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赵氏小品”语言风格探源 赵本山20年来主演的大量喜剧小品,受到各个文化层次人们的喜爱,被称为“赵氏小品”,形成了稳定的风格。因此,在语言上也表现出一贯的特点,具有“俗”和“活”的整体风格色彩,既俚俗上口,又机智俏皮,看来平实生活化,又常常语出双关、多关,语义繁丰、耐人寻味,常于平常词语之间焕发出言语的奇异美,每个小品都创造出很多流行语。 考察赵氏小品的代表作,结合了解作品创作的人文环境,我们会发现, 除利用现代汉语的特点,凭借语境,灵活地使用汉语语言材料以外,以下方面是语言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一、创作群体相似的艺术生活道路 小品语言风格是内容和形式结合而产生的“特殊的言语气氛和格调。”小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所塑造的生活中的人物对小品的内容和表达形式起着决定的作用;同时,创作主体不同又使同样题材的作品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养成不同的艺术品位,从而形成各自的创作模式。比如同是“东北派”的小品,赵氏小品的语言与别家一味地渲染火热、泼辣的言语气息不同,是从容和缓、徐急平匀的,即便甩“哏”也是行之所当行,止之所当止。与很多笑星搞笑、搞语言噱头不同,赵氏小品语言给人以回味,喜剧效果不是泡沫式的,而是带给人绵长、由衷的艺术审美愉悦。 赵本山和很多在喜剧表演上造诣很深的艺术家一样,都是来自生活底层的普通人,甚至是饱尝生活艰辛的人。这样的生活和艺术经历使他们对普通人非常地了解,对民间艺术分外地熟悉和喜好,民间生活和艺术便以其丰富性、深厚性成为创作的源泉。 (一)得天独厚的民间艺术氛围 赵本山成长于辽北一个普通的山村,辽北是民间说唱艺术的沃壤,生活着许多豪爽、刚健、热情的农民,他们对民间艺术有着朴素但执着的需要和追求,在农村,只要是人“起堆儿”的地方,肯定就有能说会唱、“俏皮嗑儿一套儿一套儿的”人,给大家伙儿带来乐趣;冬闲的时候,人们常三五成群地凑在谁家里,磕着瓜子说着家常,口齿伶俐、声音脆亮,语言丰富幽默,如果哪里来了唱“地方戏”的“班子”,人们就会赶几十里山路去追赶着看个没够,随便一个农村大叔大嫂都能来两句“猪八戒拱地”(二人转著名曲目),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自然生长的民间艺术之火使辽北成为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艺术之乡,近些年受欢迎、影响大的喜剧小品和喜剧演员很多都出在辽宁一带,足以说明人文环境对小品的影响。赵本山等在这样的氛围中很早就培养了民间艺术的欣赏意识和创作意识,领略了喜剧艺术的真谛在生活中汲取语言营养。 (二)自幼艰难的生活经历和多种文艺活动实践 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和习惯是自幼在模仿、操讲母语的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在于他对各类人群语言生活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赵本山正如他自己说:我的苦难就是我的财富。生活经历使得他得以接触各色人等,对他们的言谈举止早已烂熟于心;他积累了大量民间流传的俚语俗语、民谣、笑话等喜剧笑料。 五岁丧母,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了北大荒,只剩他一个人过着类似流浪儿的生活,在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东北人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处事方法,交际习俗,语言特色,以及乐天知命的人生观,都对赵本山的幽默感起着催化的作用,使他说起台词来收放自如,语言分寸感恰到好处。比如使他成名的盲人角色,就得益与他自小跟着盲二叔,一起吃住生活,赶集看戏,唱“二人转”,对盲人的表情、言语才能模仿得惟妙惟肖。 耳濡目染的熏陶唤起了赵本山的驾驭语言的天分,很早就开始了艺术实践,在学校时便是宣传骨干,后到公社宣传队又说三句半,唱二人转,还说过相声、大鼓,这些文艺演出活动为他积累了口头语言艺术的从业经验,更重要的是练就了极高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以后的小品创作中才能厚积薄发,对各种语言手段运用自如,在真实的舞台实践中学到了活用语言的真本领。 (三)创作群体其他成员的创作相承。 赵氏小品的“智囊团”,都是东北这块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包括编剧和导演,早期都是专门从事民间艺术创作和演出的民间艺人,他们深谙民间艺术的创作规律,对东北普通人的生活一样地深入、熟悉,尤其是东北老百姓口中生动的语言,是他们创作的宝贵财富。如早期主要给赵本山写剧本的李忠堂、崔凯、张超和张惠中都是和庄稼一样在农村肥沃的泥土里慢慢成熟起来的。后期的专职作家何庆魁,也是扔掉锄把拿起笔的东北农民小品作家,这使得赵氏小品语言保持了一贯的风格,同时在语言手段的利用上更加多样化,如他写的红高粱模特队就更多地发挥了副语言手段的作用,有歌,有规模较大的歌舞,以及服装等“标志语”的作用。昨天今天明天还设计了谈话的节目背景实话实说节目。 创作群体这种从最底层贫苦山村开始的相似的艺术生活道路,带来了平民化的语言,使赵氏小品自始至终通俗晓畅、智俗幽默、白俗浅近、俚俗有趣且雅俗共赏。 二、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说口的深刻影响 所谓“二人转”,就是男女两个人在台上转,边唱边舞,隔一段时间,适应情节的需要,二人就停下来说一段儿,这就是“说口”,一个逗,一个捧,“说口”几乎都是语言笑料。赵本山自小和盲二叔经常走几十里去看“二人转”,对“说口”有浓厚的兴趣。说口讲究逗哏,还特别注重“蔫哏”,就是一个人扮相、“捅词儿”,把观众逗笑,这是赵本山特别擅长的。从早年的戏曲小品到完全脱离唱腔的喜剧小品,赵氏小品对“说口”的借鉴,经历了直接模仿到艺术汲取的过程。 (一)借鉴言语节奏:张驰有序 “二人转”在唱的时候铺垫了情节,“说口”恰倒好处地抖开“包袱”,一下子就把观众逗笑了。说完笑完,再接下去唱,这样就有了韵律感,节奏急缓交替,渐进情节的同时渲染了演出气氛。赵氏小品较好地借鉴了这种节奏,把喜剧必须的笑料均匀地撒在小品的各个部分,让观众有回味的时间,又不耽误情节展开和人物塑造。一般是开头来一段很上口的独白,抛出第一个“包袱”,然后展开情节,在下面的内容中视需要每隔几番对话安排一处特殊的语言手段构成的“笑料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常在小品的结尾处一定会设计一个“包袱”。 如红高粱模特队,开始是模特队长的独白,(原文略)里面有“太好了!正愁没人教,天上掉下个粘豆包”“讲文明,懂礼貌,虚心学,让他教,他说咋着就咋着!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榨干他身上所有的艺术细胞。”这样的“上口句段”,立刻把观众的情绪撩拨起来,小品的基本背景也定格了;十几句对话后,又有“我们白天想,夜里哭,做梦都想赴首都,首都的楼儿高又高,我们时刻”给观众极深印象的“俏皮嗑儿”。按这样的节奏,相继有“基功”“猫步”“走直线”“感受”分别被语义飞白为“鸡公”“猫在散步”“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和“忍受”,都让人忍俊不禁,人物的形象也逐渐地清晰起来。接下来把练习模特步与给果树喷农药联系在一起,言语设计令人拍案叫绝,在用一本正经的语气大声宣称“劳动者是天下最美的人”之后,一系列语言包袱如一挂鞭炮,相继被引信,响声过处都是欢乐。最后是歌舞滑稽表演,调动了多种副语言手段,渲染气氛。整个小品,语言框架节奏鲜明,高潮迭起,观众始终沉浸在笑的艺术享受之中,却没有紧张疲惫感,有趣儿的言语也因此得以传播。 (二)借鉴语言特点:俗化逗趣 “二人转”的“说口”都是来自民间的语言素材,有的是多少年流传下来的俚俗野话,有的是现编现演现说的人、物、景,看见什么说什么,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特点是简俗、明快、机智和诙谐,与老百姓贴心贴意,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东北农民那种淳朴、泼辣、达观、乐天、风趣的性格特点。反映到小品的语言上,第一:语言俗化。赵氏小品按照普通老百姓的接受美学观念把流传民间的语词、语句都化为台词,并根据言语组合规律把语言材料俗化搭配,使之成为小品中普通人物的性格话语,本位话语,小品中随处可见的顺口溜,随境编说,易懂易记;很多自创的熟语、俗语生动而富于表现力:例如,“小家雀儿(音qiaor)落电线杆玩意儿不大架子不小;高压火煮鸭子肉烂嘴不烂;老母猪戴口罩还挺重视这张老脸”(老拜年)。第二:寓教于乐。“说口”的目的就是让观众笑,喜剧小品的生命也在于带给受众以愉悦,同时不止于愉悦,赵氏小品牢牢的把握这条艺术规律,把语言素材组织为一个个精致的“笑料包”,恰如其分地抖开,让观众心悦诚服地笑起来,并在笑声中咂摸话语内涵。如上顿陪、下顿陪,终于陪出胃下垂/我事儿没办成,搁这儿学会扯蛋了(淡)了牛大叔提干等等好多赵氏小品的流行语都使人们在笑声之外领悟了很多讽意、道理或者真情。(三)借鉴语言手段:开放多样 “说口”还细分为“连口”“零口”“套口”“春口”。除“春口”外,其他类型的“说口”我们在小品中都能找到对应的部分,“春口”就是说黄话、脏话。赵本山是个台风严谨、艺术态度严肃的小品艺术家,所以他的小品语言是含蓄、蕴藉的幽默,说口中的糟粕自然不会被采用。“连口”指人物固定的说白。赵氏小品中较多大体叶韵的“顺口溜”,就是一个人的说白,多聚焦大量信息,如大叔:“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要争气,齐心合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地。”大妈:“改革春风吹进门,中国人民抖精神,海湾那疙瘩挺闹心,美国合伙欺负人。”;“零口”是即兴安排的,是最见语言工夫、考验演员应变能力的部分,小品中特别体现为开放性的临时台词,也是赵氏小品不同于别人的“拿手戏”,象相亲原来演出时间只有16分钟,可赵本山在舞台上演出的最长时间竟达四十多分钟,大多是他临时加入了对话、道白。;“套口”多为一个故事,如钟点工中“马甲”的故事,牛大叔提干中的“扯蛋(淡)”的故事等,就类似“套口”。 另外,“小人物”凡人琐事的系列题材也是形成小品语言生活化、通俗化的原因之一。因为,“在言语交际中,修辞主体的话语角色和角色关系不同,修辞主体的话语就各具特色”。一方面20年来赵本山塑造了盲人白莲灯、卖报人徐老蔫、老乙、体育教练、农民赵老乐、农村学生家长牛大叔、老农民赵老汉、老民间艺人老香水、养鱼大王赵老蔫、农村大叔、农村模特队队长等等几十个“小人物”;另一方面赵氏小品有着很典型的大众情结,情节几乎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记,这既符合小品“小”的特点又是与人物身份相协调的,但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却是众所关心的:老年孤独问题,如相亲钟点工,对干部廉政的关注牛大叔提干拜年三鞭子等,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母亲节策划活动方案
- 梨园踏青活动方案
- 栾城宴会活动方案
- 水果节日活动方案
- 植树节杭州活动方案
- 水利系统三八节活动方案
- 汽贸活动策划活动方案
- 民族团结户外活动方案
- 楼盘泳池活动方案
- 汝州市植树活动方案
- 与工商部门核对台帐表格模板
- DB11T 593-2016高速公路清扫保洁质量与作业要求
- 嘟嘟少儿英语beep演示简化版
- GB/T 699-2015优质碳素结构钢
- GB/T 19096-2003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未定义形状边的术语和注法
- GB/T 13808-1992铜及铜合金挤制棒
- 项目安全体系图
-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的项目结题审计指引讲解文课件
- 职业暴露(锐器伤)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首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决赛试卷(一)及答案
- 材料出入库表格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