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监测支持系统建设.doc_第1页
灾害监测支持系统建设.doc_第2页
灾害监测支持系统建设.doc_第3页
灾害监测支持系统建设.doc_第4页
灾害监测支持系统建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系统建设1.1 灾害信息空间可视化模块将灾害事件发生区域与基础地理图层、全国自然区划图层、主体功能区划图层、老少边穷等重点救助区域图层进行关联,对灾害种类、受灾范围、灾害频次、灾情发展、救灾工作开展情况等进行可视化显示。1.1.1 视图显示(1)放大一倍(放大一倍),则将当前视图中的图形按比例放大。(2)缩小一倍(缩小一倍),将当前编辑的图形按比例缩小,每操作一次图形缩小一次。(3)区域放大(区域放大),单击鼠标左键确定窗口第一点。移动鼠标,以确定的第一点和当前鼠标位置,形成窗口。单击鼠标左键确定窗口区,则图形被放大。(4)图形缩放(图形缩放),压住鼠标左键不放移动鼠标,向上移动图形放大,相反向下移动图形缩小。(5)全屏显示(全屏显示),将当前视图调整为全屏显示,则图形自动还原到初始大小。(6)刷新视图对当前视屏进行刷新。(7)移动视图移动当前视图内的图形。(8)坐标定位根据输入的坐标值定位所要查找的点。如图3-11:坐标输入(9)距离量算可在视图内任意屏幕采点,或直接选择图块上的点,系统自动计算两点之间距离,同工具条上的 (距离量算)功能一致。(10)周长量算选择封闭图块,即可算出图块周长。(11)面积量算选择一个封闭的图块,便可算出图块的面积,同工具条上的(面积量算)功能一致。(12)椭球面积量算选择一个封闭的图块,便可算出图块的椭球面积。此功能需将系统设置菜单下的坐标系统设置正确后量算。1.1.2 视图设置进行图形浏览和查看后,可以保存当前的工作场景,下次打开可恢复当前的工作状态。1.1.3 地图标注方便在图上标注信息。地图标注1.1.4 图层控制系统通过将DEM图、功能区划图、灾情专题图等叠加显示,快速实现不同专题内容的信息对比。(1)通过揭开图层获取系统可以导入不同年份的影像图、灾情专题图,也可以导入不同专题的灾情图,然后通过图层一层层揭开的功能,实现同一时点影像图与灾情专题图图,不同时点的影像图与灾情专题图的对比,为灾情动态监测提供数据基础。(2)透明度调节获取系统通过调节矢量数据的透明度,使矢量数据与影像数据的色差处在一个临界状态,对同一年份的矢量数据与遥感影像底图进行对比,快速获得年度变化信息,同时提供唯一编号记录,便于定位和动态监测图形库和属性库的结合。(3)多窗口对比系统还可以将不同内容的数据实现多窗口的对比显示。、1.1.5 缓冲区分析通过缓冲分析,可以统计要素周围的信息状况。(1)点缓冲(2)线缓冲(3)面缓冲1.1.6 三维漫游通过设定漫游路径实现三维图形的漫游。1.1.7 二、三维联动在系统中对影像图进行快速的浏览,及其影像图与其他图形数据的叠加显示等;能够快速浏览项目相关三维图。1.1.8 三维分析6.2.17.1数据量测量算工具主要是对当前视图的长度、面积和方位角进行量算,只是对视图进行的一种测量。量算的工具有长度量算、选择面积量算、绘制面积量算和方位角量算。(1)长度量算长度量算是在视图上鼠标左键选择两个点,系统会测量两个点的长度。继续用鼠标左键选择视图上的点,系统会继续测量最后两点的距离,也会把按顺序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的综合计算出来。(2)面积量算选择面积量算是测量一个视图上已有的面状多边形地物,通过用户的选择,系统将计算出该多边形的面积。(3)绘制面积量算绘制面积量算是测量用户在视图上绘制的一个多边形的面积,通过用户用鼠标在视图上操作,系统将计算出该多边形的面积。(4)方位角量算方位角量算是根据用户给出在视图上的两个点而计算出两点所形成的线和垂直方向形成的顺时针的夹角度数,并将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度数显示出来。距离量算6.2.17.2分类显示以不同的高亮色显示不同类型的地物。6.2.17.3日照分析提供任意时刻太阳光对建筑物的照射情况的分析,通过指定具体时间,系统通过计算太阳的高度角、偏转角等参数,分析建筑的光照指数。6.2.17.4通视分析根据用户指定的两个坐标点,动态计算两点之间的建筑遮挡关系,并能够自动列表显示分析结果。通视分析6.2.17.5断面分析通过在三维场景的不同位置设置断面,可以快速得到街道立面、建筑剖面、建筑立面、以及不同海拔高度的城市空间形态等内容。6.2.17.6任意区域分析用户框选任意多边形,判断与周边建筑的空间关系,并列表显示相关信息。1.1.9 会商应急沙盘系统能够导入地图作为背景,系统支持图片、GIS地图、遥感地图等各种图片形式,以此作为会商应急指挥背景图,在背景图上面标绘如下各种信息: 能够绘制直线、折线、曲线、自由曲线等线形图形; 能够绘制矩形、圆形、多边形、自由区域等几何图形; 能够绘制文本框,包括竖排文本框和横排文本框; 能够绘制各类箭头,包括复杂箭头; 能够绘制标志旗、闪烁点等各类点状工程图案。系统能够与GIS地图交互操作,能够在GIS上绘制图形,并将图形的坐标系统和GIS的坐标系统结合起来并且可以相互转换,同时标绘GIS系统还可以保存用户绘图的状态以提供后期使用。系统能够挂接与会商相关的各种文档,在会商平台上查看。1.2 灾情信息实时监测模块以报灾系统数据库为监测对象,建设分级用户灾情上报实时监测模块,实现地市级以上对灾情报送信息的动态监测。1.2.1 灾情变化信息实时扫描系统提供专业的对各类监测数据的分析功能,可针对报灾系统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库,通过各种数据诊断的方式对灾害隐患点的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的扫描,可以监测出数据异常点,并通过信息闪烁、语音提示等方式提醒用户,达到对可能发生的灾情做出第一时间反应的目的。灾情信息实时扫描1.2.2 灾情信息短信发送短信预警发布平台提供短信群发功能,能向列表中的各级主管领导、责任人自动发送山洪灾害预警短信。系统通过开发与信息机、短信猫或其他短信平台接口,实现在灾情预警信息的短信发送。根据短信平台接口,提供短信服务功能,支持群发、重复发送,方便选取短信发送对象,通过常用预警语言快速编辑短信内容。短信发送功能可以通过系统设定发送的间隔时间和发送的对象,比如可定时或根据灾情情况进行短信发送。1.2.3 客户端灾情监测(1)信息获取信息获取主要是接收来自服务器端的灾情监测数据,主要数据有气象信息、水情信息、地质信息等。在客户端,用户可以以基本图形、动态显示数据、符号数据、动态趋势图等实现信息的获取与判断。灾情信息获取(2)灾情初、续、核信息识别分组按照初、续、核的信息判断流程,首先对灾情监测信息进行初步判断,再根据后续的灾情信息进行分析,最终确定灾情情况,包括进行灾情种类的分组以及灾情严重程度的核定,以便为防灾、抗灾做出相应的反映。1.2.4 基础信息查询灾害监测工作需要大量的基础信息支持,系统可以提供以下信息查询服务:(1)区域基本情况:区域内行政区简介及基本情况,包括县、乡、村名称、土地面积、耕地面积、总人口、家庭户数、房屋数、历史受灾情况、负责人及联系电话。(2)区域内自然情况:包括河流水量、山体滑坡情况、地质构成、风雪冻灾、台风情况等。(3)监测站基本情况:查询各区域针对各类型的监测站情况,包括监测站站号、站名、站址(所在乡镇、村、组)、经纬度、高程、设立日期、类别(自动站、人工站)、所属区域、关联乡村、预警指标、监测人员及联系方式等。(4)灾情预案:根据当地历史上灾害发生总体情况及各典型年的灾害情况进行灾情预警方案的制定,当灾情发生时可直接查询灾情预警方案。(5)工情信息:查询河流、水库、堤防等三类防洪工程信息,以工程数据库中的数据为准。以上基础信息应具有检索、查询、添加、修改、删除、数据导入导出等功能。1.2.5 灾情监测通过借助于地面信息快速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对监测区域用地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监测内容包括:(1)水位监测(2)温湿度监测(3)雨量监测(4)摄像拍照(5)土壤温湿度监测(6)山地滑坡监测1.2.6 灾情报送系统可以采用定时和自报结合的方法进行灾情的报送,并接受分中心的查询。采用定时上报机制时,系统在RTU的控制下,每隔一定时间间隔,不管参数有无变化,即从RTU的固态存储器读取数据,打包后报送分中心数据接收设备,定时间隔可自行设置。(1)灾情报送报表。格式化表格可维护,各原始报表均作为原始记录保存,便于检索。(2)灾情统计报表。格式化表格可维护,最后确认发出的灾情统计报表应作为原始记录保存,便于检索。(3)简报文本报告。兼报文本报告的生成源于灾情报送报表、灾情统计报表和灾情报告文字库。简报文本报告自动生成后,系统操作人员可对其进行编辑。最后发出的简报文本报告经确认后自动保存,便于检索。(4)灾情信息数据库。灾情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源于灾情报送报表的摘录和人工键入。数据库可维护,具备保留维护过程主要信息(如操作时间、系统管理员名称等)的功能。为便于人工录入操作,应提供美观、友好、便捷的人工键入界面,并自动保留操作过程的重要信息(如操作时间、用户名等)。(5)信息检索。提供报表分类检索功能,根据地市或成员单位的列表设定的时段,检索出已报的报表清单,并可在清单中直接点击查询报表内容;提供报表基本要素条件检索功能,根据设定时段以及气温条件(等于、低于或高于某一数值),列出符合条件的站点清单及温度数字;根据设定的地市和成员单位名单以及时间段,对灾情报表的报送情况作出统计。1.2.7 实时视频图像发布视频图像以插件方式可在客户端浏览器中嵌入播放,视频图像监测点可在电子地图中定位。1.2.8 灾情预警(1)预警指标和等级划分系统对所有监测站实时灾情进行分析,根据预警模型指标决定预警等级,灾情预警指标分为:警戒(准备转移)、危险(立即转移)。当监测站灾情达到相应临界值时,即产生预警。(2)预警流程预警分为两个阶段:内部预警(对防灾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和外部预警(对社会公众)。其中内部预警指当灾情达到预先确定阈值时,系统即自动向设定单位的人员发布预警,一般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防灾部门及相关责任人,提醒相关人员做好准备。条件具备的,要求有自动反馈。外部预警指防灾指挥和调度人员,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通过人工审核后,由计算机向选定的范围内责任人员及公众自动发送相关的预警信息。当预警产生后,系统在地图上对应的区域图标闪烁或发声,防灾值班人员看到预警后,进行查询核对,并经防灾指挥部会商后确定预警级别和范围,通过多种方式向相关人员发布预警信息,并接收责任人的反馈信息。出现预警信息后的工作流程(预警状态)可概括为:新预警(出现预警)内部预警(对防灾人员)外部预警(对社会公众)响应启动响应结束。(3)系统功能在预警发布服务中应具有预警信息和状态显示、内部预警、外部预警、预警反馈、预警记录查询、预警指标显示修改等功能。预警信息和状态显示预警信息和状态以预警地图和预警列表形式显示。预警地图:根据预警分析结果,在地图上以不同颜色闪烁的方式展示区域内的预警级别等信息;已开始处理的预警取消闪烁,显示目前所处的状态,包括已内部预警、已外部预警、已启动响应等三种状态,响应结束后的预警能够自动或人工从地图上删除(关闭预警)。在预警地图上应提供进行当前预警状态的下一步操作。预警列表:以列表方式显示预警信息,包括“发生灾害区域、预警级别、预警时间、预警内容、预警状态”等信息,并提供影响范围分析结果。内部报警:根据预警级别的不同,将符合预警条件的信息自动指向相关负责人,人工发布短信;需能够提供发送短消息的时间、发送的范围(详细列表)。外部预警:经过防灾指挥部门确认后的预警信息,可发送短信到各级相关防灾责任人;并可发布突发预警信息。发送对象通过预先定义好的规则自动获取。预警反馈:显示未关闭预警的所有短信记录,包括“姓名、单位、电话、预警级别、发送时间、信息内容、回复情况”等信息,如果收信人未回复,则在短信回复时间一栏显示“未回复”,否则给出反馈时间;如条件许可,可设置自动反馈功能。预警记录查询:显示最新的预警信息发布情况,包括反馈信息;预警指标:提供预警指标的查询功能,并能分别设置县、乡、测站等多种级别的灾情临界指标;响应部门和人员设置:能对部门进行管理;能对部门响应标准(全部响应还是领导响应)进行设置;能设置部门领导人(多个);能对人员部门关系进行管理,从而确定预警产生时,预警信息的发送对象和范围。1.3 灾情信息短信服务模块以报灾系统数据库为监测对象,集成中国移动短信服务,为地市级以上灾情管理人员提供信息短信服务。1.3.1 预警接收用户分级、分类管理(1)用户分级分类系统客户端用户为地市级以上灾情管理人员。不同用户群体对灾情信息的需求量及需求内容不同,为了实现系统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群体传送各自需要的信息的目的,根据用户的行政级别划分系统用户的级别,根据灾情信息的需求不同划分系统用户的类别。(2)角色定义角色是为具有公开用户权限需求的一组系统用户而建立的,也就是说角色中可能包含了多个用户。为了体现对用户的分级管理,对应每个级别用户进行角色定义,可新增、删除角色定义。可定义该角色具有的系统权限,以及可以执行的统计定义。系统采用的严格有序的多级权限控制,一旦角色或者部门的权限设置发生变化,所有具有该角色的人员的权限均同步发生变化。(3)用户权限管理用户权限管理是根据角色的不同而设定,然后将角色所具有的权限授权给相应的用户。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设置其对不同数据的接收权限。1.3.2 灾害分级与用户分级自定义配置系统提供灾害分级与用户分级自定义配置功能。系统可以对灾害的级别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并可以维护每个灾害级别的属性。可以对用户级别进行灵活的设置,包括用户级别的添加、修改、删除,每个用户级别的信息可以按照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