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RAN的组网原则_第1页
IP RAN的组网原则_第2页
IP RAN的组网原则_第3页
IP RAN的组网原则_第4页
IP RAN的组网原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 IP RAN的组网原则四川电信IPRAN网络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组网结构。核心层结构及局点保持相对稳定,ER设备设置需一步到位,避免出现短期内局所的搬迁调整。汇聚层、接入层按需建设,A/B设备根据LTE基站建设进度按需部署,并适度超前。网络架构和组网原则如下:1、核心层1)核心层的网络结构需要保持长期稳定,避免出现局房选址短视出现核心层设备搬迁的情况出现;2)确保核心机房电源稳定、出局管道及竖井安全,具备2条及以上的出局路由;3)城域ER设备向上与省级ER呈口字型链接,采用10GE端口,前期通过波分直连,后期待CN2扩容后通过PE互联;3)城域ER向下与汇聚ER呈双互联,采用10GE端口通过波分承载;城域ER向下与B1直连时呈口字型连接,采用GE或10GE端口连接,当B1设备下挂基站小于20个时采用GE端口,大于20个时采用10GE端口。4)城域ER端口配置根据带宽流量需求进行配置并考虑10%以上的端口余量,上行端口和互联端口必须在不同的母板上分离。2、汇聚层汇聚层的建设主要包括汇聚ER设备和汇聚层B1设备的建设。(1)汇聚ER层的建设原则汇聚ER层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收敛B1设备上行的流量和端口,从而减少B1设备对市县/城域波分资源的大量占用,减少建设投资。 成都成都和其他市州略有差异。成都汇聚ER组网图如下图所示,主城区和郊县分别建设汇聚ER,分区实现B1设备上行流量和端口的汇聚和收敛。图6.3-1 成都汇聚ER组网图汇聚ER与城域ER通过10GE端口双互联交叉上行,上行的2个方向需配置在不同槽位的不同板块上,实现槽位和端口的灾备保护。汇聚ER之间不互联,上行和互联全部通过波分链接。成都汇聚ER采用B2设备,全部配置为10GE端口,需满足下挂B1设备端口及上行端口需求的同时,保留10%的端口余量。推荐初期配置为20个10GE端口,后期工程按需扩容。 其他市州其他市州的汇聚ER组网与成都有所差异,在现业城区通常不设置汇聚ER,现业城区的B1设备全部通过裸纤与城域ER直连,采用10GE端口;现业乡镇上的B1设备通过县乡波分上联城域ER,建设初期采用GE波道连接,当B1设备上行流量超过链路带宽50%时扩容。各区县如果规划期内B1设备对数3,则需要在该区域设置汇聚ER,区县城区B1设备全部通过裸纤与汇聚ER直连,采用10GE端口;各区县乡镇上的B1设备通过县乡波分上联汇聚ER,建设初期采用GE波道连接,当B1设备上行流量超过链路带宽50%时扩容。其组网结构如下图所示:图6.3-2 其他市州汇聚ER组网图在乡镇IPRAN组网中,为提高成环率,可打破区县的限制,跨区域成对设置B1设备,跨区域设置的B1设备可以不与汇聚ER链接,直接通过市县波分上联城域ER。跨区域设置的B1设备对,下挂A设备数量超过20个时采用10GE上联,当小于20个时可采用GE上联城域ER。市州汇聚ER采用B1-2设备(高配的B1设备,单槽位交叉能力建议为100G),配置需满足下挂B1设备及上行端口需求的同时,并保留10%的端口余量,初期建议配置6*10GE+20*GE,后期按需扩容。(2)B1设备层的建设B1设备层的建设内容包括城区B1设备覆盖区域的裂化和乡镇B1设备的下沉。 城区B1设备覆盖区域的裂化:裂化原则:由于每对B接入的A设备数量极限不超过60个,考虑到后期大客户接入,对下挂A设备数量预计本建设期内会超过50个的B1设备对,即考虑将其覆盖的区域进行裂化。B设备的裂化,不要简单的同址叠加,尤其农村,原则上不能同址叠加2对及以上B对。裂化方式:B1设备裂化方式较多,需要综合道路、光缆及基站分布,综合考虑投资效益和网络安全。主要方式为2种:方式1,同址叠加;方式2:重新配对。根据光缆路由的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尽量采用方式2,不具备条件的可以采用方式1。方式1:同址叠加 方式2:重新配对图6.3-3 城区B1设备覆盖区域的裂化方式 乡镇B1设备的下沉: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即建议B1设备下沉到乡镇:n 下沉的B1设备至少能接入2个及以上GE环;n 下沉的B1设备下挂A节点数10个(含链上节点)。B1设备的下沉主要用于较远乡镇区域有2个接入环的场景,如下图所示: 图6.3-4 城区B1设备覆盖区域的裂化方式如图所示,如果B1设备不下沉,环1和环2可以通过县乡波分与县中心局B1设备分别组建2个GE环,将占用4条GE波道,每条GE波道投资约2.5万元,波分投资共计10万元。如果将B1设备下沉后将需要2条GE波道,将节约5万元的波分投资,正好可以用于2套B1设备的建设(每套B1设备投资约3万元)。B1设备下沉后,后期该区域的A设备接入方式将有更多的选择,且能够有效分担县中心局B1设备的负荷。 在乡镇IRPAN组网中,部分情况下,B1设备无法成对部署时可以只建设一套B1设备,双归上行与汇聚ER或城域ER互联,要求2条链路采用不同的路由,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图6.3-5 单B双归组网结构图B1设备下沉到乡镇后,上联汇聚ER或城域ER设备优先选用县乡波分承载,纤芯资源较富裕的情况下也可采用裸纤;B1设备间互联优先选用裸纤。单B1结构下挂A1节点必须大于8个,小于20个。如果下挂A1节点不足8个可采用A2设备下挂A1,如果A1节点大于20个必须采用1对B1进行组网。成都以外其他市州用于接入A1设备的B1设备全部采用B1-1设备(低配的B1设备,单槽位交换能力为50G),需满足下挂A1设备端口及上行端口需求的同时,并保留一定的端口余量,考虑到GE端口集成度较高,初期统一配置为2*10GE+20*GE,后期按需扩容。3、接入层接入层A设备的组网结构主要采用:a) 环形互连;b) 树形双归互连;c) 链式互连,3种组网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6.3-6 A-B互联方式严禁采用的互联方式;图6.3-7 严禁采用的A-B互联方式接入层组网需要满足如下基本原则:1)A设备的组网原则上采用裸纤直连,对于距离过长或已无纤芯的段落可以采用波分承载;2)用A1设备组网时,只能组建单GE环, A1节点数量(包括环及链)最大不超过8个,考虑到后期补点建议46个为宜,每套A1下挂A1设备不超过4个,单链的级联数不超过2级;3)用A2设备组网时,环上A2节点数量以46为宜,最大环上A2节点城区不超过6个,农村不超过8个; A2下挂36套A1设备为宜,最多不超过8套; A2环所带A设备(含A1和A2)总节点数原则上城区不超过20个,农村不超过40个;A2设备互联原则上采用裸纤,速率采用10GE。4)BBU池集中放置时A设备的选用:BBU仍全部采用A设备接入,不能直接接入B设备。当LTE BBU10个时采用A1接入,每套A2设备最多接入5个BBU,多套A1设备需串联成环或双归;LTE BBU10个时采用A2接入,A2设备原则上需串联成环或双归。5)A1设备最低配置为8*GE光口+4*FE电口; A2设备全部采用10GE速率,配置为2*10GE光口+16*GE光口+8*FE电口。6)本期规划需加强主城区A设备成环优化,要求17年城区基站成环率(含双归)达到90%以上;乡镇A设备尽量组环,不具备成环条件的前期可以成链。本期规划A设备的建设主要从城区和乡镇2个方面来讨论: 城区A设备的建设本期规划城区建设重点为补点,城区接入层主要采用破环加点和新组建接入环/链2种方式组网,分别如下图所示: 方式一:破环加点 方式二:新建环网图6.3-8 城区A设备补点的组网方式 乡镇A设备的建设乡镇A设备的建设除成都外主要为新建网络,通常采用2种方式:A1设备组环,A2设备组环,组网结构如下图所示:图6.3-9 城区A设备补点的组网方式方式一:A1设备组网应用场景:当接入环的节点数大于8个时(含链上节点),有县乡波分资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县乡波分资源破环,在环网上选择位置适中的1个或2个波分节点,将大环拆分为多个GE环,组网结构如下图所示:图6.3-10 利用县乡波分拆环除了能够利用县乡波分拆环外,在环路上纤芯资源富裕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纤芯进行拆环。方式二:A2设备组网的应用场景:图6.3-11 A2组环的应用场景当接入环的节点数大于8个时(含链上节点),且没有纤芯或波分资源进行拆环时,可以采用A2设备组环,在环上重要乡镇采用A2设备,其余普通乡镇/乡村采用A1设备下挂于A2。要求环上A2节点不能超过8个,A2互联原则上采用裸纤,速率全部采用10GE。对于部分特殊场景,某节点初期采用A1设备单链下挂于B设备,如下图中现网中A1设备,随着该设备下挂节点的增加,超过4套后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组网:方式1:有富余纤芯时,单站叠加一套A1设备;方式2:无纤芯时,将A1设备替换为A2设备。1.1.2 业务的承载原则1、LTE基站业务3G业务:RAN ER将来自B类设备的流量汇聚到本市州的BSC,BSC侧设置一对BSC CE,汇聚BSC端口,并承担3GVPN的BSC。业务路径为:BTSA设备B设备RAN ERBSC CEBSC。LTE业务:EPC在成都集中设置,各本地网的IPRAN需通过CN2骨干网实现与EPC的互通,RAN ER通过10GE接入本地CN2 PE后到LTE核心网,业务路径为:eNodeBA设备B设备RAN ER市州CN2 PECN2成都CN2 PEEPC核心网。基站接入A设备分为四种场景:1)场景一:1X/DO通过一个FE接口接入A设备;2)场景二:1X/DO分别通过一个FE接口接入A设备;3)场景三:LTE基站通过一个GE接口接入A设备;4)场景四:基站通过主备FE/GE接口接入一台A设备,对于每个接口,需要分别配置一对主备PW,采用N:1网关收敛方式。图6.3.3-1 基站接入A设备方式基站必须经过A设备后再接入B设备,不允许基站直接接入B设备。原则上要求1X/DO基站和LTEeNB共址的情况,在确保A上联能力前提下共用一台A设备接入。一台A1设备最多接入6个基站,包括1X、DO、LTE和动环监控电路。2、BBU集中业务BBU分成分布式和集中式两种接入方式。对于分布式BBU基站,相当于单个基站,采用一台A设备接入,再接入到B设备集中式BBU接入对于集中式BBU接入,无论BBU和B设备是否同机房,不允许BBU直接接入B设备。通过一台A设备接入多套BBU,多台A设备通过GE或者10GE组环连接到B设备。当LTE BBU10,采用A1路由器,每套A1最多可接入5个LTE基站,2个2G/3G基站。当LTE BBU10,优先考虑A2路由器,不能采用交换机汇聚BBU后再接入B设备的组网方式。图6.3.3-2集中式BBU组网图3、政企业务随着大规模建设ipran承载移动回传,对MSTP的建设和扩容规模逐年建设,原则上严格控制MSTP的整机购买。Ipran网络具有承载效率高、可扩展等优势,从建设之初就以综合业务承载为目标,网络架构及网元设置均能满足政企通道类业务的承载需求。IPRAN网络目前能够提供二层点到点通道(简称通道类业务)等政企高价值业务,主要适用于以下四种场景:1、E-line点到点二层专线,满足Tag透传能力;2、CN2二层VPN在城域网二层延伸落地;3、E-Tree点到多点二层专线;4、MSAP/DDN/帧中继/ATM接入段迁移。对政企业务的接入,前面已经详细的分析了主要为三种方式:MSTP、MSAP和IPRAN。政企接入除党政军及金融客户外,原则上不再考虑MSTP方式。基于当前 IP RAN 网络提供基站 BBU 池与政企专线等多业务综合接入承载,实现网格化管理与资源集中管控,比照 MSTP/MSAP POP 节点配置原则,引入建设 IP RAN 综合 POP 节点,解决 IP RAN 最后一公里的接入多样化需求,提升业务接入能力。与基站布局协同考虑,POP 设备一般配置在电信自有物业所管辖范围的接入段光纤汇聚点。可以比照BBU池、MSAP汇聚节点、OLT汇聚节点设置,选择自有或长租机房(模块局、条件较好的宏站机房等,不能使用客户机房),要求机房空间、机柜、配电、光缆等配套资源相对丰富。图6.3.3-3政企接入方式政企专线接入整体方案,从拓扑上看主要分为3个层面,最上层是电信IPRAN网络核心层,主要由现网B设备组成,实现核心汇聚层面的数据交互。中间一层是电信IPRAN网络业务汇聚层面(综合POP节点),主要由A2和U3等设备构成,用于实现政企业务的接入收敛汇聚。最下面一层是客户侧层面主要由U设备构成,客户侧层面向上按照政企专线业务的不同要求,又分为3种接入方式(如上图所示:方式1、2、3),在建设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要求采用对应的接入方式。综合 POP 点原则上采用 A2 设备组网,配置2*10GE(光口)+16*GE(光口)+8*FE(光口),A2设备原则上必须组环,多个A2节点组建10GE环,城区最大环上节点不超过6个,农村不超过8个。仅当A2本站有B设备时允许挂链,挂链是可以采用GE上行,为提高安全性,上行端口需要采用跨板链路聚合的保护方式。随着政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