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子课题申报表定稿.doc_第1页
文明礼仪子课题申报表定稿.doc_第2页
文明礼仪子课题申报表定稿.doc_第3页
文明礼仪子课题申报表定稿.doc_第4页
文明礼仪子课题申报表定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 子课题申报书子课题名称关于未成年人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 孙 金 红 所在单位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荆涂学校 填表日期 2012年5月13 日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校园文明习惯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制申报者的承诺: 我(们)保证如实填写本申报书各项内容。如果获准立项,我(们)承诺以本申报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本申报书、子课题管理办法及总课题组的其它有关规定,认真开展子课题的研究、实验与结题工作,取得预期成果。总课题组有权使用本申报书的资料。 申报人(签字): 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一、请用计算机或钢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二、本申报书一式三份,总课题组、申报单位、申报人各执一份。三、封面右上方编号申报人不填,其它栏目由申报人用中文填写。申报者签字处,不得用打印字代替。 四、本申报书须经子课题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呈报。总课题组秘书处联系办法: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板井路曙光花园智业园A座3F 邮编:100089联 系 人:马红霞 老师 田雨 老师 E-mail: 联系电话88470995 传 真课题组秘书长:王士雷 老师 手 机址:(中小学文明习惯教育网)一、子课题基本情况课题名称关于未成年人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主 题 词未成年人 文明习惯 养成教育 实践研究 主持人姓名孙金红性别男民族汉出生日期1978 年8 月 17 日行政职务政教处主任专业职称中学一级学历本科研究专长德育教育工作单位怀远县荆涂学校联系电话8052270手讯地址怀远县城关镇南大街76号邮政编码233400电子信箱 QQ号1364146145传要参加者姓 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专长工作单位 E-mail徐晓莉1973.08中学一级德育教育怀远县荆涂学校 627631488施长凤1978.09小学一级德育教育怀远县荆涂学校597709635朱勇鸿1973.02小学一级德育教育怀远县荆涂学校 2205171486邵 静1976.11小学一级德育教育怀远县荆涂学校984577658刘晓义1974.06小学一级德育教育怀远县荆涂学校254105121张道艳1975.07中学一级心理咨询怀远县荆涂学校630690496鄢维玲1964.08中学高级德育教育怀远县荆涂学校 1131695002郭 永1974.09中学一级德育教育怀远县荆涂学校2374558893陈晓思1978.08中学二级德育教育怀远县荆涂学校415652842张云美1977.07中学二级德育教育怀远县荆涂学校401745663顾问姓 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专长工作单位 E-mail郭耀武1964.02中学高级德育教育怀远县荆涂学校 1278137608刘 亮1962.09中学高级德育教育怀远县荆涂学校 1341210582郑 治1966.1小学高级德育教育怀远县荆涂学校1364146145陆洪国1967.10中学高级德育教育怀远县荆涂学校1518610209预期成果A、专著 B、论文 C、研究报告 D、工具书 E、其它经费来源及数额 学校全额拨付预期完成时间 两 年 半二、子课题主持人和主要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姓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 出版单位发表/出版时间孙金红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实施方案蚌埠市学校德育创新项目评选三等奖 2011年11月施长凤成长之路 幸福相随论 文安徽青年报 2011年11月朱勇鸿走进荆涂语文读本乡土教材 市级科研 成 果2011年10月 邵 静爱满天下德育论文德育教育论坛论文评选二等奖 2011年2月三、子课题研究方案1、对子课题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决定因素很多,行为习惯却是必备的因素。人民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中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礼”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礼仪主要教育人们尊重、敬意、友好。具体表现为仪表仪态、言语交谈、行为表现等三个方面,这与我们倡导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相对应,也是我们课题所要研究探索的方向。我校是一所刚刚合并而成的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学生从六岁入学,十五岁毕业,这个阶段正是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对学生实施规范性、系统性的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我校学生不仅来自于本县城,还有许多来自各个乡镇,生源结构复杂。学生有“三多”,即留守儿童多,独生子女多,农村孩子多。还有“三差和三强”,即大多娇生惯养,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主动性差,被动性强;做事缺乏意志和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随意性强。然而学校道德教育工作又存在“五较”,即地位较“低”,内容较“空”,途径较“窄”,方法较“旧”,效果较“虚”。当今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很严重,一是重“智”轻“德”,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首位”的思想没有真正落实,仍是“智育第一”,“升学第一”;二是学校道德教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学生的特点,针对性不强,致使学生认为德育就是讲大道理,谈空理论,不能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逐渐形成了“德育空泛”的思维定势;三是当前国际国内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外来文化和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对学生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造成学生中普遍存在“知行不一”现象。因此,从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入手探讨和研究“知行不一”现象,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家庭和谐。我们将以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2、对子课题所达目标和研究主要内容的论证(要包含课题的创新性表述)(1)、课题研究目标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制、自理能力,以“了解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为宗旨,以中小学文明礼仪纲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各科课程标准中关于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为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将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量化为一系列习惯,并通过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为他们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合格公民。 (2)、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为我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二年级段:刚刚踏入校门的小学生,可塑性强,是我们研究实践的重点阶段,经过两年教育,要让学生知道常用的礼貌用语,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养成良好的坐、立、行的习惯,保持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懂得尊敬父母,对长辈有礼貌,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三、四年级段:此时的小学生已经熟悉了校园生活,让他们知道保持自己服装整洁,讲卫生,同学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好相处;知道待客、做客的基本礼节,能恰当、得体地称呼他人,遵守秩序,轻声交谈,不打扰他人,遵守公共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掌握肃立、注目礼、少先队队礼等习惯。五、六年级段:教育他们懂得孝敬父母长辈,知道问候、致谢或致歉等礼貌用语;掌握微笑、点头、鞠躬等常用体态语;知道餐桌上的基本习惯,文明就餐;掌握接打电话的礼貌用语,做到集会时按时入场,遵守会场要求,遵守公共场所的习惯规范;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礼俗,了解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七年级段:这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也是关键点,做好衔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这个阶段是童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易冲动、兴奋和神经过敏,社会性意识逐步增强,渴望参加各种活动,但思想方法单纯、片面、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通过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的思想观念;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养成勤劳俭朴品德,逐步做到生活自理;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心理品质。八年级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中要求学生理解父母,懂得感恩。掌握正确使用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书信的习惯。集体活动时能遵守相关的规则和要求。掌握拜访接待的基本习惯,能热情、大方地与他人交往。掌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习惯。九年级段:这是我们学校出“产品”的一年,他们今后将代表我们学校,直接关系到我们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后续的生源。这一年部分九年级学生将步入社会,教育他们掌握各种场合介绍和自我介绍的习惯要求。掌握各种场合握手的习惯要求。掌握演讲、辩论的习惯要求。能宽容、礼让他人。在公共场所文明交流,不干扰他人。做到在排队、乘用电梯等公共场合与人保持恰当的距离。掌握基本涉外习惯。 (3)、实施途径、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文明习惯。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等课程中涉及文明礼仪的内容要重点讲述。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其他课程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适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通过学校日常管理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意识。文明礼仪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怀远县荆涂学校学生一日常规的要求,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明礼仪氛围。不断开辟和拓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团委、少先队、学生会、社团组织等团体组织的作用。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践行文明礼仪。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载体,结合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礼仪。、通过教师模范行为引领文明礼仪。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文明礼仪,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3、对子课题实施步骤设计和保障条件的论证 (1)研究步骤: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2年8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任务分工;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阅读;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课题方案的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4年8月)未成年人行为习惯现状的分析和调查(研究对象前测)。明确中小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和“知行不一”的原因及矫正策略。结合学校、学生实际,确立具体文明习惯教育,选定突破口。探索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办好家长学校,增强与家庭的联系,分阶段组织父母学习有关家庭教养方面的策略。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做好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在教师、学生及家中开展“什么是良好的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搜集习惯养成教育的好经验。结合团委、少先队主题定期开展“文明在礼仪中养成”教育活动,评选文明礼仪示范班、文明学生,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加强课题的规范管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对操作效果进行评价,找出问题及症结,及时调整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在教师、父母中举行“良好习惯培养”的经验交流会;形成一套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案;研究对象后测。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形成各种研究成果,接受上级领导及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2)保障措施人员保障成立怀远县荆涂学校文明礼仪教育领导小组,组建关于未成年人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领导小组,明确课题参与人员的职责,既分工又合作,确保课题的正常开展。时间保障一是给予足够的教研时间,二是定期召开阶段小结会、经验交流会和专家诊断会。经费保障为保证研究顺利开展,学校将根据实际需要投入必要的经费。主要用于购买有关理论书籍,研究人员差旅补助,阶段性论证费,结题评审鉴定费四、子课题预期研究成果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承担人12012年5月2012年8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校文件孙金红施长凤22012年9月2013年1月未成年人不文明习惯成因研究报告课题组全体成员32013年2月2014年8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实验报告课题组全体成员42014年8月2015年2月未成年人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经验总结汇编论文及案例课题组全体成员最 终 研 究 成 果序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12015年2月怀远县荆涂学校未成年人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形成未成年人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孙金红刘晓义最 终 成 果 转 化 怀远县荆涂学校是在市、县领导的重视关怀下,县教育局按照上级要求进行统一规划,把原怀远五中、乳泉小学、新昌小学及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