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教案_第1页
《城隍庙》教案_第2页
《城隍庙》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隍庙教案教学内容:莆田涵江城隍庙介绍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和综合资料,体会和理解“城隍庙”的丰厚底蕴,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3.丰富课业生活,将知识、生活、兴趣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交流关于城隍庙的资料教学难点:从资料的交流中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准备:城隍庙相关资料,投影仪。教学过程:(课前学生可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涵江的城隍庙并记录下来,可绘画,可照相。同时学生搜集有关涵江城隍庙的相关资料。)一、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同学们还记得前不久我们城隍庙举行的出游吗?你们看了吗?说说感受! (学生畅谈所想所感。)出游是城隍庙举行的一个很大的庆典活动,内容丰富,新颖别致,颇具特色,吸引了无数群众前往观赏。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举办这个庆典活动的地方城隍庙(板书课题)。二、讨论交流1.交流参观城隍庙的感受周末的时候大家都去城隍庙参观了吧?有留下什么纪念吗?(学生展示城隍庙的绘画或者照片)城隍庙中,给你留下了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说说看(学生交流感受想法。)2.交流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课前大家也搜集了不少关于城隍庙的资料,现在同学们都把它拿出来,大家分享一下资料。(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三、总结 城隍庙经历了无数个年代,有过熠熠生辉,有过破败不堪,有过复古重建,它历经沧桑而魅力依旧,受人敬仰,得到保护,它更重要的是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让一代又一代新人不断去追寻、学习、传承,获得有利于人类更好的发展的东西。它已经成为了我们涵江文明的重要标志,它见证着文明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已经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四、自由创作(机动)通过今天的交流,大家对城隍庙的认识又加深了,现在请大家根据印象画出你心中的城隍庙。五、课后作业继续完成“你心中的城隍庙”这幅美术作品。六、板书设计城隍庙涵江城隍庙亦名鲤江庙。鲤江庙原系莆禧城隍庙的名称。明朝洪武年间,朝廷为了防备倭寇,派江夏侯周德兴在福建沿海各地创建卫城、所城,驻兵防守。当时,周德兴派人到莆田拆了东甲、遮浪海堤,创建平海卫域和莆禧所城,又下令在城内创建城隍庙。从此莆禧就有了城隍庙,当地百姓俗呼“鲤江庙”。 清初,郑成功在东南沿海高举反清复明的大旗,与清军展开激烈的较量。康熙初,清廷下令截界,沿海30里内的群众被迫内迁。相传,当年莆禧城的乡老求祷于城隍大神,卜问迁居之所,神示之以涵江。 莆禧士民迁居涵江四年后,屡屡叨念城隍大神的“默庇”之恩,谋议在涵江鉴前铺新居附近的凤岭,择址别建城隍庙,崇祀鲤江城隍大神。迁居涵江的莆禧士民及涵江信众纷纷捐资捐物,“仿鲤江之旧制”,在凤岭的司马庙之址很快造起了一座单殿三开间的城隍庙,又几经周折,派人回莆禧迎取御赐黄袍城隍神像,供奉在新庙内。为了纪念祖籍之地,新建的城隍庙仍然取名“鲤江庙”。 20多年后,清廷下令复界,迁居涵江的莆禧士民一部分回归故里,重建家园,又在鲤江庙的旧址上重建城隍庙。新庙落成后,莆禧耆老专程来到涵江城隍庙,打算请回“御赐黄袍城隍大神”金身,以安神位,但遭到了涵江耆老和士民的一致反对,双方各执一词,相持不下,最后商定以卜“杯”定去留。结果“城隍爷”的金身仍留在涵江城隍庙内。 在双方未达成协议前,涵江乡绅、耆老就私下模仿“城隍大神”的金身,用紫木重雕了一尊新的城隍神像。所以,解放前涵江城隍庙的祭坛上下各有一尊“城隍爷”神像,其中的一尊就是当时新雕的“软身神像”。 莆禧乡老空手回家之后,只好重塑城隍大神金身,所以,莆禧和涵江的两座鲤江庙就成了“亲家”了。每年农历五月十九日城隍爷诞辰日,涵江鲤江庙举行盛大的祭典时,莆禧鲤江庙都要派人提前专程送“新早米”给涵江的“城隍爷”尝新。所以,民间也就有了“五月十九食新早米”的俗语。相传,为了赶在五月十九日之前送“新早米”,每年都提早用特大的水瓮种植一些早稻,并且不用粪尿施肥,而专用豆腐皮水作肥料,以示纯净和虔诚之意。这个礼俗一直相沿到上世纪40年代末。1985年涵江城隍庙重兴后,莆禧信众又恢复了这个礼俗,不过,现在送的不是“新早米”,而是用“面食”代替了。 “城隍爷”诞辰日,祭礼甚多。祭毕,庙里按惯例要把供品分给前来参加祭典的信众,俗呼“分福余”。但供品中唯一的一只“猪脚”,谁也分不到,必须分给莆禧城隍庙的信众带回去。旧时有一条谚语叫“城隍庙的猪脚是有施主”的,指的就是这个礼俗。 涵江城隍庙还有一个大的庆典活动,就是举行“出郊巡行”活动。不过不是年年都有,“出郊”是有传统定例的。 据说,在抗战胜利之后举行的一次“出郊”规模很大。上世纪50年代,涵江鲤江庙被荒废,庙里的神像、祭器、匾额等被清除,祭台上的铜香炉、铜烛屏之类的祭器先是被封存起来,后来又被送去熔炼。其后,涵江鲤江庙一度改为涵江镇文化馆,庙中设立图书室、阅报室。而城隍庙大门外的一座古戏台及部分大埕也被拆除,改建为“涵江工人俱乐部”双层楼房。文化部门经常在这里举办灯谜竞猜、乒乓球联赛、十音八乐表演、书画展览等活动。 上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