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教学设计_第1页
《灯笼》教学设计_第2页
《灯笼》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 科8语下授课教师张大雨授课时间课题4 灯笼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特点2、以“灯笼”为线索,理清文章叙事脉络,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3、从文中了解“灯笼”蕴含的文化韵味。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文白相间、善用诗词典故的语言。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教学方法与手段自读,感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逢年过节的时候,大街小巷都挂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那么它还有着什么样的象征和意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伯箫的灯笼,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二、文化常识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中国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起源于1800对年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灯笼不仅有照明的作用,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现在,灯笼又逐渐在家居装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三、整体感知1-2总写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回忆3-6具体写对灯笼的一些回忆7-11从文化的角度写作者由灯笼生发的联想12抒发作者现实中的感慨四、疑新探究1、第一段叙写了小孩子喜欢火、亮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1)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2、第四段单独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1)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提示读者有一叙事,另有调整文章节奏的作用,是读者从上文打断的文字叙述中跳出来(2)在内容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对母亲的回忆3、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1)灯笼寄托着作者对祖父、母亲等亲人的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2)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3)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4)记录、传承家族历史(5)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热烈的歌颂了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自己能够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盼,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又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击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五、写作特色1、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本文作者以“灯笼”为线索,顺着自己的思绪,具体记叙了记忆中一些和灯笼有关的事情。包括灯笼所承载的对祖父、母亲的情感,与灯笼相关的乡情民俗,以及现实社会中自己的一些感慨等,层层递进,使灯笼在文章中所承载的作者赋予其的含义一层层地展示出来。2、语言文白相间,善用诗词典故本文语言文白相间,既富有雅致,又不会过于通俗。比如“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句中的“锵然”“古远”等词的运用,使得文章耐人寻味。而大量的诗词典故的运用,也使得文章的文学色彩更加浓厚。比如“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一句,就化用了宋朝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词以寄之里的诗句。六、课文小结作者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自己关于灯笼的一些回忆,从情感、文化等不同角度表达了灯笼对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现了作者与时代共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板书设计 小孩子爱火天性 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母亲接过纱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