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_第1页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_第2页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_第3页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_第4页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明清时期文化专制具体表现有哪些 对社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表现 大兴文字狱 八股取士 危害 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 阻碍了科技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 正统礼教遭到怀疑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 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 平等和民主 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1 时代背景 2 主要思想 追求个性解放主张平等民主批判专制皇权反对重农抑商 李贽勇敢地向孔孟儒学的正统权威提出了挑战 主张要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读课文14页资料1 2 说说李贽的言论有什么影响 会唤醒人们反抗权威 追求个性解放 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意识 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打击了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 对当时的政治体制造成冲击 明末清初 社会进入了比较剧烈的变化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 出现了三大思想家黄宗羲 顾炎武和王夫之 他们三人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家代表 对专制制度和思想进行揭露和批判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尊称为 三先生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立 天下之法 废 一家之法 黄宗羲说 批判专制皇权主张平等民主 1 黄宗羲反对专制皇权 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客 立 天下之法 废 一家之法 等主张 进步思潮 批判专制皇权主张平等民主 2 以农为本 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观念受到挑战 据上述资料及课本P15内容 说一说 明清时期 中国的传统经济观念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资料1经商是谋生的最佳手段 走仕途不如经商 资料2商业和农业一样重要 资料3肯定商人阶层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 社会观念的变化 中国传统的 以农为本 甚至 重农抑商 的经济观念受到挑战 这些资料说明 A 明清之际 重农抑商 的观念受到挑战 开始重视商业 人们对商业和商人的评价出现了新动向 有的地区如徽州 人们认为经商是谋生的最佳手段 走仕途反而不如经商 资料1 如黄宗羲等人认为商业和农业一样重要 资料2 有的学者如王夫之充分肯定商人阶层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 资料3 资料1 明代人口有较快增长 但科举名额并未有相应增加 16世纪 社会上有着一种说法 士而成功着十之一 贾而成功也十之九 根据上述资料及课本P15内容 说一说 明清时期 中国的传统经济观念出现变化的原因 进步思潮 走科举之路的成功机会降低 商人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提高 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人和商业的地位日益提高 2 明清人口增加迅速 但是科举名额并没有增加 走科举之路的机会降低 3 人们的思想观念就开始转变 特别是商人阶层自我意识的觉醒 B 传统经济观念这种观念变化的原因 进步思潮 中国传统的 以农为本 甚至 重农抑商 的经济观念受到挑战 在商人阶层的带动下 社会风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表现为 商业的发展使商人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他们成为城市中最富裕的阶层 社会地位也有逐渐提高 晚明时期 伴随着商业化程度的日渐加深 拜金逐利成为社会风尚 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会上普遍追求奢侈享乐 普通市民 村妇也不例外 衣食住用 无不夸奇 C 社会风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 资料 明 山坡羊 钱是好汉 世间人睁眼观看 认英雄钱是好汉 有了他诸般趁意 没了他寸步也难 拐子有钱 走歪步合款 哑巴有钱 打手势好看 实言 人为铜钱 游遍世间 实言 求人一文 跟后擦前 传统价值观主张节俭 反对奢侈相比 到了明清时期 出现了新的消费观念 如陆楫认为 一个地方的奢侈程度和富裕程度是成正比的 顾公燮认为 奢侈风气有助于就业 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进步思潮 阅读晚明陆楫的话 完成材料中的问题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追求个性解放主张平等民主批判专制皇权反对重农抑商 中华文明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不乏杰出的思想家 如明清之际的李贽 黄宗羲等 但他们的思想为什么都没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进步思潮 中华文明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不乏杰出的思想家 如明清之际的李贽 黄宗羲等 但他们的思想为什么都没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 他们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框架 因此无法建立起新的伦理学体系 萌芽中的资本主义力量弱小 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进步思潮 二 世俗文化 1 古典小说异军突起 四大名著 红楼梦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罗贯中 1 罗贯中和 三国演义 罗贯中 约1330年 约1400年 汉族 名本 字贯中 号湖海散人 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戏曲家 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 主要作品有 剧本 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忠正孝子连环谏 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小说 隋唐两朝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 三遂平妖传 粉妆楼 代表作 三国演义 等 其故里有多种说法 山东东平罗庄 山西太原 清徐 祁县 福建建阳 目前尚无确切最终定论 其墓地也有山西清徐 福建建阳等处 另有祠堂 纪念馆等 四大名著 2 施耐庵和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本名彦端 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 今江苏苏州 博古通今 才气横溢 举凡群经诸子 词章诗歌 天文 地理 医卜 星象等 一切技术无不精通 35岁曾中进士 后弃官归里 闭门著述 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 三国演义 三遂平妖传 的创作 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 最终写成 四大名著 之一的 水浒传 关于其生平 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 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 其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 纪念馆 有 施氏家薄谱 存世 四大名著 吴承恩 1501年 1582年 字汝忠 号射阳山人 汉族 淮安府山阳县 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 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是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 的作者 其故里江苏淮安东南马甸乡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园 淮安市有其纪念馆 3 吴承恩与 西游记 四大名著 4 曹雪芹和 红楼梦 曹雪芹 清代小说家 著名文学家 名沾 音zh n 字梦阮 号雪芹 出身于一个 百年望族 的大官僚地主家庭 后因家庭的衰败而饱尝了人生的辛酸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 历经十年创作了 红楼梦 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 死后遗留 红楼梦 前八十回稿子 另有 废艺斋集稿 四大名著 明清时期的文化领域 古典小说异军突起 成为文学的主流 请完成下表 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元末明初元末明初明中期清前期 明清小说一览表 水浒传 主要内容 红楼梦 西游记 三国演义 价值 成书时间 作者 书名 罗贯中 元末明初 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 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 明朝 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曹雪芹高鹗 清朝 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 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四大名著 2 世俗文学勃兴 明朝中后期之前 小说 戏曲的主角多是帝王将相 官吏文人 明朝中后期 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 商人 机户 手工工匠 当铺老板 酒店掌柜和游民等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 堂堂正正地登上艺术殿堂 这些作品生动细腻地反映了城市平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 成为展现明清社会风貌的多彩画卷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有些内容依托于历史 请说说他们都取材于哪个朝代的历史 三国演义 取材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史料 水浒传 取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 西游记 取材于唐代玄奘赴印度取经的故事 四大名著 明朝中后期后的小说 戏曲等文艺与之前相比有什么特征 1 明中后期的文艺 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 商人 手工匠等市井人物 堂堂正正地登上艺术殿堂 2 作品生动细腻地反映了城市平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 昆剧和京剧 2 戏曲的发展 请阅读课本 思考 1 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为什么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2 京剧是如何产生的 3 你对京剧作如何评价 昆剧和京剧 1 戏剧表演 明清时期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昆剧和京剧 2 京剧形成 以徽调 汉调为基础 19世纪中期 京剧脸谱有红 紫 黑 白 蓝 绿 黄等色 各有寓意 红色寓赤胆忠心 紫色寓智勇刚毅 黑色寓忠正耿直 白色寓奸诈狠毒 蓝色寓刚强勇猛 绿色寓侠骨义肠 黄色寓凶狠残暴 此外 还有老红 瓦灰 金 银等色 各有寓意 昆剧和京剧 背景 清朝中后期 北京成为戏班荟萃的地力 出现了各种地方戏百花争艳的局面 形成 以徽 汉两个剧种为基础 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 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剧种 京剧 评价 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 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 发挥象征虚拟 歌舞并重的传统 综合运用唱 念 做 打等艺术手段 在小小的戏台上随心所欲地展现大千世界 京剧的形成 京剧又称京戏 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 清时期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乾隆末年 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 后来 湖北汉调也传入北京 十九世纪中期 以徽 汉两个剧种为基础 并融合了昆曲 秦腔等艺术的特点 京剧初步形成 清朝同治 光绪年间 京剧走向成熟 涌现出了程长庚 谭鑫培等被誉为 同光十三绝 的著名艺人 同光十三绝 生旦净丑 京剧四大行当 昆剧和京剧 生旦净丑 京剧四大行当 戏曲表演中的男性角色 除净 丑外 戏曲表演中的女性角色 俗称花脸 喜剧角色 家传户喻 几令西厢减价 昆剧和京剧 昆曲 百戏之祖 百戏之师 2001年5月18日 列为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之一 传统节日 明清时期 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各种民间亲节活动增加了多姿多彩的内容 赋予传统节日新的生命 杨柳青午画 描绘了中秋节日的活动 展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 此图描绘了明代元宵节观灯的场面 其中有杂技 弹奏等表演 气氛欢快 明代元宵观灯图 中秋佳节图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课堂小结 批判皇权 要求个性解放 平等和民主 一 进步思潮 以农为本 重农抑商 的传统经济观念受到挑战 重商之风盛行 1 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4 京剧形成 北京 5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昆曲产生 江苏昆山 二 世俗文化繁荣 2 世俗文学勃兴 3 城市居民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3 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 A 汤显祖B 关汉卿C 曹雪芹D 罗贯中4 扬州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