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送审稿征.doc_第1页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送审稿征.doc_第2页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送审稿征.doc_第3页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送审稿征.doc_第4页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送审稿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送审稿征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征求意见意见汇总处理表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编写组xx年1月上海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征求意见意见汇总处理表电力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汇总处理表标准名称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序号标准章条编号意见内容提出单位处理意见备注(对处理意见的说明)13.1.4“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 本标准包括110330kV线路,按照6.1中的条款,此条应改为“经概率统计得出50 (30)年一遇”西南电力设计院采纳,已改24.4“本规定一般均不予列入”,似显重复且定义不明确,宜改为“本规定一般不予列入”西南电力设计院采纳,已改36.5按以上条文确定的基本风速应不低于附近陆上线路的标准(换算到同一高度),且330kV及以下大跨越不低于25m/s,500750kV大跨越不低于30m/s。 应分别为23.5m/s,27m/s。 此条在条文说明中注明是与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试行)一致,但在试行规定中,取值为25/30m/s,是针对陆上线路的标准(折算到同一高度),原线路规程中,对西南电力设计院采纳,已改序号标准章条编号意见内容提出单位处理意见备注(对处理意见的说明)330kV/500kV是折算到15m、20m高度。 而在本规程中,一般线路新规程风速取值均已折算到10m高,故大跨越也应取值为23. 5、27m/s。 48.1导线、地线和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防振应采用防振锤、阻尼线或阻尼线加防振锤等联合措施,分裂导线应采用阻尼式间隔棒。 在50545-xx中,为“宜”。 西南电力设计院采纳,已改58.9.1表中数据请核。 部分数据与GB50545不一致。 西南电力设计院采纳,已改68.9.3当加装防舞装置时,对于分裂导线宜采用双摆防舞器。 -在国家电网公司新建输电线路防舞设计要求及近期向上、锦苏防舞设计方案中,首选“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和双摆防舞器。 西南电力设计院改为首选“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和双摆防舞器79.4表9.4.2中数据请核,与GB50545不一致西南电力设采纳,序号标准章条编号意见内容提出单位处理意见备注(对处理意见的说明)计院已改89.8在接地体的撘接处,-“撘接”应为“搭接”西南电力设计院采纳,已改913.1.21宜说明“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的起算高度为水平面或塔位地面高程,特别是在西南山区,两者差别很大。 西南电力设计院一般宜按水平面算起。 10电力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汇总处理表标准名称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序号标准章条编号意见内容提出单位处理意见备注(对处理意见的说明)18.9.18.9.1条表8.9.1中750kV最小电气间隙,相对地应为2.25(2.40)m,相间间隙应为2.9m,与GB50545-xx不符。 西北电力设计院相对地为1.8(1.9)m,相间间隙为2.8m已改29.49.4条表9.4.2中数据与GB50545-xx不符。 西北电力设计院按GB50545-xx表7.0.9-2修改已改34电力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汇总处理表(江西院反馈意见)标准名称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序号标准章条编号意见内容提出单位处理意见备注(对处理意见的说明)17.8条文规定“导线、地线和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使用张力不应大于拉断力的40%”。 未明确悬挂点的应力。 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悬挂点张力不超过拉断力的44%。 29.6条文中规定了单、双回路塔地线保护角,但未明确不同冰区是否有不同要求。 另外,双回路大跨越耐张塔通常按单回路设计,其跨越侧通常为一根地线,无法满足架设双地线的要求,地线保护角也难以满足。 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明确不同冰区的保护角。 耐张塔大跨越侧地线可不要求双地线,保护角可适当加大。 310.2条文规定“绝缘子串每组不得少于两联。 每组断其中一联时,组内剩余联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2.0,此时无风、有冰、最低气温月的最低平均气温”。 与10.1规定“断联的气象条件是无风、无冰、-5”不符。 江西省电力设计院两条规定应统一。 411.4条文中要求计算导、地线不均匀脱冰时的跳跃接近及静态接近情况下,不致发生导线间和导线与地线间的危险接近,并不小于表11.4中的数值(设计冰厚5mm或无冰的大跨越,可根据运行经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明确脱冰率,包括导、地线间和相邻导线序号标准章条编号意见内容提出单位处理意见备注(对处理意见的说明)验适当减小)。 但未规定导、地线的脱冰率,原规定中有明确要求。 间的脱冰率。 513.1.813.1.8(13.1.13)地线及各项导线的不均匀覆冰(验算覆冰的不均匀覆冰)的不平衡张力方向未给予明确江西省电力设计院可同GB50545-xx613.1.2313.1.23条,取消了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试行)中表9.0.13-2的注4,塔身及横担风载系数是否不妥。 江西省电力设计院可将取消理由加入条文说明789电力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汇总处理表标准名称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序号标准章条编号意见内容提出单位处理意见备注(对处理意见的说明)1前言前言中说:“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然而规定正文中未见黑体字条文;一级标题全部采用了黑体字,需要修改。 如果有强制性条文,则需将前言中“本规范”改为“本规定”;如果没有,则需将本规定编号改为DL/T。 江西院将强制性条文改为黑体字一级标题采用黑体字是行业标准的编写要求。 27.3表7.3中限值单位v/m应改为V/m。 江西院采改为V/m39.8“撘接”应改为“搭接”。 江西院改为“搭接”411.4根据条文说明,表11.4采用了原大跨越规定试行版数据,经核实500千伏的最小水平偏移值均减小了0.25米,请核实并加以条文说明。 江西院513.1.7原条文说明如下“目前国内大跨越的设计覆冰(原文漏”冰”)江西院取消冰厚限取消条文中的说明“目前国内大序号标准章条编号意见内容提出单位处理意见备注(对处理意见的说明)及其条文说明厚度均未超过15mm,因此本条文仅规定覆冰厚度不大于15时的断线张力,覆冰厚度大于15时,断线张力可参照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选用。 ”首先,我省自xx年冰灾后建成的五处大跨越中,三处按15mm设计,两处按20mm中冰设计。 也就是说,自xx年冰灾后大跨越出现覆冰厚度超过15mm的增多了。 其次,如果根据此处条文“覆冰厚度大于15mm时,断线张力可参照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选用”操作,就会出现20毫米中冰区断线张力小于15毫米的情况。 因此建议条文说明改为“目前国内大跨越的设计覆冰厚度均未超过20mm(中冰区),因此本条文仅规定覆冰厚度不大于20mm(中冰区)时的断线张力,覆冰厚度大于20mm(重冰区)时,断线张力可参照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选用。 据此,13.1.7条表格相应修改,即将覆冰厚度由“不大于15”改为“不大于20”。 同时本条条文说明“悬垂塔的断线张力(即分裂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改为“悬垂塔的断线张力(或分裂导制。 跨越的设计覆冰厚度均未超过15mm,因此本条文仅规定覆冰厚度15mm时断线张力,覆冰厚度15mm时,断线张力可参照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选用。 序号标准章条编号意见内容提出单位处理意见备注(对处理意见的说明)线纵向不平衡张力)”。 613.1.8本条仅规定了10mm冰区不均匀覆冰的导地线不平衡张力的计算方法,却找不到其计算目的,所以建议增加“10mm冰区不均匀覆冰情况应考虑所有导、地线同时同向有不平衡张力而使铁塔承受最大弯矩。 江西院计算目的不写入条文713.1.9该条首句“重覆冰区的导地线不平衡张力”应改为“重覆冰区不均匀覆冰的导地线不平衡张力”,改后与13.1.3和13.1.8条对应,描述更准确。 其次,本条仅规定了重覆冰区不均匀覆冰的导地线不平衡张力的取值,却找不到取值的计算目的,所以建议增加“重覆冰区不均匀覆冰情况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按照重覆冰规范。 )最后,建议取消该条条文说明,原因在于“我国重覆冰地区一般不会出现大跨越线路”的说法不准确,事实上大量跨越按照15毫米覆冰设计,属于重覆冰地区。 江西院增加“不均匀覆冰”限定词。 条文说明中取消“我国重覆冰区一般不会出现大跨越线路,如果确实需要”813.1.13该条第二行“5o C”应该改为“-5o C”。 同时,本条最后还规定了“验算冰不均匀脱冰的不平衡张力”计算方法,却找不到其计算目的,江西院改为“-5、10m/s风,所有序号标准章条编号意见内容提出单位处理意见备注(对处理意见的说明)所以建议增加相关内容,即增加这种工况下铁塔的设计工况,如计算哪些不均匀脱冰的排列组合,是否仅考虑铁塔承受最大弯矩、计算最大扭矩的情况。 导、地线同时同向存在不平衡张力,使杆塔承受最大弯矩。 913.1.21表13.1.21数字错位,应改正。 江西院没有错位1013.1.22表13.1.22中只对直线塔规定了“风振”工况,未对耐张塔进行规定,建议本次补充;同时在备注栏说明还应考虑0度风工况,必要时考虑其他风向。 其次,本表对直线和耐张塔均规定了舞动工况,但本条内容是“杆塔设计的不同荷载组合”,而本规定找不到针对舞动工况的杆塔设计荷载取值方法,建议对此工况单独说明。 再次,本表遗漏了直线和耐张塔均需考虑的不均匀冰工况,直线塔还应增加断线工况。 江西院耐张塔增加“风振”工况;直线塔增加断线工况;直线和耐张均增加不均匀覆冰。 1114.9表14.9中钢材厚度划分组别与钢结构设计规范不一致。 江西院采用大规程序号标准章条编号意见内容提出单位处理意见备注(对处理意见的说明)数值。 1214.10表14.10中钢材厚度划分组别与钢结构设计规范不一致。 江西院采用大规程数值。 1315.3.1有“注1”和“注2.”的写法,建议改为以下格式“注1;2。 本规定中的其他几处建议同样修改。 江西院不采纳1416.1.1关于抗剪键的要求放在角钢塔的条文下,没有包含钢管塔。 建议将该条直接放在16.1条款下。 条文说明相应修改。 江西院将抗剪键的要求单独列为16.1.1条。 1516.1.3该条直爬梯中“踏步一般采用1620圆钢”,与国标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GB4053.1-xx)强制性条文矛盾,因其5.5.2条规定“圆形踏棍直径应不小于20mm”。 其实两者冲突处较多,只提醒编审者有这样一个国标存在,该国标不一定适用。 江西院不采纳1617.1.4该条明确了“桩基基础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应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只规定了竖向承载力,建议补上水平承载设计值的确定方法,建议同样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确定。 江西院改为桩基基础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和水平序号标准章条编号意见内容提出单位处理意见备注(对处理意见的说明)承载力的设计值应分别通过单桩竖向和单桩水平的静力载荷试验确定。 1719.2该条“大跨越杆塔宜设置防坠落安全保护装置,保护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 如果本规定要求的电梯、直爬梯、旋梯、走道、脚钉等属于“防坠落安全保护装置”的话,那么建议本条直接说明;如果不完全属于或者漏项,那么建议本条增加条文说明以便具体操作。 江西院不采纳1820.1该条“高度较低时也可设置简易电动提升装置和旋梯”与16.1.3矛盾,建议改为“高度较低时也可设置简易电动提升装置或直爬梯”。 江西院不采拉1920.4该条“沿塔高每隔25米左右应设置一处休息平台”与16.1.3矛江西院改为沿塔高序号标准章条编号意见内容提出单位处理意见备注(对处理意见的说明)盾,建议改为“沿塔高每隔40米左右应设置一处休息平台”。 每隔40m左右应设置一处休息平台。 2020建议在“20附属设施”条文中增加由基础攀登上铁塔的设施。 在大跨越设计中,由于受制于控制水位,铁塔基础加高较多,但目前没有对攀登上基础顶面设施的规定。 建议本规定增加以下内容基础顶面高于竣工后地面多少米时设置攀登设施,攀登设施有几种选择。 江西院不采纳特殊情况宜不作规定。 216.4条文说明说明原文如下“一般线路的地面大都属于B类粗糙度,而跨越处的宽阔水面近似于A类粗糙度。 高度100m400m范围内,B类粗糙度与A类粗糙度的转换系数约为1.0961.159。 因此,考虑大跨越处水面影响,将最低水位以上10m处的风速增加10。 本规定的基本风速定义是10米处风速,以100m400m范围来论证显得不妥,要列出的应该是10米处两者是什么换算关系即可;同时那样容易让人产生通过采取水面按A类粗糙度分析已经江西院将条文说明改为大跨越塔的高度一般在130m400m之间,因此,100m以上的塔身和横担的风荷载和导地线荷载对铁塔和导线的设计起到关键的序号标准章条编号意见内容提出单位处理意见备注(对处理意见的说明)将设计风速增大后地面粗糙度就只需按B类考虑的想法。 也不知转换系数是个什么概念,能否指明出处?如果仅根据荷载规范中相同高度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来换算,无法得出原文结论。 作用。 在100m400m的高度范围内,A类粗糙度与B类粗糙度比值约为1.051.148。 因此,考虑大跨越处水面影响,将最低水位以上10m处的风速增加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