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尔区简介鲁尔区(Ruhr)位于德国中西部,著名的莱茵河的三条支流一一鲁尔河(River Ruhr)、埃姆舍河(River Emsher)、利帕河(River Lippe)从南到北依次横穿该区,位于“伦敦一热那亚”香蕉型老工业带中部,处于从意大利北部一直延伸到英国的欧洲工业产业带的中东部地区。鲁尔工业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目前,人口达6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7%,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区内5万人以上的城市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过50万人。约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百余年来一直是德国的煤钢工业基地,始终占着全国硬煤生产的80-90%,钢铁的60-7000,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鲁尔区发展成为德国工业心脏的主要条件 鲁尔区之所以发展成为德国工业的心胜,是同该地区拥有的矿产资源、地理位置、水陆交通、水电供给条件等分不开的;同时,也同德国军国主义和垄断组织的发展密切有关。 一、资源条件 鲁尔工业区的形成是与“黑色金子”煤炭资源密不可分的。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 5%一1. 5%)都低,发热量高,其中肥煤的发热量高达8600大卡/公斤。鲁尔区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煤藏的地质条件并不好,埋藏深度平均达830米,远远超过美国(50米)、英国(350米)和法国(450米)。而且,在过去的130年中,随着鲁尔采煤区的逐渐北移,矿井平均开采深度不断加深,目前现有的矿井己经超过1200米,从1900年到1982年,鲁尔区己经采出硬煤约80亿吨,平均每年1亿吨左右。鲁尔区虽然铁矿资源贫乏,但是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可通过莱茵河横穿鲁尔区直达鹿特丹港,北欧、西班牙、意大利和北非的铁矿石可以十分便捷的通过海上运输送到鲁尔区。鲁尔区内的莱茵一海尔勒渠和多特蒙德一埃姆舍渠将鲁尔区大部分煤田连接起来,为煤、钢、铁三个核心产业的结合和大规模生产创造条件。1870-1871年普法战争的胜利后,使德国得以弥补铁矿资源医乏这一缺陷。法国战败后不仅被迫向德国赔偿50亿法郎,而且还把铁矿区洛林和阿尔萨斯割让给德国,由德国经营了四十多年,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归还法国,鲁尔的煤加上洛林的铁,是鲁尔区成为德国工业“心脏”的基础条件。二、地质条件鲁尔区位于西北欧的煤炭矿床上,该矿床在3._5亿年前形成,起于Silesia,经过鲁尔、比利时和法国北部,进入英国,鲁尔区的煤田从莱茵东部开始向西和向北延伸70英里,包含了精煤、气煤、烟煤等各种类型的煤炭,其中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是钢铁生产最好的燃料一炼焦煤,超过了欧洲其他地区的任何煤田。而且该地区的矿床埋藏较浅,如鲁尔河谷和埃姆舍河谷的矿床就在表层,可以进行露天开采。从煤炭分布情况看,欧洲西北部分布着一条带状的硬质煤炭矿藏地区,从波兰南部的西里西亚开始,往西经德国西部、比利时南部和法国北部,一直延伸到英格兰南部地区。鲁尔区属于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中部Variscan山区的组成部分,是山地、低地、平原三种地质结构的交接地带,其间有数条河流以不同方向纵横分布,整个地区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总体态势。作为这条煤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鲁尔区特殊的自然资源条件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的重要组成部分,鲁尔区特殊的自然资源条件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产业发展的结构特点和空间分布。三、交通条件 鲁尔区处于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路口,同时又处于欧洲经济最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距欧盟成员国法、荷、比、卢的工业区很近,北距共同体成员国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本国下萨克森的经济重心区汉诺威一沃尔夫斯堡一扎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和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的莱茵河下游以科隆一杜塞尔多夫为中心的工业区(。 鲁尔境内共有莱茵、鲁尔、埃姆舍、里皮四条河流,为鲁尔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水源和交通联系通道,其分布和走向更对鲁尔区的城镇布局和空间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莱茵河由南向北流经鲁尔的西部地区,将其与德国南部地区以及法国、瑞士和北海及其重要的港口一鹿特丹联系在一起,构成鲁尔区在南北方向上的主要发展轴线;鲁尔河、埃姆舍河和里皮河分别位于鲁尔的南部、中部和北部地区,在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由东向西汇入莱茵河,将沿线城市与莱茵河沿线城市联系在一起,成为鲁尔区在东西方向上的主要发展轴线。鲁尔区的重要城市包括杜伊斯堡、埃森、波鸿、多特蒙德等均分布在上述四条河流沿线。 鲁尔区地处内陆,区内的四条天然河流和四条人工运河联成一体而且可直达海口,其中莱茵河是德国和欧洲的水运大动脉。鲁尔区港口密布,其中莱茵河岸的杜伊斯堡一鲁尔奥特港是欧洲最大的内陆港,年吞吐量5000万一6000万吨。莱茵河纵贯全区南北,从莱茵河口上溯的船队可直抵杜伊斯堡港,从杜伊斯堡到荷兰边界的莱茵河段,并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区内还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帕河和埃姆舍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舍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9个。同时鲁尔区东部可利用多特蒙德一埃姆舍运河,经埃姆登港与海外联系。虽然鲁尔区地处内陆,但由于它有着极为便利的水运条件,特别是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鲁尔区天然水道是东西走向的,为配合工业的发展,铁路线也以东西为主,1835年一1861年德国第一批铁路在鲁尔区建成,1850年一1870年煤炭工业兴起,大批外籍技术工人迁入,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1871年普法战争胜利后,德意志帝国统一,并从法国获得大量战争赔款,占有盛产铁砂的洛林地区和盛产钾盐的阿尔萨斯地区(经营40多年),促进了煤钢联营和重化工业的发展。19世纪末开始兴建运河,并和不断兴建的铁路和公路组成水陆联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鲁尔区己成为德国工业的核心地区。 四.历史条件 德国军国主义的猖撅,特别是它在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曾使鲁尔区陷人极大的困难,但在鲁尔区开始迅速发展的“个长时期内,特别是1870=1913年期间,德国军国主.义曾极大地推动了鲁尔区煤钢化学工业的发展。德国军队对武器和炸药的需要,普鲁士军队打败法国后夺来的洛林和阿尔萨斯铁矿以及强迫索取的50亿法郎赔款,都曾刺激了鲁尔重化工业的发展。 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也对鲁尔区有不小影响。在鲁尔,煤炭与钢铁公司很早就开始结合。在1893年鲁尔地区的煤炭公司组成辛迪加时,已有12%的采煤生产直接控制在钢铁公司手中。到1929年,六个钢铁康采恩在径制了鲁尔区钢铁生产65%的同时,也掌握了硬煤开采的60%。这些煤钢康采恩都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这不仅使它们有可能进行大量投资,并且.还积极为维护和加强自己的垄断地位而大力发展鲁尔区的工业。例如,鲁尔的生铁产量从1851年的7,300吨迅速扩充到1871年的41.4万吨,进而又增加到了1913年的820万吨。鲁尔工业区的发展鲁尔区是传统的老工业区,从19世纪中叶开始迅猛发展,成为德国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这三大部门的产值曾一度占全区总产值的60%,其显著特点是以采煤、钢铁业为核,逐渐开始发展化学、机械制造、电力等重工业,形成了部门结构齐全、内部联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区工业综合体(见图3-5),集中了许多著名的大公司如克虏伯、曼内斯曼、蒂森、鲁尔煤矿、鲁尔化学和威巴石油等。 鲁尔工业区的发展是完全依托煤炭和钢铁工业形成的区域经济产业链为特征的,即采煤一炼焦、电力一炼铁、炼钢一钢铁加工一重型机械制造和煤一炼焦一煤化工这两条完整的产业链,证实了凯恩斯的论断“德意志帝国与其说建立在血与铁上,不如说建立在煤与铁上更真实些”,说明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在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煤炭工业 鲁尔区的工业化进程是从18_50年开始,18_50一1860年间,每年有80万吨煤炭经鲁尔河运送出去(KVR, 2002,1880年鲁尔区钢铁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对煤炭资源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采煤业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石煤开采被迫中止,由于劳动力不足,而且缺少必要的生产原料如坑木和炸药,因此,鲁尔区的石煤开采量大幅度减少,1913年煤炭开采量为1. 14亿多吨,到战争的最后一年1918年减少到了约7000万吨。战后由于要承担巨额的战争赔款,而且在1923年,鲁尔区被法国人占领,导致煤炭开采量又一次降低到了4000万吨左右,同年出现的通货膨胀导致了大规模的煤矿关闭,随之而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始于1930年,经济状况不断恶化,到1932年煤炭工业达到了低谷,有700多万人失业。1939年爆发第二世界大战,将鲁尔区煤矿又带到了新一轮的灾难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医乏现象再次出现,如缺少劳动力和各种原材料,运输状况也每况愈下。1946年12月,开始战后重建工作,在波鸿也成立了第一个采矿行业工会,经济有所恢复,鲁尔区煤矿的开采量开始增长,超过了5000万吨。 1946年鲁尔工业区的煤炭工业发展速度较快,提供就业岗位_50万个,有12000个工厂和6000多个矿井,矿山地下交通线总长6800公里,煤炭采掘量占联邦德国总采掘量的80070,钢铁生产占全国总量1/3 1956年是鲁尔区采煤业发展的鼎盛时期,煤炭产量达到12463万吨,有141家煤矿,但在1958年发生煤炭危机后,煤炭产量开始大幅度减少二、钢铁工业18世纪末随着焦化冶炼方法的出现,英国开始将焦化高炉用于铁矿开采,并且运用了蒸汽机,而德国直到19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应用。肥煤是煤的新品种,可以冶炼出优质的肥煤焦煤,因此,在煤储量丰富的鲁尔区产生了大型的冶炼厂和轧钢厂,铁矿业原料从木炭转向用焦煤。1835年,铁路的建设加速了重工业的发展,人口数量也急剧增加,1851年至1857年,鲁尔区新建的焦煤高炉有72座。在1857年至1859年经济危机后,钢铁行业再度兴旺繁荣,直到7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贝塞麦炼钢法和西门子一马丁炼钢法,大大的提高了钢铁的产量和质量。19世纪80年代,发明了自动化炼钢法,开始更多的使用轧钢机来替代人工劳动,巨大的技术进步加快了工厂的建设。19世纪后期,德国钢铁工业迅速向鲁尔地区集中,由于钢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鲁尔区的铁矿石己不能满足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向从国外进口矿石,而莱茵河和鲁尔河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加上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地区作为钢铁基地的优越性更加突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鲁尔区生铁的产量有所增加,但利润微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缓慢且不均衡,技术方面几乎没有进展。战后由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德国生铁生产量损失了43. 5%,钢生产量损失了38. 3%,大部分的铁矿砂不得不从国外进口。1923年,由于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促使鲁尔区四大钢铁生产厂家建立联合炼钢厂,形成了拥有20万名员工的欧洲最大的钢铁集团。这一时期,鲁尔区的钢铁业分为东西两部分,在西部莱茵河地区,由于交通便利,主要生产重型产品,如August -Thyssen -Hiitte AG公司,而在东部,更倾向于批量生产,多特蒙德一埃姆舍运河及莱茵一赫尔内运河方便了生产和运输,如Bochumer Verein来生产铸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机器设备在空袭中损坏严重,严重影响了生产,而且同盟国在鲁尔区的煤炭、钢铁、化学行业实行经济联合,限制德国钢铁业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对钢材需求的增加,同盟国开始逐渐放宽德国钢产量的限制,因此,鲁尔区为欧洲其他地区供应了大部分的钢铁制品、石煤、机器、电气设备、化学品以及其他材料。1947年一1948年,联合钢铁厂彻底解散,形成了许多的小公司(August-Thyssen-Hiitte, Dortmund-H.rder Huttenunion AG,等)。1952年,随着煤钢联营体的创建,生铁生产量达到了700万吨,其中西部地区占了41. 5%,中部地区占了25. 4%,多特蒙特地区占了33. 1% o 20世界60年代,托马斯炼钢法逐步被Ld炼钢法所取代,同时由于铁砂的供应渠道口趋完善,焦炭的使用量在逐渐减少,此时鲁尔区的煤炭工业处于持续衰落时期,而钢铁行业依然十分兴旺,1968年原钢产量为2690. 5万吨,达到了钢铁工业发展的顶峰三、其他工业20世纪70年代,鲁尔区的煤化学工业主要产品为焦碳,40%的煤炭用于煤矿炼焦厂炼焦,其产量占西德焦碳总产量的90070 0鲁尔区的“非煤化学”工业生产的大宗产品主要有硫酸、纯碱、盐酸以及矿用安全炸药,例如鲁尔区的体斯化学公司,是鲁尔区第一个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企业,下属21个化工厂、炼油厂及天然气田等,该公司拥有长6_54公里的管道网输送生产中所需的原料,此外,体斯化学公司还以煤和煤副产品为基础原料生产塑料、橡胶等辅助产品。在电气工业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鲁尔区电气工业职工只有6000人,1970年增加到62000人,产值为27亿马克,主要的大型企业有西德通用电气公司、西门子公司和BBC公司。鲁尔区是西德主要的玻璃产地之一。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料包括石英砂、纯碱和石灰石等,都产于鲁尔区及附近地区,因此,促进了鲁尔区玻璃工业的发展。早在200年前,鲁尔河附近就有了玻璃制造业,到19世纪末,焦炉气产量增加,使玻璃工业有了充足的热源,在煤炭加工工业发展以后,玻璃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1971年鲁尔区共有4家现代化平板玻璃厂和5家器皿玻璃厂,玻璃工业的从业人员为15000人,主要生产玻璃板、镜面玻璃以及罐头瓶和包装瓶等。 鲁尔区的啤酒厂遍布整个区域,到197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汛知识培训班新闻稿课件
- 防汛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 摄影服务公司员工保密协议
- 防汛业务知识培训
- 金融行业营销推广方案
- 购物体验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
- 微前端与跨平台应用的无缝集成研究-洞察及研究
- 防恐怖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楼房外墙物业维修基金维合同2篇
- 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第4篇-洞察及研究
- 汽修维修外包合同范本
- 植保无人机打药合同
- 2024工勤人员考试公共课程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1.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课件)-【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 医院信息化网络安全培训
- 质量教育培训计划方案
- 产品追溯及模拟召回演练计划
- 《生死疲劳》好书分享
- Stata统计分析与应用(第3版)
- 设备使用维修和检修技术通则
- 《酸辣土豆丝制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