷归档,妥善保管。第十四条行政区域界线详图是反映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标准画法的国家专题地图。任何涉及行政区域界线的地图,其行政区域界线画法一律以行政区域界线详图为标准绘制。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编制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第十五条因对行政区域界线实地位置认定不一致引发的争议,由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依照该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有关规定处理。第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不同情节,依法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关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不履行行政区域界线批准文件和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规定的义务,或者不执行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的决定的;(二)不依法公布批准的行政区域界线的;(三)擅自移动、改变行政区域界线标志,或者命令、指使他人擅自移动、改变行政区域界线标志,或者发现他人擅自移动、改变行政区域界线标志不予制止的;(四)毗邻方未在场时,擅自维修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的。第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应当支付修复标志物的费用,并由所在地负责管理该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并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第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擅自编制行政区域界线详图,或者绘制的地图的行政区域界线的画法与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的画法不一致的,由有关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编制的行政区域界线详图和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十九条乡、民族乡、镇行政区域界线的管理,参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条本条例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就国务院颁布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有关问题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答本报记者问 本报讯 5月7日,朱鎔基总理签署了第35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颁布行政区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从2002年7月1日起实施。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问:为什么要制定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答:制定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是巩固勘界成果、真正实现依法治界的客观要求,条例把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使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1996年以前,我国各级人民政府主要是依据习惯线确定行政管辖权的地域范围。因行政区域界线不清引发的争议,严重影响界线附近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632号),对勘定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作了部署。截至2001年底,全国62300多公里的省界和41.6万多公里的县界已经划定。制定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行政法规,明确已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的法律地位和行政区域界线的管理制度,就是为了巩固勘界工作取得的成果,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行政区域界线附近地区的稳症,促进边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问:制定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把行政区域界线的各项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为此,条例明确了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批准的行政区域界线的法律地位;二是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维护行政区域界线的责任;三是明确行政区域界线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四是明确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制度,包括行政区域界线标志及其档案管理、两线分离的管理、争议的处理和法律责任等。我相信,条例的出台,对指导今后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问:地方各线人民政府维护行政区域界线的责任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巩固勘界成果,维护法定行政区域界线的严肃性、稳定性,关键是地方人民政府真正负起责任。条例规定,地方各级入民政府,必须严格执行行政区域界线批准文件和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各项规定,维护行政区域界线的严肃性、稳定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变更行政区域界线。为了确保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严格遵守和执行这一规定,条例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中不履行行政区域界线批准文件和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规定的义务的,或者不执行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的决定的,不依法公布批准的行政区域界线的,擅自移动、改变行政区域界线标志,或者命令、指使他人擅自移动、改变行政区域界线标志,或者发现他人擅自移动、改变行政区域界线标志不予制止的,毗邻方未在场时,擅自维修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的,根据不同情节,依法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关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问:条例对行政区域界线标志及其档案管理有什么具体要?答:行政区域界线标志及其档案是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基本依据,必须加强管理。条例规定:(一)界桩由毗邻的各方人民政府按照勘界协议书的规定分工管理;因建设、开发等原因需要移动或者增设界桩的,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协商一致,共同测绘,增补档案资料,并报该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二)以河流、沟渠、道路作为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的线状地物,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改变;因自然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改变的,应当保持协议书划定的界线位置不变,协议书另有约定的除外。(三)指示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的其他标志物,应当维持原貌;因自然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使标志物发生变化的,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组织修测,确定新的标志物,并报该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此外,条例规定,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联合检查制度。并规定,对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应当支付修复标志物的费用,并由民政部门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并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关于行政区域界线档案管理,条例规定,勘定行政区域界线以及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中形成的协议书、工作图、界线标志记录、备案材料、批准文件以及其他与勘界记录有关的材料,应当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立卷归档,妥善保管。问:行政区域界线勘走后,对地图上行政区域界线的绘制有什么要求?答:条例规定,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后,任何涉及行政区域界线的地图,其行政区域界线画法一律以行政区域界线详图为准绘制,也就是以勘界后法定的行政区域界线为准。并规定,对擅自编制界线详图,或者绘制的地图的行政区域界线的画法与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的画法不一致的,由有关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编制的详图和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问:行政区域界线勘定之后,如何处理两线分离的问题?答:行政区域界线一经勘定,便明确了毗邻各有关人民政府行使行政管辖权包括各类资源的管理使用权的分界线。但是,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勘界中有一些地段不得不维持行政区域界线与资源使用、管理界线相分离的情况,包括个别地段行政区域与行政管理范围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即所谓的“两线分离”。这种情况是勘界后界线管理的难点。条例规定,行政区域界线勘定时确认属于某一行政区域但不与该行政区相连的地域或者由一方使用管理但位于毗邻行政区域内的地域,其使用管理按照各有关人民政府签订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有关规定,或者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决定执行。问: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后,如何处理因对界线实地位置认定不一放引发的争议?答: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后,仍会存在因对界线的实地位置认定不一致引发的争议。为了有效地处理这类争议,条例规定,因对行政区域界线实地位置认定不一致引发的争议,由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依照该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有关规定处理。问:这个条例与国务院1989年2月颁布的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的关系如何处理?答:本条例适用范围是已经勘定的各级行政区域界线,即条例第二条规定的内容,未经勘定的乡镇间行政区域界线争议仍按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处理。问:条例对行政区域界线的主管部门及其职权有何规定?答:条例规定,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此外,还相应地规定了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编制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公布省级行政区域界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界线详图;县级以上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漫画版新质生产力
- 民族歌剧《沂蒙山》课件
- 科学企业家:新质生产力的引领者
- 2025年眼科常见眼病诊断与治疗知识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护理学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整形外科手术器械识别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生理学生理生化参数测定试卷答案及解析
- 华池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 2025年中医儿科疾病辨治与药膳养生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中医推拿治疗技术应用考查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上半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 GB/T 16288-2024塑料制品的标志
- 桩基础平法施工图(平法施工图识读)
- 临时摊点方案(管理制度)
- GB/T 9113-2010整体钢制管法兰
- GB/T 23338-2018内燃机增压空气冷却器技术条件
- 海姆立克急救法完整版本课件
- 控压钻井技术及实践培训讲义工艺课件
- 厚度仪点检表
- 93抗战胜利阅兵之爱国主义主题班会PPT课件-纪念伟大的民族胜利、传承不屈的民族精神
-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实践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