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归纳提升学案湘教版必修1 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归纳提升,自然地理要素深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由于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生物的进化、灭绝受环境的制约,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对环境施加影响。 2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 专题一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加试)1地形与气候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如南北美西海岸。 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地形与河流 (1)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状水系;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状水系;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 (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著。 3河流与气候 (1)气候要素中的降水。 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冰期。 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 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反之,河流有结冰期,而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 (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响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 4气候与动植物、土壤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 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 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 因此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不同,植被就不一样。 林中生活的动物和林下发育的土壤也就存在很大差别。 【对点演练1】下图为“某地区各自然要素关系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关于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众多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生物体生长快,土壤有机质积累多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2)该图反映了()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差异B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C红壤的改良是促使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向良性发展的关键D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解析题设中表示夏季多雨的气候;表示酸性土壤适宜许多常绿林的生长;表示高温多雨的气候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富集;丘陵地形起伏大,以上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1)D (2)D专题二陆地水平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加试)1按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分析太阳辐射赤道递减两极热量带赤道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两极植被赤道雨林、常绿阔硬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两极土壤赤道酸性、中性、偏碱性两极自然带赤道雨林带、常绿阔硬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两极2按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分析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多少内陆降水量沿海多少内陆植被沿海森林、草原、荒漠内陆土壤沿海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内陆自然带沿海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内陆【对点演练2】图甲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乙是某区域沿46S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图甲中数码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体现的自然带分布规律。 (2)判断图乙中A、B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其成因。 解析第 (1)题,由图中纬度位置,结合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分别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图中既有纬度的变化,又有海拔高度的变化,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和垂直分异规律。 第 (2)题,第 (3)题,由图乙是沿46S地形剖面图可知,该剖面位于南美洲南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A、B两侧的自然带差别很大,A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地处背风坡,降水少,属于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 答案 (1)为热带雨林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为苔原带;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垂直分异规律。 (2)A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是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 成因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A地受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多,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处在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 专题三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加试)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多少的因素2垂直带谱分布特点 (1)同一自然带在山地阳坡的分布高度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 (2)纬度低的高大山地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地。 (3)山地雪线高度与纬度、坡向的关系。 【对点演练3】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位于浙西北的西天目山生物多样性丰富。 读“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 (1) (2)题。 (1)西天目山从山麓到山顶的土壤分布特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M自然带是()A针叶林带B落叶阔叶林带C常绿硬叶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解析第 (1)题,由图可知,西天目山从山麓到山顶土壤随海拔的升高发生变化,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都是水平分异规律,分别受热量和水分影响;地方性分异规律属于小区域分异规律,具备有序性和重复性特征。 故A项正确。 第 (2)题,西天目山位于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平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M自然带位于山麓,应与山地水平自然带相同,即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故D项正确。 答案 (1)A (2)D专题四自然带分布的特殊性(加试)1四处热带雨林带的分布。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岛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了地形雨,从而发育成了热带雨林带。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的分布。 东非高原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带,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气温大大降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量减少,因而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带的分布。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离海较近,并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山脉东侧处于西风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较少所致。 4我国天山和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该地区按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应属于温带荒漠带,但由于天山、昆仑山上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发展了农牧业,故而形成了绿洲,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 5沙漠中的绿色走廊。 埃及境内按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应属于热带荒漠带,但由于有尼罗河提供的灌溉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沿尼罗河河谷便形成了“绿色走廊”,成为该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对点演练4】读右图,完成 (1) (2)题。 (1)自然带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A纬度地带分异现象B干湿度地带分异现象C垂直分异现象D地方性分异现象 (2)自然带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A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B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C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D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带主要分布在010之间,为热带雨林带,但是巴西东南沿海也存在热带雨林带。 自然带分布在南美洲南回归线两侧的西海岸,呈带状南北延伸,为热带荒漠带。 第 (1)题,处热带雨林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东南信风及地形,加之巴西暖流的影响而形成。 其成因和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带有区别,所以该处热带雨林带的形成为地方性分异现象。 第 (2)题,处荒漠带其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由于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导致的。 答案 (1)D (2)D第三章章末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必考部分(共7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新生代后期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岩石为变质岩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D丁岩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解析第1题,因为含大型哺乳动物的新生代岩层没有断裂,中生代以前的沉积地层都发生了断裂,据此可判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第2题,甲处岩石为侵入岩;丙处岩石为变质岩,为内力作用形成;丁岩层为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乙丁岩层之间有一个侵蚀面,说明丁岩层发生过地壳抬升。 答案1.C2.B3(xx浙江省4月选考)下列自然带中,成土过程微弱的是()A热带雨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解析生物是土壤成土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选项中植被条件最差的为荒漠带,故在成土过程微弱的是荒漠带。 答案C读图,回答45题。 4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B草原逐渐进化为沙漠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其灭绝的主要原因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5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其进一步恶化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进一步恶化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知这幅漫画反映的是草原的沙漠化,即草原的退化。 第5题,我们要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答案4.B5.A6在“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示意图”中,数码表示的含义依次是()A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口增长速度适中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B人口增长速度适中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C人口增长速度适中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不断发展D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人口增长速度适中解析人口增长速度适中,生产规模才适当。 生产规模适当才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人们的生产活动符合自然规律的前提是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发展。 答案B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 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xx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78题。 7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8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水库面积增加经济林面积增大灌溉面积增加ABCD解析第7题,与1990年相比,xx年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 第8题,除植被增加因素外,水库也有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拦截泥沙的作用。 答案7.C8.B下表是四川省某山区一县1961xx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 据此回答910题。 时间项目1961年xx年耕地面积(km2)400521森林面积(%)36.7920.46气温年较差()24.127.6年降水量(mm)13691087雨季地表径流(亿m3)7.18.2水土流失面积(km2)61108粮食总产量(万吨)9.611.9人口(万人)41.560.19下列数据中,呈上升的是()A人均耕地面积B人均森林面积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D人均粮食产量10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小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D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加大解析第9题,计算可知,人均水土流失面积在逐年增加。 第10题,人口增加,为解决粮食问题,就要增加耕地,为增加耕地势必会砍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减小。 答案9.C10.A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及景观图,回答1112题。 11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猴面包树。 树干虽然都很粗壮,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 这种像多孔的海绵的木质最利于储水。 据此分析,它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B终年高温多雨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D终年干旱少雨12猴面包树在非洲主要分布在()ABCD解析第11题,猴面包树的树木高大、树干粗壮,说明其生长迅速,生长期具有湿热的气候条件;猴面包树树干木质疏松利于储水,说明其生长期内存在气候干旱的时段;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 第1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图中表示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区的为。 答案11.A12.B下表为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和塔里木盆地三地检测的表层土壤数据。 读表完成1314题。 pH值有机质含量SiO2含量Al2O3含量Fe2O3含量CaO含量MgO含量甲6.112.4%62.39%16.02%4.84%2.44%1.18%乙6.98.8%68.58%2.06%13.13%9.87%1.67%丙8.81.29%65.05%3.63%11.06%14.96%1.96%13.由数据可以推断,从东到西排列的顺序最有可能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丙乙14土壤表层CaO含量不断变化,这说明从甲乙丙()A降水不断增多,物质淀积层中的CaO含量增多B降水不断减少,土壤淋溶作用增强,CaO含量增多C降水不断增多,土壤淋溶作用增强,CaO含量增多D降水不断减少,土壤淋溶作用减弱,CaO含量增多解析第13题,由东向西,降水量、生物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也越来越低。 第14题,降水量越少,淋溶作用越弱,CaO含量就越多。 答案13.A14.D读我国2300万年前植被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中部植被带的主要成因是受()A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B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C赤道低气压带影响D季风环流影响16图示植被带的分布格局反映了()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解析第15题,图中中部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形成干旱半干旱植被带。 第16题,由图可知,图中的植被带呈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这种分布格局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15.A16.B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718题。 17丁自然带名称是()A热带草原带B热带雨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8自然带由甲乙丙的变化体现出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解析丁处位于大分岭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冬半年地形雨充沛,而夏半年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又带来对流雨,所以该地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自然带由甲乙丙的分布体现了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规律,属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17.B18.A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读某区域图回答1920题。 19A、B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A与地形阻挡有关B与洋流的性质有关C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有关D与信风影响的程度有关20B地自然带的分布属于()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解析第19题,读图可知,A地位于盛行西风安第斯山脉的迎风坡,降水多;B地位于盛行西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 第20题,B地自然带的分布是由于地形起伏导致的,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19.A20.D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在某一地质时期与近现代的植被分布情况。 完成2122题。 21P表示的典型植被是()A常绿硬叶林B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草原D热带季雨林22图中地质时期植被的变化体现了()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解析第21题,由近现代的植被分布情况可知,图中P植被位于北半球针阔落叶林与热带荒漠之间,应为大陆西岸的常绿硬叶林。 第22题,地质时期植被的变化是在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的,因此应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21.A22.A(嘉兴市xxxx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下图反映了世界陆地自然带随纬度和海拔变化的分布示意。 读图完成2325题。 23影响图中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土壤D地势24图中数码代表自然带的NPP(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最大的是()ABCD25图中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位于()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欧洲解析第23题,该图横坐标代表纬度,纵坐标代表海拔,反映了自然带随纬度和海拔空间变化的特点,对应了自然带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垂直分异规律的相似性。 影响自然带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垂直分异规律的共同主导因素是热量。 第24题,光、热、水、土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自然带中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NPP)与植物的生长期和光合作用强度密切相关,在所有自然带中,热带雨林带因终年高温多雨,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其NPP应最大。 根据图中纬度位置特点,自然带分布于赤道两侧的低海拔地区,应是热带雨林带。 第25题,是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其中,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 答案23.B24.D25.C 二、非选择题(共20分)26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性。 (1分)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2分)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对应的自然带是_带。 (1分) (4)对照“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可以看出,C地在_和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地的自然带是_带。 (2分)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为基础的。 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为基础的。 (4分)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上,差异性体现在各地区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的差异上。 由于差异性的存在,形成了不同的气候与自然带。 答案 (1)整体 (2)西风带风向略(西风带) (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 (4)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纬度地带热量干湿度地带水分27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4分) (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 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分)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3分)解析第 (1)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具体表现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答题时需要具体说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整体性特征。 第 (2)题,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 第 (3)题,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地域性分异现象的原因。 答案 (1)乙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 7、 8、9月多, 12、 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3)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质生产力加速度
- 2025年流行病学研究专业综合评估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肿瘤学细胞遗传学知识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中医学中医经典名方辨析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外科手术创伤处理技术实操评估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妇产科常见疾病诊断鉴别考试答案及解析
- 医护关系舞台剧本
- 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翻译
- 2025年心理咨询心理评估技术应用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风湿科免疫治疗药物剂量计算试卷答案及解析
-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课件(共25张课件)
- 重庆大学介绍课件
- 设计文件审核记录表(模本)
- 学校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情况自查表
- 牛津深圳版九年级上册Module 1 Geniuses Unit1 Wise Man in History话题作文期末复习
- 电能表生产流程
- Scala基础语法课件汇总整本书电子教案全套课件完整版ppt最新教学教程
- 冀朝铸传:第二章:偶像父亲冀贡泉第二节:鲁迅同室话友谊
- 危大工程和超危大工程范围图例
- 心电图机操作(课堂PPT)
- 简单二人合伙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