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澄海区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oc_第1页
汕头市澄海区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oc_第2页
汕头市澄海区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oc_第3页
汕头市澄海区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oc_第4页
汕头市澄海区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汕头市澄海区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陈培波(汕头市澄海中学 515800 ) 摘要: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法调查澄海区中小学校体育软、硬件指标现状,分析新体育课程在该区实施的实效性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阻力因素并相应提出解决的对策。作者认为:澄海区绝大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态度是积极的,并取得可喜的进展,但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教学方式的应对及教师群体本身的缺陷、则与新课标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成为阻碍实施顺畅发展的主要因素。关键词: 体育课程标准 实施状况 调查分析 对策 1 研究目的汕头市澄海区教育及学校体育在粤东具有优势,而且又是汕头市新课标实施唯一实验区,该区新课程标准实验、实施成效对汕头市各区、县的影响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本课题期望通过调查、分析,了解该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状况,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与困惑,并相应寻找对应策略和改进意见,以此推动该区新课标实施的顺畅发展,为汕头市和澄海区相关教育部门制定实施的发展对策提供参考。2 调查设计 2.1 调查对象调查总体对象为澄海区11个街道、镇中小学体育教师。发放调查问卷的对象是根据区教育局2005年澄海区教育系统单位通信录所勾勒出11个街道、镇中小学学校分布情况(见表1),采用调查研究法1,对11个街道、镇的高中、初中、小学三类学校体育教师作问卷及个别访谈调查。表1澄海区11个街道镇中小学分布情况学校 凤翔 广益 澄华 上华 莲下 莲上 隆都 溪南 东里 盐鸿 莲华 总数(所)高中(含完中) 4 1 1 1 1 1 1 1 2 1 0 14初中 4 0 1 1 3 1 1 1 3 2 1 18小学 16 7 8 8 20 7 14 14 16 9 3 122合计 24 8 10 10 24 9 16 16 21 12 4 1542.2 调查内容调查问卷内容在区教育局体卫艺教研室2005年澄海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由本人设计编制,并请区教育局体卫艺教研室协助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问卷共分4个部分,设26个问题,45个选择项,调查内容包括学校体育软、硬件设施、体育管理、对新课标的知、信、行等各个方面。发放教师问卷414份,共回收410份,有效卷390份,有效回收率94.2%,(根据2005年澄海区教育局体卫艺教研室对全区体育教师基本情况调查数据:全区现有中小学体育教师共414人),此次调查的样本结构涉及各水平学段层次,各不同发展水平学校,其可信度较高。为弥补问卷调查的局限性,本人还借助区教育局组织教研会中心组成员到各校进行学校体育专项检查及各类课堂教学评比的契机,面访了部分体育教育专家和区体育教研室教研员,学校分管体育的副校长和教研组长,并听了中小学共30节体育课,以此多角度地加强调查资料的可信度。最后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处理。调查时间:2005年12月2006年2月。3 结果与分析3.1 澄海区学校体育软件指标现状学校体育软、硬件指标主要采用李航2主编的现代学校工作实务全书。本研究范围内软件指标包括体育师资水平和学校体育管理水平两大类。3.1.1 体育师资基本情况表2澄海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性 别 学 历 教龄/年 职 称学校 师数 生数 师数 班数 专(代) 男 女 本科 大专 中师 高中 31 高 一 二 无高中 1:324.5 1:5.16 94(0) 84 10 46 46 2 0 24 26 32 7 5 8 57 22 7 初中 1:370.5 1:6.17 67(0) 64 3 19 44 3 1 18 24 20 2 3 0 32 27 8 小学 1:490.5 1:8.17 210(19)208 21 29 135 54 11 52 73 44 42 18 24 53 83 69 小计 371(19)356 34 94 225 59 12 94 123 96 51 26 32 142 132 84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具体执行者和设计者,他们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3.1.1.1 师生比例状况体育教师与学生之比在一定程度上可推断教师教学的工作量。表2数据显示澄海区高中、初中、小学师生比为1:324.5、1:370.5、1:490.5,如果按每班学生人数60人计算,高中体育教师人均5个班左右、初中教师人均6个班左右、小学教师人均8个班左右,从课时量看,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周课时量分别为10节、12节、16节,这只是按传统课时编排计算,如按课改要求开足体育课,初中、小学按每周3节计,教师课时则出现超负荷状态,这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学习进修、知识更新和素质的提高。另外,初、高中学校体育专职教师已基本饱和,没有代课情况,而小学体育专职教师数量按现状还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要求,有8%的代课教师还集中在经济较为贫困的乡镇农村小学,究其原因:其一政府部门对教师编制控制相对较严。其二新毕业生不愿意到经济较为贫困的乡下中小学任教,造成师资结构不合理,学科不配套。其三经济较为贫困的农村小学因办学规模小,编制紧,只能用代课或兼课的办法来解决体育学科的教学。高中体育专职教师按国家教委规定的师生比看似饱和,但在高中课改实际操作中,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要求实施“选项教学”, 这对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分布、课堂组织教学形式都发生一系列的改变,造成师资配置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难以磨合,主要问题:政府启动课改的运作机制与实践相脱节,资金及编制跟不上。课程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水平不高。主管体育校长(副校长)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缺乏足够认识,重视程度不够。3.1.1.2 教师的性别、教龄状况教师的性别、教龄是师资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情况。表2显示男女体育教师比例约为11.4:1,即约11位体育教师中有1位女教师,女教师比例偏少,主要是由于报读体育专业的女生少,录取比例低,加上近几年教师编制相对较严及在职女教师出现改教其他科目(小学为甚),这是导致男教师比例大于女教师的原因。从目前教师现状看,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基本上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但对于高中教学,由于专业特点及校本课程设置的安排,对女教师的数量需求有所增加,从调查的14所高中体育教师来看,80%的女教师都分布在直属三所高中,这对澄海区绝大部分高中学校在实施课改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局限性。从教龄结构看,近几年来我区体育教师队伍得以不断充实和壮大,教龄结构趋于年轻化,教龄5年以下占24.1%,610年占31.5%,1120年占24.6%,2130年占13%,31年以上占6.6%,呈现“子弹状”特征。教龄在20年以下教师占80.2%,说明我区体育教师队伍处于青壮年时期,他们接受新生事物强,工作经验丰富,精力旺盛,是我区课改试验点工作的主力军。3.1.1.3 教师学历状况教师学历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标准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潜力,也预示着教师队伍教学、科研等潜在能力。调查结果表明,澄海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偏低,具有本科学历仅占24.1%,大专占57.6%,中师占15.1%,高中占3%,其中,高中体育教师学历达标率为48%(市达标率70.6%),初中为94%(市达标率86%),小学为71%(市达标率97%),高中、小学教师其学历达标率均低于全市各类学校专职体育教师的平均水平,这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课堂教学和科研水平。据调查,中小学体育教师中有21.7%的人在近三年内没有发表过一篇教学教研论文,70.3%的人曾发表或写过13篇论文,只有8%的教师发表或写过4篇以上的教学教研论文,而其中有81.5%的教师表示,发表论文的动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为了评职称需要而发表或写论文的占7%,有经常发表论文的习惯占2%,说明我区中小学绝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教研方面动机纯正,但由于学历层次及科研能力的原因,总体科研水平偏低,滞后于新课程教学的发展。3.1.2 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知、信、行状况体育教师是“新课标”具体实践者,也是新课程发展的设计者,是体育课程实施是否顺畅发展的关键,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效果,将反映在他们的态度、知识和行为的改变上。3.1.2.1 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情感、行为态度状况表3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情感态度 表4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行为态度选项 人数 % 选项 人数 %赞 同 328 84.1无所谓 9 2.3没必要 4 1不现实 49 12.6主动尝试 314 80.6等待培训 55 14.1看看再说 21 5.3表3、4的数据显示,澄海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态度是积极的,能主重尝试和希望通过进修或培训来适应新课标的变化占绝大部分,有80%左右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都参加过区级以上的“新课程”培训,但仍有20%的体育教师认识不足。3.1.2.2 体育教师对教材选择的态度状况表5体育教师对教材选择的态度选项 人数 %能够完成 47 12难以把握 343 88新课标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只对完成课程目标必要内容和方法提出一个大体范围,至于具体选择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和步骤去实现什么目标则由学校自行安排,这给各地、学校、教师和学生都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表2显示,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现有20年以下教龄的占80%左右,而且多数是大专学历水平,因此,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教育科研能力并不能达到独立选编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的要求,表5的数据显示,在构建校本课程设置上,对教师能否独立选编教材,有12%的教师表示能够完成,88%的教师表感觉难以把握。3.1.2.3 体育教师对新课标认识态度状况表6体育教师对新课标认识态度知道新课标已取代教学大纲 人数 % 知道新课标的结构和内容 人数 %完全了解 25 6.3 完全了解 16 4比较了解 113 28.9 比较了解 207 52.8一般了解 252 64.6 一般了解 163 42.2不了解 4 1 表6的数据显示,体育教师都知道新课标已取代教学大纲,说明我区在实施新课标的前期准备工作卓有成效。但对新课标的结构体系和具体内容方面,只有4%的人表示完全了解,52.8%比较了解,42.2%一般了解,但仍有1%的人不了解,主要集中在乡下农村中小学。3.1.2.4 体育教学方式运用状况表7澄海区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专项检查观摩教学方式运用情况统计(N=30)模式 各学段出现课次 合计 %小学 初中 高中(完中)传习式教学模式 1 1 0 2 7情景教学模式 11 0 0 11 37主体性教学模式 0 10 3 13 43选择制式教学模式 0 0 4 4 13其他 0 0 0 0 0合计 30 100表7的数据显示,各学段在选用现有体育教学模式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问题上,从观摩的30节体育课情况看,选用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课例占43%(主要适用于初中教学),选用情景教学模式占11%(主要适用于小学教学),选用选择制式教学模式占4%(主要适用于高中教学),调查表明, 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认可现有的基本教学模式,但对个别完全中学,由于目前还没有条件开展“选项教学”,因而多选用主体性教学模式进行操作,问访中多数老师认为,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并不难,而改变教学方法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3.1.2.5 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态度状况表8对学生学习评价态度教师对学生评价改革的态度 人数 % 教师对学生学业评定改革的态度 人数 %赞同 372 95.4 有利学生发展 288 73.9反对 18 4.6 难以操作 86 22形式化 16 4.1表8的数据显示,新课标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强调建立内容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有95.4%的教师认为这样做是合理的,对学生学业方面的评价,有73.9%认为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有22%的教师认为改革学生学业评价虽有利于学生发展,但感觉难以操作,说明我区体育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评价问题上,还存在诸多困惑。从调查情况看,虽然教育有关部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推广力度是很大的,工作也到位,体育教师对参加各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培训的态度也是积极的,但总体上对此次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核心理念认识还很肤浅,特别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解不深刻,不到位,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指导,这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新课标实施的宣传力度,开展多渠道的推广和培训工作,传授经验,使我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能得以更好的推进和发展。3.1.3 学校体育管理水平学校体育管理水平的指标主要指有一名副校长分管体育,校级行政领导每年至少听、看体育课一次,体育教学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以及有专门的机构管理体育教研组和体育活动。3.1.3.1 学校体育管理机构状况对154所中小学体育教师调查结果显示,各中小学基本上都能够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设立体育管理机构并由一名副校长分管体育工作,但14.2%的农村小学由于办学规模小,多由一名政教主任或教务主任分管来维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3.1.3.2 学校主管体育领导参加体育教研活动状况当调查分管校长(副校长)参加体育教研组活动情况时,59.1%的教师反映经常参加,一般或偶尔占38.1%,从不参加有1%,校级行政领导每年听、看体育课60.2%在4次以上,39.8%有1-3次。3.1.3.3 学校体育操作管理状况根据区教育局体卫艺教研室组织体育教研会中心组成员抽查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专项检查契机,对各所接受检查学校校长、教务主任或体育教研组长进行面访调查时了解到,有5%学校因办学规模小(特别是农村小学),没有运动场地之外,其余学校都能够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每年定期举行一次以上规模较大的校性体育运动会,但对其文档整理及积累还不明细、不完善,另外,对经常或随意占用体育课的现象还有2%。当问及各校是否按课标要求开足课时时,小学和初中教师反映有89.8%的学校因办学条件限制不能按课改要求开足体育课,高中有14.2%的学校已按要求开展选项教学,调查中,部分体育教师对现行学校体育管理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及心声,意见主要集中在学校领导对体育的态度上:其一名义上虽有一名校长或副校长分管体育,由于升学制度的制约,无视学生体育活动和身体健康,特别对高年级的体育课贯用“偷梁换柱”的做法,外排体育课,内上文化课;其二课改缺乏资金扶持,目前多数学校体育场地布局、器材设施陈旧、紧缺,特别是农村小学体育器材根本无法保证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其三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紧,工作量大,难以适应课改要求。调查还表明,学校体育工作普遍受学校领导重视,学校体育管理虽已形成常规化,但规范性程度不高,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此外受办学资金、条件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还有待有关教育部门及乡镇政府加大力度对办学条件贫困的学校给予扶持,使之尽快适应新课标的要求。3.2 澄海区学校体育硬件指标现状表9澄海区中小学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情况学校 器材 煤渣跑道田径场 塑胶跑道田径场 篮球场 排球场 羽毛 体育馆类别 达标 200米 300米 400米 200米 300米 400米 (个) (个) 球场 (个)情况1) (个)高中 87.8% 4 5 4 0 1 0 25 5 20 2初中 72.7% 7 4 0 0 0 0 17 0 15 0小学 65.6% 14 0 0 1 0 0 83 0 57 0合计 25 9 4 1 1 0 125 5 92 21)器材达标情况:指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中必配类一类配备器材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硬件是中小学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执行新课标,实现新课程的根本保障。表9数据说明,全区高中比初中及小学的体育场地充足,4所直属高中及城区初中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较为完善,个别学校也分别拥有体育馆或塑胶田径场,但小学的体育场地较为紧缺,仅有12.2%的小学拥有200米田径场,特别是部分农村小学在接受学校体育教学教育专项检查中发现,一些乡村小学连基本的教学设施、设备都不具备,更谈不上体育设施的配备,其场地器材残缺不堪,要应付日常教学是困难重重。从总体来看,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往往受地区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的制约,难以超越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个现实,澄海区主要经济指标处于汕头市上层水平,但中小学各校年均体育经费从500元到5万元不等,发展极不均衡。从调查的154所中小学体育器材达标情况看,体育器材紧缺是各中小学普遍存在问题,按现有器材设施与教育部体卫艺200211号文件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3相比较,部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数量严重不足,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农村小学为甚,其器材紧缺程度已超出了合理范畴,直接影响新课标的顺利开展和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被面访的体育教师对此也表现出十分无奈。 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4.1.1从总体上看,体育师资及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仍然是阻碍我区新课标顺利进展的主要因素,它受到各街道、镇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所影响,如何扶优补差,整体推进,是澄海区体育课程实施顺畅发展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4.1.2虽然新课标实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对新课标的重要意义和核心理念多数教师认识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