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浣溪沙赏析浣溪沙【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暮雨中子规(即杜鹃)声韵优美,情致凄婉。萧萧,形容雨声,在淅淅沥沥雨声中,传来杜鹃声。秦观踏莎行云:“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王国维的评语是“凄厉”。这里时间相同,都是在晚间,但又多了细雨,则更为凄厉了。历来诗中杜鹃的鸣叫表示冤屈,暗指诗人不幸的境遇。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元丰五年(1082)三月谪居黄州期间作。东坡志林卷一载:“(余)因往(沙湖)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在黄州东。兰溪,出箬竹山,溪两侧多生兰草,故名。 萧萧,同潇潇,雨声。子规,杜鹃的别名。 休将,不要。白发,指老年。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悟意境,体感悟 .提问:词的上下片各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 .词的意境往往由画面构成,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来体会词的意境,从而体会词人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悟或思想感情,下面请咱们班的丹青妙手蒋立夫同学到黑板前来作画为我们形象展示诗中所写画面,再请写作才女魏小娟同学为画面作解说,让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感受词的意境学生作画时轻放古曲伴奏,营造气氛 .学生回答所感受到的画面意境师总结:清淡幽静 .一个人在怎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平和宁静 .苏轼面对挫折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人生态度?旷达乐观 .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勤于自己的理想了呢? 教师用简单问题引导:作者游赏的景点兰溪的流向有什么特点?西流;作者由此生了怎么样的人生感悟?人生可再少!;诗云:花有重开日,人生无再少!请问苏轼的人再少指的是返老还童吗?指的又是什么呢?一种年轻乐观的心态 师述:人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能改变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白居易在醉歌里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叹惜朱颜易逝而作者一反其意用之,他认为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悲叹自哀,认为自己老而无用,他认为只要自己永远奋发进取,有一颗乐观向阳上的心,即心不老,那你的青春就永远不会老去,老去的只是岁月,而你反而老当益壮苏轼这种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仍乐观奋发的精神,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失意受挫之人使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请学生谈谈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乐观奋发的精神给自己的启发 四教师结语 这首词是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是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不服老的宣言书他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勇往直前,越挫越勇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你们说对吗? -五小结全词 全词景情理交融,充分体现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人生的启示,其实,古诗词中给我们人生启示的句子还有很多,下面我们来赏析几条 六拓展练习 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并讲出它给我们怎么样的启示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作者及写作背景】 选自东坡乐府卷下。浣溪沙,词牌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词人被贬官黄州与庞安常一道浏览清泉寺时所作。寺内有王羲之的洗笔泉,水极甘甜。下面便是兰溪,溪水向西流动。苏轼填了这首词,与庞痛饮之后才回家。 【注释】蕲水:古县名,在今湖北浠水。兰溪:水名。兰芽:兰草的嫩芽。浸溪:泡在溪水中。萧萧:象声词,这里形容雨声。子规:杜鹃,布谷鸟。无再少:没法再回到青少年时代。白发:代指老年。唱黄鸡:白居易醉酒诗有“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译文】小序:浏览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在兰溪前,溪水一直向西流去。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在小溪里, 松林间清沙小路干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叫。 谁说人老了没法再回到青少年时代?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地向西奔流! 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主题思想】 这首词集中体现了诗人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这种执著的生活态度和旷达乐观的性格。【结构内容】 小序交代该词是浏览清泉寺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编商务应用文写作》第九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 纪念屈原课文讲解课件
- 纪念刘和真君课文课件
- 农村电商合作运营合同书
- 2025年瑞典语等级考试九级写作与翻译试题
- 农业信息化及智慧农业建设协议
- 南通如皋七下数学试卷
- 皮小欣做数学试卷
- 宁波广东中考数学试卷
- 约客课件教学课件
- 《社区康复》课件-第一章 总论
- 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手册
- 标签印刷工艺流程
- JB T 6527-2006组合冷库用隔热夹芯板
- 人教版初中英语七至九年级单词汇总表(七年级至九年级全5册)
- 沙漠学全套课件
- 浪潮入职测评题库
- 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投标方案(技术标)
- 《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聘用合同或任职证明正规范本(通用版)
-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
- 22S803 圆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