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塞外第一座行宫——喀喇河屯行宫.doc_第1页
清代塞外第一座行宫——喀喇河屯行宫.doc_第2页
清代塞外第一座行宫——喀喇河屯行宫.doc_第3页
清代塞外第一座行宫——喀喇河屯行宫.doc_第4页
清代塞外第一座行宫——喀喇河屯行宫.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代塞外第一座行宫喀喇河屯行宫2011年3期(总第104期)满族研究MANZUMIN0RITYRESEARCHNO3,2011(GereralNo.104)清代塞外第一座行宫喀喇河屯行宫郝志强特克寒2(1.承德文物局,河北承德067000;2.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承德067000)摘要:喀喇河屯行宫,是清代在塞外修建最早的一处行宫.本文考证了喀喇河屯行宫修建的原因,扩建的时间和过程,及其管理和所遭到的破坏.阐述了它对承德的兴盛与繁荣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呼吁有关部门对行宫残留的文物给予重视和保护.关键词:修建原因;管理;作用;破坏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65X(2011)03005805行宫是指专供帝王外出巡幸时起居用的宫苑,又称离宫.清代,特别是康熙皇帝时期,在古北口至木兰围场沿途修建了20处行宫,喀喇河屯是所修建最早的一处行宫,位于今承德市双滦区滦河镇西北方向,地处滦河与伊逊河汇合处的南,北两岸上,是在热河避暑山庄未建前,塞外众多行宫中,面积最大,殿宇最多的一处行宫.一,喀喇河屯行宫修建的原因满族入关前是个游牧狩猎的民族,入关以后,统治者仍沿袭满族骑射和游牧的生活习俗,始终把巡狩习武作为重要的政治活动.喀喇河屯就是摄政王多尔衮在塞外行围打猎时发现的.喀喇河屯是蒙古语,喀喇是黑,旧的意思,河屯是城的意思,合在一起是黑城,乌城或旧城.明代为防蒙古铁骑南下,长城以北二百里一带成为隔离带,喀喇河屯古城自然也成边外弃地了.明代这里是蒙古朵颜部的活动地区,由于两个多世纪人烟稀少,使得这里古木参天,野兽成群,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宜人.森林覆盖率大约在50%一70%,周围的群山笼罩在一片莽莽苍苍的松涛林海里(黄秀芳中国国家地理).因此,多尔衮狩猎到这里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有秋冬违寒,春夏避暑的传统习俗.金代和元代的帝王,都保留着冬夏南北移位的习惯,分别在塞外建有避暑之地.清代的帝王也不例外.顺治年初,摄政王多尔衮觉得北京酷热,难以忍耐,只好出古北口避暑.在塞外,他发现喀喇河屯景色优美,适于避暑,决定在此建避暑城.于是在顺治七年(1650年)七月四日摄政王瑜:京城建都年久,地污水咸,春秋冬三季犹可居止,至于夏日,溽暑难堪辽,金,元曾于边外建上都等城,为夏日避暑之地今拟止建小城一座,以便往来避暑l1.当时顺治皇帝年幼,多尔衮名为摄政王,实际上享有皇帝的权威.清朝入主中原时的政策军令,都出自他手,故有权下令在此建避暑宫,并立即动工,这就是喀喇河屯行宫的前身.所以说,避暑城是皇家在塞外建造的第一座皇家宫苑.摄政王多尔衮是来承德建设皇家宫苑,行猎避暑的第一.58?人,以后才有顺治,康熙皇帝来承德驻跸,才会有木兰围场的秋狳和避暑山庄,外八庙.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死于喀喇河屯,时年39岁.多尔衮是骑马摔伤后死去的.谈迁北游录?记闻中记载:初,摄政王膝创,涂以凉膏,太医傅胤祖谓其非宜.是日围猎,值一虎,须尊者射而人从之.时王创甚,免发三矢度不自持,退召英王语后事,外莫得闻也.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亲政,下瑜户部:边外筑城避暑,甚属无用此工程着即停止2j.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工程就此停止了.康熙皇帝时,为解决北巡和塞外秋狳数以万计人员的沿途休息,往来辎重和各种用品储存等问题,决定修建古北口至木兰围场沿途行宫.喀喇河屯不仅是他北巡途中的必经之地,而且是他在避暑期间处理政务的一个重要地点.从康熙在喀喇河屯的穹览寺文碑题词中,可看出他修建此行宫之目的.碑中写道:朕避暑出塞,因土肥水甘,泉清峰秀,故驻足于此未尝不饮食倍增加,精神爽健,所以鸠工此地,建立离宫数十间.不仅仅是避暑,他还自述:日理万机未尝少辍,与宫中无异膳后即较射观猎,以安危之念.可见,这座行宫是他在口外避暑时处理军政事务的地方.二,康熙扩建喀喇河屯行宫的时间喀喇河屯行宫是在避暑城基础上扩建的,但扩建起始年代史料记载不同.据钦定热河志记载:当山庄未建,康熙十六年(1677年),圣祖肇举巡典,驻跸于此,嗣是岁以为常_3.这条记载表明喀喇河屯行宫建于康熙十六年.热河园庭现行则例记载:喀喇河屯行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建.一史馆藏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喇河屯行宫由原侍郎托岱承建.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二月十八日,内务府郎中佛保,将坡赖村的建房地盘图恭呈御览.康熙帝随即降旨:照此在喀喇河屯建房一处,内房均加游廊,墙外建堆房一处,其河边修花囿一处,着复绘图呈览.建此房时,派原侍郎托岱,原巡抚喀拜,曾赴两淮盐差之监察御史赫硕色,自力修建.着将彼等召至,会同内务府大臣宣旨.俟上元过后,即去勘察地方,备办所用木石,砖瓦,石灰等物,过年从速修建E引.这年,内务府所属商人王惠民奉命前往喀喇河屯,上营,桦榆沟三处修房1530间,带往匠夫3000人,出古北口时需用出关印票,请求给予颁发.这条记载说明喀喇河屯行官从康熙四十年十二月十八日开始筹建,匠夫先行,建民工用房.又据一史馆藏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康熙四十一年正月初五,内务府奏称喀喇河屯地方拟建房屋一处,共大小三百九十七间,需长一丈八尺,粗一尺五分松木二十四根,长一丈五尺,粗一尺五寸木料四根,长一丈七尺,粗一尺四寸的木料三十六根以上共大小松木四千一百五十七根,丈之滚木二千一百二十九根,七尺之滚木四千四百一十八根半5.这一记载说明工程所需用料基本备齐,天暖即可开工.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八月十六日,康熙皇帝在察看喀喇河屯行宫所建房屋之后,令郎中佛保向托岱转传谕旨:观八处所建房屋,二等建房多于他处,且做工精良,着将现在建成房屋即作竣工,造册上报.明年但凡掉落一砖一瓦,亦与尔无关,另有维修之人.其尚未上瓦房屋,今年即便上瓦,亦赶上寒冬,无法坚固,索性明年竣工即可6.康熙四十三年五月初四日喀喇河屯行宫竣工后,托岱呈文称:现我所建房屋均已竣工,故钦遵上谕,将我建房所用银两数目造具清册,一并奏呈,共建房四百一十四间,用银六万一千一百五十二两一分l7.由此可见,喀喇河屯行宫扩建的起始时间应是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的三,四月份,竣工于康熙四十三年五月.康熙十六年并没开工,只是康熙皇帝驻跸于此,有扩建的设想而已.热河园庭现行则例中记载的康熙四十三年建,并不是始建,而是建成罢了.?59?三,喀喇河屯行宫的修建清初征战频繁,经费拮据,多尔衮不惜用加派地丁银的办法,为建避暑城筹集经费.多尔衮瑜户部除每年记额征收的钱粮外,又加派直隶,山东,浙江,山西等九省白银二百九十万两l8J,输京师,备工用.经近半年的修建,避暑城已初具规模,多尔衮死后,计划在喀喇河屯建的避暑城也暂告结束,并免除了向各省加派的地丁银.喀喇河屯行宫是康熙皇帝在将避暑城扩建后所起的名字.占地面积较大,据复查行宫清册记载:东至蓝旗营子,西至宫后,南至红旗营子,北至滦河,宫基占地九十一亩,周长约10公里.再建的行宫把原避暑城圈在宫苑内,整个行宫坐北朝南,滦河从行宫中串流而过,将行宫自然地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据承德府志和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二月内务府房屋陈设铺垫清档记载,宫殿区自东而西又分为东所,中所,西所,新宫.各所自南向北,排列有序.中所有正殿五问,明间挂高宗御笔秀野轩匾一面.东西两所各有跨院,建筑规模较小,布局与中所大致相同.东所明问挂圣祖御笔清风拂面来匾一面,西两间西山墙挂圣祖御笔图史自娱匾一面.西所明间柱挂圣祖亲笔题岩中趣匾一面.新宫正殿七间,明问挂圣祖御笔题云岑碧岫匾一面.各宫虎皮石墙围绕,后院均为花园,园中假山奇石,名花飘香,松柏苍翠,芳草如茵.在宫殿区的西,北两侧是广阔的苑景区.滦阳别墅在苑景区的西部,从行宫的西北乘舟过滦河可达别墅.因其位于滦河之阳,所以名为滦阳别墅.此处北倚山南临水,山清水秀,清凉宜人.那里槐柳交枝,松柏成荫,花香鸟语,景色绝胜,或临流建阁,或倚松建堂.引水在庭,水中置岛.步移景至,韵味无穷9.在热河园庭现行则例中记载:滦阳别墅,东至生计地,西至滦河,南至滦河,北靠山,占地十九亩.别墅分东,西两所,据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内务府房屋陈设铺垫清档记载:西所建殿五间,明间挂圣祖御笔滦阳别墅匾一面.东,西,北三面以半封闭式游廊环绕,中间以长廊相隔.西所大殿日翠云堂,是乾隆时建的,堂南为虬盖亭,亭南临水有钓鱼台.皇帝每驻跸于此,常来滦阳别墅休息观赏,流连散步,垂钓取乐.康熙,乾隆皇帝在这里都曾留有很多诗句.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帝到喀喇河屯作诗,诗中写道:滦江虽浅小舟通,别墅浓荫绿树中.在行宫与别墅之间的滦河中,有个石矶小岛,岛上有亭.钦定热河志记载:宫基中界滦河,依山带水,比之京口浮玉,故有小金山之号.所以康熙皇帝为其取名日小金山,寓于长江中的金山.小岛与南边河岸伸入水中的两个石崖相对,石崖若两个龙头,小岛若明珠,恰好构成了二龙戏珠的景观.岛上苍松若盖,藻青如衣.山枣丛丛,野花点点,在树形斑驳中,一座小亭,三楹虚榭掩映其间.当年榭内挂有明代画家文嘉寒梅图一幅,其诗日:兴来点笔开生面,宛在冰姿窗外斜.在喀喇河屯行宫附近,还有蓝旗营,红旗营,下营房和西营,那是当年满洲八旗的驻地.在行宫东面,还有冰窖,仓廒,御马圈.至今留有仓坡,马圈等地方.在行宫的东南面,附近有穹览寺,远有琳宵观等大型寺庙和道观.四,清帝驻跸喀喇河屯行宫自顺治八年避暑城初建,特别是康熙四十一年开始扩建以后,清帝不断来此驻跸,使清廷塞外巡幸时的政治活动得以展开.顺治皇帝亲政第一年春天,就出塞北巡,来到承德一带,并曾住在喀喇河屯,这是清朝皇帝第一次来承德.?60?时至康熙朝,据记载,康熙皇帝到喀喇河屯最早的时间是康熙十一年(1672年).据跟随康熙皇帝巡幸的着名诗人查慎行陪猎笔记中的记载:十六日黎明,驾发喀喇河屯,自前月二十五日至此一住二十余日矣.卯刻过滦河,大雾,行十里始见日色.道旁双石突起山顶,立如斧劈,高低相倚.其上各戴一石笋,约二十余丈.时圣驾已过,留内侍指谕臣等日此双塔峰也m.康熙皇帝于康熙十六年九月,从遵化马兰峪谒祭孝陵(顺治陵寝)后,顺路巡幸塞外时,也曾在喀喇河屯驻跸4天,并在那里赏赐蒙古喀喇沁郡王扎什,镇国公乌特巴拉弓矢等物.康熙二十年(1681年)始,清廷建立木兰围场,康熙皇帝每年率王公贵族以及满蒙八旗赴木兰秋狳,游牧于这里的喀喇沁部扎萨克扎什,葛勒藏等都赶至那里觐见皇帝.康熙四十三年初夏,康熙帝等人至喀喇河屯住了16天,并于第6天在行宫门殿题:亲洒宸翰,而且是书大小字顷刻数十纸.诸臣聚观,无不惊喜.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四十一年康熙皇帝在这里住9天,康熙四十二年住11天,康熙四十三年住26天,康熙四十四年住4天,康熙四十五年住32天,康熙四十六年住16天,他的5O岁寿辰也是在这里度过的.乾隆六年,是乾隆称帝后首次到喀喇河屯行宫驻跸,曾供奉皇太后于重阳节登逍遥楼上赏景.乾隆八年,乾隆帝又一次到喀喇河屯驻跸.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建成后,行都移到了热河,皇帝在这里停留的时间缩短了,但是热河以南,此为胜境的喀喇河屯,仍是皇帝北巡时的一个重要场所.五,喀喇河屯行宫的管理行宫的管理主要是安全守卫和房屋修膳.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特降谕旨:观口所建房屋,甚属恭敬,且房屋又多,如照规定例命彼等保结三年,亦免为其难.其如何看守,维修之处,着内务府大臣会同郎中佛保议奏:俟此八处所建房屋竣工,即行交付黄明等三为千总;择其属下干练者,每处选派四十人,其中放补首领二热加以看守.这些守卫官兵待遇,则是照彼等守仓之例,每日其首领各食钱粮银一两五钱,属下等各食银补一两.兹建堆房八十间,其中核减二十间,代之以每处各建官房四十问,守卫等各给房一间.喀喇河屯,桦榆沟,上营,鞍子岭,两间房等处,每处各四十人,每人各给二丁地亩1.喀喇河屯行宫由绿营兵充任守卫,乾隆十二年(1747年)设有千总1员,委属千总1员,兵丁124名.嘉庆十七年(1812年)有副千总1员,委属7名,梅勒19名,兵丁22名,苏拉l0名ll引.康熙帝第一次巡幸查看各行宫就对其维修和管理非常重视,因此,内务府建议将日常房屋庭院的清扫,维修等一切事务,一并交付各处行宫驻守之人兼管.但又考虑到每处驻守之四十人力所难及,建议将喀喇河屯,两间房,鞍子岭,桦榆沟,上营五处由口外所有五十八屯,每屯各抽夫一名资助.维修所用工料,内务府也有安排,既然有建房人等建窑烧制用剩砖瓦,相应每处备办毛头,滴水,折腰,罗锅瓦,方砖,砖各两千块,简瓦,平瓦,斧韧砖各一万快,以供每年维修之用.俟其用尽,再另行议奏.所用石灰,不便由口内运往,相应将建房时所修石灰窑交付庄头等,用于烧制石灰,并按其远近价,以抵应交贡赋.所用纸张,由广储司支取使用.每年春季糊窗及修膳砖瓦掉落之处,派巴彦一名送往.派内务府官员一名,会同守卫千总黄明等,由头处行宫起一次修葺.丰宸院系专管花圃,宫殿等事务衙门,此八处所建房屋,应归丰宸院转行该处支领1引.为使行宫官员各负其责,谕旨:桦榆沟有邓光钱,张万鹏,张鼎臣,张常柱等人庄屯,相距近人且众,相应交付彼等看守两间房.鞍子岭,因此邻鞍子村原有千总驻守,亦有人力,着将此核查.蓝村有鹰手.喀喇河屯地着,查明附近居住人等,饬令看守.此事由丰宸院兼理,则丰宸院事务过多,调派闲散司员二,三人专管为好15J.?6】.守护行宫的千总生计地80亩,一般兵丁生计地60亩,这些地亩不交税赋.康熙四十三年八月,由喀喇河屯正蓝旗地中划拨3720亩交予守护行宫官兵.民国五年(1916年)7月17日,热河都统署令滦平县知事,对所在行宫派员随时稽查保护,并会同热河园庭事务所,派员逐一查验殿宇,树木,并拟保护方法,同时将宫内物品运送热河行宫归库.同年8月23日,都统署批示:照准县公署所拟保护办法,即县警察第一区,第三区第一分住所,分别驻在喀喇河屯,巴克什营行宫.是年9月2日,县公署布告周知照得行宫重地,砖瓦木料多端,树木同人清册,保护看守为严,如有损坏窃取,磬拿者严惩不殆.是年11月1日起,停发看宫官兵薪饷,转为民人并分生计地亩.11月12日滦平县公署奉热河督统之令接管喀喇河屯行宫,都统署令滦平,承德,丰宁县知事迅速将辖境行宫事宜实行接管,由警察所负责看护.民国十八年(1929年)因警察已无保护必要,将其归属县建设局.六,喀喇河屯行宫的陨灭行宫于道光年间旨谕停修后,长年风雨侵袭,逐渐坍塌.据文献记载:道光十一年(1831年)将行宫内陈设铺垫气雾灯箱四千二百六十八件,装箱抬运热河园内存储.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下令停止一切行宫修缮工程后,行宫屡屡遭到破坏,使得承德最早建筑而成的喀喇河屯行宫,渐渐地陨灭了.民国五年滦平县公署奉热河督统之令接管喀喇河屯行宫,接管时,行宫因年久失修,大部渗漏,坍顶,部分倒塌,后由于无能管理而屡遭破坏.民国九年(1920年)5月,修建县公署时,拆除宫殿25间,砍伐大小古松330棵.这年2月,热河省财政厅曾指令售卖,有商贾于井泉,张荣錾,王建章3人呈请愿以3.5万元购买,后因三人意见相悖而未成.不久财政部,内政部即令暂缓售卖.民国十一年(1922年),修县公署拆卸云岑碧岫殿9间.缮修监狱,关帝庙及警察所拆卸值房所.民国十四年(1925年)修建警察所拆卸西大殿,新宫前,中层殿,西值房等30间.军阀更是拆宫砍树,肆意破坏.东北陆军第三师修建营房时拆毁逍遥趣楼正殿,后殿和亭子,运走木材和匾额,后又被驻防过的毅军,冯军,奉军作为柴薪烧掉.民国十五年(1926年)县公署奉热河都统令再次布告拍卖,时房屋多已破旧或无存.行宫树木也因军队等肆意破坏所剩无几.仅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28日一天就砍伐古松61棵.至同年1O月,喀喇河屯行宫所有树木砍伐已尽.这年的3月10日,将仅存御笔木匾,诗匾一部,由县交热河省立图书馆.日军侵占滦平后,拆除了残存的所有殿宇,在原基础上建起北大营军营.行宫已荡然无存,难觅踪迹了.解放后,1959年拆除兵营,修建承德钢铁厂的学校和医院.连原来宫殿的遗址都没有了.当年的南岸宫殿区修建了承德钢铁厂医院.北岸的苑景区滦阳别墅,成了老百姓的墓地.北岸阳坡上至今还残留一些假山石,土里还大量掺杂着古代建筑用的砖瓦灰.河道里被人们挖完砂土后留下的深坑里,还露出了条形石,近些年来已挖出好多这样的条形石和填湖石,被随意地丢在砂场边,令人哀叹与惋惜.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和应有的保护.避暑城,喀喇河屯行宫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它对我们承德人仍有难以逝去的情怀.因为有了它,以后才有顺治,康熙等皇帝来承德驻跸,才会有避暑山庄,I-A庙.他对承德的兴盛与繁荣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注释:1大清一统志卷三十八.2清世祖实录卷五十三.?62?(下转第69页)另据宋俘记:少帝(钦宗)人国后生子二,又生有二女.跟随钦宗到胡里改行宫的嫔妃见于记载的则有:朱皇后(1117年生,在行宫生子湛),朱慎德妃(18岁,1127年九月初六生子赵谨于燕山),郑才人(庆云,l7岁,l129年7月初6生子赵训),狄才人(玉辉,15岁,1129年4月生一女,1132年6月胡里改行宫生一女),4.饮食起居都有专人奉侍,继续享受美味佳肴从刘定宰羊不如法,薛安造饭减克的情况判知,徽钦二帝在行宫期间的生活相当讲究,饮食起居的各个方面不但有专人奉侍,而且一切都必须按制度办事,否则就要受到法办;而通过牧养羊猪等家畜及捕猎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