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和传播.doc_第1页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doc_第2页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doc_第3页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doc_第4页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姓名:_班级:_考号:_题号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简答题四、实验,探究题五、综合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每空? 分,共? 分)1、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抗震救灾,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向外( )A、传热 B、传声 C、通风 D、导电 2、闲暇时,很多人都喜欢通过吹口哨来消遣口哨声主要是由 ( ) A声带振动产生的 B气流振动产生的 C鼻腔振动产生的 D胸腔振动产生的 3、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D.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4、图所示的情景中能够推理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5、信息1 :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语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语写了不少传世之作信息2 :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请综合1 、2 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声音传播的特点 ( )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固体能将声音放大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月球上的宇航员可直接用语言交谈C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岸空气水鱼 空气水鱼岸空气鱼 岸水鱼 8、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9、以下几个实验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A. 放在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部分,铃声明显减弱B. 把正在发生的收音机密封于塑料袋中,然后放在水里,人们仍然能够听到收音机的声音C. 拉小提琴时的琴弦的松紧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弹开 10、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膜,鼓膜就不发声了,其原因是:( )。A、手将声音吸收了; B、手不能传播声音;C、手使鼓膜停止了振动; D、以上原因都有。 11、自行车的车铃响时,用手握住车铃就听不到铃声了,这是因为( ) A .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全部吸收了。 B.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 挡住无法听到。 C .车铃被握住后停止振动不在发出声音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每空? 分,共? 分)12、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声音在15oC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m/s;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_减弱噪声的。 13、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 ;其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14、在爵士乐队表演时,经常可以看到鼓手在用力敲击鼓面后又 达到“骤止”的效果,这以做法说明 。 1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 产生的。 16、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下嗽叭,经4s钟听到回声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 m 17、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成绩,则 记录的成绩较准确;若甲记录的成绩为11.3s,则乙记录的成绩约为s 18、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19、全日制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唐朝时期莆田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此事表明_和_ 可以传声。 20、如图1所示,放在泡沫塑料块上的玻璃瓶内的音乐芯片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空气抽出,音乐声变轻、变弱,这说明声音要依靠_来传播,_不能传声。21、(2008年齐齐哈尔)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 (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 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 22、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 。评卷人得分三、简答题(每空? 分,共? 分)23、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 。24、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通过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结论: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推理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中,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25、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此事实说明了什么?2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杂一纸上画出一条弯曲的细线。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分,共? 分)27、在图14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相距10m之间的通话,这表明_ _。(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 _。(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 _。(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 _。28、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传_播的。(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_(入射角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强弱)于玻璃板。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每空? 分,共? 分)29、国庆60周年,人们用各种方式来庆祝这一喜庆节日,在10月1日晚,许多城市在大广场燃放了礼花,礼花在几十米高空爆炸,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照亮了整个城市,人们在各自家门口就可以欣赏这一美景。(1) 若你在离广场5km远处看,对礼花爆炸时的声音和色彩能够同时感觉到吗?说明原因。(2) 两者时间相差多少?30、有甲、乙两个人做了这样的实验:有一根很长的金属管,甲在一端敲击,乙在另一端把耳朵轻轻地贴在金属管上听,甲只敲击了一下,而乙在另一端却先后听到了两次响声。两人讨论后认为:这两次响声中,一次是由空气传来的,一次是由金属传来的,之所以能分开,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和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 ,并且,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由 传来的,因为 。如果用一根充满水的长金属管来做这个实验,人能听到 次响声,因为 。如果这个实验是在月球上做的,那么在一端敲击一次,另一端的人( )。A人也能听到两次响声B肯定能听到一次响声C肯定听不到响声D可能听不到响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B 3、.D 4、C 5、C 6、C 7、D 8、D 9、D 10、C 11、C 二、填空题12、振动 340 声源处 13、小、空气14、按住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15、振动 16、660 17、甲 11 18、2250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19、空气水 20、介质 真空 21、次声波 振动22、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三、简答题23、发声体在振动(或发声的纸盆在振动) 24、分析: 在学习中不断渗透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本题通过具体的伽里略斜面实验和伽利略的科学推理,属于对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在学生了解了这一研究方法后,很容易能得出如下的科学推理:玻璃罩内的空气越稀薄,在外面听到的铃声越小;如果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则电铃的振动不会再传到外面,即“真空不能传声”。答案: 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可以推理“假如罩内被抽成真空,将不能听到铃声” ,由此可以推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 25、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6、乙和丁的实验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甲的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物质,丙的实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形状体积有关。 四、实验,探究题27、固体传声 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振动到手指处停止了 松驰的线不能传声 28、(1)表放在棉花上,可以避免声音沿玻璃筒传播,耳朵在筒口正上方听,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的;(2)通过平面镜对声音的反射,使原来已听不到表声的人耳又听到了声音,说明声音可以象光一样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