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母题1956-2012汇编考点2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1页
高考地理母题1956-2012汇编考点2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2页
高考地理母题1956-2012汇编考点2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3页
高考地理母题1956-2012汇编考点2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4页
高考地理母题1956-2012汇编考点2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回答1213题。 1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海鲜 牛羊肉 山货 腌腊制品 A. B. C. D. 【答案】D 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A. 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 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 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 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3(2012年高考真题上海卷, 41)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2分)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12分)【解析】根据所学的知识知,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是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而洋流的改变,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有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评分标准水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 4 正确回答太平洋中部洋流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三个结果。 3 正确回答太平洋中部洋流的变化,并正确回答了两个结果。 2 正确说出大气圈东南信风的变化正确说出太平洋东、西岸降水的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正确回答太平洋中部洋流的变化,只正确回答了一个结果。正确回答了鱼类和鸟类死亡的现象和原因。总结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者之间的关系。 1 正确睡出太平洋东岸或西岸降水的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正确回答太平洋中部洋流的变化,但没用回答出结果。正确地回答了鱼类或鸟类死亡的原因,或指出了现象但原因不准确。总结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某两者的关系。 0 没用或错误地之处大气圈东南信风的变化。没用或错误地说明太平洋东、西岸降水的变化。没有或错误地回答太平洋中部洋流的变化。没用或错误地回答了鱼类、鸟类死亡的原因。没有或错误地回答结论。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2(2009年高考天津卷)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答案】D 【解析】湖泊的地质结构没有变化,不可能是内力作用,只有外力作用中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考点定位】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质地貌 3(2009年高考天津卷)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的消亡导致湖泊周围的植被,土壤和水陆变迁 【考点定位】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4(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卷(旧课程),36)读下页图回答以下问题:(1)绿色植物可以通过_作用吸收 CO 2,可以通过_作用将CO 2释放到大气中。(4)如果以 CO2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的积聚造成所谓温室效应,那么由于_、_将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5)如果海平面上升,我国 3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_市、_市、市将会受到影响。 5(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 )A.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B.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C.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答案】BC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知道厄尔尼诺是出现在太平洋海域的反常的暖流,是暖流,又是反常的,所以它会使经过的区域大气获得多余的热量,同时使得气候反常。 6(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自然环境三个重要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 性和环境演化的 性。【答案】区域差异 不可逆 7(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今年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 诞生四百周年。他曾考察了很多石灰岩地区,形容桂林一带景色如“ 。 答案:徐霞客;碧莲玉笋世界。 8(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读右面石灰岩溶洞图,回答:(5分) (1)图中1是 ;2是 。 (2)读:CaCO 3CO2H2O Ca(HCO3)2化学方程式,以此扼要说明图中1、2形成的原因。(3)喀斯特地形较为典型的喀斯特高原位于 (国家)。喀斯特地形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省(自治区)。答案:(5分)(1)钟乳石;石笋。(1分) (2)可溶性的石灰岩(CaCO 3)遇到含有二氧化碳(CO 2)的水,石灰岩溶解后,形成可溶于水的 Ca(HCO3)2。含有 Ca(HCO 3)2的水由溶洞洞顶渗出,由于压力降低或温度升高,CO 2逸出,CaCO 3沉淀出来,形成钟乳石和石笋。(2分) (分数分配:答出可溶性石灰岩,遇到含有 CO 2的水而溶解得 1分;答出 CaCO 3沉淀出来形成钟乳石和石笋得1分。)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