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镖天下——漫话镖局.doc_第1页
运镖天下——漫话镖局.doc_第2页
运镖天下——漫话镖局.doc_第3页
运镖天下——漫话镖局.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镖天下漫话镖局中国商业史上,有一种行业不能不提及,那就是镖局。说起镖局,人们想到的往往是那些仗剑走天下的镖师、镖客,或许还有福威镖局、“辟邪剑法”等等的奇妙联想。有人认为他们是一群武艺超群、纵横四海的江湖异士,有人说他们不过是一群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亡命之徒。由于武侠小说的着意渲染,这个行当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其实,镖局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在当时对保护商人利益,维持南路畅通确实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镖局是货物运输保险公司的雏形,清光绪年间刊行的商务官报称:“中国所谓镖局即一种运输保险业,往往自备器械,以御盗贼,亦间与贼通,查环球保险业,鲜有野与此者。”这个评价大抵上是准确的。镖局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明朝末年出现雏形,到清朝康、雍之世才逐渐兴盛起来。以金庸笔下所述福威镖局胜况来看,林平之、令狐冲、岳不群等人必定是头顶盘着一条大辫子,以岳不群“君子剑”的名头,说不准是身着长袍马褂,头上更要戴一顶瓜皮帽。历史上有稽可查的历史最悠久的镖局是康熙年间在北京成立的“会友”源局。“同治中兴”时期,北京有八大源局,镖路长达几千里,从漠北到江南,都留下了镖师护源的足迹,可谓盛极一时。只是好景不长,庚子年八国联军血洗北京,源局从此一蹶不振,随着保险招商局等现代保险的出现,镖局越发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1922年,“会友”宣告结业,一个时代就此结束。从兴起到末落,不过短短两百余年时间。商品经济在我国出现得很早,秦汉时期商路就四通八达,为什么镖局却迟迟不能发展?除了我国“重文轻武”、“重农抑商”的传统之外,有两个制度上的原因是很重要的,一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实行的官营贸易制,即国家充当商品的生产者、流通者和销售者,严密控制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二是里甲制,封建统治者为了强化统治,便于强加税赋、摇逸而采取的严格限制人口流动和人民的人身自由的措施。这两点使得商品经济所需的必要条件原始的积累资本和廉价的自由劳动力在我国长期稀缺,作为一种依赖于商品经济而存在和发展的商业机构,镖局也就很难在这样一种土壤里生息了。将镖局与近代财产保险公司作一个比较就会发现,两者有颇多相似之处。这里不妨引用一张“镖单”,即是与客商协商后,在“走镖”前由镇局签发的一种文书,其文如下:“今保送某店大车装去某处某号名下杂货一票,合计镖力文,在营口付讫不误,言明以大包送至某处院内,交卸某栈老爷收。年月日。”短短数十字囊括了被保险人、保险货物名称、起运地、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目的地、保险费等诸保险要素,实际上就是一张保单,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比较全面的。镖局的业务主要就是走镖,兼有护院等,此外,镖局也承担了一部分现在属于邮局和银行汇票的业务。源局属于“民营股份制商业机构”,大多为乡党、同门合股开办,不但要呈报官方注册登记,还要有三家以上资产丰厚的大店铺来当“店保”,与今日的担保制度很有几分相似。那么,镖局“承保”的又是什么险种呢?套用今天的话来说,大致上类似于综合险附加战争、盗抢和提货不着特约条款。“费率”则要看货色和行程,如省内走镖普通货物每车收费从几百文至数吊不等。镖局“走镖”实行的也基本上是“仓至仓”原则,不过还负责全程押运,这点与如今的做法是不同的。镖师在人们眼中很有一些神秘色彩,其实,镖师大多出自庄稼汉。正统的镖局有很严密的行规,一些庄户人家自小习些拳脚,人品又端正的,经介绍和审查后,才有机会成为课师。由于客户通常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镖师的穿戴自然不会马虎,而且经常能享口福。镖师的收入在当时属于中上,一些精明的镖师还顺便做起了生意,收入还是尚可的。不过课师自有他们的压力。他们常年行走江湖间,风餐露宿辛苦自不必说,一路上还要提防不谋财只害命的狼虫虎豹,和既谋财又害命的绿林草莽。不过,遇到贼人的时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情况下,课师们要留神的,是那些无处不在的巡检司、厘金局、民团以及形形色色的土皇帝。笑傲江湖中金庸假林震南之口说:“江湖上的事,名头占了两成,功夫占了两成,余下的六成,却要看黑白两道的朋友们赏脸了。咱们吃镖行饭的,第一须得人头热,手面宽,这交情两字,到比真刀真枪的功夫还要紧些。”处理不好与他们的关系,危害程度远胜贼人。镖师上了年纪,便要告老还乡。几十年的闯荡,到头来好歹是个中农,至少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了。刀光剑影的日子结束了,可是锦帽貂裘,出入车马的日子也结束了,等待他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粗茶淡饭的平凡生活。昔日的生活成了回忆,但与那些长眠在护钦途中的课师们相比,他们又是幸运地。此中滋味,恐怕只有镖师自己才能体会了。镖界中不乏慷慨悲歌之士,大刀王五就是其中的楷模。王五(1844-1900),名文斌,河北沧州人,派行第五,又善使一口大刀,故称大刀王五。王五少年时入镖局在塞外走源,长年的镖师生活使三五练就了一身过人的功夫和非凡的胆略,30岁那年,王五进京开办了自己的顺源镖局,凭着高尚的人格和武德,王五的威名誉满京华。王五思想进步,他不仅同情维新变法,而且积极组织协助维新党人的活动,与谭嗣同是志同道合的莫逆之交。变法失败后,王五多次组织营救维新党人,谭嗣同因拒不逃离而被捕下狱,临刑前所题绝命诗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后据梁启超说,此两昆仑,其一指康有为,其一便是大刀王五。1900年,义和团兴起,王五到天津整训团民,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