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示范建设自评报告(水利示范)最终版.doc_第1页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示范建设自评报告(水利示范)最终版.doc_第2页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示范建设自评报告(水利示范)最终版.doc_第3页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示范建设自评报告(水利示范)最终版.doc_第4页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示范建设自评报告(水利示范)最终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掌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运行、检修、安装调试、调度及管理的基本技能或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具有一定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自评报告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2009年10月目 录第一部分 专业概况第二部分 专业教学的指导思想与专业定位一 指导思想二 专业定位三 办学思路第三部分 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措施与成效一 面向岗位 坚持正确专业定位 服务浙江水电二 专兼结合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提高双师素质三 工学结合 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培养职业能力四 项目载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培养目标五 创新思路 加强教学管理建设 适应职教特点六 答疑解惑 服务引领行业培训 发挥示范效应第四部分 特色项目的简要说明第五部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第六部分 分项自评报告附 件 专业基本状态信息一 专业基本办学条件简表二 专业群高级职称人员一览表三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一览表四 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一览表五 本专业教师编辑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和省重点教材一览表六 本专业教师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览表七 本专业教师获得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一览表八 本专业教师近年立项的厅级及以上教研、科研项目一览表九 本专业教师近年获奖项目一览表十 本专业教师近年发表的科研论文一览表十一.本专业2005、2006、2007三年新生录取第一志愿上线率一览;三年省控线、校投档线一览;三年新生报到率一览;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一览十二.本专业2007、2008、2009届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一览表十三.本专业教师开展社会技术服务、技能培训、新农村建设等服务项目、培训人数、到位经费一览表第一部分 专业概况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省内同层次学校中独有的特色专业,长期的历史积淀造就专业优势明显,成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省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专业软硬件条件都达到较高水平。首先建成了一支业务扎实、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在为浙江水电行业培养大批中、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同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产学研究,在近5年内教师发表了教学和科研论文近百篇,主、参编全国正式出版教材10余部,获得各种奖励10余项;专业实践条件建设卓有成效,近三年利用省财政资助实验室资金,相继建成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电力工程实验室(模拟电厂室、电气设备室、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室)、控制技术实验室、供用电技术实验室、电气试验实验室、新能源(风力发电)实验室,专业实验实训条件总投资达1117万元,建设规模与水平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本专业经过近20余年的建设,在我校已形成了以“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为核心,以 “ 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 、“供用电技术”等专业为支撑的电气类专业群。该专业群是浙江省水利水电类高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多年来为省内水利水电建设单位尤其是水利基层部门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和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0%以上。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优势及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建设与改革成效显著。近年来,发电专业根据新形势下职业岗位对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面向岗位,聘请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和相关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并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实训环节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生产性实训任务。建立了“面向主行业,项目引领;结合校内外,学训交替;紧扣技能点,双证融通,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面向岗位,以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结合中级维修电工、电气值班员等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校企共同确定专业学习领域,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以构成电力系统的工程项目调研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检修维护服务等流程中的典型项目为载体。培养方案框架设计为:知识平台加技能模块,通用技能加订单选项。基础部分、通用平台、核心技术模块为学生必选,限选模块部分设计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或兴趣爱好选择;基础部分、通用部、分以校内培养为主,模块选项部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为主。其次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精品课程建设示范引领专业其它课程建设。课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桥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集中力量建设精品课程,形成可借鉴经验,以精品课程建设示范引领专业其它课程建设,实现专业教学改革目标,最终达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自2006年起,陆续建成了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子技术、电气控制及PLC等三门省级精品课程,建成了微机原理及应用、电路及磁路、发电厂动力部分等三门校级精品课程。尝试采用了项目化教学、全程实例贯穿式教学、教学做三位一体现场教学、自主创新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同时建立了一套良好、客观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业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逐步引向“学以致用”, 提高专业岗位技能能力,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接近用人单位所需,就业适应能力提高。配合课程建设,积极编写配套的专业教材。教材会直接影响到课程标准的落实,最终会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配合课程建设改革,将课程标准落到实处,专业相关教师积极编写教材,近几年来主编了“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国家级高职高专电气类规划十一五教材高电压技术,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电气控制与PLC,省重点教材自控系统中测量及显示技术;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规划教材模拟电子技术,高职高专电子类规划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及应用和模拟电子技术及应用,水利水电类高职高专统编教材水电站机电运行水电站动力设备等近10部高职高专教材,还主编了全国小水电职工培训教材水轮机运行与检修、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与维护、电气一次设备维护与检修。主编了电子技术实训等实训教材,年轻教师还参编了单片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教材。 “双证融通”引领专业核心课程相关学习工作任务积极推行“双证融通”制度并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之中。发电专业在浙江省较早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行业岗位资格证书培训点,在学生中推行“双证融通”制度,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之外,还应获得中高级维修电工、水电站电气值班员、电气试验员、进网作业电工、英语三级证书、计算机等职业技能或应用能力证书,学生报考职业资格证书非常踊跃,近3年以来,学生职业资格获证比例逐年提升。初步建成一支由专任教师、电力相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组成的高素质的、“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发电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高工1人,讲师人,助教1人。90%教师有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实践经历,“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50%,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整个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科学,所聘兼职教师均为在行业生产第一线工作出色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他们主要在毕业顶岗实践、生产实训、认识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担任指导工作,这些兼职教师稳定,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经过这几年不懈的努力,发电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等结构比较合理、动手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引企业入校园,校企合作初步建成了集产学研、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本专业按岗位要求购置实训实操设备,在已有的通用电工实验台、电工排故台、电工接线台、水轮发电机组、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自动准同期装置、户内高压开关柜、微机线路保护实验台、直流双臂电桥等价值670余万元设备基础上,2006年投资200万建成了真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模拟电厂,为学生营造了逼真的职业氛围,近三年共获得5个省财政资助实验室建设项目:电力工程实验室、供用电技术、电气试验实验室和新能源(风力发电)实验室,投资超过600万元,建设规模与建设水平都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经过建设,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基地及实验、实训室共23个,面积达到4千余平方米,实验开出率达到100%(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数1442学时,占专业总学时比例为51%),利用率高。是浙江省财政资助的示范性水电工程实训中心、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站、水利部特种行业技能鉴定站,可开展电工中级工、电气值班员、水轮机值班员等10余种技能鉴定和电站职工上岗培训。同时引企业进校园,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工作的结合。学校与杭州恒洲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合作培养电力专业学生,建立电气创新实训室,首期由公司投资并引进上海电力设计研究院浙江分院在校内建立电气CAD实训室,组织教师学生参与实际的电力工程设计项目,提升了师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第二部分 专业教学的指导思想与专业定位一 指导思想贯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构建 “面向主行业,项目引领;结合校内外,学训交替;紧扣技能点,双证融通,学以致用” 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途径,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展专业建设。二 专业定位培养掌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运行、检修、安装调试、调度及管理的基本技能或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三 办学思路构建“面向主行业,项目引领;结合校内外,学训交替;紧扣技能点,双证融通,学以致用” 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浙江省经济及行业发展,把本专业精心打造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和知名度,得到社会公认的特色专业,成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电力类(突显水电特色)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借鉴、课程建设经验总结、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等途径有效带动专业群中其他专业的建设,形成优良的专业教学与学习氛围,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学会“做人、做事、钻技术”,成为社会需求、企业满意的技术人才。第三部分 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措施与成效一面向岗位 坚持正确专业定位 服务浙江水电通过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分析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同时召开由来自一线的实践专家、优秀技能型人才(毕业十年以上的优秀应届生代表)、职业教育同行、高校专业教师等组成的专业教学委员访谈会,研讨确定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从而明确以培养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运行值班岗位、检修岗位、安装调试岗位所需的职业基本知识技能为专业学习目标、围绕专业典型工作任务T1(电气一次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改造与设计)、T2(电气二次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改造与设计)T3(电气运行分析及调度)、T4(电气设备事故与处理)、T5(电力生产组织与指导),确定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尝试采用项目化教学、全程工程实例贯穿、现场教学做一体、自主创新学习等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并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业综合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从教学体系构建、专业核心课程方案设计到具体实施全方位落实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业教育改革思路,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实践,培养了一大批学以致用的毕业生,为水电行业输送了生力军,获得用人单位好评。二专兼结合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提高双师素质一方面通过聘请来自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指导教师;另一方面鼓励专任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定期下派青年教师下企业基层锻炼至少半年,要求他们能独立进行所有的实验准备工作和带教实验;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老教师的教研、科研项目中去,提高技术服务能力,要求他们在23年内参与技术服务和培训项目,逐步参与承担培训任务。经过建设,电力专业现已基本建成了一支由专任教师、电力相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组成的高素质的、“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专兼职教师比例现已基本达到2:1。三工学结合 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培养职业能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围绕专业岗位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优化整合、开发、改造现有实验室,使之成为学训做一体教室以及开放性实训室,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导向”的教学要求;其次针对水电站电气值班员、进网作业电工、中高级维修电工、电气CAD等专业主要技能资格进行建设,使之成为了电力职工岗前培训、职业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对外技术服务的开放性实训基地。得力的措施有:积极申请财政资助,借助政府力量使实验、实训场地和设备日臻完善,推进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设置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到目前为止,专业已经申请到5个省财政资助实验室项目)。建成了模拟水电站真实工作环境的模拟电厂,成为水电站电气值班员专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实训和考证场地,也成为水电站职工上岗培训基地。引杭州恒洲科技有限公司进校园,共建电气CAD实训室等创新实训基地,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我们除建立了多个水利厅定点实习基地外,近几年又新增了学校附近多个变电所、发电厂、电力安装公司为校外实习基地,与这些单位合作,根据其淡旺季的不同需求,不定时地安排学生进行工程实训,并根据同学的兴趣及就业意向,不固定地点地开展工程实训,达到工学结合,加强教学效果。四项目载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培养目标构建 “面向主行业,项目引领;结合校内外,学训交替;紧扣技能点,双证融通,学以致用” 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群,进行整体化的职业分析、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等确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结合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要求,归纳出了七个行动领域,然后转换成七门对应的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具体以安全用电、触电急救;万用表的组装与检修;照明线路安装;节能灯制作与调试;变压器绕制与运行调试;高压开关柜的布置、安装接线、调试;变压器保护装置调试;发电机同期并网、励磁调节装置使用等项目为载体,引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教育精髓。五创新思路 加强教学管理建设 适应职教特点已经着手建立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学生素质考核标准、学生应知应会考核标准、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为彰显职业教育特点,将职业教育落到实处,尤其要着力探索适应工学结合要求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和新办法,加强学生工学交替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的组织与过程管理。六答疑解惑 服务引领行业培训 发挥示范效应 本专业自开办以来,就积极与企业合作,寻求为企业服务的机会,每年均为企业职工承担上岗培训的任务,职工定级考试培训,中高级考试培训,计算机监控新技术的培训,电气值班员、闸门运行工鉴定培训等,如近五年来我们专业先后承担了泰顺仙居水力发电有限公司水电站运行工培训,嵊州丰潭水电管理处职工委托培训,宁波耐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委托培训,泰顺三插溪水电站职工委托培训,庆元县左溪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职工委托培训,忂州市水利局水电站职工定级考试培训,天台县桐柏电力工程管理局站水电站运行工培训,丽水雅溪一级电站水电站小型水电站技术培训,浙江金华婺城区乌引工程小型水电站技术培训,小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乔司垃圾电厂职工培训,浙江遂昌成屏水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型水电站技术培训,杭州丰汇电站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电气值班员职业鉴定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通过培训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促进了教学。另外专业教师还承担了黄岩富山三级电站增容改造设计,义乌姑塘水库机电设备设计,桐庐小京坞水电站电气部分设计等近10个电站项目的设计工作,均获得甲方好评。第四部分 特色项目的简要说明 项目名称:创新工学结合形式将工学结合与助学结对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内容提要:七年前我校本专业毕业生金利良由于业务水平出色,现在已经担任宁波送变电公司的电气项目负责人,因此公司对我校学生非常青睐。公司主要业务为电气一、二次设备安装调试,其工作任务与本课程学习任务非常吻合,从2006年开始,公司有意遴选一批大二年级本课程学习成绩良好但经济困难的学生与公司职工一对一结对,公司职工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经济资助,学生则利用假期等去公司勤工俭学,学生毕业可选择到公司工作。公司同时成为我们的校外实习基地。此举有效地促进了专业教学改革建设,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效果。项目名称:全程实例贯穿式教学内容提要:国家级精品课程发电厂电气部分在进行教学改革时,非常重视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创新,首先以大二上学期学生认识实习电站为实例,教学全程均采用此实例贯穿,一一展开知识点,同时在课程网站上展示课程实例电站的实物图片、技术图纸,在进行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之相关子任务学习时,均结合该工程实例资料。使用全程实例贯穿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完全了解教师对这门课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意图,能较好地把握节奏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快学生的认知过程。项目名称:教学做三位一体现场教学法内容提要:国家级精品课程发电厂电气部分、省级精品课程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及PLC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将课堂搬到校内配电房、电气设备实训室、电子实训室、控制技术实训室,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效率和实践能力。在现场采用边讲解、边演示、边提问、边实践、边指导的现场教学法,做到教、学、做三位一体。项目名称:项目化教学内容提要:专业核心课程以安全用电、触电急救;万用表的组装与检修;照明线路安装;节能灯制作与调试;变压器绕制与运行调试;高压开关柜的布置、安装接线、调试;变压器保护装置调试;发电机同期并网、励磁调节装置使用等项目为载体,引领教学,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达到学以致用。 第五部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现代职业教育特色 多年来,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在教学改革方面不断努力,紧跟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初显成效,培养的毕业生质量一直得到用人单位的满意,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以“学以致用”为灵魂、“项目引领”为手段,尝试多种工学结合新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但若用示范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衡量,专业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尚需加强。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使之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如何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探索工学结合新路子,凸显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特别是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积极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评价方法,以此为指挥棒鞭策鼓励学生学习,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如何最大限度地拓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广度,形成校企共管、专兼结合、产学一体的机制,推动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切实掌握了专业技术技能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整改措施:1统一改革理念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指示精神,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聘请国家示范院校专家来校做报告,学习借鉴经验;组织专业教师去国家示范院校相关专业参观,实地参观他们的操作和管理方法;为跟上高职高专教育形势,选拔专业教师去专门院校进修高职高专教学理论。2将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并不断改革调整制定并讨论专业建设标准;制定并讨论课程建设标准;制定并讨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制定并讨论学生素质考核标准;制定并讨论课程应知应会考核标准;制定并讨论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化;加大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的奖励;积极引进切实有用的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到教师队伍中来;规范对兼职教师的管理、考核。 4加强工学结合形式、条件建设 主动出击,政策优惠以吸引企业入校园,建设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稳定的工学结合条件;寻找意向企业,扩大将工学结合与助学接对子结合在一起的工学结合形式创新案例,达到企业、学生、学校三赢。第六部分 分项自评报告(表格形式)一级内容二级内容评议内容要求分值(Mi)评价等级(Ki)ABCDE1.00.80.60.40.2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30分1.1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专业定位准确,符合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适应水利发展的需要;具有清晰、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办学思路明确,质量意识强;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55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根据学校专业总体发展规划制订科学可行的本专业建设规划,建设目标明确;专业建设过程有水利行业生产专家参与. 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得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551.3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合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定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特色鲜明。75.61.4课程建设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核心课程及课程目标(标准)明确具体,深广度要求适当;能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能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考核方式灵活、恰当。课程建设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至少已有2门课程被列为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与专业教学改革相配套的教材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使用由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统编或认证的专业课教材占全部专业课教材种类的60%以上。13132师资队伍15分2.1师资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师资队伍具有合理的知识、年龄结构, 专业教师数量能满足本专业教学的需要;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的比例均较合理;重视教风、师德建设,学生满意,社会评价好;教师获得教学、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成果多,水平高。772.2主讲教师情况专业各核心课程主讲教师师德好,教学能力强,专业技能水平高;能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并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基础课主讲教师注重学历、职称提高。专业课主讲教师强调技能水平提高及增加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552.3教学改革与实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制订有切实可行的教研教改计划;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实训教材;承担有省部级(含)以上教学研究或改革项目。有省部级(含)以上教学成果奖,并重视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成效明显。32.43实践教学30分3.1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条件能够满足专业教学要求,使用效果好。以具有高水平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进行开放式教学;能够开展内容先进的创新性实训项目;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883.2实践教学内容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方案设计;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环节,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中。理论教学应与实训、实习密切联系,实践课时占总教学时间50以上;根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设计和更新教学实训项目,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近三年毕业生的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获得率居当地先进水平,毕业生获取“双证书”的比例达到80%以上。12123.3工学结合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机制,校企联合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顶岗实习覆盖率高;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安排有顶岗实习指导教师。10104教学管理10分4.1管理规范专业教学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专业管理队伍结构优、素质高;管理制度完备,规范,且执行良好;专业教学档案资料齐全、分类科学、收集完整;教学运行平稳有序。334.2学生管理专业学生管理队伍结构合理,制度健全,校园文化良好。444.1质量监控建立了专业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机制,措施得力,机制运行与效果良好。335社会评价15分5.1招生与就业近三年招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年平均80%,录取新生报到率居当地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高。555.2用人单位评价社会用人单位对近三年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等评价高,对业务素质、职业技能评价好,总体满意率或工作称职率80%。毕业生在本地区(行业)有良好声誉。555.3社会服务在社会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技术研发、新技术推广及成果转化中取得明显成果或效益。556专业特色或创新项目100分专业特色是指专业特有的,在全国水利高等职业院校中优于其他学校同类专业、在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中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创新项目突出前瞻性和适用性,是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要求,为解决人才培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而取得的成果,而且在行业企业乃至全国水利高等职业院校中产生了影响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应用,效果明显。10080附 件 专业基本状态信息一、专业基本办学条件简表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群相关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师资队伍总 数211.博士2人;2.硕士及以上9人;3.兼职教师7人,专兼职比例为1:0.5 教 授1副 教 授6高工1讲 师5助教1兼职教师7实验实训条件1.已建成电力拖动、电气设备、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模拟电厂、数字仿真实验室等;还建有电子电工、内外线、电机拆装、高压电器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其中电力工程实验室、供用电技术实验室、电气试验实验室、新能源实验室、现代控制技术实验室为省财政厅重点资助实验室),校企共建的电气创新实训室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1100余万元。2.建立了南山水库、老石坎水库、赋石水库、青山水库等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成果1.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省重点建设专业。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校级重点扶植学科。3. 有1门国家级精品建设课程,2门省级精品建设课程,4门校级精品建设课程。4. 近3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5. 编著及参编了10余部教材、工具书,其中包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十五国家规划教材2部,全国小水电培训教材1部、全国大专自学参考书1部等,发表科研论文近50篇。6. 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共承接厅级科研课题9项,校级课题3项,横向研究课题8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7. 2006年首届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全国“黄河杯”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2008年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008浙江省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电子制作项目一等奖,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8.2008年获第三届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二、 专业群高级职称人员一览表序号姓名职称1孙 平教授2罗云霞副教授3黄正褔副教授4郭志俊副教授5郑晓丹副教授6沈胜标高工7刘吉来副教授8方勇耕副教授9谢少伟副教授10吴新民副教授11朱振宇高工12俞先锋副教授13赵玉铃副教授14徐柳娟副教授31三、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一览表序号实践基地名称主要面向专业被列为实训基地项目建筑面积(平方米)设备总值(万元)主要实训项目学年使用频率(人时数)周公共开放时数(学时)支持部门时间(年)合计基地数:144007.72.1117.9514,3651电工实验室电类、非电专业等理工类省1994523.6075.5电路实验、电气控制线路安装、机床线路排故、电机拆装实习68,2702电机实验室电力、电气等专业省1996187.2062.0单相变压器试验、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三相同步发电机特性试验等3,7803电机拖动实验室电力、电气等专业省199893.603.9直流它励电机机械特性等电机拖动实验1,0804电子实验室电力、电气、电测、电信专业省1984549.2855.4单管放大电路实习、集成运放应用实习、FM贴片收音机安装调试实训、计数、译码、显示综合实验实习、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220,000205微机应用实验室电信、电测、供用电、电气、电力专业省2002122.4023.3实验仿真机操作及程序调试实训、中断实训、定时器/计数器实训、I/O接口亮灯实训、简单并行I/O扩展实训20,0006电力工程实训室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气技术、供用电技术省2004年322.92180.8微机保护装置参数设置与整定试验、微机电流电压保护试验、微机输电线路阻抗保护试验、微机准同期并列试验、微机励磁控制试验等57,365507电气设备实训室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气技术、供用电技术省1998年183.0618.4高压开关拆装、电气二次控制接线安装等37,800408继电保护实训室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气技术、供用电技术省1978年182.807.8常用继电器特性试验、常规继电保护试验及模拟型自动装置试验等12,150209电气创新实训室企业200690.0018610控制技术实验室(02)电力、电气专业省2007314.86200.0PLC实训新建11供用电技术实验室电力、电气专业省2007280.8150.0建设中12电气试验实验室电气、电力专业省2008180135.0建设中13新能源(风电)实验室电力、电气专业省2008130.0建设中14物理实训基地电力、电气、电信、供电、风电省1976977.2057.5惠斯顿电桥测电阻,静电场描绘,光的等厚干涉实验,用示波器观测李萨如图型,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的研究。9,720四、 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一览表序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第一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最后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现从事专业授课课程专/兼职1孙平男54教授郑州大学,学士郑州大学,学士教学培训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等专职2罗云霞女43副教授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浙江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教学培训电力系统分析等专职3郑晓丹女42副教授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班教学培训发电厂电气部分规划与实施等专职4方勇耕男55副教授河海大学水动专业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机电一体化方向,硕士教学培训发电厂动力部分等专职5沈胜标男44高工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教学培训电力系统自动装置使用等专职6刘吉来男43副教授复旦大学,电子物理专业,学士浙江大学,硕士教学培训高电压技术等专职7李惠英女37讲师杭州商学院应用电子专业,学士杭州商学院应用电子专业,学士教学培训电气安装的规划与实施等专职8赵玉玲女45副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士浙江工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士教学培训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等专职9杨瑞男39讲师安徽工业大学,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学士兰州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博士教学培训发电厂动力部分等专职10任玉升男30讲师曲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教学培训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专职11万军男37讲师合肥工业大学电机电器及控制专业,学士浙江大学电机与电器专业,硕士教学培训电机技术应用等专职12王洪梅女32讲师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教学培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使用等专职13俞先锋男37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学教育专业,学士浙江大学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专业,硕士教学培训电力电子技术等专职14张美燕女26助教浙江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学士浙江工业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硕士教学培训发电厂计算机控制等专职15任 健女43高工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教学培训发电厂电气部分实践环节指导、毕业设计指导兼职16周群男43工程师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教学培训电气CAD培训辅导及创新设计指导兼职17陶雪梅女43讲师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教学培训进网作业电工考证辅导、毕业设计指导兼职18陆春良男43高工讲师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教学培训电气运行实训指导兼职19潘志军男30工程师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培训电气试验实训指导兼职20应明耕男61高讲工程师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教学培训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指导兼职21陈光亮男29工程师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电气自动化技术浙江大学电气专业送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调试介绍及指导兼职五、 本专业教师主编(参编)出版的教材一览表序号主编名称适用范围出版社版次备注1刘吉来高电压技术高职高专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8第八版国家十五规划教材2孙平电气控制与PLC高职高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3施文济自控系统中测量及显示技术高职高专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5第2次印3000册浙江省重点教材4孙平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高职高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国家十五规划教材5方勇耕发电厂动力部分高职高专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6刘吉来模拟电子技术高职高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规划教材7罗云霞电力系统基础高职高专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18罗云霞电气一次设备维护与检修职工培训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10小水电职工培训教材9罗云霞高电压技术同步练习册专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5自学考试辅导教材10沈胜标二次回路高职高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11周统中郑晓丹水电站机电运行高职高专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8水利水电类高职高专统编教材12赵玉玲 徐柳娟模拟电子技术及应用高职高专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6高职高专电子类规划教材13赵玉玲数字电子技术及应用高职高专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高职高专电子类规划教材14赵玉玲电子技术实训高职高专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0实训教材15方勇耕水轮机运行与检修职工培训浙江省水利厅1984年第一版浙江省职工培训指定教材16方勇耕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与维护职工培训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全国小水电职工培训教材17裘江海农村水电管理知识百问职工培训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5罗云霞、郑晓丹、方勇耕等参编18鲍小南单片机基础高职高专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2第1次印5000册徐伟杰 参编19白小明计算机网络技术高职高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6第一版吴新民 副主编六、 本专业教师近年获奖项目一览表序号奖励名称奖励等级授予单位时间第一完成人1第八届(2006年“天煌”杯)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二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罗云霞2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第三届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2008罗云霞3小水电站群优化调度方法研究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浙江省教育厅2005罗云霞4不同径流下水库优化调度结果的比较分析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三等奖浙江省科协20032004(第十三届)罗云霞5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水库优化调度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优秀奖浙江省水利学会20032004(第十三届)罗云霞6第五届全国优秀职教文章奖优秀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2005郑晓丹7小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防雷击电磁脉冲对策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浙江省科协2005-2006(第十四届)郑晓丹8模拟电厂实训系统与应用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优秀奖浙江省科协2005-2006(第十四届)郑晓丹9温州电网梯级水电优化调度温州电业局技术改进成果三等奖 温州电业局/ 2007年10温州电网梯级水电优化调度系统浙江省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浙江省电力行业协会2007年七、 本专业教师获得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等级时间负责人1发电厂电气部分国家级2009郑晓丹2电气控制及PLC省级2006孙平3电子技术省级2008赵玉玲4微机原理及应用校级2007徐伟杰5电路及磁路校级2008李惠英6发电厂动力部分校级2008方勇耕7电机技术校级2007万军八、 本专业教师近年立项的厅级及以上教研、科研项目一览表序号名称项目编号项目来源单位:万元起始年限负责人项目组成员1农村电网谐波治理方法研究RI0613省水利厅22006.4-2008.4郑晓丹罗云霞等2小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研究RI0409省水利厅0.62004-2006罗云霞郑晓丹等3温州电网梯级水电优化调度研究温州电业局152004.12-2006.5罗云霞郑晓丹等4以专本衔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