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地概况与建设成果.doc_第1页
化学基地概况与建设成果.doc_第2页
化学基地概况与建设成果.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基地概况与建设成果化学专业是郑州大学在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墨耕、刘椽、嵇耀武等带领下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1958年著名化学家吴养洁院士留苏学成归国后来校工作,形成了高起点、高素质的第一代化学教学队伍。在老一辈化学家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化学系的教学工作形成了“以人为本,教学第一,治学严谨、求实创新”的传统,凭借几代人薪火相传,携手共进,造就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教学具有鲜明特色,在国际国内具有影响的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承担化学四大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在这支团队中,既有我国知名化学家,又有基本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更有年富力强、崭露头角的年轻教学人员。他们既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研究项目,也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工作,在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机制、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上的教学改革措施日趋完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和趋于多样化,教学内容得到了更新和充实,人才培养初见成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制,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作为郑州大学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之一,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基本情况如下: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18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外籍兼职院士1人,省特聘教授2人,校级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60人;教授43人(36),副教授38人(32),工程及实验系列副高职称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7人(65),35岁以下教师30人,博士24人,硕士6人。国家级专家4人,省管专家8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科技功臣1人,河南省优秀留学归国人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入选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劳动模范6人,河南省十大科技女杰2人,郑州大学校级教学名师2人,20人被确定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或中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学基地与中心:1994年被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2005年被批准河南省第一批“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牌专业:2007年化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05年化学专业被批准为河南省“名牌专业 ”精品课程: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仪器分析国家级精品课程:仪器分析省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学位点:化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化学博士点和九个硕士点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化学生物学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校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2007年有机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工业催化“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有机化学及应用科学研究:化学系的科学研究,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基础和应用兼顾的传统,已形成了金属有机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生物学、药物合成与天然有机化学、现代配合物合成及性能、材料无机化学、电化学、分析化学、工业催化、理论化学、药物分析等多个研究方向。近些年来承担和参加了国家攀登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35项;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0项,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3项,省创新人才工程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重点攻关项目180多项;国家优秀中青年教师基金、国家教委骨干教师资助项目5项,归国留学生基金6项,承担有“211工程”建设项目和教育部“振兴基金”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达800万元以上。2005年以来,发表科研论文800余篇,其中SCI、EI学术论文300余篇。1978年以来,获全国科学大会奖3项,国家发明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励150余项,通过省级鉴定项目200余项,申请专利20余项。20052007年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110 项,拥有科研经费5136万元,获国家和省部级奖60项,专利16项,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320篇。教学研究: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省上和学校重点课程和教学立项课题32项,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5项,获经费80万元,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0余篇,编写、出版教材20余部。 学生培养:化学系目前在校本科生782人,硕士研究生529人,博士研究生54人。 承担本科生课程:承担全校8个院系21个专业7000余本科生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本科生考研率:近年来,化学系化学专业考研率97以上,应化专业考研率在50%左右。硕士生考博率90以上。学生获奖:化学系学生近年来有40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在连续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中,参赛的15名学生获三个一等奖, 八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先后12人次获得各种奖励;其中2005年施晓宇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制作大赛三等奖,张碧获第三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05年),李红卫、安雅洁、李跃辉获第三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05年)。刘旭获第五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李锋同学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